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物表面泛白現(xiàn)象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將嚴重影響進一步的面層裝飾質量。本文分析了引起建筑物表面產(chǎn)生泛白的各種原因,并針對不同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泛白現(xiàn)象的幾種相應對策。
關鍵詞:泛白 滲透性 原因 對策
一、前言
建筑物表面泛白現(xiàn)象是建筑工程中較常見且難以對付的“病癥”之一。泛白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用粘土磚、硅酸鹽混凝土砌塊砌筑的墻面以及用水泥混凝土澆筑的墻體、橋梁和道路的表面。在以水泥基材料裝修的建筑物表面,泛白現(xiàn)象也常常出現(xiàn)。泛白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往往導致建筑物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差,不能達到建筑設計者的初衷;當待裝修的墻面產(chǎn)生泛白現(xiàn)象后,這層白色物質還將嚴重影響進一步的裝修質量:例如在已泛白的墻面上抹裝飾砂漿、刷涂涂料或貼瓷磚等,若事先不將這層白色物質除去,則不能達到較好的粘結效果,一定時間后還可能發(fā)生起鼓、脫粘等質量事故。
由于一般不會引起建筑結構質量事故,泛白現(xiàn)象也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但在日益重視工程質量和裝飾質量的今天,這一課題必須引起建筑材料設計施工和建筑工程人員的高度重視。本文將對泛白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希望對建筑材料的設計生產(chǎn)者和建筑工程人員有所裨益。
二、建筑物表面泛白的原因
建筑物表面泛白的原因很多, 可以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屬于內部的原因主要是建筑材料內部存在可溶性的鹽類和堿類物質;來自外部的原因可認為是由于基層材料具有一定的滲透性,當水分從材料表面向材料內部滲透后,將材料內部可溶性物質溶解,而當材料干燥時,水分由內向外發(fā)生遷移,又將可溶性物質攜帶到材料表面,隨著表面水分蒸發(fā),便將白色的可溶性物質留在表面,也即產(chǎn)生泛白現(xiàn)象。下面就常用建材表面泛白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
2.1內部原因
1. 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炷林械哪z凝材料----水泥是一種堿含量很高的物質,硅酸鹽水泥中,CaO的含量大約為62--67%。水泥水化過程中,C3S和C2S水化生成C-S-H凝膠的同時,形成了大量的Ca(OH)2,Ca(OH)2除有一部分用以維持液相的堿度(水泥石毛細孔中液相的PH值=12.5--13.5)外,其它大多以晶體形態(tài)存在于水泥石中。Ca(OH)2是一種極易溶解的物質,在水泥混凝土凝結硬化早期,隨著混凝土的干燥,其中的自由水會逐漸沿著內部毛細孔向外遷移,以補償表面被蒸發(fā)掉的水分,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將溶于其中的Ca(OH)2帶出,當?shù)竭_混凝土表面后,Ca(OH)2還會與空氣中的CO2和水分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附著在混凝土表面,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混凝土表面的泛白現(xiàn)象。
2. 當前,尤其是冬春季節(jié)的混凝土工程,為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和加快施工進度,一般都使用NaSO4、CaCl2 或以它們?yōu)橹鞯膹秃袭a(chǎn)品作為早強劑,增加了混凝土中的可溶性物質,因而增大了混凝土表面泛白的可能性。
3. 有些地方的土壤本身堿含量高,用這種土壤為原料燒成的粘土磚往往尚未使用便在雨淋日曬后嚴重泛白。
2.2 外部原因
水泥砂漿、混凝土、粘土磚、硅酸鹽混凝土砌塊等建筑材料發(fā)生泛白現(xiàn)象,除了因為它們自身內部存在一定量可溶性鹽和/或堿這一先決條件外, 還因為它們都屬于多孔材料, 內部均存在有大量尺寸不同的毛細孔, 成為可溶性物質在水的帶動下從內部遷移出表面的通道??梢哉f,后一個原因也非常重要。
1. 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硬化后,即使比較干燥,但在使用過程中總會受到雨水浸泡,當水分滲入其內部,將其內部可溶性物質(如NaOH、KOH、Na2SO4、Ca(OH)2等)帶出來,堿與空氣中的CO2和水分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鹽,與硫酸鹽一起沉淀在建筑物表面,且象CaCO3、CaSO4等物質不易被雨水沖走,因而牢固地附著在建筑物表面。
2. 當有一定濕度時, 空氣中的CO2與水分結合形成H2CO3, H2CO3與基材表面的Ca(OH)2發(fā)生反應, 生成CaCO3; H2CO3還會滲透到基材內部與Ca(OH)2化合成Ca(HCO3)2 , Ca(HCO3)2也會隨著表面水分蒸發(fā)被水分從基材內部帶出來, 直接結晶, 或者再與H2CO3反應生成CaCO3。
3. 由于工業(yè)污染, 空氣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SO2, SO2溶于雨水后形成酸雨, 這種酸雨滲入基材內部, 與基材中的堿性物質相結合并隨著水分遷移到表面結晶, 也會引起泛白。
上述這些白色物質的析出結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基材表面的密實性, 但是由于雨水循環(huán)作用, 會將沉積在表面的可溶性的結晶物沖走, 而基材內部由于可溶性物質的溶出, 增大了孔隙率, 降低了基材的抗?jié)B性, 從而會使鹽、堿的析出作用加劇。
三、影響建筑物泛白的因素
前面分析了引起建筑物表面泛白的內、外部原因, 可以看出, 建筑物表面是否泛白和泛白程度如何,主要與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1. 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內部可溶性鹽、堿的含量;
