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復習資料第四章第二節(jié)

字號:

第二節(jié) 漢族
    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在中國遼闊的國土上,漢族人分布最廣。(務必記?。?BR>    漢族的歷史:可遠溯到舊石器初期,有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世界上文明發(fā)達最早的民族之一。(務必記?。?BR>    漢族的先民:是古代的華夏族,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華夏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漢朝時,華夏族成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從漢代開始稱為漢族,并沿襲至今。(務必記?。?BR>    漢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族的語言通稱漢語,屬漢藏語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的語言之一。漢語分為北方、吳、湘、贛、客家、閩北、閩南、粵等八大方言。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務必記?。?BR>    (閱讀)漢族自古對多種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的主要傳統(tǒng)觀念。道教是漢族歷形成的宗教。漢代以后,佛教傳入,一部分人開始信仰佛教。后來天主教、基督教等外來宗教又陸續(xù)傳入中國,一些人開始分別信仰這些宗教。同時,幾千年來,漢族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孟思想體系開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chǎn)生著深刻影響。
    漢族傳統(tǒng)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內(nèi)采光和保曖;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記住)
    居住在華北地區(qū)的漢族人:其住房多為磚木結構的平房,院落多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最為典型。(記?。?BR>    東北地區(qū)漢族人的傳統(tǒng)住房:與華北地區(qū)基本相似,但其墻壁和屋頂都很厚實,主要是為了保曖。(記?。?BR>    居住在陜北的漢族人:則根據(jù)黃土高原土層的特點挖窯洞作為住房。(記?。?BR>    居住在南方的漢族:其傳統(tǒng)住房以木結構為主。講究飛檐重閣。(記?。?BR>    因南方各地習俗和自然條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異。如丘陵山地的樓房依山而建,江浙水鄉(xiāng)則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樓龐大而美觀,蘇州的樓閣小巧而秀麗。
    (閱讀)漢族的服飾:比較復雜,從古到今,變化很大。古代服裝有裙裝、袍服、襦褲服等。到近現(xiàn)代,東西方多民族服飾文化相融合,漢族服飾開始改變。古代服裝幾乎被完全淘汰。代之而起的是:男子穿簡化了的長衫和馬褂,也有穿西式禮服,頭戴呢帽或皮帽;城市男子穿中山裝、戴呢帽。鄉(xiāng)村居民穿對襟或大襟式的衣服。城市女子最初穿簡化了的上衣下裙,以后流行穿改良的旗袍,也有的以連衣裙作禮服。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發(fā)展,無倫城鄉(xiāng),各行各業(yè)都流行起了穿西裝、夾克、風衣、休閑服、運動衫、羽絨服等。特別是女青年的服裝更是款式新穎多樣,追逐著服裝時尚的新潮流。
    漢族人:的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制品和豬、牛、羊、肉及雞、鴨、魚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tǒng)飲料。(務心記住)
    以大米為主食的居民,習慣吃米飯、粥、米糕等各種不同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居民,習慣吃鏝頭、面條、餃子、包子、煎餅等。講究并善于烹飪,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不同地區(qū)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魯、川、蘇、閩、皖、湘、浙、等八大菜系,聞名于海內(nèi)外,而且每一菜系都包括上百至數(shù)百種菜系。
    漢族人:普遍嗜好飲茉莉花茶、綠茶、紅茶和烏龍茶,并有以茶代禮的風俗。此外,漢族有飲酒的習俗。(務必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