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決策的作用與步驟
3.1決策的作用
決策是為未來的行動制定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并決定采用何種方案的過程。它是一個建立在環(huán)境和條件分析基礎上,為未來的行為確定目標,對實現(xiàn)目標的若干可行方案進行選擇并決定一個優(yōu)化合理的滿意方案的分析決斷過程。各項管理職能都存在著如何合理決策問題,決策是管理的核心。
決策在管理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貫穿管理活動過程始終的基本活動,是管理的首要職能,是執(zhí)行管理其他職能的前提。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對管理活動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影響一個企業(yè)或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
3.2決策的步驟
目的性、可行性、經(jīng)濟性、合理性和應變性是有效決策應達到的要求。一個合理的決策程序,可依次劃分為六個步驟:
(1).發(fā)現(xiàn)問題和機會
(2)確定決策目標
(3)制定備選方案
(4)評選理想方案
(5)實施方案
(6)檢查效果
4、不同類型決策的方法
4.1確定型決策的方法
所謂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未來的情況有比較確定的了解,掌握決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夠準確地了解決策的必然結果。如果方案選定,則該方案后果的發(fā)生概率等于1。因此,這類決策不存在風險。
確定型決策的客觀條件是肯定的、明確的,因而可以對各方案的經(jīng)濟效果進行計算,其分析計算方法一般采用方案比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
4.2風險型決策的方法
風險型決策也稱隨機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未來的確切情況和決策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均無法肯定,決策被執(zhí)行后將面臨多種情況、多種后果或可能,但決策者可以判斷未來狀態(tài)
發(fā)生的概率。 決策者的決策常以期望損益值大小作為方案優(yōu)劣的判斷準則。另外,風險型決策中常用的分析模型為決策矩陣和決策樹。為簡單起見,這里只介紹期望值法以及決策樹法。
(1)期望值決策法 期望值決策法是以損益期望值為基礎,將不同方案的期望值相互比較,選擇期望收益值或期望損失值最小的方案為方案的一種決策方法。這里方案損益期望值是指每個方案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損益值以狀態(tài)概率為權數(shù)的加權平均損益值。
若Oij是方案i在未來狀態(tài)j下的結果,Pj是未來狀態(tài)j的獨立概率(j=1,2,…,n,),則方案i的期望值EV(i)為
例3、 某建筑公司承建一土建工程,需要決定下個月是否開工。如果開工后天氣好能按期完工,可獲利潤50000元;如果開工后天氣不好則會造成經(jīng)濟損失20000元。另外,如果不開工,不管天氣是否好壞,都要付延期損失費5000元。根據(jù)當?shù)貧v年氣象統(tǒng)計資料,預測下月天氣好的概率為0.4,天氣不好的概率為0.6。為使利潤而損失
最小,該公司應決定開工還是不開工?
第一步:先根據(jù)題意做出開工與否的損益值計算表,如下表所示
自然狀態(tài) 概率 方案
開工 不開工
天氣好 0.4 50000 -5000
天氣差 0.6 -20000 -5000
第二步:計算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元)。
開工:EV(1)=0.4×50000+0.6×(-20000)=8000
不開工:EV(2)=0.4×(-5000)+0.6×(-5000)=-5000
第三步:決策結果。
根據(jù)計算結果,開工可獲利8000元,而不開工則將損失5000元。因此,選取開工為決策方案。
3.1決策的作用
決策是為未來的行動制定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并決定采用何種方案的過程。它是一個建立在環(huán)境和條件分析基礎上,為未來的行為確定目標,對實現(xiàn)目標的若干可行方案進行選擇并決定一個優(yōu)化合理的滿意方案的分析決斷過程。各項管理職能都存在著如何合理決策問題,決策是管理的核心。
決策在管理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貫穿管理活動過程始終的基本活動,是管理的首要職能,是執(zhí)行管理其他職能的前提。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對管理活動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影響一個企業(yè)或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
3.2決策的步驟
目的性、可行性、經(jīng)濟性、合理性和應變性是有效決策應達到的要求。一個合理的決策程序,可依次劃分為六個步驟:
(1).發(fā)現(xiàn)問題和機會
(2)確定決策目標
(3)制定備選方案
(4)評選理想方案
(5)實施方案
(6)檢查效果
4、不同類型決策的方法
4.1確定型決策的方法
所謂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未來的情況有比較確定的了解,掌握決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夠準確地了解決策的必然結果。如果方案選定,則該方案后果的發(fā)生概率等于1。因此,這類決策不存在風險。
確定型決策的客觀條件是肯定的、明確的,因而可以對各方案的經(jīng)濟效果進行計算,其分析計算方法一般采用方案比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
4.2風險型決策的方法
風險型決策也稱隨機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未來的確切情況和決策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均無法肯定,決策被執(zhí)行后將面臨多種情況、多種后果或可能,但決策者可以判斷未來狀態(tài)
發(fā)生的概率。 決策者的決策常以期望損益值大小作為方案優(yōu)劣的判斷準則。另外,風險型決策中常用的分析模型為決策矩陣和決策樹。為簡單起見,這里只介紹期望值法以及決策樹法。
(1)期望值決策法 期望值決策法是以損益期望值為基礎,將不同方案的期望值相互比較,選擇期望收益值或期望損失值最小的方案為方案的一種決策方法。這里方案損益期望值是指每個方案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損益值以狀態(tài)概率為權數(shù)的加權平均損益值。
若Oij是方案i在未來狀態(tài)j下的結果,Pj是未來狀態(tài)j的獨立概率(j=1,2,…,n,),則方案i的期望值EV(i)為
例3、 某建筑公司承建一土建工程,需要決定下個月是否開工。如果開工后天氣好能按期完工,可獲利潤50000元;如果開工后天氣不好則會造成經(jīng)濟損失20000元。另外,如果不開工,不管天氣是否好壞,都要付延期損失費5000元。根據(jù)當?shù)貧v年氣象統(tǒng)計資料,預測下月天氣好的概率為0.4,天氣不好的概率為0.6。為使利潤而損失
最小,該公司應決定開工還是不開工?
第一步:先根據(jù)題意做出開工與否的損益值計算表,如下表所示
自然狀態(tài) 概率 方案
開工 不開工
天氣好 0.4 50000 -5000
天氣差 0.6 -20000 -5000
第二步:計算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元)。
開工:EV(1)=0.4×50000+0.6×(-20000)=8000
不開工:EV(2)=0.4×(-5000)+0.6×(-5000)=-5000
第三步:決策結果。
根據(jù)計算結果,開工可獲利8000元,而不開工則將損失5000元。因此,選取開工為決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