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感言:創(chuàng)業(yè)者沒有“工作”只有偷著樂

字號:

我們這代人崇尚讀大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能考上大學,特別是大學,是少年時代的追求。書讀好了干什么呢?“學而優(yōu)則仕”。除了當官,現代中國又多了幾條秀才出路,經商發(fā)財或出國留學。后者是更多青年學子的心愿,于是我們就到美國來了。
    當然是繼續(xù)讀學位,之后找個大公司或大學工作。在公司里等著慢慢往上爬,或換個公司升快些。娶妻生仔,衣食無愁,,做一個教育良好,尊紀守法的中產階級。到這時也算是革命成功了。讀好大學,放洋留學,進大公司,自古華山一條道?可是跟周圍的大陸同胞們一談,不少人想辭掉工作,自己創(chuàng)業(yè)做事,譬如搞個高技術公司。這大概是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吧。美國人崇尚創(chuàng)業(yè),打開雜志或上網站,到處可見辭工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之談。有個Smuel Adams啤酒的故事很能代表美國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美國酒吧里有一種很受歡迎的啤酒,叫Smuel Adams。這個啤酒不象百威或米勒那樣低廉無味的大路貨,它是杰姆羅克(Jim Koch)開創(chuàng)的。羅克生于一個釀酒世家,到他老爸為止,他家五代終生釀酒。上一代人干這行只能勉強維生,所以羅克自小,老爸就盡力教育他不要再做這行,甚至不讓他靠近啤酒桶。
    羅克是個乖乖娃,按老爸的設計,他努力讀書,成績優(yōu)秀,進了哈佛大學。1971年他又升入了最熱門的專業(yè),哈佛法律與商業(yè)雙料研究生學習。一年后他開始懷疑自己,一直在學校里讀書的他真的了解社會嗎?真的知道選擇事業(yè)道路嗎?他退學去了科羅拉多州,做野外生活教練員。一去就是三年半年,到過很多地方。他開始了解人生,了解自己。之后回到哈佛完成了學業(yè),在的“商業(yè)腦庫”波士頓咨詢公司拿到一份高薪工作。專業(yè)對口,在美國工商界指點江山,還有什么令這位讀書人不滿意的嗎?有。他問自己,難到我50歲時還做同樣的工作嗎?
    許多安居“樂業(yè)”的大陸學人也反復地問過自己:在公司里做一輩子優(yōu)秀雇員,然后拿著退休金,到一個被青春遺忘的角落去打發(fā)余生?羅克不只是問自己,還有行動。他想起老爸的一句尖刻話,“現在的啤酒是讓腦袋發(fā)暈的酒精加水”。既然美國人在花大錢,喝破酒,為什么我羅克不可以生產高質量的精(craft)啤酒呢?
    1984年,36歲的羅克辭掉了千人想,萬人要的工作,把老爸的強烈反對轉變?yōu)橹С?,自己的儲蓄加親友投資,用24萬美元成立了波士頓啤酒公司。曾經擁有的就業(yè)安全,醫(yī)療保險,退休金全沒有了。一旦失敗這位生當然是一文不名了,掉毛的鳳凰不如雞嘛。義無反顧大概就指此刻。
    取出了藏在老屋閣樓里的啤酒秘方,在老爸的指點下把啤酒做出來了,取名叫Smuel Adams。Smuel Adams是釀酒人和美國歷有名的愛國者。因為精制啤酒太貴,賣不掉,羅克一開始得挨戶推銷。他衣冠楚楚地走進酒吧,店主人還以為是查稅的來了,不料羅克卻從公文包里掏出了啤酒。同年六月,Smuel Adams在有4000多專家參加的“美國啤酒節(jié)”上被評為“啤酒”,羅克才打開了市場。兩年后Smuel Adams擺進了總統(tǒng)座機?,F在波士頓啤酒公司生產16種啤酒,兩種軟性飲料。1999年1-9月的銷售額為1.3億美元。52歲的羅克是上市公司“波士頓啤酒”的總裁(CEO)。
    我想,羅克也許有兩個不后悔。第一是他退學三年半。因為青春的校外揮灑讓他不必等到退休時才知道:什么樣的人生他真的想要。對自己的了解,可以避免跟隨他人做出并不適合自己的選擇。不知道從學校門到學校門,再到公司門或公務員門的中國好學生們:是否同意校門外的“社會大學”是勝讀十年書?第二個不后悔是他在學校和公司的受訓和工作。試想一下,沒有開拓的眼界和知識,羅克能把幾代人的啤酒作坊
    建成實行現代管理的上市公司嗎?
    我有個朋友,清華計算機畢業(yè),美國念了書,去了英特爾工作,干了幾年就辭職,成立了一個網上公司,提供購屋者在網上參觀新房室內的服務,說做好了上市。這種創(chuàng)業(yè)的例子在留美大陸學人中不少,到國外打江山的中國學人本來多一些冒險的氣質。
    他后來失敗了。失敗了又怎么樣?回美國重新找工作,找到一份比原來薪資更高的工作,因為雇主看中了他有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哪怕是失敗的經驗。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但他的人力資本升值了。有個朋友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重新就業(yè),比起那些一直在公司里工作的同學來,他現在每年少拿兩萬美金,但大家還是在人生的同一臺階上,這個工資差距會縮小。他說,如果我真的創(chuàng)業(yè)成功了,與打工相比就是不同天地了,待在公司里的人付出了多大的機會成本呀。
    多大成本呢?待在公司里,羅克損失了波士頓啤酒公司;待在哈佛,蓋茨損失了微軟公司和世界第一財富。誰說機會成本不值錢。
    蓋茨說我熱愛大學,與許多同齡的聰明人在一起聊天是一種樂趣,但是創(chuàng)辦一所公司,開發(fā)和利用信息革命的機會卻是千載難逢的。我想,千千萬萬生活在那個時代的青年人,也有一些看出了信息產業(yè)的未來,那時沒有抓住機會,今天他們也許后悔付出了太高的機會成本。
    高薪可以成為常人的奮斗目標并由此而沾沾自喜。智慧和遠見方能體現社會前行人的價值。象蓋茨這樣的人是不靠學歷和薪水打天下的人,他們不只是認可你的學歷,給你發(fā)薪水的人,他們是創(chuàng)造一個新紀元的人物。
    許多人贊揚過比爾蓋茨的技術和商業(yè)天才。如果你讀過他的流行著作,書中對歷代智者的引述和思考,你也許會發(fā)現他也是讀書破卷,滿腹經綸的智者。不幸的是,商業(yè)上的成功掩蓋了他的才思深度,也沒有留給他時間和機會在其他領域施展才華。蓋茨說,如果沒有當年王安公司的失算而創(chuàng)造的機會,他今天也許只是一名律師或經濟學家。畢竟,以蓋茨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智慧,即使沒有參與IT工業(yè),他定在其他領域嶄露頭角。出類拔萃之輩注定要在社會上鋒芒畢露----They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because their feathers are too bright。
    創(chuàng)業(yè)累不累?太累!創(chuàng)業(yè)樂不樂?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叫“找樂”,就象有人花錢去跳迪斯科,又累又樂。只為掙錢那才叫工作,創(chuàng)業(yè)者其實沒有“工作”(not working),大家說我辛苦時,我正在偷著樂,(enjoyin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