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08公務員申論給定的材料的答題技巧

字號:

申論考試主要包括三大塊,一個是注意事項;使大家明確申論考試與傳統(tǒng)作文不一樣,另外申論考試必須要求閱讀時間是40分鐘,第三個要求是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順序答題,這是第一部分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叫給定資料。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申論考試的內容是什么。第三部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做答要求是什么,有哪些題需要我們根據材料的閱讀理解來完成。
    也可以說試題類型是什么。大家對試題解答程度如何,直接決定了你所考的成績。今天我們重點想解答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試題類型是什么;一個是試題解答的技巧。
    下面我講第一個,試題類型。試題類型里面主要分兩個方面跟大家談:第一個方面:申論的材料內容有何變化。因為要想談申論的試題類型,首先得看申論的材料內容。因為內容不一樣,試題類型當然就有所變化。申論材料內容有哪些變化呢?這里主要談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數字上有些變化。數字上,就是給定資料已經突破了原先有些輔導書中所說的1500字左右。從2000年來看,申論所給定的資料字數在逐年增加。前兩年1500字左右,到了2002年達到2300字,2003年達到4000多字,2004年也是4000多字,2005年將近4000字,2006年9000多字。就是說去年的申論給定材料當中,也達到了6500多字。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我個人的看法,今年的申論材料所給定的字數應該還在六七千字。從字數來看,這是一個很大數量的增加,也由此可以看出,試題的難度會越來越增加。因為光閱讀材料本身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這是從字數上。
    分析近幾年申論給定的材料變化趨勢
    第二就是內容上有些變化。內容變化主要表現為由初的單一內容向復雜、綜合內容轉變。“單一內容”是什么呢?比如申論考試的前幾年,基本上都是圍繞單一的事件展開的,比如2000年的“噪音擾民”的事件,這就是圍繞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這樣一起事件展開的。而2001年給的是含有PPA藥物使人中風,尤其引發(fā)恐慌,這也是一個單一的事件。到了2002年是網絡問題,網絡問題也是一個網絡的利和弊的事件。這幾年都是一些比較單一的內容。所以大家對材料閱讀沒有太大的困難,因為本身材料也比較少。所以透過材料,能夠比較快的把握它的主旨或者叫本質。
    但是近幾年申論給定的材料就不一樣了,比如在2004年,這個材料既涉及到了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又涉及到了由此帶來的城市交通擁擠問題,這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2005年說的是“三農”問題,但是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無論是農村、農民還是農業(yè),任何一個問題對考生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難以駕馭的一個問題。所以綜合性非常強,彼此不可能完全割裂。2006年給的申論材料,不但從字數上來講是前幾年的幾倍,而且是近八年來字數多的,而且它涉及的內容也相當豐富。因為這個題,就是新華網上的一個訪談,它主要的內容就是政府如何提高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能力,但是所涉及到的包括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問題、國家解決衛(wèi)生防疫事件的預案問題、提高民眾的危機意識問題、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素質問題等等,所以這些反映問題的面是非常大的,要求宏觀的能力也非常強,對整個材料駕馭的能力也要求比較高。所以,這是材料的綜合性。
    就去年所考的申論材料的宗旨反映的是土地資源的問題,但是土地資源并不是談農村的土地資源,當然它所涉及的面也很廣,包括一個是城郊的農用地的被占用的問題,包括首鋼土地復墾的問題,包括河南鄭州“空心村”和磚窯廠的治理問題,還包括像江蘇無錫河流灘涂的治理問題,所以涉及的問題也是非常復雜。
    由此可以看出,近幾年的申論試卷所給的內容,已經從初的單一內容逐步向復雜的綜合內容轉變。
    從總體來看,內容上的綜合性越來越強,關聯度越來越高,所以要求大家對材料閱讀理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是單純地說我看一遍就能了解,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在這里還要提醒各位考生,答題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看材料,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把給的材料認真地看兩到三遍,這樣才能為答題做好一個基礎,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說一下申論試題的類型。這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像申論這種考試,它考什么,通過題才能考查大家的幾種能力,比如歸納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五種能力必須通過做答,對試題的解答才能體現。所以在這里,我對近幾年的申論試題做了一個系統(tǒng)的概括,我把它分為四種類型,或者叫四種不同的階段給每一種類型定的一個命題。
