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師,今年29歲,現(xiàn)在北京一家軟件公司工作。我5歲開始讀書,一直是班上年齡小的。前年博士畢業(yè)后參加工作,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同事中年齡大的幾位之一,這絕對不是一種美好的體驗。大家知道,程序員的工作壽命是很短的,30歲是一個坎,過來這個坎就得思考下一碗飯吃什么。
軟件開發(fā)與傳統(tǒng)行業(yè)越來越相似,對人才的需求是一個金字塔結(jié)構(gòu)。塔底是程序員,也稱為軟件藍領,之所以稱為藍領是因為這份工作越來越機械化了,據(jù)說在印度高中生經(jīng)過必要的培訓后就能勝任了。金字塔的塔頂是系統(tǒng)分析員,類似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總工,對他的要求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為客戶構(gòu)建解決方案,與計算機知識同樣重要的是對客戶領域的理解。我給自己的短期定位是系統(tǒng)分析員,現(xiàn)階段企業(yè)信息化的主要內(nèi)容是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領域,因此會計、財務等方面的知識是我必備的知識結(jié)構(gòu)。
也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我選擇了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為自己的將來增加籌碼。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我運氣很好,全部通過。這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之中也有必然,這與我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分不開的,我真誠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復習體會。
1)我的動力很強
在注會考試報名之前,我仔細想過:我為什么要參加注會考試?注會對我真的那么重要嗎?因為考注會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要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我的動機是給自己準備一個備胎,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因為我對現(xiàn)在的工作不滿意,我不想成為一個吃青春飯的程序員。這種想法是如此強烈、這種危機感是如此深刻,使我決定今年參加CPA考試。
有些朋友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CPA證書只是一個工具,一個通向自己夢想甚至超越自己夢想的通道。但在備考的整個過程中,我的態(tài)度是非常堅定的。我認為試一試和決定通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不一樣的心態(tài)會導致不一樣的結(jié)果。我的很多抱著試一試態(tài)度的朋友,后因為工作太忙了、基礎太差了、條件太壞了,而導致放棄。而我下了決定以后就全力以赴,直到考試結(jié)束。
2)相信自己
我是工科學生,參加工作后,由于為一家公司開發(fā)成本管理軟件,才開始接觸財會方面的知識,我提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是核算?因此,我報5門,當時很多朋友都勸說我:通過5門是不可能的,報考兩到三門更為實際。而我當時的想法卻是大限度的去拼拼看,哪怕有壞的可能性。所以在拿到教材后,就沒想退路堅定的投入學習中了。
3)我的復習方法
學習是有方法的,因人而異,在此與大家分享復習經(jīng)歷,作為一個從沒學過會計的考生是怎么樣備考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工作很忙,經(jīng)常加班。從4月到7月都是一周工作六天,早8點半上班,晚8點下班,所以我沒有時間參加輔導班。在學習過程中,我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哪怕在上下班的公共汽車上我都在默想、中午吃飯休息我也擠點時間學習。而且我做安利的老婆為我補充了大量抵抗疲勞、改善睡眠和增強記憶力的營養(yǎng)品,為我長時間的備考打下了良好的身體基礎。
學習過程中,我借助了網(wǎng)絡。有很多朋友在網(wǎng)上無私地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驗和資料,對我?guī)椭艽?。在此再次感謝這些有名和無名的朋友們。4月的非典為我們、也為出題老師額外贏得了一個半月,我從4月份開始看教材,每天嚴格的制定學習計劃,并且不管多痛苦也咬牙到完成為止,晚上躺在床上再默默的從頭回憶一遍。整個過程感覺非常緩慢和枯燥,我把目標定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憑著一定要考過的信念堅持下來。
我很努力的看書看到7月份,7月底我從網(wǎng)上下載到了中華會計網(wǎng)校視頻資料。
中華會計網(wǎng)校的視頻資料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郭守杰老師的《經(jīng)濟法》、葉青老師的《稅法》、張志鳳老師的《會計》堪稱經(jīng)典;楊聞萍老師的《審計》也很不錯,雖然略顯羅嗦,但對于像我這樣第接觸過審計的人來說,卻是再合適不過了。跟著老師學習,能抓住重點,而且進度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我的經(jīng)驗,可以節(jié)省至少一半的時間,而且效果還好。這對非會計類專業(yè)的朋友尤其重要,因為作為會計的門外漢,*自己摸索太困難了,而且時間也不允許。
從那以后,我的復習計劃就圍繞這這套視頻資料來制定。8月上旬至就9月中旬第一輪復習,基本上是一周一門,每門課時大約25小時,我的時間安排是周一至周五每晚4小時,周六周日每天10小時,一直到考試結(jié)束,沒有一天間隔。每聽完一課都會做些相應的選擇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二輪復習,以教材為主,把第一輪未理解的部分進行理解。10月中旬至10月末第三輪做視頻資料附帶的練習,做網(wǎng)上下載的模擬考題,還聽了網(wǎng)上下載的串講視頻資料。
回顧這段經(jīng)歷,既有教訓也有經(jīng)驗。第一個教訓是4月至7月復習方法不當,浪費了很多時間。那段時間抱著教材硬啃,復習效率很低。8月起改變了學習方法,圍繞著中華會計網(wǎng)校的視頻資料復習,大大提高了我的復習效率。第二個教訓是做題太少,10月10號才開始做題,由于時間原因,選擇題做得比較多,但綜合題做得很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次考試很險,每門都是60出頭,就是因為綜合題做得不好的原因,會計在做綜合題之前感覺甚好、做完綜合題感覺就蔫了;財務管理后一道題死活不會計算收益率,這道題丟得太虧了。因此建議大家在考前準備些時間做綜合題,提高熟練程度?;A概念掌握得很好,但綜合題沒過關,就相當于一路帶球狂奔到了對方球門前,騙過了守門員,卻臨門一腳射偏,太可惜了。 轉(zhuǎn)
