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協(xié)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參加政協(xié)的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有關人民團體應盡之責;是委員、黨派成員發(fā)揮作用的一種有效形式。政協(xié)進行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和黨派履行職能、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就是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過程。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指各級政協(xié)從為黨政提供決策參考出發(fā),通過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有關人民團體和政協(xié)委員,了解社會情況和各界人士的意見、意愿、建議、要求,并以內刊的形式向黨政領導進行反映而開展的有關工作。人民政協(xié)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發(fā)展很快,效果明顯,已經(jīng)成為人民政協(xié)履行職能最有特色的工作之一,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社情民意信息要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先,這條信息本身要有較高的質量。作為一名委員和政協(xié)工作者,謹就如何寫好社情民意信息談談膚淺的認識。
一、寫好社情民意信息必須把握大勢,有效切入
把任何一件事做成功,都要通過一定的努力,增強悟性,研究如何把握大勢,有效切入。寫好社情民意信息,也需要如此。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好的社情民意信息都能把握以下幾點,換句話說,寫好社情民意信息,首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把握全局。圍繞中心,把握大局建言獻策。信息內容涉及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涉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憲法、法律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涉及地方的重要事務以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情況;關注和體察涉及群眾生活的重要問題。社情民意來自基層,源于群眾。委員和黨派成員都工作在一個單位,生活在某一個社區(qū),對身邊的情況都比較熟悉,委員、黨派成員履行職責、建言獻策時更多地是反映本單位遇到的問題、身邊群眾反映的情況,這是社情民意工作的要求,本身是正確的,但我們在了解和收集、直到反映有關社情民意時,一定要把局部問題放在全局下來考察,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局部服從全局,防止單純從為本單位、本社區(qū)說話,為解決身邊的問題呼吁出發(fā),把局部可行、而全局不可行的建議反映上來。
二是注重前瞻。信息反映的情況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提出的意見不為保守和落后代言,不與改革和發(fā)展對立,建議把握事物的發(fā)展方向,站在發(fā)展潮流的前頭,充分注意事物的發(fā)展趨勢,提出的問題有前瞻性。
三是尊重客觀。脫離實際的信息很難得到重視,言之有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的信息,才有說服力。質量高的信息,都能本著對黨、對事業(y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不隨意地夸大和縮小,更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和主觀臆斷。
四是注意可行。情況言之有據(jù)、意見持之有理、建議切實可行的信息都經(jīng)過周密調查、嚴密論證、縝密評估。以慎重和科學的態(tài)度寫好每一份信息,不僅要研究其可行性,也要研究影響它難以成行的諸多因素,這樣就有可能提出相應的對策,提交后才能得到重視、起到作用。在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常常都會遇到過去從未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委員和黨派成員以自己的學識和閱歷,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不乏許多新觀點、新思路、新主張。這些意見和建議,不管采納與否,都將得到尊重,經(jīng)過收集、分析和提煉,或許在某個時候,就會成為某項決策的重要參考,就可能成為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獻。但也要看到,有的建議雖然重要,從長遠看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但因條件限制一時難以實現(xiàn);還有一些意見或建議可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時未能得到重視或采納,但不用不等于無用,現(xiàn)在不用不等于將來不用。對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人應當換位思考,正確對待,不急不躁,努力充實意見、完善建議,待條件成熟及時再度提出,積極推動落實。同時還要看到,不管什么人,認識總是有一定的局限的,提出的意見是否正確、建議是否可行,都要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這就更要正確對待意見、建議能否得到采納的問題。
五是關注典型。典型有說服力。社情民意信息中提出的建議能夠被采納,與它提出的問題具有典型意義有一定的關系。提出的問題 如果十分典型、突出,就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六是講求時效。反映社情民意要適時。事物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解決起來比較容易、簡便;而時機錯過、積重難返時,就加大了解決問題的難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抓住了時機,就抓住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提出問題適時,引起了關注,就能很快得到解決。
二、寫好社情民意信息要努力做有心人
寫出一篇好的社情民意信息,還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四個勤于、四個善于”,就是:
勤于學習;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作文。
善于將例會、提案、調研視察等得來的情況轉化信息;善于小中見大地去思考問題;善于將有限區(qū)域、有限空間發(fā)生的現(xiàn)象、問題,放到全市、全省、全國去琢磨其意義所在;善于從不同角度捕捉有利于發(fā)揮參政黨作用、發(fā)揮黨派成員作用、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派作用、發(fā)揮政協(xié)履行職能作用的東西。
