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局域網基本工作原理
218. 局域網的技術特點:第一、通常為一個單門所有,覆蓋比較小的地理范圍(1km~10km),以處理內部信息為主要多余目標,易于建立、維護和擴展;第二、數據傳輸率高、誤碼率低;第三、主要技術要素是網絡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和介質防問控制方法。
219.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總線型、環(huán)型、星型、樹型等。主要使用的拓撲結構是總線型、星型和環(huán)型。
220. 以太網工作原理:以太網是一種采用了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控制方法(CSMA/CD)且具有總線型拓撲結構的局域網。其具體的工作方法為:每個要發(fā)送信息數據的節(jié)點先接收總線上的信號,如果總線上有信號,則說明有別的節(jié)點在發(fā)送數據(總線忙),要等別的節(jié)點發(fā)送完畢后,本節(jié)點才能開始發(fā)送數據;如果總線上沒有信號,則要發(fā)送數據的節(jié)點先發(fā)出一串信號,在發(fā)送的同時也接收總線上的信號,如果接收的信號與發(fā)送的信號完全一致,說明沒有和其它站點發(fā)生沖突,可以繼續(xù)發(fā)送信號。如果接收的信號和發(fā)送信號不一致,說明總線上信號產生了“疊加”,表明此時其它節(jié)點也開始發(fā)送信號,產生了沖突。則暫時停止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隨機的),再進行下一次試探。
221. 令牌總線網的工作原理:令牌總線網是一種采用了令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Token)且具有總線型拓撲結構的局域網。它的工作原理為:具有發(fā)送信息要求的節(jié)點必須持有令牌,(令牌是一個特殊結構的幀),當令牌傳到某一個節(jié)點后,如果該節(jié)點沒有要發(fā)送的信息,就把令牌按順序傳到下一個節(jié)點,如果該節(jié)點需要發(fā)送信息,可以在令牌持有的時間內發(fā)送自己的一個幀或多個數據幀,信息發(fā)送完畢或者到達持有令牌時間時,節(jié)點都必須交出令牌,把令牌傳送到下一個節(jié)點。令牌總線網在物理拓撲上是總線型的,在令牌傳遞上是環(huán)型的。在令牌總線網中,每個節(jié)點都要有本節(jié)點的地址(TS),以便接收其它站點傳來的令牌,同時,每個節(jié)點必須知道它的上一個節(jié)點(PS)和下一個節(jié)點的地址(NS),以便令牌的傳遞能夠形成一個邏輯環(huán)型。
222. 令牌環(huán)網:令牌環(huán)網在拓撲結構上是環(huán)型的,在令牌傳遞邏輯上也是環(huán)型的,在網絡正常工作時,令牌按某一方向沿著環(huán)路經過環(huán)路中的各個節(jié)點單方向傳遞。握有令牌的站點具有發(fā)送數據的權力,當它發(fā)送完所有數據或者持有令牌到達時間時,就要交就令牌。
223. IEEE802參考模型:IEEE802參考模型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在1980年2月制訂的,稱為IEEE802標準,這個標準對應于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但它的數據鏈路層又劃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和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
224. IEEE802協議包括了如下標準:
a.802.1標準:包含了局域網的體系結構、網絡管理、性能測試、網絡互連以及接口原語等。
b.802.2標準:定義了邏輯鏈路控制協議(LLC)協議的功能及其服務。
c.802.3標準:定義了CSMA/CD總線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和物理層規(guī)范,隨著網絡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該標準不引伸出了802.3u標準,主要適用于100Base-T(快速以太網)。
d.802.4標準:定義了令牌總線(Token Bus)介質訪問控制子層與物理層的規(guī)范。
e.802.5標準:定義了令牌環(huán)(Token Ring)介質訪問控制子層與物理層的規(guī)范。
