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歧義句剖析及真題點撥

字號:

第二節(jié) 歧義句剖析及真題點撥
    歧義句是在理解上會產生兩種以上可能的句子,換句話說,就是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義句首先得弄明白產生歧義句的原因。產生歧義句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多義詞造成的歧義,一種是句子結構的不同停頓組合造成的歧義。歧義句主要有語音歧義、詞匯歧義、語法歧義三種類型。
    一、語音歧義
    能夠導致歧義的語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頓、聲調、語氣和語調。句子的輕重音、停頓點、語調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變化,所以考生在運用漢語時,一定不要陷入誤區(qū)。
    例題1.(2007年河南省第1題)
    選出沒有歧義的句子(  )。
    A.反對你的*的人不少
    B.我們計劃請的學者和教育家來我校作報告
    C.A國對B國的進攻早有準備
    D.學生的成績好壞并不能反映其素質的高低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因停頓的不同而造成的歧義。A項“反對你/的*的人/不少”與“反對/你的*/的人不少”,停頓的不同,造成兩種意思;B項“”是用來修飾“學者”還是“教育家”還是兩者兼有,不明確;C項“A國對B國/的進攻/早有準備”與“A國對/B國的進攻/早有準備”,可有兩種理解。只有D項是沒有歧義的。故選D。
    例題2.(2003年山東省第22題)
    下面的四句話中有一句既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請把這個有歧義的句子找出來(  )。
    A.捉住老鼠的花貓 B.袒護孩子的媽媽
    C.殘害百姓的匪徒 D.審判罪犯的法官
    【解析】語句停頓在“袒護”后面和“的”的后面產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個動賓短語,表示對“孩子的媽媽”有“袒護”,而后者則表示“媽媽”在“袒護孩子”。故選B。
    二、詞匯歧義
    詞匯歧義大多都是多義詞或多義短語使用不當造成的,如果一個句子里有某個詞是多義的,那么這個句子可能成為多義句。
    例題1.(2007年河南省第3題)
    請選出有歧義的句子(  )。
    A.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他是一無所有的
    B.去趟西安,他就買了三件禮品回來
    C.成功是贏得了整場戰(zhàn)爭,而不是贏得每一場戰(zhàn)爭
    D.他叔父原來在上海一所不錯的中學里當數(shù)學教師
    【解析】“原來”有兩層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來如此”,則D項句子既可理解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當教師”,又可理解為“突然知曉了他叔父在上海當教師”。故選D。
    例題2.(2006年黑龍江省第31題)
    從給出的幾句話中選出有歧義的句子(  )。
    A.門沒有鎖,咱們進去吧
    B.雪終于停了,它好像累了
    C.文先生在蘇州的地位讓人羨慕
    D.煙霧中,熊輝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詞義的多用導致的歧義。“鎖”既可當名詞用,意為鎖頭,也可當動詞用,意為鎖門,A項因此有歧義,既可理解為門沒有被鎖住,也可理解為門沒有鎖頭。故選A。
    例題3.(2005年浙江省第31題)
    下列各項中沒有歧義的一項是(  )。
    A.他騎車帶我到紹興市公安局
    B.這個人誰都不認識
    C.計算機算出的結果也不一定對
    D.小孫到處聯(lián)系不好
    【解析】這道題考查了詞的多義造成的歧義。A項中的“帶”是個多義詞,有兩種解釋,一是“帶領”,二是“載著”;B項可以理解為“這個人不認識其他人”,也可以理解為“其他人不認識這個人”;D項的“不好”可以表示陳述,也可表示結果,表示陳述時意思是“小孫到處聯(lián)系的行為不好”,表結果時可以理解為“小孫到處聯(lián)系的結果不好”。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