三、寫好社情民意信息要掌握技巧
信息作為一種公文,在寫作上有特定的要求。首先,標題要醒目。不要用標語式、口號式,標題語氣要用勸諫式,用希望、呼吁、建議;少用必須、應當。其次,行文要規(guī)范。一要意真。內容要真實,反映真相,反映客觀規(guī)律,符合實際,切忌聽風就是雨。提煉、整理也應注意“原意”。二要詞切。要貼切,反映的情況或問題是傾向,還是現(xiàn)象,都要字斟句酌?!白⒁膺@種傾向”與“糾正這種傾向”、“扭轉這一現(xiàn)象”,都是不同的,前者表示事情初起,未形成氣候,后者代表情況嚴重,成了氣候。三要理當。理由正當,有理有據(jù),不能想當然。四要品貴。要講政治,從大局出發(fā),遣詞造句要有品位,要與政協(xié)、黨派這樣層次較高的協(xié)商機構或組織相稱。第 三,結構要清晰。一般先把事說清,把全文核心內容作提示,不要面面俱到;接下來再說結果;最后提出建議或希望。
一、寫好社情民意信息必須把握大勢,有效切入
把任何一件事做成功,都要通過一定的努力,增強悟性,研究如何把握大勢,有效切入。寫好社情民意信息,也需要如此。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好的社情民意信息都能把握以下幾點,換句話說,寫好社情民意信息,首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把握全局。圍繞中心,把握大局建言獻策。信息內容涉及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涉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憲法、法律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涉及地方的重要事務以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情況;關注和體察涉及群眾生活的重要問題。社情民意來自基層,源于群眾。委員和黨派成員都工作在一個單位,生活在某一個社區(qū),對身邊的情況都比較熟悉,委員、黨派成員履行職責、建言獻策時更多地是反映本單位遇到的問題、身邊群眾反映的情況,這是社情民意工作的要求,本身是正確的,但我們在了解和收集、直到反映有關社情民意時,一定要把局部問題放在全局下來考察,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局部服從全局,防止單純從為本單位、本社區(qū)說話,為解決身邊的問題呼吁出發(fā),把局部可行、而全局不可行的建議反映上來。
二是注重前瞻。信息反映的情況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提出的意見不為保守和落后代言,不與改革和發(fā)展對立,建議把握事物的發(fā)展方向,站在發(fā)展潮流的前頭,充分注意事物的發(fā)展趨勢,提出的問題有前瞻性。
三是尊重客觀。脫離實際的信息很難得到重視,言之有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的信息,才有說服力。質量高的信息,都能本著對黨、對事業(y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不隨意地夸大和縮小,更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和主觀臆斷。
四是注意可行。情況言之有據(jù)、意見持之有理、建議切實可行的信息都經(jīng)過周密調查、嚴密論證、縝密評估。以慎重和科學的態(tài)度寫好每一份信息,不僅要研究其可行性,也要研究影響它難以成行的諸多因素,這樣就有可能提出相應的對策,提交后才能得到重視、起到作用。在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常常都會遇到過去從未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委員和黨派成員以自己的學識和閱歷,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不乏許多新觀點、新思路、新主張。這些意見和建議,不管采納與否,都將得到尊重,經(jīng)過收集、分析和提煉,或許在某個時候,就會成為某項決策的重要參考,就可能成為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獻。但也要看到,有的建議雖然重要,從長遠看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但因條件限制一時難以實現(xiàn);還有一些意見或建議可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時未能得到重視或采納,但不用不等于無用,現(xiàn)在不用不等于將來不用。對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人應當換位思考,正確對待,不急不躁,努力充實意見、完善建議,待條件成熟及時再度提出,積極推動落實。同時還要看到,不管什么人,認識總是有一定的局限的,提出的意見是否正確、建議是否可行,都要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這就更要正確對待意見、建議能否得到采納的問題。
五是關注典型。典型有說服力。社情民意信息中提出的建議能夠被采納,與它提出的問題具有典型意義有一定的關系。提出的問題 如果十分典型、突出,就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六是講求時效。反映社情民意要適時。事物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解決起來比較容易、簡便;而時機錯過、積重難返時,就加大了解決問題的難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抓住了時機,就抓住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提出問題適時,引起了關注,就能很快得到解決。
二、寫好社情民意信息要努力做有心人
寫出一篇好的社情民意信息,還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四個勤于、四個善于”,就是:
勤于學習;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作文。
善于將例會、提案、調研視察等得來的情況轉化信息;善于小中見大地去思考問題;善于將有限區(qū)域、有限空間發(fā)生的現(xiàn)象、問題,放到全市、全省、全國去琢磨其意義所在;善于從不同角度捕捉有利于發(fā)揮參政黨作用、發(fā)揮黨派成員作用、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派作用、發(fā)揮政協(xié)履行職能作用的東西。
三、寫好社情民意信息要掌握技巧
信息作為一種公文,在寫作上有特定的要求。首先,標題要醒目。不要用標語式、口號式,標題語氣要用勸諫式,用希望、呼吁、建議;少用必須、應當。其次,行文要規(guī)范。一要意真。內容要真實,反映真相,反映客觀規(guī)律,符合實際,切忌聽風就是雨。提煉、整理也應注意“原意”。二要詞切。要貼切,反映的情況或問題是傾向,還是現(xiàn)象,都要字斟句酌?!白⒁膺@種傾向”與“糾正這種傾向”、“扭轉這一現(xiàn)象”,都是不同的,前者表示事情初起,未形成氣候,后者代表情況嚴重,成了氣候。三要理當。理由正當,有理有據(jù),不能想當然。四要品貴。要講政治,從大局出發(fā),遣詞造句要有品位,要與政協(xié)、黨派這樣層次較高的協(xié)商機構或組織相稱。第 三,結構要清晰。一般先把事說清,把全文核心內容作提示,不要面面俱到;接下來再說結果;最后提出建議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