225. 局域網組網所需的傳輸介質:組成一個局域網的傳輸介質可以是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或無線電波。
226. 局域網組網時所需的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局域網交換機等。
227. 同軸電纜的組網方法之一,10Base-5標準:該標準使用波阻抗為50Ω的寬帶同軸電纜組成標準的以太網,其中10表示數據傳輸速度、Base表示基帶傳輸、5表示一個網段的長度為500米。如果要擴大網絡規(guī)模,則可以使用中繼器,但中繼器的個數不能超過四個。因此,10Base-5的傳輸距離應為2.5km。粗纜所用的連接器是AUI接口。
228. 同軸電纜的組網方法之二,10Base-2標準:該標準使用波阻抗為50Ω的細同軸電纜組成標準的以太網,其中10表示數據傳輸速度、Base表示基帶傳輸、2表示一個網段的長度為185米。細纜所用的連接器為BNC接口。
229. 雙絞線組網方法:符合IEEE802.3 10MB/s基帶雙絞線的標準局域網稱為10BASE-T,T表示傳輸介質類型為雙絞線。在這種聯網方式中,的特點是以集線器為連接核心,計算機通過安裝具有RJ45插座的以太網卡與集線器連接,聯網的雙絞線長度(計算機到集線器、集線器到集線器)不能大于100米。
230. 交換式局域網組網:與集線器方法基本類似,但網絡連接中心是交換機而不再是集線器。
231. 智能大廈(5A系統):包括辦公自動化OAS、通信自動化CAS、樓宇自動化BAS、消防自動化FAS和信息自動化MAS。
232. 網絡互連的分類:網絡互聯可以分為局域網間互聯、廣域網間互聯、局域網對廣域網互聯、局域網通過廣域網與局域網互聯等。從通信協議角度劃分,可以分為物理層互聯、數據鏈路層互聯、網絡層互聯、傳輸層及以上高層協議互聯等。
233. 網絡互聯設備:包括中繼器、網橋、路由器、網關等。
234. 中繼器:用于連接兩個物理層協議相同的局域網網絡,中繼器起到了擴大廣播范圍的作用,但不能隔離局域網。
235. 網橋:網橋是在數據鏈路層實現局域網互聯的設備,它用于使用不同的物理層協議的局域網互聯。根據網絡連接地域的不同,可以分為本地網橋和遠程網橋;根據運行設備是否獨立劃分,可以分為內部網橋和外部網橋;根據路由選擇方式不同,可能分為源選路徑網橋和透明網橋。使用網橋可以實現信息的控制傳輸,也就是說,網橋可以實現網段隔離。236. 路由器:是在網絡層實現局域網網絡互聯的設備。當數據包要在不同協議、不同體系結構的網絡之間進行傳輸時,路由器負責路由選擇和進行數據包格式的轉換。
237. 網關:當高層協議不相同(指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的局域網要求實現互聯時需要使用的互聯設備。它可以完成報文格式轉換、地址映射、協議轉換和原語連接轉換等。
238. 網絡系統集成技術:指以建立局域網為施工工程基礎,綜合考慮單位對于網絡信息系統的需要,建立一個綜合利用各種網絡功能和以數據庫為信息中心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
239. 集成系統的模式可以分為:客戶/服務器模式、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分布式計算模式、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等。
240. 提高局域網用戶平均帶寬的幾種方式:局域網分隔法(將局域網按功能劃分為若干子網,子網間用網橋聯接)、提高硬件性能法(采用能夠提供更大帶寬的硬件設備)、交換局域網法(采用交換機構成交換式局域網)。
241. 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是種利用光纖構成的雙環(huán)型局域網絡,網絡中光信號采用ASK方式進行調制,其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00mb/s。網絡線路總長度可達100km。
242. 快速以太網:采用IEEE802.3u標準組建的,符合100BASE-T協議的總線型局域網。
243. 千兆位以太網:一種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00mb/s的以太網。
244. 交換式局域網:采用了以局域網交換機為中心的拓撲結構,每一個站點都與交換機相連,站點間可以并行地實現一對一通信的局域網。由于交換式局域網中的節(jié)點在進行通信時,數據信息是點對點傳遞的,這些數據并不向其它站點進行廣播,所以網絡的安全性較高,同時各節(jié)點可以獨享帶寬。
245. 虛擬局域網VLAN:通過相應的硬件支持而在邏輯上將屬于同一工作性質的節(jié)點劃分成若干個工作組,以實現工作組內資源共享和工作組間互相通信的網絡。由于這種網絡在物理了并沒有隔離,所以稱為虛擬局域網。
