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閱讀在GRE筆試中也一直是個難點,但令人高興的是,在近幾次的筆試中,閱讀的難度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相比而言,填空的難度有所增加,類反在近2次考試難度基本持平。因此做好閱讀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整體成績。而且閱讀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不會象類反那樣,碰到不認識的單詞,猜不出意思的單詞,或者是熟詞僻義時就基本靠猜了。所以做好閱讀
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考生的主攻方向之一。此外,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填空的解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二、 閱讀復習時的原則:
閱讀的訓練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覺得復習時重要的有兩點:
1、 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基礎是單詞和長句、難句。單詞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如果一篇文章中有大量單詞不認識,連主題關鍵詞都不知道意思的話,那么想讀懂這篇文章無疑是天方夜談,解答題目時也自然極易出錯。當然,如果只是有個別單詞或某些具體,抽象的專有名詞不認識(但可以猜出大概意思)的話,則對解答閱讀題目并無太大影響。同時對單詞的認識也要又快又準。GRE考試中爭分奪秒,如果看到某個單詞想半天才能想起來意思,或者經(jīng)常把一個單詞誤認為是另外一個近形詞的話,那么也很難把閱讀做的很好。
單詞問題的解決有3個方法:首先某些類反單詞也會出現(xiàn)在閱讀中,比如circumvent,所以背好紅寶對閱讀也有幫助。其次可以練習一下抽象詞,具體方法網(wǎng)上有介紹,我覺得主要是那些咋看上去似乎很熟悉,但是放在句中又不知道具體意思的單詞。這些詞碰到之后認真總結一下,直到以后在句中看到后可以馬上反映出他的具體意思為止。第三是在做過一篇閱讀以后,認真的把里面的不認識的生詞都記錄下來,查出意思,直到搞明白為止。
閱讀能力另外一個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會讀難句。文章不是由一個一個的單詞堆砌而成的,而是由句子把多個單詞串在了一起。有的時候一個句子中每個單詞都認識,但是整句的意思就是搞不清楚,這就是讀句子的能力還有欠缺了。具體的練習方法推薦老楊的“難句”(電子版在精華區(qū)里也有下載),但是在讀“難句”之前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好能把相應的閱讀文章先做完后再看“難句”。因為“難句”中的句子都來源于NO題和國內(nèi)真題,而且常常是后面題目所問到的句子,了解了那些句子后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解答題目了。如果先看了“難句”,然后再做相應的閱讀,就會缺乏實戰(zhàn)感,而且會覺得閱讀很容易,可實際上這些都是錯覺,因為在真正的考場上是不可能有句子是你事先讀過的。
當然有時出于練習寫作的需要,有可能想在做題目之前就看一下難句,我覺得可以這樣折中一下,即這時不要把所有的難句都看完,只看前面10-20句即可。這樣在對GRE閱讀中的難句有了大致的體會的同時,不會降低所有的閱讀文章的難度。千萬不要在一道閱讀題目都沒做前看完所有的難句!
