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法律碩士法制史主觀試題精選九

字號:

試題: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公室告何也?非公室告何也?賊殺傷、盜他人為公室;子盜父母,父母擅殺、刑、髡子及奴妾不為公室告。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BR>    分析:
    (1)該段文字反映的是秦朝起訴權(quán)的限制——“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2)該段文字的基本含義是,公室告是什么?非公事告是什么?殺傷他人或者盜竊他人,是公室告;子女盜竊父母,父母擅自殺死、殘傷、髡剃子女及奴妾不是公室告。子女控告父母以及奴妾控告主人的案件,為非公事告,官府不予受理。
    (3)秦朝對于起訴權(quán)限作了嚴格的限制,不能亂告。秦朝將控告分為“公室告”和“非公事告”,對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必須受理,對于非公事告的案件,官府不予受理,如果控告人堅持告訴,還要追究控告者的刑事責任。
    (4)秦朝區(qū)分“公室告”和“非公事告”,有助于秦律集中把矛頭直接指向危害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盜賊。
    (5)秦朝將控告分為“公室告”和“非公事告”,而且嚴格限制起訴權(quán),實際上是封建倫理尊卑關系和主奴等級關系在訴訟制度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