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盤古開天,經(jīng)過了:原始時期—黃帝—唐—虞—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新—東漢—三國時代—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代年數(shù)長短排序(不含*時代,如五代、三國時代)
最長:周朝,東西周合并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1111年至西元前256年),共傳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1751年至西元前1111年),共傳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183年至西元前1752年),共傳十七主。
第四:漢朝,東西漢合并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漢)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傳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1279年),共傳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傳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1368年至西元1644年),共傳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644年至西元1911年),共傳十主。
第九:晉朝,東西晉合并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傳十五主。
第十:黃帝,約一百年(西元前2690年至西元前2590年)及唐朝(堯),約一百年(西元前2333年至西元前2234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1279年至西元1368年)共傳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約五十年(西元前2233年至西元前2184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傳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傳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傳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元朝;世祖時期:統(tǒng)有中國本部及蒙古、東北、高麗、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國。疆域東抵日本海,南連安南,北至西伯利亞,西盡亞洲,西北跨越歐洲,版土廣闊為歷朝之最。(蒙古西征所建四大汗國最后滅亡時在西元一四八○年。)
第二:清朝;高宗(弘歷時期—即干隆年間):東抵太平洋,西逾蔥嶺至帕米爾高原,北至蒙古、西伯利亞,南被南洋,為亞東第一大國。
第三:唐朝;高宗(李治)時期:東至朝鮮南部,西至今俄屬中亞,南至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
第四:西漢朝;武帝時期:東至朝鮮北部,西至新疆,南至日南,北至大漠。
第五:明朝;成祖(朱棣)時期(永樂年間):疏鑿運河,修筑長城;開拓西南,遠征塞北;鄭和多次遠航,促進南洋開發(fā);銳意經(jīng)營東北,聲譽遠邁前代。疆域東至苦夷(庫頁島),西至哈密,南至交趾,北至大漠。
第六:秦朝;始皇帝時期:東至遼東,西至臨洮,南至象郡,北至九原。
第七:北宋朝;太宗(趙光義)時期:北至河北中部的瓦橋關(guān)和晉北雁門,與契丹為鄰。西至隴東,與黨項(夏)、吐蕃為鄰。西南至大渡河,與大理國相接。南至交州。
第八:西周朝;宣王時:西起隴東,東至魯、蘇,南抵鄂北,北達冀、遼。
第九:商朝;武丁(高宗)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河北的大部,山東、山西、陜西和安徽的一部分。
第十:夏朝;少康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和陜西、河北、山東的一部分。
第十一:黃帝、唐、虞;黃帝時期:東至于海,西至崆峒(甘肅平?jīng)?,南至長江,北與葷粥為鄰。
朝代年數(shù)長短排序(不含*時代,如五代、三國時代)
最長:周朝,東西周合并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1111年至西元前256年),共傳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1751年至西元前1111年),共傳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183年至西元前1752年),共傳十七主。
第四:漢朝,東西漢合并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漢)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傳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1279年),共傳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傳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1368年至西元1644年),共傳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644年至西元1911年),共傳十主。
第九:晉朝,東西晉合并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傳十五主。
第十:黃帝,約一百年(西元前2690年至西元前2590年)及唐朝(堯),約一百年(西元前2333年至西元前2234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1279年至西元1368年)共傳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約五十年(西元前2233年至西元前2184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傳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傳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傳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元朝;世祖時期:統(tǒng)有中國本部及蒙古、東北、高麗、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國。疆域東抵日本海,南連安南,北至西伯利亞,西盡亞洲,西北跨越歐洲,版土廣闊為歷朝之最。(蒙古西征所建四大汗國最后滅亡時在西元一四八○年。)
第二:清朝;高宗(弘歷時期—即干隆年間):東抵太平洋,西逾蔥嶺至帕米爾高原,北至蒙古、西伯利亞,南被南洋,為亞東第一大國。
第三:唐朝;高宗(李治)時期:東至朝鮮南部,西至今俄屬中亞,南至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
第四:西漢朝;武帝時期:東至朝鮮北部,西至新疆,南至日南,北至大漠。
第五:明朝;成祖(朱棣)時期(永樂年間):疏鑿運河,修筑長城;開拓西南,遠征塞北;鄭和多次遠航,促進南洋開發(fā);銳意經(jīng)營東北,聲譽遠邁前代。疆域東至苦夷(庫頁島),西至哈密,南至交趾,北至大漠。
第六:秦朝;始皇帝時期:東至遼東,西至臨洮,南至象郡,北至九原。
第七:北宋朝;太宗(趙光義)時期:北至河北中部的瓦橋關(guān)和晉北雁門,與契丹為鄰。西至隴東,與黨項(夏)、吐蕃為鄰。西南至大渡河,與大理國相接。南至交州。
第八:西周朝;宣王時:西起隴東,東至魯、蘇,南抵鄂北,北達冀、遼。
第九:商朝;武丁(高宗)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河北的大部,山東、山西、陜西和安徽的一部分。
第十:夏朝;少康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和陜西、河北、山東的一部分。
第十一:黃帝、唐、虞;黃帝時期:東至于海,西至崆峒(甘肅平?jīng)?,南至長江,北與葷粥為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