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規(guī)定景點沒講解屬違約

字號:

[ 案例 ]
    某計算機公司一行50人,參加一家旅行社組織的“貴陽、黃果樹、天河潭、苗族風情四日游”活動。旅游結束后,大家覺得都很滿意,在談論這次旅游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即合同上標明的一個景點沒有去,于是便寫信給旅行社要求賠償。旅行社根據(jù)游客的投訴立即進行了調查和核實。原來,與游客簽訂的旅游合同上標明有“水上石林”的景點名稱,而該景點也是游覽整個景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按理導游員應該站在一定的角度向游客講解一下該景點的概況與特色,或讓游客拍照留念,但由于當時處于旅游旺季,游客較多,通道也很擁擠,所以導游員忘了給游客介紹,造成走過路過而實際“錯過”的情況了
    [ 分析與處理 ]
    該起旅游案例主要是由于游客在旅游結束后發(fā)覺遺漏游覽景點,事后又投訴旅行社而引起的。旅行社在以后的調查中證實,旅游合同上標明的景點其實是到過的,但因導游員疏忽而沒講解介紹,造成游客似乎沒有到過的感覺。一般來說,造成這樣的投訴其主要責任在于導游員,因為導游員沒有按照旅游計劃進行帶團(雖然從主觀上還沒有形成擅自減少旅游景點,但在客觀上已經(jīng)變成了違約)。為此,凡是在旅游合同上所規(guī)定的或標明的景點,導游員都應該向游客作講解介紹,哪怕是一塊石頭、一棵樹;否則就容易造成違規(guī)。
    [ 啟示 ]
    旅游合同上規(guī)定的或標明的景點是旅行社的產(chǎn)品或“賣點”,也是旅行社與游客之間的一種合約。而導游人員是完成這 個合約的執(zhí)行者。由于導游人員在思想上不重視,工作
    上馬馬虎虎就造成了上述的錯誤。其教訓是深刻的。然而對游客而言,其本身對景點不熟悉不了解,對旅游感覺好壞主要是憑印象,其次就是對照合同上的景點是否游覽過。所以,導游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旅游計劃帶領游客進行游覽,并且將每個規(guī)定的或標明的景點進行講解介紹。若是將這些景點的講解給遺忘了,即使是景物就在身邊眼前,同樣屬于違約。要問為什么?原因很簡單,一是導游員操作不規(guī)范;二是游客沒有得到景點的印象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