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歷史資料(Historicalinformation)
現(xiàn)有的歷史資料(例如:估算數(shù)據(jù)庫、過去項目績效記錄)應在其它項目計劃過程中已經(jīng)查閱過。這些資料在項目計劃過程中也應準備就緒,以供核實假設以及評估項目計劃制訂過程中提出的其它可供選擇方案之用。
3.組織方針(Organizationalpolicies)
參與項目的組織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方針,其影響必須考慮。組織機構的幾個主要方針:
n質(zhì)量管理方針:過程審計,連續(xù)的改進目標。
n人事管理方針:雇傭和解雇原則,雇員表現(xiàn)評價。
n財務控制方針:定期報告、要求進行的開支和支付審查、會計法規(guī)、標準合同條款。
4.制約因素(Constraints)
制約因素指適用于項目,因而影響其績效的某項限制。
例如,事先規(guī)定的預算就是一項制約因素,它可能影響項目團隊在范圍、人員配備和進度方面的選擇。如果項目根據(jù)合同實施,則合同條款通常是制約因素。
5.假設(Assumptions)
假設指就計劃而言被視為正確、真實或肯定的因素。
假設影響到項目計劃的所有方面,是項目逐步完善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項目班子經(jīng)常地識別、記載和證實假設,作為其計劃過程的一部分。假設通常涉及某種程度的風險。
4.1.2項目計劃制訂的工具與技術
1.項目計劃方法(Projectplanningmethodology)
項目計劃方法指制訂項目計劃期間指導項目班子的任何一種系統(tǒng)方法。它可以簡單到只是一些基本表格與樣板,也可以復雜到要求進行一系列模擬(例如進度、風險的蒙特卡洛分析)。
大多數(shù)項目計劃方法都將項目管理軟件這樣的“硬”工具和由外界協(xié)助召開的動員會這樣的“軟”工具結合使用。
2.干系人的技能與知識(Stakeholderskillsandknowledge)
每個干系人都可能具備制訂項目計劃所需的技能與知識。項目團隊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讓各干系人能恰當?shù)淖鞒銎湄暙I。
3.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PMIS)(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是用于搜集、綜合和分發(fā)各個項目管理過程產(chǎn)出的工具與技術的總和。它用于支持項目從啟動到收尾的所有方面,可以包括人工系統(tǒng)和自動化系統(tǒng)。
4.掙值管理(EVM)(Earnedvaluemanagement)
用于綜合項目范圍、進度和資源,并量度與報告項目從啟動到收尾的績效的一項技術?! ?BR> 4.1.3項目計劃制訂的產(chǎn)出
1.項目計劃(ProjectPlan)
定義:項目計劃是經(jīng)批準的正式文件,用于管理項目的實施。
項目計劃和進度應按溝通管理計劃的規(guī)定進行分發(fā)。在某些應用領域,這個文件常常稱為綜合項目計劃。
對項目計劃與項目績效量度基準兩者,應該明確加以區(qū)分:
項目計劃(ProjectPlan):項目計劃是一份或者一組內(nèi)容隨時間的推移與有關項目的信息不斷增多而隨時更新的文件。
績效量度基準(PerformanceMeasurementBaseline):績效量度基準是一項經(jīng)過核準的計劃,用以在管理控制中作為量度偏差的基準。它通常僅斷斷續(xù)續(xù)有所改變,其原因往往是對已批準的工作范圍變更或可交付成果變更作出反應。
項目計劃的結構與表達有多種方式,但是一般均包括以下內(nèi)容:
n項目章程。
n項目管理方法或策略的說明。(其它知識領域各項管理計劃的摘要)
n范圍說明書,包括項目各項目標和可交付成果。
n作為基準范圍文件的工作分解結構(WBS)。
n成本估算,計劃開始和完成日期(進度),以及工作分解結構(WBS),對每項可交付成果進行職責分派。
n技術范圍、進度和成本的績效量度基準(進度基準、成本基準)。
n主要的里程碑及其目標日期。
n關鍵的或必需的人員,及其預期成本和/或人力投入。
n風險管理計劃,包括主要風險及其制約因素與假設,以及為其安排的應對與(必要的)應急措施。
n各過程的從屬管理計劃。