218. 局域網的技術特點:第一、通常為一個單門所有,覆蓋比較小的地理范圍(1km~10km),以處理內部信息為主要多余目標,易于建立、維護和擴展;第二、數據傳輸率高、誤碼率低;第三、主要技術要素是網絡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和介質防問控制方法。
219.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總線型、環(huán)型、星型、樹型等。主要使用的拓撲結構是總線型、星型和環(huán)型。
220. 以太網工作原理:以太網是一種采用了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控制方法(CSMA/CD)且具有總線型拓撲結構的局域網。其具體的工作方法為:每個要發(fā)送信息數據的節(jié)點先接收總線上的信號,如果總線上有信號,則說明有別的節(jié)點在發(fā)送數據(總線忙),要等別的節(jié)點發(fā)送完畢后,本節(jié)點才能開始發(fā)送數據;如果總線上沒有信號,則要發(fā)送數據的節(jié)點先發(fā)出一串信號,在發(fā)送的同時也接收總線上的信號,如果接收的信號與發(fā)送的信號完全一致,說明沒有和其它站點發(fā)生沖突,可以繼續(xù)發(fā)送信號。如果接收的信號和發(fā)送信號不一致,說明總線上信號產生了“疊加”,表明此時其它節(jié)點也開始發(fā)送信號,產生了沖突。則暫時停止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隨機的),再進行下一次試探。
221. 令牌總線網的工作原理:令牌總線網是一種采用了令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Token)且具有總線型拓撲結構的局域網。它的工作原理為:具有發(fā)送信息要求的節(jié)點必須持有令牌,(令牌是一個特殊結構的幀),當令牌傳到某一個節(jié)點后,如果該節(jié)點沒有要發(fā)送的信息,就把令牌按順序傳到下一個節(jié)點,如果該節(jié)點需要發(fā)送信息,可以在令牌持有的時間內發(fā)送自己的一個幀或多個數據幀,信息發(fā)送完畢或者到達持有令牌時間時,節(jié)點都必須交出令牌,把令牌傳送到下一個節(jié)點。令牌總線網在物理拓撲上是總線型的,在令牌傳遞上是環(huán)型的。在令牌總線網中,每個節(jié)點都要有本節(jié)點的地址(TS),以便接收其它站點傳來的令牌,同時,每個節(jié)點必須知道它的上一個節(jié)點(PS)和下一個節(jié)點的地址(NS),以便令牌的傳遞能夠形成一個邏輯環(huán)型。
222. 令牌環(huán)網:令牌環(huán)網在拓撲結構上是環(huán)型的,在令牌傳遞邏輯上也是環(huán)型的,在網絡正常工作時,令牌按某一方向沿著環(huán)路經過環(huán)路中的各個節(jié)點單方向傳遞。握有令牌的站點具有發(fā)送數據的權力,當它發(fā)送完所有數據或者持有令牌到達時間時,就要交就令牌。
223. IEEE802參考模型:IEEE802參考模型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在1980年2月制訂的,稱為IEEE802標準,這個標準對應于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但它的數據鏈路層又劃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和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
224. IEEE802協議包括了如下標準:
a.802.1標準:包含了局域網的體系結構、網絡管理、性能測試、網絡互連以及接口原語等。
b.802.2標準:定義了邏輯鏈路控制協議(LLC)協議的功能及其服務。
c.802.3標準:定義了CSMA/CD總線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和物理層規(guī)范,隨著網絡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該標準不引伸出了802.3u標準,主要適用于100Base-T(快速以太網)。
d.802.4標準:定義了令牌總線(Token Bus)介質訪問控制子層與物理層的規(guī)范。
e.802.5標準:定義了令牌環(huán)(Token Ring)介質訪問控制子層與物理層的規(guī)范。
225. 局域網組網所需的傳輸介質:組成一個局域網的傳輸介質可以是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或無線電波。