    第一個階段稱為常規(guī)性的試題。常規(guī)性試題主要體現在時間上就是從2000年到2002年,這三年的試題基本上都是常規(guī)性試題,什么是常規(guī)性試題呢?它主要有這么三種類型的題:第一種類型就是要求按照一定的字數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我們簡稱歸納概括題。這個歸納概括,要求的字數一般來說是在150字到200字之間。
    比如像2000年的第一題是這樣說的,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2001年是這樣說的,“有條理地概括這些材料的主要內容”,字數不超過200字。2002年是這樣說的,“給定資料反映網絡對社會生活帶來的種種影響,用不超過200字,對這些影響進行概括”。所以第一種類型就是要求你用150字或200字概括給定資料主要反映了哪些內容或者哪些問題,這是第一種類型,就是常規(guī)類的第一種類型。
    第二種類型是假定某一角色,對材料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我們把它定性為提出對策類型的題。前三年也是這樣,比如2002年申論的第二題,“以省政府調研員的身份,用不超過350字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2001年第二題,“假定你是某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請你就PPA風波所引發(fā)的問題提出善后處理意見”。2002年的第二題,“從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資料所反映的種種弊端提出種種建議”。所以這三年的題基本上都是要求你從政府的某一角色出發(fā),針對材料當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這是考查大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種類型是根據材料的內容,自擬標題進行論述和論證,這就是我說的作文題。常規(guī)性試題也就包括歸納概括題、提出對策題、論述和論證題。論述論證題這里面我做了一個前提介紹,是自擬標題,2000年后一道是這樣說的,“就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2001年第三題說,“根據上述材料自選某一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2002年的第三題,“就所提出的對策建議進行論證,既可全面論證,也可就某一方面重點論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這就是要求你對材料當中的問題自擬標題進行論述和論證。
    2000年到2002年,我把它稱為常規(guī)性試題,為什么叫常規(guī)性試題?這種考試形式奠定了以后申論所考試的基本模式。這是說第一個階段,常規(guī)性試題。
    2003年到2004年申論試題變化分析
    第二個階段稱為瘦身性試題。這是從試題的做答數量來看,它已經由原來的三道題減到兩道題。就是數量上已經瘦身了,減少了。所以我稱為瘦身性試題。這主要體現在2003年到2004年的變化。2003年的第一題是這樣說的,“對給定資料進行分析,從政府職能部門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減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對策建議,供領導參考?!钡沁@實際上就把原來的前三年的第一題和第二題做了一個融合,而第二題就有了明顯的變化,2003年第二題是這樣說的,“下面提供了兩種講話情境,請任選一種為設定的發(fā)言人,擬出一篇現場講話稿或電視講話稿?!币簿褪亲尨蠹覍懼v話稿。這就跟原先的自擬標題有所區(qū)別,這是指2003年的兩道題。2004年的兩道題,第一道題是說,“認真閱讀給定資料,概述我國汽車工業(yè)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在這里我要重點提出,2004年第出現了“概述”這樣的名詞,在前幾年的申論常規(guī)性試題當中,我把它稱為概括題,2004年要求是“概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能力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概括一般來講是150字至200字,但是概述就要求用近1000字,字數上的變化比較多,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對這個材料的綜合加工能力要比較強,也就是要有層次,有條理,寫成一篇針對材料實際的綜合性的表述。這是說第一道題。