上述每項計劃必要時均可列入項目計劃,其詳細程度因每個具體項目的要求而異。
2.詳細輔助資料(Supportdetail)
項目計劃詳細輔助資料包括:
n未納入項目計劃的其它計劃過程產(chǎn)出。
n項目計劃制訂期間產(chǎn)生的資料或文件(例如,過去不曾知道的制約因素和假設)。
n技術文件:例如,對所有要求、規(guī)格和概念設計來龍去脈的記載。
n相關標準的文件記載。
n在項目早期制訂過程中所提出的規(guī)格。
該項材料必要時需要加以整理,以便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 ?BR> 4.2項目計劃實施
項目計劃實施是實施項目計劃的主要過程,項目預算的絕大部分都將使用于這一過程。
在此過程中,項目經(jīng)理和項目團隊必須協(xié)調(diào)和指導項目中的各個技術與組織接口。直接地受到項目應用領域影響的恰恰是這個過程,因為項目的產(chǎn)品實際產(chǎn)生于此。
在此過程中,必須隨時根據(jù)項目基準對實施績效保持監(jiān)測,以便比較實際績效與項目計劃,并以此為依據(jù)采取糾正措施。要對終成本與進度結果進行定期預測,以支持上述分析。
項目控制的兩個基本目標:1.將活動轉(zhuǎn)化為結果;2.管理組織資產(chǎn)?! ?BR> 4.2.1項目計劃實施的投入
1.項目計劃(ProjectPlan)
各個從屬的管理計劃以及績效量度基準是項目計劃實施的主要投入。
2.詳細輔助資料(Supportdetail)
3.組織方針(Organizationalpolicies)
參與項目的任何與所有組織都具有可能影響項目計劃實施的正式與非正式方針。
4.預防行動(Preventiveaction)
預防行動指減少項目風險事件潛在后果發(fā)生概率的任何行動。
5.糾正行動(Correctiveaction)
糾正行動指為使項目預期的未來績效與項目計劃重新恢復一致而采取的措施。
糾正行動是各項控制過程的產(chǎn)出,作為此處的投入,它完成了必需的反饋環(huán)路,保證了有效的項目管理?! ?BR> 4.2.2項目計劃實施的工具與技術
1.通用管理技能(Generalmanagementskills)
諸如領導、溝通和談判等通用管理技能對于項目計劃的有效實施是至關重要的。
2.產(chǎn)品技能和知識(Productskillsandknowledge)
項目班子在項目的產(chǎn)品方面必須掌握一套適當?shù)募寄芘c知識。這套必要的技能被規(guī)定為計劃的組成部分并且由人員招募過程提供。
3.工作授權系統(tǒng)(Workauthorizationsystem)
工作授權系統(tǒng):為確保工作按規(guī)定時間與順序進行而采取的一套項目工作正式審批程序。其主要機制通常是對一項具體活動或者一組工作的書面動工核準書。
工作授權系統(tǒng)的設計應當在提供控制的價值和為其所付出的代價兩者之間權衡利弊。例如,對許多較小型項目而言,口頭核準一般就已經(jīng)足夠了。
4.狀態(tài)碰頭會(Statusreviewmeetings)
狀態(tài)碰頭會指為交換項目的有關信息而定期舉行的會議。對多數(shù)項目來說,狀態(tài)碰頭會舉行的頻繁程度和級別各不相同(例如,項目團隊自己可以每周碰頭,而與顧客則每月碰頭)。
在構思和計劃階段,需要召開更多的會議確定目標和方法。
在項目實施階段,由于計劃和客戶需求都得到了明確,可以適當減少開會次數(shù)。
在項目收尾階段,會議的頻率將增加以協(xié)調(diào)各方工作。
5.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6.組織程序(Organizationalprocedures)
參與項目的任何或所有組織都可能有在項目實施期間十分有用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程序。
4.2.3項目計劃實施的產(chǎn)出
1.工作結果(Workresults)
工作結果:為完成項目而進行的各項活動的結果。
關于工作結果的信息:哪些可交付成果已經(jīng)完成,哪些尚未完成,質(zhì)量標準達到了何種程度,已經(jīng)發(fā)生或者已經(jīng)的成本等等,要作為項目計劃實施的組成部分加以搜集,并饋入績效報告過程之中。
項目的活動也往往出現(xiàn)無形的工作成果,例如經(jīng)過培訓并能有效應用所學知識的人。
2.變更請求(Changerequests)
