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國外留學中取得成功
2007年全球約有93.8萬名考生參加雅思考試。其中,中國內地的考生人數(shù)超過21萬。雅思考生主要集中在19-22歲的年齡段,占到考生比例的55.93%,其中18歲以下的低齡考生增幅大,與2006年相比,這個年齡段考生增加4倍多。看了這幾組數(shù)字,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中國的出國熱。雖然經(jīng)濟危機的到來使國內外的就業(yè)都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人們的選擇會更加謹慎,但是由于觀念的轉變和國內升學的壓力,出國留學成了很大一部分中國學生的選擇或夢想。
中國出國留學熱造就了中國的英語培訓業(yè),因為據(jù)說雖然參加各種出國考試的中國人多,但是中國學生的平均成績卻排名全球倒數(shù)第二,遠低于(印度、韓國和日本等)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中國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為了提高成績,很多人也只能求助培訓班了。當然不僅是中國人注意到了這個市場,國外的大學也開始搶占這一市場,甚至引起了國家高層人士的關注,因為大量中國學生留學國外,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宣傳還可以帶動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所以經(jīng)??吹綒W美國家的領導人或教育部長到中國來演講,很多內容都有為國外大學作招生宣傳的嫌疑。
昨天聽了加拿大約克大學語言學院院長的講座,題目是關于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其實更多的內容是在回答如何在留學中取得成功。觀點也不怎么新鮮,但是卻很真誠務實,對那些剛準備出國的人,尤其是沒在國內讀過大學的人應該有所幫助。下面談下他的主要觀點。
關于申請,比較看中的是語言考試(TOFEL,IELTS, GMAT, GRE, etc)的成績和GPA(Grade Point Average)成績,從他的演講中可以看出成績的重要性,包括入學以后的成績,如果能取得好成績,以后的發(fā)展機會就會更好。這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和我們60分萬歲的理解有一定出入。這點就像姚明在NBA打球,要想生存,就要拼命提高自己的數(shù)字。個人自薦信的寫作也比較重要,要重點說明所選專業(yè)和自己的關系以及契合度。這點在博士學位申請時尤為重要,當然博士學位的攻讀基本是自己做課題,為導師打工,要讓導師覺得你對他有用他才會要你。這一經(jīng)驗已經(jīng)被中國很好地借鑒過來了。
如何在國外大學中取得成功是他講的重點。
第一:參與(Participation),包括課堂內外的積極參與,這通常會占成績評定的一部分。課堂內積極回答問題,也是和全班交流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第二:練習寫作(Practice your writing)。不論所學專業(yè),這點在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都至關重要,在論文、報告的寫作和以后的辦公交流中都會用到。
第三:批判性地閱讀(Critical Reading)。你可以不同意書中的觀點和教授的觀點,在中國的大學教育中還點還有待加強,這可以說是一種自由,但我個人認為確是更高的要求,因為質疑教授和書本除了要有這個膽量還要有大量的依據(jù),不過這卻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而且很多前言學科的很多觀點沒有定論,只有批判性地閱讀,才會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推動學科的發(fā)展。
第四:語言表達(Presentation)。很多課程的老師可能會讓學生上臺講課或作報告,如果口頭表達能力不好,很難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當然工作以后的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
除此之外,他還提到團對合作(Team Work)的重要性,比如課下多與同學交流,成立或參加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這些過程中都可以拓展交際面,從別人那里學到更多。
關于出國的意義每個人的目的不一樣,意義也不同。除了學習語言、學習知識、增加閱歷,他還特別強調了一點:積累國際人脈(building international network)。
2007年全球約有93.8萬名考生參加雅思考試。其中,中國內地的考生人數(shù)超過21萬。雅思考生主要集中在19-22歲的年齡段,占到考生比例的55.93%,其中18歲以下的低齡考生增幅大,與2006年相比,這個年齡段考生增加4倍多。看了這幾組數(shù)字,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中國的出國熱。雖然經(jīng)濟危機的到來使國內外的就業(yè)都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人們的選擇會更加謹慎,但是由于觀念的轉變和國內升學的壓力,出國留學成了很大一部分中國學生的選擇或夢想。
中國出國留學熱造就了中國的英語培訓業(yè),因為據(jù)說雖然參加各種出國考試的中國人多,但是中國學生的平均成績卻排名全球倒數(shù)第二,遠低于(印度、韓國和日本等)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中國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為了提高成績,很多人也只能求助培訓班了。當然不僅是中國人注意到了這個市場,國外的大學也開始搶占這一市場,甚至引起了國家高層人士的關注,因為大量中國學生留學國外,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宣傳還可以帶動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所以經(jīng)??吹綒W美國家的領導人或教育部長到中國來演講,很多內容都有為國外大學作招生宣傳的嫌疑。
昨天聽了加拿大約克大學語言學院院長的講座,題目是關于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其實更多的內容是在回答如何在留學中取得成功。觀點也不怎么新鮮,但是卻很真誠務實,對那些剛準備出國的人,尤其是沒在國內讀過大學的人應該有所幫助。下面談下他的主要觀點。
關于申請,比較看中的是語言考試(TOFEL,IELTS, GMAT, GRE, etc)的成績和GPA(Grade Point Average)成績,從他的演講中可以看出成績的重要性,包括入學以后的成績,如果能取得好成績,以后的發(fā)展機會就會更好。這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和我們60分萬歲的理解有一定出入。這點就像姚明在NBA打球,要想生存,就要拼命提高自己的數(shù)字。個人自薦信的寫作也比較重要,要重點說明所選專業(yè)和自己的關系以及契合度。這點在博士學位申請時尤為重要,當然博士學位的攻讀基本是自己做課題,為導師打工,要讓導師覺得你對他有用他才會要你。這一經(jīng)驗已經(jīng)被中國很好地借鑒過來了。
如何在國外大學中取得成功是他講的重點。
第一:參與(Participation),包括課堂內外的積極參與,這通常會占成績評定的一部分。課堂內積極回答問題,也是和全班交流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第二:練習寫作(Practice your writing)。不論所學專業(yè),這點在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都至關重要,在論文、報告的寫作和以后的辦公交流中都會用到。
第三:批判性地閱讀(Critical Reading)。你可以不同意書中的觀點和教授的觀點,在中國的大學教育中還點還有待加強,這可以說是一種自由,但我個人認為確是更高的要求,因為質疑教授和書本除了要有這個膽量還要有大量的依據(jù),不過這卻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而且很多前言學科的很多觀點沒有定論,只有批判性地閱讀,才會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推動學科的發(fā)展。
第四:語言表達(Presentation)。很多課程的老師可能會讓學生上臺講課或作報告,如果口頭表達能力不好,很難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當然工作以后的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
除此之外,他還提到團對合作(Team Work)的重要性,比如課下多與同學交流,成立或參加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這些過程中都可以拓展交際面,從別人那里學到更多。
關于出國的意義每個人的目的不一樣,意義也不同。除了學習語言、學習知識、增加閱歷,他還特別強調了一點:積累國際人脈(building international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