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當行為——貌似犯罪實則正當?shù)男袨?BR> 正當行為的本質是基于法益衡量說,即利益闕如(利益欠缺)與優(yōu)越的利益的原理。
(一)正當防衛(wèi) →主要針對街頭暴力犯罪
1、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
(1)起因條件:現(xiàn)實的不法侵害 (一般還要求有攻擊性、緊迫性、侵害性,但有例外);
問題:①大喊嚇走侵害人 (不是正當防衛(wèi),因為大喊不可能給侵害人造成損害)
②對物防衛(wèi) (不是正當防衛(wèi))→注意:對犯罪人指使的動物防衛(wèi)不是對物防衛(wèi)
③對過失的防衛(wèi) (可以正當防衛(wèi))
④對不作為的防衛(wèi) (一般不可以,但如果具有緊迫性則可以正當防衛(wèi))
⑤對自招行為的防衛(wèi) (引起者有忍受義務)
⑥對幼童和精神病人的防衛(wèi)條件(可以防衛(wèi),但必須迫不得已)
―――假想防衛(wèi)的主觀為過失或意外事件,但假想防衛(wèi)過當可以成立故意犯罪;
(2)時間條件:法益侵害的緊迫性?!駝t構成防衛(wèi)不適時(事前防衛(wèi)、事后防衛(wèi))
在財產性違法犯罪情況下(狀態(tài)犯,如搶劫、搶奪、盜竊、敲詐),行為雖然已經既遂,但被當場發(fā)現(xiàn)并同時受到追捕的,一直延續(xù)到不法侵害人將其所取得的財物藏匿至安全場所為止,追捕者可以適用正當防衛(wèi)。
例子:張三在李四家偷出物品一件背在身上,張三出了李四家,到離李四家100米的公共汽車站等候汽車,正好李四坐公共汽車下班回家,在車站發(fā)現(xiàn)了李四背的東西是從他家偷的,于是兩人發(fā)生廝打。-――對于此案中,張三發(fā)現(xiàn)李四偷東西的地方是公車站,屬于公共空間,因此不屬于當場發(fā)現(xiàn),所以張三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wèi),而是自救行為,而且由于不是當場,因此李四的盜竊行為也不能轉化為搶劫。
(3)對象條件: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對共犯中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者不能正當防衛(wèi))
→否則構成對第三者防衛(wèi)
(4)主觀條件:排斥防衛(wèi)挑撥、相互斗毆、偶然防衛(wèi)的正當性?!仨氂蟹佬l(wèi)意圖
(5)限度條件: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2、防衛(wèi)過當及其刑事責任:罪過形式:過失、間接故意(通說)。
注意:“防衛(wèi)過當”本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罪名,明確如何對“正當防衛(wèi)”進行定性與處罰,定性上應根據(jù)行為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時的主觀罪過與客觀后果、援引相應的刑法分則條文,如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等,
防衛(wèi)過當?shù)奶幜P原則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BR> 3、特殊正當防衛(wèi)權:只有當暴力犯罪嚴重危及人身安全時,才適用特殊正當防衛(wèi)的規(guī)定。
(二)緊急避險 →刑法中的癌癥---韓友誼語
1、緊急避險的條件
(1)起因條件:現(xiàn)實危險。
自招危險如何處理:相當說。重大過失或故意引起的,行為人有忍受義務;輕微過失引起對自己生命的危險時,應允許緊急避險。
(2)時間條件:危險已經發(fā)生尚未結束(且迫不得已)
(3)對象條件: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或不法侵害者本人的權益---韓友誼)
(4)主觀條件:必須有避險意圖
(5)限度條件: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2、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應當減輕或免除
第21條第3款之規(guī)定為緊急避險制度適用的例外,是對于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如消防隊員等而言的,其前提在于當“避免本人危險”的時候。
3、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對物防衛(wèi)有可能構成緊急避險
(三)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
法令行為:
①法律基于政策理由而排除犯罪性的行為:如發(fā)行彩票。
②法律有意明示了合法性條件的行為,即某類行為本來具有犯罪性,但法律特別規(guī)定,符合一定條件時屬合法行為;
③職權(職務)行為:抓捕嫌犯、執(zhí)行死刑;
④權利(義務)行為:公民扭送。
正當業(yè)務行為:指雖然沒有法律、法令、法規(guī)的直接規(guī)定,但在社會生活上被認為是正當?shù)臉I(yè)務上的行為。(如醫(yī)生的手術行為、拳擊手的比賽行為);
被害人承諾:被害人的承諾,符合一定條件,便可以排除損害被害人法益的行為的犯罪性。羅馬法上就有“得到承諾的行為不違法”(volenti non fit injuria)的格言;但損害不能超出個人法益或承諾不能違背社會倫理。
推定承諾:現(xiàn)實上沒有被害人的承諾,但如果被害人知道事實真相后,當然會承諾。
自救行為: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過法律程序、依靠國家機關不可能或者明顯難以恢復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濟法益的行為。
義務沖突:指存在兩個以上不相容的義務,為了履行其中的某種義務,而不得已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情況。