2、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非常重要。GRE的閱讀是速讀,略讀型,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對全文的結構和主要細節(jié)有個大致的了解。而不是象讀專業(yè)文獻或者他人作文那種精讀。
我由于在準備作文時經(jīng)??匆幌聞e人或自己的文章,結果當時養(yǎng)成了一個精讀的習慣。那時讀文章是奇慢無比,一邊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一邊想有無語法錯誤,還同時考慮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寫法。等一篇文章看下來,十幾分鐘都過去了。因此在剛開始復習筆試閱讀時感覺十分不習慣,讀文章的時間總是比較長。
為了提高速度,我就在讀文章時一再告訴自己,不要看什么語法錯誤之類,只要看出文章意思就行了,同時限定時間,強迫自己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看完。這樣練了一段時間以后速度也就基本達到正常了。
在備考初期,感覺時間還比較空的同學,我覺得可以多做一些速讀訓練,找些網(wǎng)上的英文文章來看看,這對提高閱讀能力也是很有好處的。
三、 閱讀文章時的方法:
其實大部分的閱讀方法在楊繼的閱讀書中和其他前人的文章中也都有介紹,這里我把體會深的幾點再強調(diào)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我讀文章的方法和LINAK相似,也是基本上通讀全文再做題,讀文章的時候稍微慢一點,但是做那些簡單的閱讀題目的時候比較快。我覺得在老斑竹花兒早期的文章中,比較多的是強調(diào)略讀,或者說是大段的省略不讀和跳讀。這個方法比較適合機考,因為在機考時有3篇文章,2篇短文,1篇長文。每篇文章所對應的題目都不是很多,因此沒必要為了有限的幾個題目而花費大量時間在讀文章上。但是在現(xiàn)在筆考的情況下,一篇長文章固定的對應了7道題目,這個題目數(shù)還是不小的,因此值得花時間通讀全文。此外,文章讀好了,雖然多花些時間,但是在做后面的大部分題目時就比較快了。
具體的讀文章原則如下:
1、 邊讀,邊想,邊猜,邊記
這個原則是在老楊的“邊讀,邊想,邊記”基礎上改進的?!斑呑x”就是說首先要讀文章,不讀文章而直接做出題目的情況是幾乎不可能的。
“邊想”的意思是讀文章的時候要想作者寫這一句到底什么意思?是為了什么?這句話和上下文,前后句之間是什么關系等。比如這句是重復前文的句子,還是給了個新觀點?是在給個現(xiàn)象出來?還是在舉例說明文章的主題等。
“邊猜”就是說在一邊讀文章時,一邊要對文章后面的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猜測,猜猜作者到底想證明什么?說明什么?贊同哪個觀點?反對哪個觀點?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是讀文章時更加主動,不會出現(xiàn)讀不進去或者讀起來很費力的感覺;其次當你猜對了文章的大致結構后,讀起來就會覺得很輕松愉快。比如在看了一篇新老觀點對應型文章的前幾句老觀點之后,你大致猜出了作者后面要給個新觀點,而且新觀點的大致樣子是怎樣的,那么這時再讀文章目的就非常明確,而且在看到新觀點后,你會有種勝利感,有種一切盡在掌握中的感覺。此外,就算你在某個細節(jié)上預測錯了,那么只要你能發(fā)現(xiàn)文章沒按照你的猜想來進行也就沒關系。帶著問題讀文章的效果肯定比那種被動的讀要好的多。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對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的判斷要基本比較準確,對作者花大量篇幅討論的地方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邊記”的意思就是在讀文章時要有目的的把一些關鍵的地方記下來。象文章的主題,套路,和作者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常考的地方,一定要讀出來并記住。另外象一些強對比,羅列的地方也要記住大概位置。前者會出一些取非題,后者容易出羅馬題。同時,每讀過一段,對這段的大致意思也要搞清楚,比如這段是在講老觀點還是新觀點等。這樣方面以后做題目時回來定位。
2、 力求多懂
這個原則也是老楊強調(diào)的原則。雖然說考試時時間非常緊張,需要爭分奪秒。但是在讀文章時,能讀懂的地方還是要爭取把它讀懂,特別是短文章,由于篇幅較短,出的題目往往針對文章的細節(jié),需要把文章讀懂才能答對題目。對于長文章,有時專業(yè)內(nèi)容十分深奧,具體含義難于理解,這時也要盡量搞明白作者大概在說個什么東西或者哪幾個東西,這幾個東西之間的大概關系是怎么樣的,也就是說把字面意思讀出來。