2. 建筑材料的滲透性;
3. 大氣、雨水中酸性氧化物的含量及對建筑物表面的作用情況等。
關鍵詞:泛白 滲透性 原因 對策
一、前言
建筑物表面泛白現(xiàn)象是建筑工程中較常見且難以對付的“病癥”之一。泛白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用粘土磚、硅酸鹽混凝土砌塊砌筑的墻面以及用水泥混凝土澆筑的墻體、橋梁和道路的表面。在以水泥基材料裝修的建筑物表面,泛白現(xiàn)象也常常出現(xiàn)。泛白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往往導致建筑物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差,不能達到建筑設計者的初衷;當待裝修的墻面產(chǎn)生泛白現(xiàn)象后,這層白色物質還將嚴重影響進一步的裝修質量:例如在已泛白的墻面上抹裝飾砂漿、刷涂涂料或貼瓷磚等,若事先不將這層白色物質除去,則不能達到較好的粘結效果,一定時間后還可能發(fā)生起鼓、脫粘等質量事故。
由于一般不會引起建筑結構質量事故,泛白現(xiàn)象也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但在日益重視工程質量和裝飾質量的今天,這一課題必須引起建筑材料設計施工和建筑工程人員的高度重視。本文將對泛白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希望對建筑材料的設計生產(chǎn)者和建筑工程人員有所裨益。
二、建筑物表面泛白的原因
建筑物表面泛白的原因很多, 可以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屬于內部的原因主要是建筑材料內部存在可溶性的鹽類和堿類物質;來自外部的原因可認為是由于基層材料具有一定的滲透性,當水分從材料表面向材料內部滲透后,將材料內部可溶性物質溶解,而當材料干燥時,水分由內向外發(fā)生遷移,又將可溶性物質攜帶到材料表面,隨著表面水分蒸發(fā),便將白色的可溶性物質留在表面,也即產(chǎn)生泛白現(xiàn)象。下面就常用建材表面泛白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
2.1內部原因
1. 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炷林械哪z凝材料----水泥是一種堿含量很高的物質,硅酸鹽水泥中,CaO的含量大約為62--67%。水泥水化過程中,C3S和C2S水化生成C-S-H凝膠的同時,形成了大量的Ca(OH)2,Ca(OH)2除有一部分用以維持液相的堿度(水泥石毛細孔中液相的PH值=12.5--13.5)外,其它大多以晶體形態(tài)存在于水泥石中。Ca(OH)2是一種極易溶解的物質,在水泥混凝土凝結硬化早期,隨著混凝土的干燥,其中的自由水會逐漸沿著內部毛細孔向外遷移,以補償表面被蒸發(fā)掉的水分,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將溶于其中的Ca(OH)2帶出,當?shù)竭_混凝土表面后,Ca(OH)2還會與空氣中的CO2和水分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附著在混凝土表面,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混凝土表面的泛白現(xiàn)象。
2. 當前,尤其是冬春季節(jié)的混凝土工程,為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和加快施工進度,一般都使用NaSO4、CaCl2 或以它們?yōu)橹鞯膹秃袭a(chǎn)品作為早強劑,增加了混凝土中的可溶性物質,因而增大了混凝土表面泛白的可能性。
3. 有些地方的土壤本身堿含量高,用這種土壤為原料燒成的粘土磚往往尚未使用便在雨淋日曬后嚴重泛白。
2.2 外部原因
水泥砂漿、混凝土、粘土磚、硅酸鹽混凝土砌塊等建筑材料發(fā)生泛白現(xiàn)象,除了因為它們自身內部存在一定量可溶性鹽和/或堿這一先決條件外, 還因為它們都屬于多孔材料, 內部均存在有大量尺寸不同的毛細孔, 成為可溶性物質在水的帶動下從內部遷移出表面的通道??梢哉f,后一個原因也非常重要。
1. 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硬化后,即使比較干燥,但在使用過程中總會受到雨水浸泡,當水分滲入其內部,將其內部可溶性物質(如NaOH、KOH、Na2SO4、Ca(OH)2等)帶出來,堿與空氣中的CO2和水分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鹽,與硫酸鹽一起沉淀在建筑物表面,且象CaCO3、CaSO4等物質不易被雨水沖走,因而牢固地附著在建筑物表面。
2. 當有一定濕度時, 空氣中的CO2與水分結合形成H2CO3, H2CO3與基材表面的Ca(OH)2發(fā)生反應, 生成CaCO3; H2CO3還會滲透到基材內部與Ca(OH)2化合成Ca(HCO3)2 , Ca(HCO3)2也會隨著表面水分蒸發(fā)被水分從基材內部帶出來, 直接結晶, 或者再與H2CO3反應生成CaCO3。
3. 由于工業(yè)污染, 空氣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SO2, SO2溶于雨水后形成酸雨, 這種酸雨滲入基材內部, 與基材中的堿性物質相結合并隨著水分遷移到表面結晶, 也會引起泛白。
上述這些白色物質的析出結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基材表面的密實性, 但是由于雨水循環(huán)作用, 會將沉積在表面的可溶性的結晶物沖走, 而基材內部由于可溶性物質的溶出, 增大了孔隙率, 降低了基材的抗?jié)B性, 從而會使鹽、堿的析出作用加劇。
三、影響建筑物泛白的因素
前面分析了引起建筑物表面泛白的內、外部原因, 可以看出, 建筑物表面是否泛白和泛白程度如何,主要與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1. 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內部可溶性鹽、堿的含量;
2. 建筑材料的滲透性;
3. 大氣、雨水中酸性氧化物的含量及對建筑物表面的作用情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