226. 局域網組網時所需的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局域網交換機等。
227. 同軸電纜的組網方法之一,10Base-5標準:該標準使用波阻抗為50Ω的寬帶同軸電纜組成標準的以太網,其中10表示數據傳輸速度、Base表示基帶傳輸、5表示一個網段的長度為500米。如果要擴大網絡規(guī)模,則可以使用中繼器,但中繼器的個數不能超過四個。因此,10Base-5的傳輸距離應為2.5km。粗纜所用的連接器是AUI接口。
228. 同軸電纜的組網方法之二,10Base-2標準:該標準使用波阻抗為50Ω的細同軸電纜組成標準的以太網,其中10表示數據傳輸速度、Base表示基帶傳輸、2表示一個網段的長度為185米。細纜所用的連接器為BNC接口。
229. 雙絞線組網方法:符合IEEE802.3 10MB/s基帶雙絞線的標準局域網稱為10BASE-T,T表示傳輸介質類型為雙絞線。在這種聯網方式中,的特點是以集線器為連接核心,計算機通過安裝具有RJ45插座的以太網卡與集線器連接,聯網的雙絞線長度(計算機到集線器、集線器到集線器)不能大于100米。
230. 交換式局域網組網:與集線器方法基本類似,但網絡連接中心是交換機而不再是集線器。
231. 智能大廈(5A系統):包括辦公自動化OAS、通信自動化CAS、樓宇自動化BAS、消防自動化FAS和信息自動化MAS。
232. 網絡互連的分類:網絡互聯可以分為局域網間互聯、廣域網間互聯、局域網對廣域網互聯、局域網通過廣域網與局域網互聯等。從通信協議角度劃分,可以分為物理層互聯、數據鏈路層互聯、網絡層互聯、傳輸層及以上高層協議互聯等。
233. 網絡互聯設備:包括中繼器、網橋、路由器、網關等。
234. 中繼器:用于連接兩個物理層協議相同的局域網網絡,中繼器起到了擴大廣播范圍的作用,但不能隔離局域網。
235. 網橋:網橋是在數據鏈路層實現局域網互聯的設備,它用于使用不同的物理層協議的局域網互聯。根據網絡連接地域的不同,可以分為本地網橋和遠程網橋;根據運行設備是否獨立劃分,可以分為內部網橋和外部網橋;根據路由選擇方式不同,可能分為源選路徑網橋和透明網橋。使用網橋可以實現信息的控制傳輸,也就是說,網橋可以實現網段隔離。236. 路由器:是在網絡層實現局域網網絡互聯的設備。當數據包要在不同協議、不同體系結構的網絡之間進行傳輸時,路由器負責路由選擇和進行數據包格式的轉換。
237. 網關:當高層協議不相同(指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的局域網要求實現互聯時需要使用的互聯設備。它可以完成報文格式轉換、地址映射、協議轉換和原語連接轉換等。
238. 網絡系統集成技術:指以建立局域網為施工工程基礎,綜合考慮單位對于網絡信息系統的需要,建立一個綜合利用各種網絡功能和以數據庫為信息中心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
239. 集成系統的模式可以分為:客戶/服務器模式、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分布式計算模式、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等。
240. 提高局域網用戶平均帶寬的幾種方式:局域網分隔法(將局域網按功能劃分為若干子網,子網間用網橋聯接)、提高硬件性能法(采用能夠提供更大帶寬的硬件設備)、交換局域網法(采用交換機構成交換式局域網)。
241. 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是種利用光纖構成的雙環(huán)型局域網絡,網絡中光信號采用ASK方式進行調制,其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00mb/s。網絡線路總長度可達100km。
242. 快速以太網:采用IEEE802.3u標準組建的,符合100BASE-T協議的總線型局域網。
243. 千兆位以太網:一種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00mb/s的以太網。
244. 交換式局域網:采用了以局域網交換機為中心的拓撲結構,每一個站點都與交換機相連,站點間可以并行地實現一對一通信的局域網。由于交換式局域網中的節(jié)點在進行通信時,數據信息是點對點傳遞的,這些數據并不向其它站點進行廣播,所以網絡的安全性較高,同時各節(jié)點可以獨享帶寬。
245. 虛擬局域網VLAN:通過相應的硬件支持而在邏輯上將屬于同一工作性質的節(jié)點劃分成若干個工作組,以實現工作組內資源共享和工作組間互相通信的網絡。由于這種網絡在物理了并沒有隔離,所以稱為虛擬局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