3、 不要糾纏于細節(jié)
這個原則看上去和前面的“力求多懂”有些矛盾,所以在二者之間要找到一個適當?shù)钠胶狻S捎诳荚嚂r間的限制,在幾分鐘內(nèi)把文章所有的層次結構,每個細節(jié)都看懂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這時就要學會放棄某些細節(jié)的東西,而從整體的大致意思上來掌握文章。當然有個前提就是對文章的主題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把握,能夠分清楚那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否則的話,如果把重要的地方也都忽略掉了,那后也很難做好題目。
四、 閱讀文章和做題目時的注意事項:
1、 代詞的理解
英語本身有個特點就是代詞的運用比較活,一個they即可以指代事物,也可以指代人,造成讀文章時會碰到一些含混的地方。這時需要找準指代的對象。有兩點提醒一下:首先是代詞一般都是指前文提到過的人或事物,所以通常的情況都是往前尋找指代對象。我在剛做閱讀時在這點經(jīng)常出錯,特別是看到題目后回原文定位時,看到代詞就有點暈,然后前前后后的亂找,浪費不少時間。其實一般只要往代詞出現(xiàn)以前看就可以了。其次是有時需要進行適當?shù)耐评恚热绺鶕?jù)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常識等。
2、 替換詞的理解
替換詞在GRE閱讀中也大量出現(xiàn),尤其是文科類的文章中(也許是我個人感覺,因為我是理工科的背景)。有時同樣一個事物,作者會用好幾個不同的詞來描述它,這時如果閱讀能力比較差的話,就容易被搞暈掉,以為出現(xiàn)了好幾個事物,分不清這幾個替換詞指代的是否是同一事物。這時候可以大膽猜測,把一些近義詞就當作同義詞來理解。
3、 對常見出題點的判斷:
我們在看文章時好就能對后面可能考到的地方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在以后答題時會輕松很多。關于??嫉某鲱}點總結的文章很多,比如老楊的書。我這里大概說一下,主要有文章主題,寫法,作者態(tài)度,強對比,羅列等。
4、 做題目的傻子原則
這點就是說碰到熟悉題材的文章不要根據(jù)自己的背景去猜測并解答題目,而要從原文出發(fā)。原文說太陽從西邊升起來,那太陽就是從西邊升起來的。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因為GRE閱讀題目都是問原文是怎么說的,而沒有哪個題目會問考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所以一切以原文為基準,你自己就是個傻子,原文沒說的你就不知道。
5、 文字對應法
這個方法適合于學術內(nèi)容比較深的文章。具體介紹在老楊的網(wǎng)絡課堂里也講過。大概意思就是當你碰到一段學術內(nèi)容很深的內(nèi)容無法讀懂時,可以退而求其次,做一些文字提煉,把這段中比較獨特的,和其他段不同的詞挑出來。以后在解答題目時,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選項里含有與題干問的問題不在同一段的特征詞的話,那么這個選項基本為錯。這個方法有點投機取巧,大家要慎用。能看懂文章意思解題更保險一點。
6、 關于精讀文章
我借鑒了“集中突破法”的部分方法,但沒有完全按照“集中突破法”來做。在做GRE真題閱讀時,我會反復的讀好幾遍。第一遍是做題目,模擬考試時的情景。做完后對答案,這時先把錯的題目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錯了。錯的題目搞明白后,也同時看一下做對的題目,看看是不是真正憑實力做對的,還是瞎蒙蒙對的。并且想一下其他答案為什么錯了,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做對這道題目。然后還要再讀幾遍文章,一是找出抽象詞和生詞,把它們的意思搞明白,二是回想自己第一遍看文章時的情況,找出那些一下子看不明白的難句,記下來留待以后復習;三是總結一下文章的套路結構。在做國內(nèi)題時,做完后還看一下老楊的解釋,看看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有無什么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7、 關于做標記
