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教材建筑設計標準、規(guī)范第三節(jié)

字號:

第四節(jié)*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一、總則
    (一)建筑耐久年限:(以主體結構確定)
    一級:100年以上 適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層
    二級:50~100年 適用于一般建筑
    三級:25~50年 適用于次要建筑
    四級:15年以下 適用于臨時性建筑
    (二)高度與層數的劃分:
    住宅見住宅部分。
    公共及綜合性建筑超過24M(不含單層)為高層建筑。
    超過100M均為超高層建筑。
    (三)全國氣候分區(qū):
    嚴寒地區(qū)(I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小于等于-10度區(qū)
    寒冷地區(qū)(II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大于-10度,小于等于0度區(qū)
    溫暖地區(qū)(III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大于0度
    累年最熱月平均小于28度區(qū)
    炎熱地區(qū)(IV區(qū)) 累年最熱月平均大于28度區(qū)
    (四)設計基本原則:
    (1)執(zhí)行當地城市規(guī)劃實施條例;
    (2)根據建筑的用途和目的,綜合講求建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
    (3)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間,提倡社會化綜合開發(fā)和綜合建筑;
    (4)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在滿足當前需要的同時適當考慮將來提高和改造的可能;
    (5)節(jié)約建筑能耗,保證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
    (6)建筑設計的標準化應與多樣化結合;
    (7)體現對殘疾人、老年人的關懷,為他們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提供無障礙的室內外環(huán)境;
    (8)建筑和環(huán)境應綜合考慮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9)在國家和地方公布的各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qū)的各項建設,應按國家或地區(qū)的有關條例和保護
    規(guī)劃進行。
    (五)無標定人數的建筑
    (1)應按專項建筑的設計規(guī)范核算并標明人數。
    (2)公共建筑中的輔助面積接近主題使用部分并有可能與主題部分同時開放它用時,其疏散口寬度和數量應按兩部分人數疊加計算。
    (3)使用人數無控制的公共建筑,應按可能最多人數計算安全出口寬度和數量。
    二、城市規(guī)劃對建筑設計的要求
    (一)建筑基地
    (1)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規(guī)劃控制線。建筑控制線,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赝ǔc道路紅線相連接,一般以道路紅線
    為建筑控制線。如因城市規(guī)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紅線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線。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紅線或建筑控制線建造。
    (2)相鄰基地邊界線的建筑與空地
    1)建筑物與相鄰基地邊界線之間應按防火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當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防火規(guī)定時,相鄰基地地界線兩邊
    的建筑可毗鄰建造。
    2)建筑高度不影響鄰地建筑最低日照要求。
    3)除城市規(guī)劃確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緊接基地邊界線的建筑不得向鄰地方向設洞口、門窗、陽臺、挑檐、廢氣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3)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1)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車站、車場)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自紅線交點量起不小于70M;
    2)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
    (4)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如影劇院、文娛、商業(yè)中心、博覽)
    1)至少一面直接臨接城市道路,該路應有足夠寬度以保證疏散時不影響正常交通;
    2)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長度應按建筑規(guī)?;蚴枭⑷藬荡_定,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長的1/6;
    3)基地應有兩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包括以通路連接的出口);
    4)基地或建筑物主要入口應避免直接對城市主要干道交叉口;
    5)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應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積與長度尺寸應按使用性質和人數確定;
    6)綠化面積和停車場面積應符合當地規(guī)劃規(guī)定。綠化布置不應影響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應設置圍墻、大門等障礙物。
    (5)停車空間應按建筑面積或使用人數并經規(guī)劃部門確定,在建筑物內或同一基地內,或統籌建設的停車場(庫)內設置停車空間。
    (二)建筑突出物
    (1)不允許突入道路紅線的突出物有:
    1)臺階、平臺、窗井;
    2)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
    3)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線。
    (2)允許突入道路紅線的突出物:
    1)在人行道上空:
    a、2M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
    b、2.5M以上的活動遮陽篷(突出〈人行道寬減1M并不大于3M)
    c、3.5M以上的陽臺、凸形封窗、雨蓬、挑檐(突出〈1M)
    d、5M以上的雨蓬、挑檐(突出〈人行道寬減1M并不大于3M)
    2)在無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
    a、2.5M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
    b、5M以上的雨篷、挑檐(突出〈1M)
    3)所有突出物均應牢固,不得向道路排泄雨水。
    4)屬于公益需要的和臨時的建筑,騎樓、過街樓、懸挑建筑突入紅線建造應經當地規(guī)劃主管部門批準或按統一規(guī)定確定。
    (三)建筑高度
    下列地區(qū)建筑應按規(guī)劃和有關專業(yè)部門規(guī)定限制高度:
    (1)城市總體規(guī)劃有要求的城市各用地分區(qū)按區(qū)控制建筑高度;
    (2)市、區(qū)中心臨街建筑按面臨路寬控制建筑高度;
    (3)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wèi)星地面站、軍事要塞工程等周圍建筑,當其處在各種技術作業(yè)控制區(qū)范圍時,應按有關凈
    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在城市一般地區(qū)可不計入控制高度,但突出部分的高度和面積比例應符合當地規(guī)劃實施條
    例規(guī)定(如北京市規(guī)定突出高度以4M為限,面積比例以20%為限);當處在歷史、文化、文物、風景保護區(qū)建筑控制地帶及上述有凈空要求
    的技術作業(yè)控制區(qū)時,上述突出部分仍應計入建筑控制高度。
    (四)建筑覆蓋率、容積率應符合當地規(guī)劃部門規(guī)定。
    三、建筑總平面
    (一)建筑布局
    (1)總平面設計應根據設計任務書和城市規(guī)劃的要求,對建筑布局、豎向、道路、綠化、管線和環(huán)境保護等進行綜合考慮。
    (2)建筑布局和間距應綜合考慮防火、日照、防噪聲、衛(wèi)生等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間距應符合防火要求;
    2)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應符合當地規(guī)劃部門制定的日照間距;
    3)建筑布局應考慮夏季通風、冬季防寒及防風害侵襲,高層建筑布局應避免形成高壓風帶和風口;
    4)采取綜合措施防止或減少環(huán)境噪聲;
    5)建筑與各種污染源的距離應符合衛(wèi)生保護標準。
    (3)日照標準
    住宅應每戶至少有一個居室,宿舍應每層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居室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一小時;
    托兒所、幼兒園和老年人、殘疾人專用住宅的主要居室,醫(yī)院、療養(yǎng)院至少有半數以上的病房和療養(yǎng)室應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3小
    時。
    (二)道路
    (1)基地內應設道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道路應能通達建筑物的各個安全出口及建筑周圍應留的空地。
    (2)長度超過35M的盡端式車路應設回車場,供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不應小于12MX12M。
    (3)基地內車行量較大時應另設人行道。
    (4)考慮機動車與自行車共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不應小于7M。消防車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3.5M,人行通路寬度不應小于1.
    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