自損行為:指自己損害自己法益的行為,如自殺、自傷、自己毀損自己所有的財物等;
(一)正當防衛(wèi) →主要針對街頭暴力犯罪
1、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
(1)起因條件:現(xiàn)實的不法侵害 (一般還要求有攻擊性、緊迫性、侵害性,但有例外);
問題:①大喊嚇走侵害人 (不是正當防衛(wèi),因為大喊不可能給侵害人造成損害)
②對物防衛(wèi) (不是正當防衛(wèi))→注意:對犯罪人指使的動物防衛(wèi)不是對物防衛(wèi)
③對過失的防衛(wèi) (可以正當防衛(wèi))
④對不作為的防衛(wèi) (一般不可以,但如果具有緊迫性則可以正當防衛(wèi))
⑤對自招行為的防衛(wèi) (引起者有忍受義務)
⑥對幼童和精神病人的防衛(wèi)條件(可以防衛(wèi),但必須迫不得已)
―――假想防衛(wèi)的主觀為過失或意外事件,但假想防衛(wèi)過當可以成立故意犯罪;
(2)時間條件:法益侵害的緊迫性?!駝t構成防衛(wèi)不適時(事前防衛(wèi)、事后防衛(wèi))
在財產性違法犯罪情況下(狀態(tài)犯,如搶劫、搶奪、盜竊、敲詐),行為雖然已經既遂,但被當場發(fā)現(xiàn)并同時受到追捕的,一直延續(xù)到不法侵害人將其所取得的財物藏匿至安全場所為止,追捕者可以適用正當防衛(wèi)。
例子:張三在李四家偷出物品一件背在身上,張三出了李四家,到離李四家100米的公共汽車站等候汽車,正好李四坐公共汽車下班回家,在車站發(fā)現(xiàn)了李四背的東西是從他家偷的,于是兩人發(fā)生廝打。-――對于此案中,張三發(fā)現(xiàn)李四偷東西的地方是公車站,屬于公共空間,因此不屬于當場發(fā)現(xiàn),所以張三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wèi),而是自救行為,而且由于不是當場,因此李四的盜竊行為也不能轉化為搶劫。
(3)對象條件: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對共犯中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者不能正當防衛(wèi))
→否則構成對第三者防衛(wèi)
(4)主觀條件:排斥防衛(wèi)挑撥、相互斗毆、偶然防衛(wèi)的正當性?!仨氂蟹佬l(wèi)意圖
(5)限度條件: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2、防衛(wèi)過當及其刑事責任:罪過形式:過失、間接故意(通說)。
注意:“防衛(wèi)過當”本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罪名,明確如何對“正當防衛(wèi)”進行定性與處罰,定性上應根據(jù)行為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時的主觀罪過與客觀后果、援引相應的刑法分則條文,如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等,
防衛(wèi)過當?shù)奶幜P原則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BR> 3、特殊正當防衛(wèi)權:只有當暴力犯罪嚴重危及人身安全時,才適用特殊正當防衛(wèi)的規(guī)定。
(二)緊急避險 →刑法中的癌癥---韓友誼語
1、緊急避險的條件
(1)起因條件:現(xiàn)實危險。
自招危險如何處理:相當說。重大過失或故意引起的,行為人有忍受義務;輕微過失引起對自己生命的危險時,應允許緊急避險。
(2)時間條件:危險已經發(fā)生尚未結束(且迫不得已)
(3)對象條件: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或不法侵害者本人的權益---韓友誼)
(4)主觀條件:必須有避險意圖
(5)限度條件: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2、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應當減輕或免除
第21條第3款之規(guī)定為緊急避險制度適用的例外,是對于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如消防隊員等而言的,其前提在于當“避免本人危險”的時候。
3、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對物防衛(wèi)有可能構成緊急避險
(三)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
法令行為:
①法律基于政策理由而排除犯罪性的行為:如發(fā)行彩票。
②法律有意明示了合法性條件的行為,即某類行為本來具有犯罪性,但法律特別規(guī)定,符合一定條件時屬合法行為;
③職權(職務)行為:抓捕嫌犯、執(zhí)行死刑;
④權利(義務)行為:公民扭送。
正當業(yè)務行為:指雖然沒有法律、法令、法規(guī)的直接規(guī)定,但在社會生活上被認為是正當?shù)臉I(yè)務上的行為。(如醫(yī)生的手術行為、拳擊手的比賽行為);
被害人承諾:被害人的承諾,符合一定條件,便可以排除損害被害人法益的行為的犯罪性。羅馬法上就有“得到承諾的行為不違法”(volenti non fit injuria)的格言;但損害不能超出個人法益或承諾不能違背社會倫理。
推定承諾:現(xiàn)實上沒有被害人的承諾,但如果被害人知道事實真相后,當然會承諾。
自救行為: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過法律程序、依靠國家機關不可能或者明顯難以恢復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濟法益的行為。
義務沖突:指存在兩個以上不相容的義務,為了履行其中的某種義務,而不得已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情況。
自損行為:指自己損害自己法益的行為,如自殺、自傷、自己毀損自己所有的財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