我在做閱讀時從來沒做過標記,不是因為做標記不好,而是因為我不習慣:我先考的T,而T是不允許在試卷上做標記的。我覺得標記做好了是會有幫助,不過也會稍微占用些時間。不做標記也一樣可以做好題目,我在??嫉臅r候,一個SEC的閱讀穩(wěn)定在3個以內(nèi),不過有時在找人名時是稍微慢點。做標記到底好不好我也很難說,大家可以自己練習體會一下。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做標記也是需要練習的,做的好才有助于解題,做的不好的話就用處不大了。
8、 關于早晚LSAT法
早晚LSAT法我也用了,感覺確實有幫助,主要也因為我以前都做過那些GRE題目,又先看了難句,留有印象。建議大家有空的話,還是做以下LSAT的閱讀。
9、 后一個友情提醒:
在真正的考試時,肯定會有一篇長文多印一遍,這是ETS為了考生方便查找的人性話設計,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多了一篇長文出來而自亂陣腳。
五、 總結:
GRE閱讀是個投入產(chǎn)出比較高的項目,所以只要大家下功夫練,多自我分析,總結,就會有提高。雖然題材上有時會造成些波動,但是功夫下到的話,閱讀還是可以做的比較好的。
后,以上的觀點都是個人體驗,請大家批判性的接受,吸取其中對你有用的部分。
閱讀在GRE筆試中也一直是個難點,但令人高興的是,在近幾次的筆試中,閱讀的難度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相比而言,填空的難度有所增加,類反在近2次考試難度基本持平。因此做好閱讀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整體成績。而且閱讀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不會象類反那樣,碰到不認識的單詞,猜不出意思的單詞,或者是熟詞僻義時就基本靠猜了。所以做好閱讀
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考生的主攻方向之一。此外,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填空的解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二、 閱讀復習時的原則:
閱讀的訓練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覺得復習時重要的有兩點:
1、 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基礎是單詞和長句、難句。單詞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如果一篇文章中有大量單詞不認識,連主題關鍵詞都不知道意思的話,那么想讀懂這篇文章無疑是天方夜談,解答題目時也自然極易出錯。當然,如果只是有個別單詞或某些具體,抽象的專有名詞不認識(但可以猜出大概意思)的話,則對解答閱讀題目并無太大影響。同時對單詞的認識也要又快又準。GRE考試中爭分奪秒,如果看到某個單詞想半天才能想起來意思,或者經(jīng)常把一個單詞誤認為是另外一個近形詞的話,那么也很難把閱讀做的很好。
單詞問題的解決有3個方法:首先某些類反單詞也會出現(xiàn)在閱讀中,比如circumvent,所以背好紅寶對閱讀也有幫助。其次可以練習一下抽象詞,具體方法網(wǎng)上有介紹,我覺得主要是那些咋看上去似乎很熟悉,但是放在句中又不知道具體意思的單詞。這些詞碰到之后認真總結一下,直到以后在句中看到后可以馬上反映出他的具體意思為止。第三是在做過一篇閱讀以后,認真的把里面的不認識的生詞都記錄下來,查出意思,直到搞明白為止。
閱讀能力另外一個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會讀難句。文章不是由一個一個的單詞堆砌而成的,而是由句子把多個單詞串在了一起。有的時候一個句子中每個單詞都認識,但是整句的意思就是搞不清楚,這就是讀句子的能力還有欠缺了。具體的練習方法推薦老楊的“難句”(電子版在精華區(qū)里也有下載),但是在讀“難句”之前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好能把相應的閱讀文章先做完后再看“難句”。因為“難句”中的句子都來源于NO題和國內(nèi)真題,而且常常是后面題目所問到的句子,了解了那些句子后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解答題目了。如果先看了“難句”,然后再做相應的閱讀,就會缺乏實戰(zhàn)感,而且會覺得閱讀很容易,可實際上這些都是錯覺,因為在真正的考場上是不可能有句子是你事先讀過的。
當然有時出于練習寫作的需要,有可能想在做題目之前就看一下難句,我覺得可以這樣折中一下,即這時不要把所有的難句都看完,只看前面10-20句即可。這樣在對GRE閱讀中的難句有了大致的體會的同時,不會降低所有的閱讀文章的難度。千萬不要在一道閱讀題目都沒做前看完所有的難句!
