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有人口1025128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邊境的弧形地帶,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元江、新平等自治縣。少部分散布于其他縣區(qū)。 傣族地區(qū)處于云貴高原的西端,高黎貢山、怒山、哀牢山等形成天然屏障,瀾滄江、怒江、元江蜿蜒寬闊,湍流不息。在這山水之間,散布著許多峽谷平壩(小平原),是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在這美麗的平壩里,河流縱橫、土地肥沃,生長著許多熱帶、亞熱帶作物和珍貴藥材。稻谷生產(chǎn)是傣族的主要傳統(tǒng)作物,西雙版納和德宏素有“滇南谷倉”的美譽。
傣族歷史悠久。在漢代,傣族先民稱為“滇越”,魏晉稱為“濮”、“越”、“僚”、唐宋稱為“金齒”、“銀齒”、“白衣”,清代多稱“擺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jù)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為傣族。
語言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傣語屬于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在不同的傣族地區(qū)使用著不同形式的四種文字,即傣仂文、傣那文、傣繃文和傣端文。這四種傣文都從印度字母脫化而來,但字母形體已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屬于中南半島系統(tǒng)的梵文變體。長期以來,聰明智慧的傣家人用這些文字,記載著傣族深淵的文化和歷史?! ?BR>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同的裝飾代表著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 ?BR> 歡樂的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jié)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歷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關(guān)于潑水節(jié)的來歷,當(dāng)?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并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紀(jì)最小的姑娘儂香用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fā)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fā),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tuán)火球,滾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于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xiāng)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xí)俗。現(xiàn)在,潑水的習(xí)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BR> 潑水節(jié)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jié)日里食用。
潑水節(jié)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jìn)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BR> 潑水節(jié)一般在風(fēng)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dāng)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钅芒)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dāng)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qū)Ψ綖⑦^去?!八ǚ牛黾铱瘛?,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后,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钅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yè),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fā)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癡,通宵達(dá)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鞍笔窍笳鲪矍榈男盼铮纱鲎骞媚镉没ú季闹谱?,內(nèi)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伙子,小伙子再擲給姑娘,并借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BR> 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給潑水節(jié)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潑水節(jié)期間,都有成千上萬的國內(nèi)外游客來此觀光。當(dāng)?shù)卣怖眠@一優(yōu)勢,舉辦物資交流會。
奇特的婚禮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間,正值農(nóng)忙季節(jié),傣族青年一般不談戀愛,也不辦喜事。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一直保留至今。
農(nóng)忙季節(jié)一過,就會在幽靜涼爽的竹樓上,綠樹成蔭的地頭邊,熱鬧歡樂的丟包場上……看到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身影?! ?BR> 傣族青年常用歌聲來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情,一問一答,羞澀而不俗套,十分委婉、純樸、巧妙。
男女青年相愛,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去女方家里提親,只要兩相情愿,父母一般是不會阻撓的。定婚之后,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 ?BR> 傣族婚禮,古老簡樸,按照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婚禮必須在女方家竹樓上舉行。“拴線”儀式是傣族婚禮的主要內(nèi)容。寬敞的竹樓堂屋擺著一張婚禮桌,桌面上覆蓋著芭蕉葉,上面放著芭蕉葉做成的帽子,下面放著雌雄雞各一只。桌上還放有紅布、白布、芭蕉葉盒子等。主婚人坐在婚禮桌上首,親友們靠近主婚人圍桌而坐。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對面,準(zhǔn)備接受“拴線”儀式的洗禮?! ?BR> 主婚人致完賀詞,新郎新娘從桌上抓一坨糯米飯,蘸上酒,撣向四周。之后,舉手作揖,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典。接著,主婚人從桌上拿起一根較長的白線(有的地方是紅線)從左至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把線的兩端搭在桌子上。然后,又用較短的白線,分別拴在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們的靈魂和心已經(jīng)拴在一起,相親相愛,永不分離。同時,在坐的老人也紛紛拿起白線,重復(fù)地將線拴在新人的手腕上。并祝福他們婚后幸福。生出兒子會犁田、蓋房;生出姑娘會織布、插秧…… 拴線后,桌子上的一只雞獻(xiàn)給念祝辭的老人,另一只讓年輕小伙子拿去分享,預(yù)祝他們早日找到鐘情的姑娘。