變更請求的必要(例如擴大或縮小項目范圍、修改成本或進度估計)往往是在項目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才被發(fā)現(xiàn)的。變更請求一定是正式的。
4.3綜合變更控制
綜合變更控制關注
綜合變更控制要求
1. 對變更的起因施加影響,保證各方均同意變更;
2. 確認變更已經(jīng)發(fā)生;
3. 在實際變更出現(xiàn)時對其同步進行管理。
1. 維護績效量度基準的健全性。
2. 確保產(chǎn)品范圍變更反映在項目范圍定義中。
3. 協(xié)調(diào)跨知識領域的變更。
必須不間斷的按基準對變更進行管理,以保持原先規(guī)定的項目范圍、綜合績效基準、管理方法以及否決或批準新的變更并將其納入修正后的項目基準之中?! ?BR> 4.3.1綜合變更控制的投入
1.項目計劃(Projectplan)
項目計劃提供控制變更的基準。
2.績效報告(Performancereports)
績效報告提供了項目績效信息??冃蟾孢€可提醒項目團隊注意將來可能造成麻煩的隱患。
3.變更請求(Changerequests)
變更請求可以用多種形式提出,包括口頭或者書面、直接或者間接、外部或者內(nèi)部、考|試/大有法律強制性的或者有選擇余地的請求。但是,變更請求一定是正式的?! ?BR> 4.3.2綜合變更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變更控制系統(tǒng)(ChangeControlSystem)
變更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
1.一組正式的、文檔化的程序;
2.包括正式項目文件變更需要經(jīng)過的步驟;
3.規(guī)定如何對項目績效進行監(jiān)測與評估。
變更控制系統(tǒng)包括:
1.文書化工作;
2.核準變更所需要表格的填寫、系統(tǒng)追蹤過程;
3.授權進行審批的級別。
如果項目中沒有合適的現(xiàn)成變更控制系統(tǒng),項目團隊就需要建立一個經(jīng)過所有關鍵的干系人認可和同意的控制小組來負責批準或否決所提出的變更。這些小組的常見名稱:配置控制委員會(CCB)、工程審查委員會(ERB)、技術審查委員會(TRB)、技術評估委員會(TAB),等等。
變更控制系統(tǒng)還必須包括處理未經(jīng)事前審查就已實施的變更程序,考|試/大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自動”批準變更,但這些變更仍然必須形成文件,納入檔案,以便記載基準的演變過程。
2.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
配置管理:任何用來對以下過程實行技術和行政指導與監(jiān)督的、文檔化的程序:
n識別工作項或系統(tǒng)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并形成文檔。
n控制上述特性的所有變更。
n記錄并報告上述變更及其實施狀況。
n審核上述對象與系統(tǒng),核實是否符合要求。
★在許多應用領域,配置管理只是變更控制系統(tǒng)的一個子集。
★在其它一些應用領域,也可能指為管理項目變更而作出的任何系統(tǒng)管理。
★不能自動“批準”變更。
3.績效量度(Performancemeasurement)
掙值(EV)等績效量度技術可以幫助評估計劃的偏差是否需要采取糾正措施。
4.補充規(guī)劃(Additionalplanning)
項目很難會絲毫不差的按照計劃實施。未來所出現(xiàn)的變更,可能需要重新編制或者修改成本估算、調(diào)整活動順序與進度、調(diào)整資源需求、分析風險應對方案選擇,或者對項目計劃進行其它調(diào)整。
5.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4.3.3綜合變更控制的產(chǎn)出
1.項目計劃的更新(Projectplanupdates)
項目計劃的更新指對項目計劃或者詳細輔助資料的內(nèi)容所做的任何修改。必要時必須將這些修改通知有關的干系人。
2.糾正行動(Correctionaction)
3.汲取的教訓(Lessonslearned)
偏差產(chǎn)生的原因、已采取的糾正行動的理由,以及所汲取的其它教訓都應形成文件,記載在案,使其成為本項目和實施組織內(nèi)其它項目歷史數(shù)據(jù)庫的組成部分。