2、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非常重要。GRE的閱讀是速讀,略讀型,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對全文的結構和主要細節(jié)有個大致的了解。而不是象讀專業(yè)文獻或者他人作文那種精讀。
我由于在準備作文時經(jīng)??匆幌聞e人或自己的文章,結果當時養(yǎng)成了一個精讀的習慣。那時讀文章是奇慢無比,一邊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一邊想有無語法錯誤,還同時考慮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寫法。等一篇文章看下來,十幾分鐘都過去了。因此在剛開始復習筆試閱讀時感覺十分不習慣,讀文章的時間總是比較長。
為了提高速度,我就在讀文章時一再告訴自己,不要看什么語法錯誤之類,只要看出文章意思就行了,同時限定時間,強迫自己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看完。這樣練了一段時間以后速度也就基本達到正常了。
在備考初期,感覺時間還比較空的同學,我覺得可以多做一些速讀訓練,找些網(wǎng)上的英文文章來看看,這對提高閱讀能力也是很有好處的。
三、 閱讀文章時的方法:
其實大部分的閱讀方法在楊繼的閱讀書中和其他前人的文章中也都有介紹,這里我把體會深的幾點再強調(diào)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我讀文章的方法和LINAK相似,也是基本上通讀全文再做題,讀文章的時候稍微慢一點,但是做那些簡單的閱讀題目的時候比較快。我覺得在老斑竹花兒早期的文章中,比較多的是強調(diào)略讀,或者說是大段的省略不讀和跳讀。這個方法比較適合機考,因為在機考時有3篇文章,2篇短文,1篇長文。每篇文章所對應的題目都不是很多,因此沒必要為了有限的幾個題目而花費大量時間在讀文章上。但是在現(xiàn)在筆考的情況下,一篇長文章固定的對應了7道題目,這個題目數(shù)還是不小的,因此值得花時間通讀全文。此外,文章讀好了,雖然多花些時間,但是在做后面的大部分題目時就比較快了。
具體的讀文章原則如下:
1、 邊讀,邊想,邊猜,邊記
這個原則是在老楊的“邊讀,邊想,邊記”基礎上改進的?!斑呑x”就是說首先要讀文章,不讀文章而直接做出題目的情況是幾乎不可能的。
“邊想”的意思是讀文章的時候要想作者寫這一句到底什么意思?是為了什么?這句話和上下文,前后句之間是什么關系等。比如這句是重復前文的句子,還是給了個新觀點?是在給個現(xiàn)象出來?還是在舉例說明文章的主題等。
“邊猜”就是說在一邊讀文章時,一邊要對文章后面的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猜測,猜猜作者到底想證明什么?說明什么?贊同哪個觀點?反對哪個觀點?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是讀文章時更加主動,不會出現(xiàn)讀不進去或者讀起來很費力的感覺;其次當你猜對了文章的大致結構后,讀起來就會覺得很輕松愉快。比如在看了一篇新老觀點對應型文章的前幾句老觀點之后,你大致猜出了作者后面要給個新觀點,而且新觀點的大致樣子是怎樣的,那么這時再讀文章目的就非常明確,而且在看到新觀點后,你會有種勝利感,有種一切盡在掌握中的感覺。此外,就算你在某個細節(jié)上預測錯了,那么只要你能發(fā)現(xiàn)文章沒按照你的猜想來進行也就沒關系。帶著問題讀文章的效果肯定比那種被動的讀要好的多。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對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的判斷要基本比較準確,對作者花大量篇幅討論的地方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邊記”的意思就是在讀文章時要有目的的把一些關鍵的地方記下來。象文章的主題,套路,和作者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常考的地方,一定要讀出來并記住。另外象一些強對比,羅列的地方也要記住大概位置。前者會出一些取非題,后者容易出羅馬題。同時,每讀過一段,對這段的大致意思也要搞清楚,比如這段是在講老觀點還是新觀點等。這樣方面以后做題目時回來定位。
2、 力求多懂
這個原則也是老楊強調(diào)的原則。雖然說考試時時間非常緊張,需要爭分奪秒。但是在讀文章時,能讀懂的地方還是要爭取把它讀懂,特別是短文章,由于篇幅較短,出的題目往往針對文章的細節(jié),需要把文章讀懂才能答對題目。對于長文章,有時專業(yè)內(nèi)容十分深奧,具體含義難于理解,這時也要盡量搞明白作者大概在說個什么東西或者哪幾個東西,這幾個東西之間的大概關系是怎么樣的,也就是說把字面意思讀出來。
3、 不要糾纏于細節(jié)
這個原則看上去和前面的“力求多懂”有些矛盾,所以在二者之間要找到一個適當?shù)钠胶狻S捎诳荚嚂r間的限制,在幾分鐘內(nèi)把文章所有的層次結構,每個細節(jié)都看懂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這時就要學會放棄某些細節(jié)的東西,而從整體的大致意思上來掌握文章。當然有個前提就是對文章的主題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把握,能夠分清楚那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否則的話,如果把重要的地方也都忽略掉了,那后也很難做好題目。
