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風情:納西族藝術——舞蹈

字號:

納西族的舞蹈
    納西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生產勞動、婚喪大事和民族節(jié)日,都要舉行群眾性的通宵達旦的歌舞活動。在納西族東巴經(jīng)中有兩部舞蹈教程《蹉姆》,這是目前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中僅見的舞蹈專著,它不僅系統(tǒng)地總攬了納西族古樂舞的類別和跳法,而且對舞蹈的姿勢、路線、動作、技巧、樂舞等進行了科學的記錄,具有舞譜的特征。詩歌、音樂、舞蹈三位一體是納西族民間文藝的一個突出特點。
    納西族舞蹈的種類很多,特別是生活在盧沽湖畔的摩梭人據(jù)稱會跳72種舞蹈。比較流行的納西族舞蹈主要有:
    “喂麥達”是一種古老的歌舞曲調,在麗江、中甸、維西等納西族地區(qū)都廣為流行。歌舞時,男子以手扶肩,女子手拉手,根據(jù)五個音節(jié)一句的歌詞,走三步停一步,再一點頭,如此循環(huán)反復。
    “窩熱熱”是一種流行于麗江大東地區(qū)的的舞蹈,傳說山區(qū)的一位牧羊人在放牧時丟失了一只羊,群眾相互幫助集體上上找羊,舞蹈中一人領唱眾人和唱、邊歌邊舞,舞步粗獷富于跳躍性,具有濃厚的高山牧區(qū)民族特色。
    “阿麗麗”也是納西人喜愛的一種舞蹈,舞蹈時大家手拉手,一人領唱或兩人對唱眾人相和,搖手走三步,出腳輕跳兩步,隨著歌詞的連唱,反復循環(huán)起舞。
    在寧蒗永寧地區(qū)十分流行“笛子舞”,以橫笛為樂器為舞蹈進行音樂伴奏,跳起來節(jié)奏強烈,情緒快樂,是青年人最喜歡的舞蹈形式。
    摩梭人中最為流行的舞蹈是“甲搓舞”,又稱打跳或打鍋莊,相傳遠古時期,每有外敵入侵,摩梭人部落首領便組織族人在村口燃起篝火,圍繞火堆頓足吶喊,為出征者助威,一旦得勝后,又圍著火堆通宵舞蹈以慶祝勝利,這種習俗代代相傳,最終演變成為如今的民間娛樂性質的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