傣族歷史悠久。在漢代,傣族先民稱為“滇越”,魏晉稱為“濮”、“越”、“僚”、唐宋稱為“金齒”、“銀齒”、“白衣”,清代多稱“擺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jù)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為傣族。
語言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傣語屬于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在不同的傣族地區(qū)使用著不同形式的四種文字,即傣仂文、傣那文、傣繃文和傣端文。這四種傣文都從印度字母脫化而來,但字母形體已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屬于中南半島系統(tǒng)的梵文變體。長期以來,聰明智慧的傣家人用這些文字,記載著傣族深淵的文化和歷史?! ?BR>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同的裝飾代表著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 ?BR> 歡樂的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jié)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歷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關(guān)于潑水節(jié)的來歷,當(dāng)?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并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紀(jì)最小的姑娘儂香用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fā)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fā),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tuán)火球,滾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于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xiāng)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xí)俗。現(xiàn)在,潑水的習(xí)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BR> 潑水節(jié)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jié)日里食用。
潑水節(jié)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jìn)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BR> 潑水節(jié)一般在風(fēng)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dāng)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钅芒)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dāng)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qū)Ψ綖⑦^去?!八ǚ牛黾铱瘛?,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后,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钅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yè),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fā)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癡,通宵達(dá)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鞍笔窍笳鲪矍榈男盼铮纱鲎骞媚镉没ú季闹谱?,內(nèi)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伙子,小伙子再擲給姑娘,并借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BR> 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給潑水節(jié)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潑水節(jié)期間,都有成千上萬的國內(nèi)外游客來此觀光。當(dāng)?shù)卣怖眠@一優(yōu)勢,舉辦物資交流會。
奇特的婚禮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間,正值農(nóng)忙季節(jié),傣族青年一般不談戀愛,也不辦喜事。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一直保留至今。
農(nóng)忙季節(jié)一過,就會在幽靜涼爽的竹樓上,綠樹成蔭的地頭邊,熱鬧歡樂的丟包場上……看到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身影?! ?BR> 傣族青年常用歌聲來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情,一問一答,羞澀而不俗套,十分委婉、純樸、巧妙。
男女青年相愛,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去女方家里提親,只要兩相情愿,父母一般是不會阻撓的。定婚之后,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 ?BR> 傣族婚禮,古老簡樸,按照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婚禮必須在女方家竹樓上舉行。“拴線”儀式是傣族婚禮的主要內(nèi)容。寬敞的竹樓堂屋擺著一張婚禮桌,桌面上覆蓋著芭蕉葉,上面放著芭蕉葉做成的帽子,下面放著雌雄雞各一只。桌上還放有紅布、白布、芭蕉葉盒子等。主婚人坐在婚禮桌上首,親友們靠近主婚人圍桌而坐。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對面,準(zhǔn)備接受“拴線”儀式的洗禮?! ?BR> 主婚人致完賀詞,新郎新娘從桌上抓一坨糯米飯,蘸上酒,撣向四周。之后,舉手作揖,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典。接著,主婚人從桌上拿起一根較長的白線(有的地方是紅線)從左至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把線的兩端搭在桌子上。然后,又用較短的白線,分別拴在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們的靈魂和心已經(jīng)拴在一起,相親相愛,永不分離。同時,在坐的老人也紛紛拿起白線,重復(fù)地將線拴在新人的手腕上。并祝福他們婚后幸福。生出兒子會犁田、蓋房;生出姑娘會織布、插秧…… 拴線后,桌子上的一只雞獻(xiàn)給念祝辭的老人,另一只讓年輕小伙子拿去分享,預(yù)祝他們早日找到鐘情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