數(shù)據(jù)庫也是知識管理的基礎。
現(xiàn)有的歷史資料(例如:估算數(shù)據(jù)庫、過去項目績效記錄)應在其它項目計劃過程中已經(jīng)查閱過。這些資料在項目計劃過程中也應準備就緒,以供核實假設以及評估項目計劃制訂過程中提出的其它可供選擇方案之用。
3.組織方針(Organizationalpolicies)
參與項目的組織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方針,其影響必須考慮。組織機構的幾個主要方針:
n質(zhì)量管理方針:過程審計,連續(xù)的改進目標。
n人事管理方針:雇傭和解雇原則,雇員表現(xiàn)評價。
n財務控制方針:定期報告、要求進行的開支和支付審查、會計法規(guī)、標準合同條款。
4.制約因素(Constraints)
制約因素指適用于項目,因而影響其績效的某項限制。
例如,事先規(guī)定的預算就是一項制約因素,它可能影響項目團隊在范圍、人員配備和進度方面的選擇。如果項目根據(jù)合同實施,則合同條款通常是制約因素。
5.假設(Assumptions)
假設指就計劃而言被視為正確、真實或肯定的因素。
假設影響到項目計劃的所有方面,是項目逐步完善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項目班子經(jīng)常地識別、記載和證實假設,作為其計劃過程的一部分。假設通常涉及某種程度的風險。
4.1.2項目計劃制訂的工具與技術
1.項目計劃方法(Projectplanningmethodology)
項目計劃方法指制訂項目計劃期間指導項目班子的任何一種系統(tǒng)方法。它可以簡單到只是一些基本表格與樣板,也可以復雜到要求進行一系列模擬(例如進度、風險的蒙特卡洛分析)。
大多數(shù)項目計劃方法都將項目管理軟件這樣的“硬”工具和由外界協(xié)助召開的動員會這樣的“軟”工具結合使用。
2.干系人的技能與知識(Stakeholderskillsandknowledge)
每個干系人都可能具備制訂項目計劃所需的技能與知識。項目團隊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讓各干系人能恰當?shù)淖鞒銎湄暙I。
3.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PMIS)(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是用于搜集、綜合和分發(fā)各個項目管理過程產(chǎn)出的工具與技術的總和。它用于支持項目從啟動到收尾的所有方面,可以包括人工系統(tǒng)和自動化系統(tǒng)。
4.掙值管理(EVM)(Earnedvaluemanagement)
用于綜合項目范圍、進度和資源,并量度與報告項目從啟動到收尾的績效的一項技術?! ?BR> 4.1.3項目計劃制訂的產(chǎn)出
1.項目計劃(ProjectPlan)
定義:項目計劃是經(jīng)批準的正式文件,用于管理項目的實施。
項目計劃和進度應按溝通管理計劃的規(guī)定進行分發(fā)。在某些應用領域,這個文件常常稱為綜合項目計劃。
對項目計劃與項目績效量度基準兩者,應該明確加以區(qū)分:
項目計劃(ProjectPlan):項目計劃是一份或者一組內(nèi)容隨時間的推移與有關項目的信息不斷增多而隨時更新的文件。
績效量度基準(PerformanceMeasurementBaseline):績效量度基準是一項經(jīng)過核準的計劃,用以在管理控制中作為量度偏差的基準。它通常僅斷斷續(xù)續(xù)有所改變,其原因往往是對已批準的工作范圍變更或可交付成果變更作出反應。
項目計劃的結構與表達有多種方式,但是一般均包括以下內(nèi)容:
n項目章程。
n項目管理方法或策略的說明。(其它知識領域各項管理計劃的摘要)
n范圍說明書,包括項目各項目標和可交付成果。
n作為基準范圍文件的工作分解結構(WBS)。
n成本估算,計劃開始和完成日期(進度),以及工作分解結構(WBS),對每項可交付成果進行職責分派。
n技術范圍、進度和成本的績效量度基準(進度基準、成本基準)。
n主要的里程碑及其目標日期。
n關鍵的或必需的人員,及其預期成本和/或人力投入。
n風險管理計劃,包括主要風險及其制約因素與假設,以及為其安排的應對與(必要的)應急措施。
n各過程的從屬管理計劃。
上述每項計劃必要時均可列入項目計劃,其詳細程度因每個具體項目的要求而異。
2.詳細輔助資料(Supportdetail)
