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6011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 分,共20 分)
1.PATA 是( )的簡稱。
A.世界旅游組織 B.太平洋亞洲旅游協會
C.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D.國際旅館協會
2.( )具有運載能力大,票價低廉,在乘客心目中安全性強的特點。
A.汽車 B.飛機
C.火車 D.輪船
3.從旅游目的地的宏觀角度考慮旅游市場劃分時,往往使用( )標準。
A.地理因素 B.旅游者的特征
C.旅游者的心理特點 D.購買行為特點
4.( )是第一個以立法形式規(guī)定就業(yè)員工享有帶薪假期的國家。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中國
5.麥金托什提出的四種旅游動機沒有包括( )。
A.身體方面的動機 B.文化方面的動機
C.人際方面的動機 D.購物動機
6.我國于1996 年頒布的( )將旅行社劃分為國際旅行社和國內旅行社。
A.《旅行社管理條例》 B.《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
C.《旅行社企業(yè)經營規(guī)范》 D.《旅行社經營條例》
7.人類有意識的外出旅行活動開始于( )。
A.原始社會早期 B.原始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早期 D.奴隸社會末期
8.將旅游企業(yè)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是以( )為標準的。
A.職工人數 B.投資數額與職工人數的比例
C.工資成本總額 D.工資成本在全部營業(yè)成本和費用中的比例
9.托馬斯·庫克于( )開始組織商業(yè)性的旅行業(yè)務。
A.1830 年 B.1841年
C.1845 年 D.1855 年
10.采用( )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應成為評價工作的基本方法。
A.美學標準 B.社會標準
C.歷史標準 D.市場標準
二、填空題(每空1 分,共20 分)
1.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之間根本的差別在于______。
2.自然旅游資源是指以______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資源。
3.近距離的國際旅游具有流量大、______和______的特點。
4.在初的年代,主要是______開創(chuàng)了旅行的通路。
5.國家旅游組織是指一個國家中為______所承認,負責管理全國旅游事務的組織。
6.根據艾斯特定義,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______。這些人不會導致______,并
且不牽涉任何賺錢的活動。
7.旅游動機是指促發(fā)一個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處去、作何種旅游的______。
8.凡屬主要使用者為______但也必須向______提供的設施應劃為旅游基礎設施。
9.“五大部門”說認為,旅游業(yè)由旅行社、住宿業(yè)、交通運輸業(yè)、______和______構成。
10.國際旅游收支常見的統(tǒng)計方法是______。
11.旅游服務產品質量的內部標準是指能夠符合并滿足____________。
12.旅游研究中的現代旅游是指二戰(zhàn)以來,特別是20 世紀______以來,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會化
旅游活動。
13.對于自然作用給旅游資源帶來的危害,應采取必要的______加以預防。
14.世界旅游組織的成員包括正式會員、______和______三種類型。
15.在飯店業(yè)中,人們通常以______在飯店業(yè)中所占的比率來表示其集中化程度。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 分,共20 分)
1.PATA 是( )的簡稱。
A.世界旅游組織 B.太平洋亞洲旅游協會
C.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D.國際旅館協會
2.( )具有運載能力大,票價低廉,在乘客心目中安全性強的特點。
A.汽車 B.飛機
C.火車 D.輪船
3.從旅游目的地的宏觀角度考慮旅游市場劃分時,往往使用( )標準。
A.地理因素 B.旅游者的特征
C.旅游者的心理特點 D.購買行為特點
4.( )是第一個以立法形式規(guī)定就業(yè)員工享有帶薪假期的國家。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中國
5.麥金托什提出的四種旅游動機沒有包括( )。
A.身體方面的動機 B.文化方面的動機
C.人際方面的動機 D.購物動機
6.我國于1996 年頒布的( )將旅行社劃分為國際旅行社和國內旅行社。
A.《旅行社管理條例》 B.《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
C.《旅行社企業(yè)經營規(guī)范》 D.《旅行社經營條例》
7.人類有意識的外出旅行活動開始于( )。
A.原始社會早期 B.原始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早期 D.奴隸社會末期
8.將旅游企業(yè)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是以( )為標準的。
A.職工人數 B.投資數額與職工人數的比例
C.工資成本總額 D.工資成本在全部營業(yè)成本和費用中的比例
9.托馬斯·庫克于( )開始組織商業(yè)性的旅行業(yè)務。
A.1830 年 B.1841年
C.1845 年 D.1855 年
10.采用( )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應成為評價工作的基本方法。
A.美學標準 B.社會標準
C.歷史標準 D.市場標準
二、填空題(每空1 分,共20 分)
1.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之間根本的差別在于______。
2.自然旅游資源是指以______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資源。
3.近距離的國際旅游具有流量大、______和______的特點。
4.在初的年代,主要是______開創(chuàng)了旅行的通路。
5.國家旅游組織是指一個國家中為______所承認,負責管理全國旅游事務的組織。
6.根據艾斯特定義,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______。這些人不會導致______,并
且不牽涉任何賺錢的活動。
7.旅游動機是指促發(fā)一個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處去、作何種旅游的______。
8.凡屬主要使用者為______但也必須向______提供的設施應劃為旅游基礎設施。
9.“五大部門”說認為,旅游業(yè)由旅行社、住宿業(yè)、交通運輸業(yè)、______和______構成。
10.國際旅游收支常見的統(tǒng)計方法是______。
11.旅游服務產品質量的內部標準是指能夠符合并滿足____________。
12.旅游研究中的現代旅游是指二戰(zhàn)以來,特別是20 世紀______以來,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會化
旅游活動。
13.對于自然作用給旅游資源帶來的危害,應采取必要的______加以預防。
14.世界旅游組織的成員包括正式會員、______和______三種類型。
15.在飯店業(yè)中,人們通常以______在飯店業(yè)中所占的比率來表示其集中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