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人的概念與特征
1.法人,指與自然人相對應的民事主體,它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法律特征:
1)是社會組織。(與自然人的最主要區(qū)別)
2)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3)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法人的成立條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chǎn)或經(jīng)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名稱是法人具有獨立人格的標志。法人的場所不同于法人的住所,場所可以有多個。法人以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4.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三、法人的分類
(一)現(xiàn)行立法對法人的分類
1.企業(yè)法人:
1)所有制性質分類-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私營、中外合資經(jīng)營、中外合作經(jīng)營、外資企業(yè)
2)企業(yè)的組織形式不同分類-公司法人(有限責任公司)、飛公司法人(未經(jīng)改制的全民所有制工業(yè)企業(yè))
2.機關法人:國家機關包括有權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國家機關只有在為行使職能的需要從事必要的民事活動時才能稱其為法人。
3.事業(yè)單位法人:不以盈利為目的。
4.社會團體法人:
(二)學歷上對法人的分類
1.公法人和私法人(根據(jù)法人設立的法律依據(jù)不同)
1)依公法設立,行使國家權力或政府職能的法人為公法人。如,國家機關。
2)依私法設立的法人為私法人,如,各種公司。
2.社會法人和財團法人(根據(jù)法人成立的基礎不同)
1)社團法人,是指以社員(或股東、成員)為其成立基礎的法人。如,公司合作社、各種協(xié)會。成立基礎是人,也稱人的集合。社團法人可以為營利也可為公益。如學校、醫(yī)院是公益色社團法人。
2)財團法人,是指以捐助的財產(chǎn)為其成立基礎的法人。如,寺院,慈善機構。成立的基礎是財產(chǎn),也稱財產(chǎn)的集合。財團法人也是公益法人。
3.公益法人和營利法人(設立的目的不同)
1)公益法人,指以公益為其設立目的的法人。
2)營利法人,指以取得營利并分配給其成員為其設立目的的法人。
四、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征
1.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也是由法律賦予的。
2.與自然人相比具有的特點:
區(qū)別特點 法人 自然人
開始和終止的
時間不同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同時開始,同時消滅 自然人的民事權力能力自出生開始,民事行為能力到達一定年齡且精神健康才能取得。
所受的限制不同 不同法人有不同的民事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范圍一致,受到法人宗旨的限制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受到年齡和精神健康狀況的限制。
行為能力的
實現(xiàn)途徑不同
只能通過法人的機關或代表人來實現(xiàn)。
法人機關,根據(jù)法律或章程規(guī)定,對內管理法人事務,對外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個人或集體。由權力機關(負責人是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長)、執(zhí)行機關、監(jiān)督機關三部分構成。 由自己實現(xiàn)
五、法人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與內容
1.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是指法人對自己的行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法人的行為最終是通過自然人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只要法人的法定代表在執(zhí)行職務時的行為,都視為法人的行為。
2.企業(yè)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jīng)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六、法人的變更、終止和清算
1.法人的變更,是指法人組織形式、組織體、名稱、住所、經(jīng)營范圍、財產(chǎn)狀況等重要事項的變化。
2.主要表現(xiàn)為:組織形式的變更、組織體的變更、其他重要事項的變更
3.法人終止的原因。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被宣告破產(chǎn)
4.清算的概念及法律后果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清算終結,由清算組向法人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并公告。
1.法人,指與自然人相對應的民事主體,它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法律特征:
1)是社會組織。(與自然人的最主要區(qū)別)
2)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3)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法人的成立條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chǎn)或經(jīng)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名稱是法人具有獨立人格的標志。法人的場所不同于法人的住所,場所可以有多個。法人以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4.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三、法人的分類
(一)現(xiàn)行立法對法人的分類
1.企業(yè)法人:
1)所有制性質分類-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私營、中外合資經(jīng)營、中外合作經(jīng)營、外資企業(yè)
2)企業(yè)的組織形式不同分類-公司法人(有限責任公司)、飛公司法人(未經(jīng)改制的全民所有制工業(yè)企業(yè))
2.機關法人:國家機關包括有權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國家機關只有在為行使職能的需要從事必要的民事活動時才能稱其為法人。
3.事業(yè)單位法人:不以盈利為目的。
4.社會團體法人:
(二)學歷上對法人的分類
1.公法人和私法人(根據(jù)法人設立的法律依據(jù)不同)
1)依公法設立,行使國家權力或政府職能的法人為公法人。如,國家機關。
2)依私法設立的法人為私法人,如,各種公司。
2.社會法人和財團法人(根據(jù)法人成立的基礎不同)
1)社團法人,是指以社員(或股東、成員)為其成立基礎的法人。如,公司合作社、各種協(xié)會。成立基礎是人,也稱人的集合。社團法人可以為營利也可為公益。如學校、醫(yī)院是公益色社團法人。
2)財團法人,是指以捐助的財產(chǎn)為其成立基礎的法人。如,寺院,慈善機構。成立的基礎是財產(chǎn),也稱財產(chǎn)的集合。財團法人也是公益法人。
3.公益法人和營利法人(設立的目的不同)
1)公益法人,指以公益為其設立目的的法人。
2)營利法人,指以取得營利并分配給其成員為其設立目的的法人。
四、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征
1.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也是由法律賦予的。
2.與自然人相比具有的特點:
區(qū)別特點 法人 自然人
開始和終止的
時間不同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同時開始,同時消滅 自然人的民事權力能力自出生開始,民事行為能力到達一定年齡且精神健康才能取得。
所受的限制不同 不同法人有不同的民事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范圍一致,受到法人宗旨的限制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受到年齡和精神健康狀況的限制。
行為能力的
實現(xiàn)途徑不同
只能通過法人的機關或代表人來實現(xiàn)。
法人機關,根據(jù)法律或章程規(guī)定,對內管理法人事務,對外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個人或集體。由權力機關(負責人是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長)、執(zhí)行機關、監(jiān)督機關三部分構成。 由自己實現(xiàn)
五、法人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與內容
1.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是指法人對自己的行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法人的行為最終是通過自然人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只要法人的法定代表在執(zhí)行職務時的行為,都視為法人的行為。
2.企業(yè)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jīng)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六、法人的變更、終止和清算
1.法人的變更,是指法人組織形式、組織體、名稱、住所、經(jīng)營范圍、財產(chǎn)狀況等重要事項的變化。
2.主要表現(xiàn)為:組織形式的變更、組織體的變更、其他重要事項的變更
3.法人終止的原因。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被宣告破產(chǎn)
4.清算的概念及法律后果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清算終結,由清算組向法人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并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