軟件開發(fā)與傳統(tǒng)行業(yè)越來越相似,對人才的需求是一個金字塔結(jié)構(gòu)。塔底是程序員,也稱為軟件藍領,之所以稱為藍領是因為這份工作越來越機械化了,據(jù)說在印度高中生經(jīng)過必要的培訓后就能勝任了。金字塔的塔頂是系統(tǒng)分析員,類似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總工,對他的要求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為客戶構(gòu)建解決方案,與計算機知識同樣重要的是對客戶領域的理解。我給自己的短期定位是系統(tǒng)分析員,現(xiàn)階段企業(yè)信息化的主要內(nèi)容是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領域,因此會計、財務等方面的知識是我必備的知識結(jié)構(gòu)。
也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我選擇了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為自己的將來增加籌碼。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我運氣很好,全部通過。這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之中也有必然,這與我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分不開的,我真誠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復習體會。
1)我的動力很強
在注會考試報名之前,我仔細想過:我為什么要參加注會考試?注會對我真的那么重要嗎?因為考注會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要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我的動機是給自己準備一個備胎,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因為我對現(xiàn)在的工作不滿意,我不想成為一個吃青春飯的程序員。這種想法是如此強烈、這種危機感是如此深刻,使我決定今年參加CPA考試。
有些朋友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CPA證書只是一個工具,一個通向自己夢想甚至超越自己夢想的通道。但在備考的整個過程中,我的態(tài)度是非常堅定的。我認為試一試和決定通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不一樣的心態(tài)會導致不一樣的結(jié)果。我的很多抱著試一試態(tài)度的朋友,后因為工作太忙了、基礎太差了、條件太壞了,而導致放棄。而我下了決定以后就全力以赴,直到考試結(jié)束。
2)相信自己
我是工科學生,參加工作后,由于為一家公司開發(fā)成本管理軟件,才開始接觸財會方面的知識,我提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是核算?因此,我報5門,當時很多朋友都勸說我:通過5門是不可能的,報考兩到三門更為實際。而我當時的想法卻是大限度的去拼拼看,哪怕有壞的可能性。所以在拿到教材后,就沒想退路堅定的投入學習中了。
3)我的復習方法
學習是有方法的,因人而異,在此與大家分享復習經(jīng)歷,作為一個從沒學過會計的考生是怎么樣備考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工作很忙,經(jīng)常加班。從4月到7月都是一周工作六天,早8點半上班,晚8點下班,所以我沒有時間參加輔導班。在學習過程中,我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哪怕在上下班的公共汽車上我都在默想、中午吃飯休息我也擠點時間學習。而且我做安利的老婆為我補充了大量抵抗疲勞、改善睡眠和增強記憶力的營養(yǎng)品,為我長時間的備考打下了良好的身體基礎。
學習過程中,我借助了網(wǎng)絡。有很多朋友在網(wǎng)上無私地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驗和資料,對我?guī)椭艽?。在此再次感謝這些有名和無名的朋友們。4月的非典為我們、也為出題老師額外贏得了一個半月,我從4月份開始看教材,每天嚴格的制定學習計劃,并且不管多痛苦也咬牙到完成為止,晚上躺在床上再默默的從頭回憶一遍。整個過程感覺非常緩慢和枯燥,我把目標定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憑著一定要考過的信念堅持下來。
我很努力的看書看到7月份,7月底我從網(wǎng)上下載到了中華會計網(wǎng)校視頻資料。
中華會計網(wǎng)校的視頻資料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郭守杰老師的《經(jīng)濟法》、葉青老師的《稅法》、張志鳳老師的《會計》堪稱經(jīng)典;楊聞萍老師的《審計》也很不錯,雖然略顯羅嗦,但對于像我這樣第接觸過審計的人來說,卻是再合適不過了。跟著老師學習,能抓住重點,而且進度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我的經(jīng)驗,可以節(jié)省至少一半的時間,而且效果還好。這對非會計類專業(yè)的朋友尤其重要,因為作為會計的門外漢,*自己摸索太困難了,而且時間也不允許。
從那以后,我的復習計劃就圍繞這這套視頻資料來制定。8月上旬至就9月中旬第一輪復習,基本上是一周一門,每門課時大約25小時,我的時間安排是周一至周五每晚4小時,周六周日每天10小時,一直到考試結(jié)束,沒有一天間隔。每聽完一課都會做些相應的選擇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二輪復習,以教材為主,把第一輪未理解的部分進行理解。10月中旬至10月末第三輪做視頻資料附帶的練習,做網(wǎng)上下載的模擬考題,還聽了網(wǎng)上下載的串講視頻資料。
回顧這段經(jīng)歷,既有教訓也有經(jīng)驗。第一個教訓是4月至7月復習方法不當,浪費了很多時間。那段時間抱著教材硬啃,復習效率很低。8月起改變了學習方法,圍繞著中華會計網(wǎng)校的視頻資料復習,大大提高了我的復習效率。第二個教訓是做題太少,10月10號才開始做題,由于時間原因,選擇題做得比較多,但綜合題做得很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次考試很險,每門都是60出頭,就是因為綜合題做得不好的原因,會計在做綜合題之前感覺甚好、做完綜合題感覺就蔫了;財務管理后一道題死活不會計算收益率,這道題丟得太虧了。因此建議大家在考前準備些時間做綜合題,提高熟練程度?;A概念掌握得很好,但綜合題沒過關,就相當于一路帶球狂奔到了對方球門前,騙過了守門員,卻臨門一腳射偏,太可惜了。 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