項目計劃詳細輔助資料包括:
n未納入項目計劃的其它計劃過程產(chǎn)出。
n項目計劃制訂期間產(chǎn)生的資料或文件(例如,過去不曾知道的制約因素和假設)。
n技術文件:例如,對所有要求、規(guī)格和概念設計來龍去脈的記載。
n相關標準的文件記載。
n在項目早期制訂過程中所提出的規(guī)格。
該項材料必要時需要加以整理,以便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 ?BR> 4.2項目計劃實施
項目計劃實施是實施項目計劃的主要過程,項目預算的絕大部分都將使用于這一過程。
在此過程中,項目經(jīng)理和項目團隊必須協(xié)調(diào)和指導項目中的各個技術與組織接口。直接地受到項目應用領域影響的恰恰是這個過程,因為項目的產(chǎn)品實際產(chǎn)生于此。
在此過程中,必須隨時根據(jù)項目基準對實施績效保持監(jiān)測,以便比較實際績效與項目計劃,并以此為依據(jù)采取糾正措施。要對終成本與進度結果進行定期預測,以支持上述分析。
項目控制的兩個基本目標:1.將活動轉(zhuǎn)化為結果;2.管理組織資產(chǎn)?! ?BR> 4.2.1項目計劃實施的投入
1.項目計劃(ProjectPlan)
各個從屬的管理計劃以及績效量度基準是項目計劃實施的主要投入。
2.詳細輔助資料(Supportdetail)
3.組織方針(Organizationalpolicies)
參與項目的任何與所有組織都具有可能影響項目計劃實施的正式與非正式方針。
4.預防行動(Preventiveaction)
預防行動指減少項目風險事件潛在后果發(fā)生概率的任何行動。
5.糾正行動(Correctiveaction)
糾正行動指為使項目預期的未來績效與項目計劃重新恢復一致而采取的措施。
糾正行動是各項控制過程的產(chǎn)出,作為此處的投入,它完成了必需的反饋環(huán)路,保證了有效的項目管理?! ?BR> 4.2.2項目計劃實施的工具與技術
1.通用管理技能(Generalmanagementskills)
諸如領導、溝通和談判等通用管理技能對于項目計劃的有效實施是至關重要的。
2.產(chǎn)品技能和知識(Productskillsandknowledge)
項目班子在項目的產(chǎn)品方面必須掌握一套適當?shù)募寄芘c知識。這套必要的技能被規(guī)定為計劃的組成部分并且由人員招募過程提供。
3.工作授權系統(tǒng)(Workauthorizationsystem)
工作授權系統(tǒng):為確保工作按規(guī)定時間與順序進行而采取的一套項目工作正式審批程序。其主要機制通常是對一項具體活動或者一組工作的書面動工核準書。
工作授權系統(tǒng)的設計應當在提供控制的價值和為其所付出的代價兩者之間權衡利弊。例如,對許多較小型項目而言,口頭核準一般就已經(jīng)足夠了。
4.狀態(tài)碰頭會(Statusreviewmeetings)
狀態(tài)碰頭會指為交換項目的有關信息而定期舉行的會議。對多數(shù)項目來說,狀態(tài)碰頭會舉行的頻繁程度和級別各不相同(例如,項目團隊自己可以每周碰頭,而與顧客則每月碰頭)。
在構思和計劃階段,需要召開更多的會議確定目標和方法。
在項目實施階段,由于計劃和客戶需求都得到了明確,可以適當減少開會次數(shù)。
在項目收尾階段,會議的頻率將增加以協(xié)調(diào)各方工作。
5.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6.組織程序(Organizationalprocedures)
參與項目的任何或所有組織都可能有在項目實施期間十分有用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程序。
4.2.3項目計劃實施的產(chǎn)出
1.工作結果(Workresults)
工作結果:為完成項目而進行的各項活動的結果。
關于工作結果的信息:哪些可交付成果已經(jīng)完成,哪些尚未完成,質(zhì)量標準達到了何種程度,已經(jīng)發(fā)生或者已經(jīng)的成本等等,要作為項目計劃實施的組成部分加以搜集,并饋入績效報告過程之中。
項目的活動也往往出現(xiàn)無形的工作成果,例如經(jīng)過培訓并能有效應用所學知識的人。
2.變更請求(Changerequests)
變更請求的必要(例如擴大或縮小項目范圍、修改成本或進度估計)往往是在項目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才被發(fā)現(xiàn)的。變更請求一定是正式的。
