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據說現在的大題是入題容易,深入難,怎么樣在完成前面的小題后,打開思路做大題,思路該如何把握?
趙如云:你所說的大題就是指政治課高考的后兩道論述題。這個論述題初看起來容易,在情理之中。可是你深入地,要想得高分,往往是意料之外的。 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我覺得有三點要特別注意,第一點就是對于論述題的審題要多下一點功夫,這個審題有時候有圖表,有時候給你提供材料,所以題目的文字量比較大,你得耐下性子來認真地審查這個題。
審題還包括他給你提供的圖表、材料和這道題給你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分幾個小問題的要求是什么,他們之間的在聯系是什么,一定要明確。這是你答題的基礎。這一點必須得肯下工夫,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花上一兩分鐘是值得的。
第二點,在答題的時候,必須得有整體構思,不能沒有整體構思,擠牙膏似的,形成不了一篇文章。答題的主要論點你必須清楚,而且這幾個論點里哪個是重點,你還得清楚,這樣的話,你答題的時候就心中有數了,答起來的速度也會比較快,也會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第三點,答題的時候,必須和中央的文件和教科書相聯系,運用中央文件有關的理論,運用教科書有關的知識,來回答這個問題。千萬不可遠離中央文件,遠離教科書,說一大家常話,那得不了什么高分的。
這三點請你考慮。
問: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政治辨析題?
趙如云:政治課的辨析題,各位同學要注意,它實際上是兩個相關的部分,一部分是判斷,一部分是分析說明,這兩部分得相一致。沒有判斷是不行的,有判斷不分析也是不行的,也不給分的,都得有。
現在在判斷上,大家要注意,往往不是簡單的說對不對,正確或錯誤,往往不是這樣簡單地說。那就得從題目中提供的那個觀點的實際情況來得出結論。不這樣的話,就看不清楚這個問題。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些簡單的說,你說不清楚,我舉個例子,比如說辨析題判斷這么一個題,這是個因果復句,因為鄧小平理論是我國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一切從鄧小平理論出發(fā)。
各位同學看一下這個題,你說對?你說錯?都不準確。有的同學就提出來了,前一半對,后一半錯,或者說因為說得對,所以說得錯。大家知道,這種說法是具備了兩點論,但是咱們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論者,這才是辯證法。他只有兩點論,沒有重點論,這是均衡論,均衡論仍然是形而上學的。那也就是說,現在學生對一點論的形而上學警惕性極高,對均衡論的形而上學警惕性極低。
那么這道題的判斷怎樣才好呢?應該說,題目中的觀點,盡管有正確內容,但是從總體上看是錯誤的。我解釋一下,為什么說從總體上看是錯誤的呢?因為題目的重點是講所以以后的那段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對立,所以說從總體上看是錯誤的。所以這個題重點要回答的就是為什么一切從鄧小平理論出發(fā)是錯誤的,這樣來回答?;卮疬@個問題也是得有層次,你就得進行分析說明了,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當然,今天我不是全面講這個題的答案,而是提供這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問:請問如何注重深入知識點和研究時事相結合?
