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網(wǎng)校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練習題三4

字號:

2006年網(wǎng)校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練習題三來源:考試大 2006/11/22 【考試大:中國教育考試第一門戶】 模擬考場 視頻課程
    31、下列各面中,要求平時商品的購進、儲存、銷售都按售價記賬的發(fā)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是( )。
     A、筆利率法 B、加權平均法 C、移動平均法 D、售價金額核算法
     答案:D
     解析: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要求平時商品的購進、儲存按實際成本記賬,毛利率法并不必然要求平時商品的購進、儲存、銷售都按售價記賬。
    32、某工廠購入一臺已使用過的機床,售出單位的賬面原價250000元,已提折舊3000元,原安裝成本10000元,新發(fā)生的安裝成本8000元,包裝運雜費7500元,該機床的買價184500元,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總額為200000元。該項機床安裝完成交付使用“固定資產(chǎn)”科目入賬價值為( )。
     A、200000 B、250000 C、194500 D、184500
     答案:A
     解析:實際支付的價款就是購入固定資產(chǎn)的入賬價值。至于以前的賬面原價等,由于這是正常的交易,對購入方?jīng)]有影響。
    33、2006年5月18日,某企業(yè)因急需資金,將一張出票日期為3月20日,票面金額為50000元,期限3個月,票面利率為6%的商業(yè)承兌匯票貼現(xiàn),貼現(xiàn)率為10%。企業(yè)與承兌企業(yè)在同一票據(jù)交換區(qū)域內(nèi),企業(yè)取得的貼現(xiàn)金額為( )元。
     A、50750 B、298.89 C、50284.79 D、50270.69
     答案:C
     解析:貼現(xiàn)金額=50000×(1+6%× )×(1-10%× )=50284.79(元)。注:貼現(xiàn)天數(shù)=(14+20-1)=33(天)。
    34、企業(yè)收到隨同產(chǎn)品出售且單獨計價包裝物的款項5000元,并存入銀行,其會計處理為( )。
     A、借:銀行存款 5000 貸:其他應收款 5000
     B、借:銀行存款 50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5000
     C、借:銀行存款 5000 貸:營業(yè)費用 5000
     D、借:銀行存款 5000 貸:管理費用 5000
     答案:B
     解析:隨同產(chǎn)品出售且單獨計價包裝物售出后,其收入不屬于主營業(yè)務收入,所以應記入其他業(yè)務收入中
    35、甲企業(yè)2004年12月31日擁有三筆應收賬款。第一筆賬齡45天,金額15萬元,第二筆賬款齡35天,金額28萬元,以上兩筆都是乙企業(yè)的購貨款;第三筆賬齡15天,金額20萬元,系丙企業(yè)的購貨款。2005年1月10日,甲企業(yè)收到丙企業(yè)的購貨款20萬元。2005年1月20日,收到乙企業(yè)的購貨款20萬元,乙企業(yè)未指明償還的是哪筆購貨款。則至2005年1月31日,甲企業(yè)按賬齡分析法估計壞賬損失時,余下的23萬元應收賬款的賬齡是( )天。
     A、46 B、76 C、66 D、35
     答案:C 解析:存在多筆應收款項、且各筆應收款項賬齡不同的情況下,收到債務單位當期償還的部分債務,應逐筆確認收到的應收款項;如無法做到,則應按先發(fā)生先收回的原則確定,剩余應收款項的賬齡按原賬齡加上本期應增加的賬齡確定。根據(jù)上述原則,第三筆應收賬款可逐筆確認已經(jīng)收回。乙企業(yè)償還的20萬元,無法逐筆確認,可按先發(fā)生先收回的原則確定第一筆15萬元已經(jīng)收回,余下的23萬元屬于第二筆應收賬款,至2005年1月31日,其賬齡為35+31=66(天)。
    36、某企業(yè)屬于一般納稅企業(yè),其委托外單位加工一批材料(可用于繼續(xù)加工應稅消費品),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6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為-1%,發(fā)出材料時支付的運雜費300元,支付的加工費2000元,委托方代扣代交的增值稅10540元(已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消費稅200元,收回時支付的運雜費400元,該批委托加工物資的實收成本為( )元
     A、62100 B、76240 C、76440 D、73440
     答案:A 解析:該批委托加工物資的實際成本為60000(1-1%)+300+2000+400=62100(元),因繼續(xù)加工應稅消費品,其所負擔的消費稅不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符合條件的增值也不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37、某批發(fā)城采用售價金額法對庫存商品進行核算,8月初庫存商品進貨成本為1200萬元,售價1530萬元(不含稅),當期購入商品的進貨成本為960萬元,售價1170萬元(不含稅)。當月批發(fā)城銷售收入額為1400萬元,則8月末批發(fā)城庫存商品的實際進貨成本應為( )萬元。
     A、960 B、1040 C、1130 D、1300
     答案:B
     解析: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率= ;當月售出商品實際成本=1400-1400×20%=1120(萬元);8月末批發(fā)城庫存商品的實際進貨成本=1200+960-1120=1040(萬元)。
    38、A公司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為3%。2006年初壞賬準備賬戶的貸方余額為3.6萬元(假定均為應收賬款計提),當年A公司核銷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11.22萬元,收回以前年度已作為壞賬核銷的應收賬款5.58萬元,年末應收賬款借方余額為300萬元。則2006年末A公司應提取的壞賬準備為( )萬元。
     A、9 B、11.04 C、11.4 D、2.04
     答案:B
     解析:2003年末結賬前壞賬準備賬戶借方余額=11.22-3.6-5.58=2.04(萬元);2006年應計提壞賬準備=300×3%+2.04=11.04(萬元)
    39、在物價持續(xù)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fā)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的存貨發(fā)出的計價方法是( )。
     A、先進先出法 B、后進先出法 C、加權平均法 D、個別計價法
     答案:A 解析:在物價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fā)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的存貨發(fā)出的計價方法是先進先出法;物價持續(xù)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低于市價,而發(fā)出成本偏高,利潤偏低的存貨發(fā)出的計價方法是后進先出法
    40、某工業(yè)企業(yè)2000年12月31日以前對發(fā)出存貨采用加權平均法,2001年1月1日起改為采用后進先出法。該企業(yè)2001年1月1日的存貨賬面價值為14000元,結存數(shù)量為4000噸,1月3日購入1000噸存貨,每噸單價4元,1月20日購入存貨1000噸,每噸單價為4.2元,1月5日發(fā)出存貨1000噸,則該企業(yè)2001年1月31日存貨賬面金額為( )元,由于變存貨發(fā)出的計價方法后,對期末存貨的影響金額為( )元。
     A、18500,增加300
     B、18500,減少300
     C、18200,增加300
     D、18200,減少300
     答案:D
     解析:原來單位存貨成本=(14000+1000×4.2+1000×4.2)/(4000+1000+1000)=3.7(元),按原計價方法期末存貨的金額為3.7*5000=18500元,按新的計價方法期末存貨金額為14000+1000*4.2=18200元,18500-18200=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