    2004年第二道題是,“假設給定資料中有關我國城市交通擁擠的問題,在你市都存在,你作為市交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請根據給定資料,寫一份關于我市交通擁堵情況的報告”,像這種題很多參考書把它作為作文題,從我個人角度來看,這應當不屬于作文題,應該屬于典型的提出對策題。所以從數量上來看,基本上從原來的三道題變成兩道題,數量上進行了瘦身,但是能力上要求反而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這兩年的變化,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注重對材料當中某一部分內容的梳理、歸納和概括。比如說概述題,2004年的概述題要求用1000字概述汽車工業(yè)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實際上該材料當中涉及到這一部分的材料一共才2000多字,而且它還包含了交通擁擠的問題,這要求大家必須找出材料當中哪些屬于汽車工業(yè)現狀發(fā)展趨勢,然后再進行一個歸納和概括,所以這是第一個變化。第二,更加強調材料內容與實際的結合運用。2003年第二題讓大家寫講話稿,2004年讓大家寫一篇解決交通問題的報告,這可以說更加突出了怎樣結合你所在地市的實際來寫,或者結合材料的實際來寫。這樣的話,對學生的考查能力要求更高了,既要依靠材料,還要結合實際。所以,如果平時沒有經過專門訓練,沒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想答好這種題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第三,更加注重答題的規(guī)范性要求。規(guī)范性是什么?比如在這兩年里面出現了講話稿,出現了報告,既然出現了這兩個特定的文體,由此就啟發(fā)我們,在寫作上必須按照文體的要求來寫。比如說講話稿,2003年的講話稿要求你寫成一篇電視講話稿或者是現場的講話稿,無論哪種形式,首先體現的領導對這個問題,比如對現場觀眾的問候,或者表示慰問,這是要求現場感。另外,要注重對這個問題原因的分析。因為既然是發(fā)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必然要有對問題原因的分析,而原因的分析,既包括直接的原因,也包括根本的原因。同時,只要是領導講話,必然還要對此提出一些防止類似事故發(fā)生的措施和要求。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文體性的要求,就是比較規(guī)范,一定按照這種思路來寫。包括讓你寫解決城市交通擁擠情況的報告,你就必須拿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是在文體上更加規(guī)范,另外要求結構形式比較勻稱。2003年到2004年第二個階段瘦身性試題。
    2005年到2006年申論試題變化分析
    第三個階段稱為有效性試題。有些書上把這兩年的試題稱為有效性試題。我認為說有效性也可以,我這里談的有效性,就是你對這個試題做答的要求一定要結合材料的內容,就是結合得更加緊密一些。這種有效類型主要表現為2005年到2006年這兩年的試題變化。
    2005年到2006年的試題變化有哪些?我這里主要介紹三個方面:
    第一,增加了不確定選項的內容。
    不確定選項就是說和前三年都不一樣了,讓你對材料當中某一試題做一個選擇,給的是一個不確定選項,比如2005年給的是5個選項,2006年給的是6個選項,要求大家對給出選項的內容與材料當中進行比較,哪些與材料當中一致,哪些不一致,并說明為什么不一致,我把它稱為不確定選項的內容。這一部分的試題難度還是比較大,為什么呢?因為首先得知道,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哪些,然后從給出的方法當中,還要作出判斷,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還要說明原因,這是增加了不確定選項的內容。
    第二,對歸納概括能力的要求更高。
    2005年實際上有兩道概括題,2005年第二題就是“概述我國近年來農村扶貧開發(fā)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這是一個概述題,2005年第三大題的第一小題還是概述題,說“給定資料羅列了解決我國農村農民的多種意見,其中反映了兩種不同思路,請對這兩種思路分別加以簡述”。這更加突出了對材料歸納能力要求更高。2006年第一題可以說與往年相比更不一樣。它這樣說的,“假如你是一位新入職的公務員,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概述與畢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以供領導審閱”。由此我們看出,往年的歸納概述都是在150字到200字,這要求是500字,而且畢部長的談話內容有7、8千字,要求概括為500字,可見沒有一定概括能力是很難做到的,所以這是對歸納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第三,命題傾向突出。
    在這里我要談到,從2005年到2006年后一道作文題來看,基本上都屬于命題作文。比如2005年第三題,“請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問題,寫一篇800到1000字的文章”,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命題作文,就讓你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的兩種思路。2006年的作文題是這樣說的,“在我國妥善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是政府面臨的重大問題,請你就我國政府如何提高應對公共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雖然要求自擬標題,但是范圍限制了,就是讓你談如何提高政府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對能力。所以可以看出,這兩年都是命題作文。
    前幾年的命題作文是怎樣的情況呢?
