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寶蓋山下居住著一對夫妻和小妹,為擺脫生活的困境,大哥孤身一人闖南洋謀生。 一去幾年沒有音訊,姑嫂兩人牽腸掛肚,經(jīng)常登上寶蓋山頂壘石登高遠眺。有一天受到啟發(fā),她倆把家書放在風箏上,剪下長長的頭發(fā)搓成繩子系上風箏飄到南洋,信終于傳到大哥的手中。他匆忙收拾行裝趕回唐山,以安慰親人的思念。 這天,姑嫂又登上寶蓋山頂眺望。親人相聚就在眼前,就在這一剎那突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大哥乘坐的小船翻沉海底了,姑嫂呼天號地慘哭幾聲也抱墮崖自盡了。 后來,鄉(xiāng)親為紀念姑嫂,就在她倆又疊石堆臺眺望大海的地方建筑了這座塔,取名姑嫂塔。 這個凄美的傳說是早期華僑苦難經(jīng)歷的縮影,它也深刻地反應了石獅前仆后繼、百折不撓的開拓奮進精神,至今在閩南、東南亞各地流傳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