4.3綜合變更控制
綜合變更控制關注
綜合變更控制要求
1. 對變更的起因施加影響,保證各方均同意變更;
2. 確認變更已經(jīng)發(fā)生;
3. 在實際變更出現(xiàn)時對其同步進行管理。
1. 維護績效量度基準的健全性。
2. 確保產(chǎn)品范圍變更反映在項目范圍定義中。
3. 協(xié)調(diào)跨知識領域的變更。
必須不間斷的按基準對變更進行管理,以保持原先規(guī)定的項目范圍、綜合績效基準、管理方法以及否決或批準新的變更并將其納入修正后的項目基準之中?! ?BR> 4.3.1綜合變更控制的投入
1.項目計劃(Projectplan)
項目計劃提供控制變更的基準。
2.績效報告(Performancereports)
績效報告提供了項目績效信息??冃蟾孢€可提醒項目團隊注意將來可能造成麻煩的隱患。
3.變更請求(Changerequests)
變更請求可以用多種形式提出,包括口頭或者書面、直接或者間接、外部或者內(nèi)部、考|試/大有法律強制性的或者有選擇余地的請求。但是,變更請求一定是正式的?! ?BR> 4.3.2綜合變更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變更控制系統(tǒng)(ChangeControlSystem)
變更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
1.一組正式的、文檔化的程序;
2.包括正式項目文件變更需要經(jīng)過的步驟;
3.規(guī)定如何對項目績效進行監(jiān)測與評估。
變更控制系統(tǒng)包括:
1.文書化工作;
2.核準變更所需要表格的填寫、系統(tǒng)追蹤過程;
3.授權進行審批的級別。
如果項目中沒有合適的現(xiàn)成變更控制系統(tǒng),項目團隊就需要建立一個經(jīng)過所有關鍵的干系人認可和同意的控制小組來負責批準或否決所提出的變更。這些小組的常見名稱:配置控制委員會(CCB)、工程審查委員會(ERB)、技術審查委員會(TRB)、技術評估委員會(TAB),等等。
變更控制系統(tǒng)還必須包括處理未經(jīng)事前審查就已實施的變更程序,考|試/大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自動”批準變更,但這些變更仍然必須形成文件,納入檔案,以便記載基準的演變過程。
2.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
配置管理:任何用來對以下過程實行技術和行政指導與監(jiān)督的、文檔化的程序:
n識別工作項或系統(tǒng)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并形成文檔。
n控制上述特性的所有變更。
n記錄并報告上述變更及其實施狀況。
n審核上述對象與系統(tǒng),核實是否符合要求。
★在許多應用領域,配置管理只是變更控制系統(tǒng)的一個子集。
★在其它一些應用領域,也可能指為管理項目變更而作出的任何系統(tǒng)管理。
★不能自動“批準”變更。
3.績效量度(Performancemeasurement)
掙值(EV)等績效量度技術可以幫助評估計劃的偏差是否需要采取糾正措施。
4.補充規(guī)劃(Additionalplanning)
項目很難會絲毫不差的按照計劃實施。未來所出現(xiàn)的變更,可能需要重新編制或者修改成本估算、調(diào)整活動順序與進度、調(diào)整資源需求、分析風險應對方案選擇,或者對項目計劃進行其它調(diào)整。
5.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4.3.3綜合變更控制的產(chǎn)出
1.項目計劃的更新(Projectplanupdates)
項目計劃的更新指對項目計劃或者詳細輔助資料的內(nèi)容所做的任何修改。必要時必須將這些修改通知有關的干系人。
2.糾正行動(Correctionaction)
3.汲取的教訓(Lessonslearned)
偏差產(chǎn)生的原因、已采取的糾正行動的理由,以及所汲取的其它教訓都應形成文件,記載在案,使其成為本項目和實施組織內(nèi)其它項目歷史數(shù)據(jù)庫的組成部分。
數(shù)據(jù)庫也是知識管理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