    前幾年都是自擬標題,這是一個新的變化。我重點談一下2007年和今年的試題變化。雖然今年還沒有考,我想根據我前三個階段,我想得出這么一個基本的結論。今年的試題類型應該和去年基本相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剛才談到的,所給定的材料內容越來越多,大概還是在六七千字,另外試題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多,不會是過去的兩道題、三道題,這次可能是四道題或者更多的,要加上其中的小題,大概是七到八個題,所以試題類型比較多。這里面我總結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試題的數量會明顯增加。
    去年說是4道大題,這里面一定要注意,副省級以下、地市級以下的要考5道題中的4道題,實際上每一個職位需要答的試題是4道題,但是有的題當中包含了兩個小題,所以實際上是7道題。就是試題的數量明顯增加。
    第二,試題的類型趨于多樣化。
    這個多樣化,我認為除了常規(guī)性的,比如歸納概括題,命題作文,或者提出對策以外,還有四種新的試題類型。第一,評價性試題。比如去年第二題,要求提出給定資料期,提出了持續(xù)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請結合給定資料3至7,談談對土地利用管理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這是第一個評價題。第二是目的和意義類試題。比如去年第三道題的第一小題,說給定資料中談到了排污廠給定區(qū)的綠化、“空心村”、磚窯廠的整治,請概括說明這些做法的目的和意義。第三種新類型就出現了概念類的試題。比如要求大家解釋兩個概念,一個叫土地存量,一個叫“地荒”。第四種類型是分類性的試題。比如第四題第一小題,說給定資料二提到,把土地轉讓市場區(qū)分兩大類進行交易,請進一步說明這兩大類市場怎樣區(qū)分,并談談在這兩大類市場中怎樣解決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的問題,是分類型試題。
    所以我覺得,今年申論的試題仍然會沿用去年出題的基本模式,會出現一些新的題型。當然在這里我還要強調一下,它的第三個特點,就是試題的主觀性突出。
    申論本身就是主觀性的試題,不像行測是客觀性的試題。申論主觀性的試題主要體現在大家答題的時候一定要體現在自己的主觀認識和判斷。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要有一定的判斷力,這一點從去年考試當中特別明顯。
    第四個特點去年的試題特定化傾向明顯。什么叫特定化呢?就是它圍繞材料當中某一部分的考查,越來越明顯。所以一再提醒我們一定要好好地認真閱讀給定的資料。
    第一,想給大家先介紹一下歸納概括材料的主要進程。我們剛才說的第一道題,歸納概括題的技巧。我這里面重點談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歸納概括材料應該怎么歸納概括。這里面有四個小的問題:
    第一個小問題,歸納的材料一定要全面。所謂全面,就是材料當中反映了哪些方面,涉及了哪些關系,這一定不能有遺漏。因為從閱卷情況來看,是按點付分,有這個點就有分,沒有這個點就沒有分的。所以希望各位考生,在答題當中,一定要看清這個材料的內容到底說了幾個方面的問題。有的可能許多段說了一個問題,那也是一個方面。有的一段說了一個問題,但是絕對不能漏掉,概括的一定要全面。
    第二個小問題,就是簡潔。一定要根據規(guī)定的字數解答。比如500字、300字、200字,既然要求進行一個高度的濃縮概括,所以就不可能對整個材料進行抄襲,一定要簡潔,所謂簡潔就是盡量使用簡單的陳述句,少用一些復合句,用少的字概括多的內容,就是一定要使用材料當中所具有的關鍵詞來進行概括。
    在材料是考生自己組織語言還是來自材料當中的語言?
