白族,有人口1594827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BR> 馳名中外的白族聚居區(qū)大理,蒼山終年白雪皚皚,洱海碧波蕩舟,素有“東方端士”、“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BR> 白族地區(qū)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自古以來,就形成了穩(wěn)定的白族群體。漢、晉時期,白族先民被稱為“昆明”。唐代稱為“河蠻”、“松外蠻”、“白蠻”。元、朝時期稱為“(上棘下人)人”。由于白族風俗尚白,歷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稱。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白族人民的自愿,正式定名為白族。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大多數(shù)白族通曉漢語,并作為與其他民族的交際工具?! ?BR> 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在天文、歷法、氣象、醫(y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優(yōu)秀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劍川石寶山石窟造像,《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大理畫卷》等都顯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歷史和在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BR> 白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他們聚居的區(qū)域已成為我國西南邊陲的主要產(chǎn)糧區(qū)之一。
大理三塔
大理歷史悠久,素有“文獻之邦”之稱。早在西漢武帝時,這里就設置了葉榆縣。唐代的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都在這里設都,一度曾是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诒姸嗟奈墨I古跡中,大理古塔星羅棋布,遍及山鄉(xiāng)城野。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陽和白塔、佛國寺塔、北川塔、火焰山塔、溫水塔、靈寶塔、母豬塔、文筆塔等等古色古香,把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點綴得分外迷人?! ?BR> 大理三塔與崇圣寺毗鄰,所以又稱“圣崇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約1 公里的點蒼山應樂峰下,巍峨挺拔、雄渾秀麗,成為大理眾塔之首和大理古城的重要標志。
大理三塔是一組唐宋的群塔,大塔居中,二小塔稍后,成鼎足之勢,布局統(tǒng)一,造型和諧,相互輝映。三塔的主塔,又名千尋塔,高6 9 . 1 3 米,為1 6 級密檐式方形磚塔。每級四面有龕,相對兩龕內供佛像,另兩龕為窗洞。塔的基座呈方形,分兩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柱,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塔基兩面設塔門,塔內裝有木架,循梯可達頂峰。南、北兩小塔,均高43米,為十級密檐式八角空心磚塔。外觀基本與主塔相似,頂端均有金銅剎、寶頂。如有幸登上塔頂遠眺,大理古城、銀蒼玉洱的旖旎風光便一覽無遺?! ∪?,原有規(guī)模宏大的崇圣寺,千余年來,毀于兵火和強烈的地震,遺下一片殘亙。只有三塔,飽經(jīng)風霜,玉柱標空,成為大理的一處勝景。
大理三塔,作為國家的重要文物,20世紀70年代文物工作者對該塔進行了精心修葺。在維修的過程中,于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清理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像,寫本佛經(jīng)等文物6 0 0 余件。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質造像,重1135克,高24公分。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jīng)、各式銅鏡、各種藥物。這些什物,為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大多數(shù)白族通曉漢語,并作為與其他民族的交際工具?! ?BR> 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在天文、歷法、氣象、醫(y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優(yōu)秀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劍川石寶山石窟造像,《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大理畫卷》等都顯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歷史和在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BR> 白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他們聚居的區(qū)域已成為我國西南邊陲的主要產(chǎn)糧區(qū)之一。
大理三塔
大理歷史悠久,素有“文獻之邦”之稱。早在西漢武帝時,這里就設置了葉榆縣。唐代的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都在這里設都,一度曾是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诒姸嗟奈墨I古跡中,大理古塔星羅棋布,遍及山鄉(xiāng)城野。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陽和白塔、佛國寺塔、北川塔、火焰山塔、溫水塔、靈寶塔、母豬塔、文筆塔等等古色古香,把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點綴得分外迷人?! ?BR> 大理三塔與崇圣寺毗鄰,所以又稱“圣崇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約1 公里的點蒼山應樂峰下,巍峨挺拔、雄渾秀麗,成為大理眾塔之首和大理古城的重要標志。
大理三塔是一組唐宋的群塔,大塔居中,二小塔稍后,成鼎足之勢,布局統(tǒng)一,造型和諧,相互輝映。三塔的主塔,又名千尋塔,高6 9 . 1 3 米,為1 6 級密檐式方形磚塔。每級四面有龕,相對兩龕內供佛像,另兩龕為窗洞。塔的基座呈方形,分兩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柱,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塔基兩面設塔門,塔內裝有木架,循梯可達頂峰。南、北兩小塔,均高43米,為十級密檐式八角空心磚塔。外觀基本與主塔相似,頂端均有金銅剎、寶頂。如有幸登上塔頂遠眺,大理古城、銀蒼玉洱的旖旎風光便一覽無遺?! ∪?,原有規(guī)模宏大的崇圣寺,千余年來,毀于兵火和強烈的地震,遺下一片殘亙。只有三塔,飽經(jīng)風霜,玉柱標空,成為大理的一處勝景。
大理三塔,作為國家的重要文物,20世紀70年代文物工作者對該塔進行了精心修葺。在維修的過程中,于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清理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像,寫本佛經(jīng)等文物6 0 0 余件。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質造像,重1135克,高24公分。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jīng)、各式銅鏡、各種藥物。這些什物,為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