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三)

字號:

四、城市規(guī)劃對建筑的限定
    4.1 建筑基地
    4.1.1 用地性質反映了城市規(guī)劃對基地內建筑功能的要求。在實際情況中,一個建設項目往往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同一基地內如果出現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或者同一建筑由不同的功能部分組成,其主要功能應當與城市規(guī)劃所確定的用地性質符合。
     4.1.2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鄰接。由于基地可能的形狀與周邊狀況比較復雜,因此對連接部分的長度未作規(guī)定,但其連接部分的最小寬度是維系基地對外交通、疏散、消防以及組織不同功能出入口的要素,應按基地使用性質、基地內總建筑面積和總人數而定。3000m2是小型商場、幼兒園、小戶型多層住宅的規(guī)模,以此為界規(guī)定基地內道路不同要求。
    4.1.4 本條系指兩個相鄰建筑基地邊界線的情況。建設單位為了獲得用地的權益,常常不顧相鄰基地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消防通路以及通風、采光和日照等需要,而將建筑物緊接邊界線建造,因而造成各種有礙安全衛(wèi)生的后患和民事糾紛。
     第1款后半條是指有防火墻分隔的聯(lián)排式住宅及商店建筑等,其前后應留有空地或道路。
     第2款在具體執(zhí)行時比較復雜,但原則上雙方應各留出建筑日照間距的一半,當城市規(guī)劃已按詳細規(guī)劃控制建筑高度時則可按控制建筑高度的日照間距辦理。如某區(qū)規(guī)定建筑控制高度不超過18m,則相鄰基地邊界線兩邊的建筑應按18m建筑高度留出建筑日照間距的一半。至于高層建筑地區(qū),理應由城市總體規(guī)劃布局上統(tǒng)一解決,不應要求鄰地建筑也按高層的日照間距退讓。為了保障有日照要求建筑的合法權益,對于體形比較復雜的建筑和高層建筑,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進行日照分析,在日照分析時應將周圍基地已建、在建和擬建建筑的影響考慮在內。
     第3款的內容在我國民法通則里也有規(guī)定。民法通則第80條規(guī)定:國家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益和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義務。
    民法通則第83條規(guī)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4.1.5 本條各款是維護城市交通安全的基本規(guī)定。
    第1款是按大中城市的交通條件考慮的。70m距離的起量點是采用交叉口道路紅線的交點而不是交叉口道路平曲線(拐彎)半徑的切點,這是因為已定的平曲線半徑本身就常常不符合標準。70m距離是由下列因素確定的:道路拐彎半徑占18~21m;交叉口人行橫道寬占4~10m;人行橫道邊離停車線寬約2m;停車、候駛的車輛(或車隊)的長度;交叉口設城市公共汽車站規(guī)定的距離(一般離交叉口紅線交點不小于50m)。綜合以上各因素,基地道路的出人口位置離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離不小于70m是合理的。當然上述情況是指交叉口前車行道上行方向一側。在車行道下行方向的一側則無停車、候駛的要求,但仍需受其他各因素的制約。距離地鐵出人口、公共交通站臺原規(guī)定偏小,參照有關城市的規(guī)定適當加大了距離。
    4.1.6 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對人員疏散和城市交通的安全極為重要。由于建筑使用性質、特點和人員密集程度不一,故本條文只作一般規(guī)定,專用建筑設計規(guī)范和當地城市規(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作進一步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