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巧借債基博取收益

字號:

曾幾何時,“熊出沒注意”是車友貼在汽車玻璃上的標識?,F(xiàn)如今,股票市場倒真成了“熊出沒”的場所,投資者大多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債券型基金可以成為投資者守住希望,博取收益的另一“盾牌”。
    債券市場依然偏向樂觀
    從今年上半年的投資回報來看,股票型基金盡虧,表現(xiàn)的基金也虧損22%左右,跌幅的超過50%。如果投資者全部持有股票型基金,只能以虧得少點聊以自慰。而轉(zhuǎn)過頭看債券型基金,表現(xiàn)的基金包括鵬華普天債券等,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2.55%,估計全年可以達到5%以上,穩(wěn)穩(wěn)超過的股票型基金20多個百分點。于是,債券市場也異常火爆。
    那么,是不是股市不好,債券市場就一定好呢?顯然不是。通貨膨脹向來是債券的大敵。此前,美國抵押貸款龍頭企業(yè)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機,預示著美國次貸風波并未完全結(jié)束,這意味著美國經(jīng)濟不可能很快走強,弱勢美元依然持續(xù)。這也意味著,全球?qū)⒗^續(xù)在通脹中煎熬。再看國內(nè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PPI再次高于CPI,引發(fā)了工業(yè)品價格上漲向消費品價格傳導的擔憂。在通貨膨脹高企的時候,銀行利息與通貨膨脹的差距越來越大,加息的預期就不斷增強。而債券價格恰恰與加息成反比。由此可見,債券市場正處于“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況中。
    正因為大量資金瘋狂涌入債券型基金,導致今年債券市場漲多跌少,積累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過去CPI與債券走勢密切關聯(lián),CPI走高,債券價格就回落。然而最近一年多以來,由于流動性泛濫,物價持續(xù)走高,債券價格卻沒有回落。但一旦出現(xiàn)加息等政策,打破了債市平衡,債券價格可能迅速下滑,造成投資者虧損。
    盡管債市處于十字路口,存在各種擔憂,但目前債市并無惡化趨勢。起初,大家對今年下半年的通脹很擔憂,但現(xiàn)在業(yè)界相信下半年通脹可控,轉(zhuǎn)而擔心明年的情況。如果市場一致認為2009年中國無法控制通貨膨脹,那么債券價格必然下跌;如果市場一致認為,明年CPI有望降低,則債券價格有望上漲。也就是說,現(xiàn)在處于分歧狀態(tài)。
    筆者認為,人民幣還會繼續(xù)升值,而且中國GDP的增速依然高于大多數(shù)國家,中國企業(yè)的成長性好于美國等成熟市場。因此,熱錢不會選擇離開,債券價格會繼續(xù)高估。對于備受關注的加息政策,筆者認為預期并不強烈。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可以通過壟斷行業(yè)價格管制、財政補貼、信貸數(shù)量控制來進行調(diào)控,不一定要通過加息來實現(xiàn)。
    借債券型基金追趕CPI
    上半年我國CPI上漲7.9%,業(yè)內(nèi)人士預測全年CPI增幅在6.5%-7%,但國內(nèi)債券型基金的回報率只有5%左右,多少讓人有些遺憾。部分原因在于,債券型基金打新股的功能不再像過去那樣有效,而且一些含有股票投資標的的債券型基金出現(xiàn)了虧損。
    為此,筆者建議國內(nèi)投資者配置純債基金,避免受到股市波及,而且投資者應持有9-12個月以上。比如,華安穩(wěn)定收益基金,就是不主動參與股票二級市場的純債基金。此外,投資者可以關注貨幣市場基金。它與債券型基金的投資標的很接近,但有它的優(yōu)勢。
    一方面,貨幣市場基金的年回報率約為4%,申購和贖回不收取手續(xù)費。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享受到活期存款的便利,拿到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另外,兩種基金的凈值計算方法不同。貨幣市場基金按成本計價,因此凈值會穩(wěn)定向上增長,除非凈值與投資標的公允價格差異太大。
    而債券型基金按市值計算,凈值會隨市場變化上下波動。
    從全球情況來看,債券型基金的表現(xiàn)也不俗。1996年-1999年的4年中,全球通脹率幅度。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通脹率,4年依次為8.65%、6.10%、5.52%和5.42%。但這4年的新興市場債券平均收益率為10.16%,高收益公司債平均收益率為7.45%,全球債券市場平均回報率為6.25%,美國政府債市平均回報率為5.94%??梢?,債券基本可以打敗通脹。
    視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成熟市場的投資者大多將35%-50%的資產(chǎn)投向海外債券型基金組合。根據(jù)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下半年全球債券投資策略,投資者可以以全球債券基金為核心資產(chǎn),加碼高收益公司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目前,亞洲國家正在全力抵抗通貨膨脹,而以巴西債券市場為代表的拉美債券漲勢明顯。商品牛市讓資源豐富的巴西賺取了大量外匯,今年標準普爾等機構(gòu)已上調(diào)巴西債券評級。投資者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前往外資銀行咨詢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