趙如云:關于這個問題,各位同學要注意,高考說明的知識點和考題的知識點有聯系,但是不等同。因此,答題所需要的知識點,是由什么決定的呢?由題目本身決定的。所以,你審查題目的時候,就明確了答題的方向,答題的知識點,答題知識點里的重點,答題的順序等等這些重要的問題,都得在審題中加以解決。所以你能不能在知識點上深入,這里就要注意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根據這題要求,在這個問題上深入,那你就深入地來講。比如說我剛才講的那個辨析題,為什么一切從鄧小平理論出發(fā)是錯誤的?這就需要你深入地講。至于說鄧小平理論是我國的指導思想,這一點是正確的,就不要求你詳細地講。因此,要注意,該深入的地方深入,不該深入的地方就不用深入了,你要深入的話,就浪費你寶貴的時間了。就是答題這一點得特別注意。
在深入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能遠離中央文件和課本,要和課本、中央文件密切結合,盡量用課本和中央文件里的語言,這樣回答得就比較清楚,比較標準,得分率也比較高。
問:高考政治復習,學習中央文件重要,還是課本重要?關于時事,是系統地了解還是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趙如云:關于這個問題,中央文件重要還是課本重要,這個首先得明確,這個中央文件不是反之,是特指,今年就是指的十五大報告,十五屆五中全會決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的是這個。這個以外的中央文件,對今年的高考來說就不重要了。這幾個文件就特別重要,你就得下工夫。還有一點,有的同學課本掌握得很好,中央文件掌握得不好,這一點,中央文件很重要。如果有的同學,對于今年要考的中央文件掌握得比較好,課本掌握得不夠,我覺得課本比較重要,到底哪個重要,得從你的實際出發(fā),這樣考慮問題就比較周到,比較全面了。
時事的問題,就是重大的熱點問題你需要詳細把握,時事也有一些非重大的問題,那些問題就不要求把握,甚至于不知道都沒關系。所以,主要是指的重大,你記住這個大字,不怕大,不需要掌握小的,這一點大家得明確起來。
問:書上一般的題都弄熟了,高考可以得多少分?
趙如云:我估計把書上的題都弄熟了的話,我不知道這個題的標準,我主觀想也就是及格分吧。因為現在高考發(fā)展的趨勢很清楚,作為政治課來說,越考越靈活,要求你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比較強,要求你能夠把中央文件里的重要的問題和課本里的重要問題能夠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是把書本上的東西弄夠了,也就是說,我剛才講的母子關系,只是把子弄得很熟,但是母這部分不知道你掌握得怎么樣。也就是說,鄧小平理論、中央文件你掌握得怎么樣,如果掌握得不好,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
你可以看到,今年的政治課高考,十五計劃顯然是考的一個特大熱點,如果十五計劃你一竊不通,或者掌握得很差,你今年高考想取得好成績,即使是你課本弄得很熟,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希望這位同學要特別注意中央文件,尤其是十五計劃,要注意社會上的重大的熱點問題
趙如云:你所說的大題就是指政治課高考的后兩道論述題。這個論述題初看起來容易,在情理之中。可是你深入地,要想得高分,往往是意料之外的。 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我覺得有三點要特別注意,第一點就是對于論述題的審題要多下一點功夫,這個審題有時候有圖表,有時候給你提供材料,所以題目的文字量比較大,你得耐下性子來認真地審查這個題。
審題還包括他給你提供的圖表、材料和這道題給你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分幾個小問題的要求是什么,他們之間的在聯系是什么,一定要明確。這是你答題的基礎。這一點必須得肯下工夫,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花上一兩分鐘是值得的。
第二點,在答題的時候,必須得有整體構思,不能沒有整體構思,擠牙膏似的,形成不了一篇文章。答題的主要論點你必須清楚,而且這幾個論點里哪個是重點,你還得清楚,這樣的話,你答題的時候就心中有數了,答起來的速度也會比較快,也會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第三點,答題的時候,必須和中央的文件和教科書相聯系,運用中央文件有關的理論,運用教科書有關的知識,來回答這個問題。千萬不可遠離中央文件,遠離教科書,說一大家常話,那得不了什么高分的。
這三點請你考慮。
問: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政治辨析題?