四、 閱讀文章和做題目時的注意事項:
1、 代詞的理解
英語本身有個特點就是代詞的運用比較活,一個they即可以指代事物,也可以指代人,造成讀文章時會碰到一些含混的地方。這時需要找準指代的對象。有兩點提醒一下:首先是代詞一般都是指前文提到過的人或事物,所以通常的情況都是往前尋找指代對象。我在剛做閱讀時在這點經(jīng)常出錯,特別是看到題目后回原文定位時,看到代詞就有點暈,然后前前后后的亂找,浪費不少時間。其實一般只要往代詞出現(xiàn)以前看就可以了。其次是有時需要進行適當?shù)耐评恚热绺鶕?jù)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常識等。
2、 替換詞的理解
替換詞在GRE閱讀中也大量出現(xiàn),尤其是文科類的文章中(也許是我個人感覺,因為我是理工科的背景)。有時同樣一個事物,作者會用好幾個不同的詞來描述它,這時如果閱讀能力比較差的話,就容易被搞暈掉,以為出現(xiàn)了好幾個事物,分不清這幾個替換詞指代的是否是同一事物。這時候可以大膽猜測,把一些近義詞就當作同義詞來理解。
3、 對常見出題點的判斷:
我們在看文章時好就能對后面可能考到的地方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在以后答題時會輕松很多。關于??嫉某鲱}點總結的文章很多,比如老楊的書。我這里大概說一下,主要有文章主題,寫法,作者態(tài)度,強對比,羅列等。
4、 做題目的傻子原則
這點就是說碰到熟悉題材的文章不要根據(jù)自己的背景去猜測并解答題目,而要從原文出發(fā)。原文說太陽從西邊升起來,那太陽就是從西邊升起來的。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因為GRE閱讀題目都是問原文是怎么說的,而沒有哪個題目會問考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所以一切以原文為基準,你自己就是個傻子,原文沒說的你就不知道。
5、 文字對應法
這個方法適合于學術內(nèi)容比較深的文章。具體介紹在老楊的網(wǎng)絡課堂里也講過。大概意思就是當你碰到一段學術內(nèi)容很深的內(nèi)容無法讀懂時,可以退而求其次,做一些文字提煉,把這段中比較獨特的,和其他段不同的詞挑出來。以后在解答題目時,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選項里含有與題干問的問題不在同一段的特征詞的話,那么這個選項基本為錯。這個方法有點投機取巧,大家要慎用。能看懂文章意思解題更保險一點。
6、 關于精讀文章
我借鑒了“集中突破法”的部分方法,但沒有完全按照“集中突破法”來做。在做GRE真題閱讀時,我會反復的讀好幾遍。第一遍是做題目,模擬考試時的情景。做完后對答案,這時先把錯的題目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錯了。錯的題目搞明白后,也同時看一下做對的題目,看看是不是真正憑實力做對的,還是瞎蒙蒙對的。并且想一下其他答案為什么錯了,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做對這道題目。然后還要再讀幾遍文章,一是找出抽象詞和生詞,把它們的意思搞明白,二是回想自己第一遍看文章時的情況,找出那些一下子看不明白的難句,記下來留待以后復習;三是總結一下文章的套路結構。在做國內(nèi)題時,做完后還看一下老楊的解釋,看看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有無什么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7、 關于做標記
我在做閱讀時從來沒做過標記,不是因為做標記不好,而是因為我不習慣:我先考的T,而T是不允許在試卷上做標記的。我覺得標記做好了是會有幫助,不過也會稍微占用些時間。不做標記也一樣可以做好題目,我在??嫉臅r候,一個SEC的閱讀穩(wěn)定在3個以內(nèi),不過有時在找人名時是稍微慢點。做標記到底好不好我也很難說,大家可以自己練習體會一下。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做標記也是需要練習的,做的好才有助于解題,做的不好的話就用處不大了。
8、 關于早晚LSAT法
早晚LSAT法我也用了,感覺確實有幫助,主要也因為我以前都做過那些GRE題目,又先看了難句,留有印象。建議大家有空的話,還是做以下LSAT的閱讀。
9、 后一個友情提醒:
在真正的考試時,肯定會有一篇長文多印一遍,這是ETS為了考生方便查找的人性話設計,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多了一篇長文出來而自亂陣腳。
五、 總結:
GRE閱讀是個投入產(chǎn)出比較高的項目,所以只要大家下功夫練,多自我分析,總結,就會有提高。雖然題材上有時會造成些波動,但是功夫下到的話,閱讀還是可以做的比較好的。
后,以上的觀點都是個人體驗,請大家批判性的接受,吸取其中對你有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