    對材料概括里面一定要使用帶有材料關健詞的句子,就是說對某一部分的界定都是有關鍵詞來表達和體現,所以不能完全脫離材料自己組織,或者把它變成一個非常具有自己的體系的內容還是不太妥的。
    第三個小問題,就是概括一定要準確。發(fā)現有許多考生的試卷,在答題當中,由于自己的概括比較抽象,你說他沒有那個意思,他也反映了材料當中的意思,但是要說沒有,他又不是特別準確,這是失分多的原因,所以是什么,一定要定性準確,判斷嚴肅。
    后一個小問題,就是條理。答歸納概括題一定要采用條理的方式,寫成幾條,或者一段分幾個方面的形式。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歸納概括材料第一個方面的要求。
    第二個歸納概括材料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很多書上介紹,要求考生采用邏輯式的思維方式,在這里我要提醒考生,有些材料概括確實應當使用邏輯性的思維方式,什么叫邏輯思維方法呢?比如問題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怎么解決。這是典型的認識問題的邏輯思維方式。但是在這里我還要說,材料當中的有些內容,是沒有明確邏輯關系的,或者說每一段材料當中有邏輯,但是總體上來講并沒有邏輯性,因為它都是對某一個事件、問題的簡單羅列。所以我在這里提醒考生,凡是出現這種情況,就不要必然從邏輯的角度去思考。而要從問題產生的方面,或者問題的特征、特點去考慮。就把它簡單地羅列成關于一個問題的幾個方面,這往往反而能夠準確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技巧。
    第二個技巧是提出對策的技巧。
    我想也談兩個方面。第一,提出對策應該有這么幾個意識:一個意識就是角色意識,所謂角色意識,就是一定要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或者站在部門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有一點,就是考生一定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為什么?因為這樣考慮問題,容易使你“仰視化”或者“平面化”,也就是缺乏高度、缺乏深度、缺乏廣度。第二,要有戰(zhàn)略意識??紤]問題一定要有它的宏觀性,同時又有解決問題的可操作性。不要把它說空了。第三,要有共性意識。在這里我要提醒各位考生,凡是提出對策的題,原則上沒有過多的個性化的認識,也就是說你不可能脫離材料提出具有文化獨到見解的認識,這種情況一般是很少見的,你只要把材料內容歸納概括齊全了,你提出的對策自然就包含了材料當中所基本包含的意思。所以這一點我想是比較重要的。第二,提出對策應該注意這么幾個基本原則。一個就是可行性。既然讓你提出對策,你從領導的角度也好,從共性意識也好,一定要使對策在現實中行得通,做得到,不能特別膚淺和偏激。第二,要有關聯性,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措施,應該是從不同的方面來考慮,彼此之間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第三,條理性。條理性就是解決問題應該注重從條理上提出一個比較明晰的、具體的解答問題的思路。
    第三個技巧是論述試題的解答技巧。
    就是作文題。我想簡單說這么幾個方面。第一,大家寫論述題的時候一定要寫一個比較規(guī)范的標題。所謂規(guī)范的標題,比如動賓式的標題、主謂式的標題,反問式的標題,都可以,但是有一點我要提醒大家,不要受目前時髦文化的影響,套用一些歌詞,套用一些名言警句這些都是不妥當的。第二,寫論述試題的開頭一定要簡明扼要、不易過長。主體部分的安排應該重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見解,而且應該通過更加具體的方案和步驟來體現,不要用過多的例子和道理來說明。另外后就是結尾,我想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也不一定每一個都要有結尾,但是結尾可以采用歸納主題、歸納全文、照應開頭也可以。
    第四不定向選擇的試題解答技巧。
    不定向選擇試題解答技巧,我簡單說兩個方面:第一大家一定要找到它所給的選項與材料當中哪一段內容有關聯,進行對比。第二凡是出現表達是絕對的判斷,或者說偷換概念的解釋,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選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希望大家好好思考。
    第五解釋概念技巧。
    因為去年出現這種題了。我這里談到兩個方面:首先要找到概念出現的位置。其次,結合概念出現的上下文的語境,什么叫語境呢?就是前后文的意思,找出概念的范圍是什么。然后它具有的屬性是什么,它包括哪幾種類型,就是外延是什么,一定要把概念的內涵、外延搞清楚。
    后,我想再說一下解答評價性試題的技巧。因為去年也出現了這種試題。評價式試題,現在很多輔導書上給出的答案,我個人看起來不太妥當。這主要原因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要找到關于解決這個問題的做法是什么,首先找到做法。其次,對這個做法的好壞或者優(yōu)劣進行評價,所謂優(yōu)就是用這種做法有什么好處,所謂劣就是它忽視了什么,還有哪些不足。從去年給定的答題來看,基本上側重于這樣做主要能起到什么樣的好處。就是你的評價,其實就是讓你對這個做法進行一個定價,你剛才談到的主觀性的評價或者思想性的認識。
    我認為0還會出現一些新的題型,比如問題產生原因的歸納和概括,或者造成問題危害性的說明。我希望大家對這兩個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從各省的考題來看,這種類型題在各省出的不少,所以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關于試題的解答方法、技巧我就說這些,希望各位考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認真看材料,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