趙如云:政治課的辨析題,各位同學要注意,它實際上是兩個相關的部分,一部分是判斷,一部分是分析說明,這兩部分得相一致。沒有判斷是不行的,有判斷不分析也是不行的,也不給分的,都得有。
現在在判斷上,大家要注意,往往不是簡單的說對不對,正確或錯誤,往往不是這樣簡單地說。那就得從題目中提供的那個觀點的實際情況來得出結論。不這樣的話,就看不清楚這個問題。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些簡單的說,你說不清楚,我舉個例子,比如說辨析題判斷這么一個題,這是個因果復句,因為鄧小平理論是我國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一切從鄧小平理論出發(fā)。
各位同學看一下這個題,你說對?你說錯?都不準確。有的同學就提出來了,前一半對,后一半錯,或者說因為說得對,所以說得錯。大家知道,這種說法是具備了兩點論,但是咱們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論者,這才是辯證法。他只有兩點論,沒有重點論,這是均衡論,均衡論仍然是形而上學的。那也就是說,現在學生對一點論的形而上學警惕性極高,對均衡論的形而上學警惕性極低。
那么這道題的判斷怎樣才好呢?應該說,題目中的觀點,盡管有正確內容,但是從總體上看是錯誤的。我解釋一下,為什么說從總體上看是錯誤的呢?因為題目的重點是講所以以后的那段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對立,所以說從總體上看是錯誤的。所以這個題重點要回答的就是為什么一切從鄧小平理論出發(fā)是錯誤的,這樣來回答?;卮疬@個問題也是得有層次,你就得進行分析說明了,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當然,今天我不是全面講這個題的答案,而是提供這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問:請問如何注重深入知識點和研究時事相結合?
趙如云:關于這個問題,各位同學要注意,高考說明的知識點和考題的知識點有聯系,但是不等同。因此,答題所需要的知識點,是由什么決定的呢?由題目本身決定的。所以,你審查題目的時候,就明確了答題的方向,答題的知識點,答題知識點里的重點,答題的順序等等這些重要的問題,都得在審題中加以解決。所以你能不能在知識點上深入,這里就要注意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根據這題要求,在這個問題上深入,那你就深入地來講。比如說我剛才講的那個辨析題,為什么一切從鄧小平理論出發(fā)是錯誤的?這就需要你深入地講。至于說鄧小平理論是我國的指導思想,這一點是正確的,就不要求你詳細地講。因此,要注意,該深入的地方深入,不該深入的地方就不用深入了,你要深入的話,就浪費你寶貴的時間了。就是答題這一點得特別注意。
在深入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能遠離中央文件和課本,要和課本、中央文件密切結合,盡量用課本和中央文件里的語言,這樣回答得就比較清楚,比較標準,得分率也比較高。
問:高考政治復習,學習中央文件重要,還是課本重要?關于時事,是系統地了解還是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趙如云:關于這個問題,中央文件重要還是課本重要,這個首先得明確,這個中央文件不是反之,是特指,今年就是指的十五大報告,十五屆五中全會決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的是這個。這個以外的中央文件,對今年的高考來說就不重要了。這幾個文件就特別重要,你就得下工夫。還有一點,有的同學課本掌握得很好,中央文件掌握得不好,這一點,中央文件很重要。如果有的同學,對于今年要考的中央文件掌握得比較好,課本掌握得不夠,我覺得課本比較重要,到底哪個重要,得從你的實際出發(fā),這樣考慮問題就比較周到,比較全面了。
時事的問題,就是重大的熱點問題你需要詳細把握,時事也有一些非重大的問題,那些問題就不要求把握,甚至于不知道都沒關系。所以,主要是指的重大,你記住這個大字,不怕大,不需要掌握小的,這一點大家得明確起來。
問:書上一般的題都弄熟了,高考可以得多少分?
趙如云:我估計把書上的題都弄熟了的話,我不知道這個題的標準,我主觀想也就是及格分吧。因為現在高考發(fā)展的趨勢很清楚,作為政治課來說,越考越靈活,要求你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比較強,要求你能夠把中央文件里的重要的問題和課本里的重要問題能夠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是把書本上的東西弄夠了,也就是說,我剛才講的母子關系,只是把子弄得很熟,但是母這部分不知道你掌握得怎么樣。也就是說,鄧小平理論、中央文件你掌握得怎么樣,如果掌握得不好,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
你可以看到,今年的政治課高考,十五計劃顯然是考的一個特大熱點,如果十五計劃你一竊不通,或者掌握得很差,你今年高考想取得好成績,即使是你課本弄得很熟,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希望這位同學要特別注意中央文件,尤其是十五計劃,要注意社會上的重大的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