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楊艷霞老師:刑法案例精選

字號:

一、答題思路和方法
    (一)刑法分析題:分人逐句摘錄案情,定罪與量刑并重。
    定罪時:(1)罪名是什么,如果是選擇性罪名,只寫他所犯的部分
    (2)犯罪的主觀心態(tài)
    (3)一罪還是數(shù)罪,是否需要數(shù)罪并罰或擇一重罪
    (4)犯罪形態(tài):各人是否相同
    (5)是否共同犯罪,或者僅就某部分犯罪成立共同犯罪
    量刑時:(1)是否有特殊身份——年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婦女等;
    (2)如果有未完成形態(tài),應當怎樣量刑;
    (3)如果是共同犯罪,是否區(qū)分主犯、從犯、是否首要分子;如何量刑
    (4)有無自首、立功、累犯、處于緩刑、假釋期間等量刑情節(jié)。
    強調(diào):答題時要求考點完整、用語準確,二者缺一不可。還要簡練,言簡意賅,否則時間將不夠用。
    宋某系某私營建筑公司的總經(jīng)理、法人代表。2006年,為達到出國觀光目的,宋向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送禮約2萬余元,使其違規(guī)辦理了出國手續(xù)。在國外,宋某在*賭博,贏3萬元。歸國后,2007年4月,宋某指使其建筑公司在施工中用低標號水泥代替高標號水泥,導致該公司承建的一座禮堂坍塌,損失近200余萬元。為逃避制裁,宋某找到時任公司經(jīng)理的同鄉(xiāng)金某商議對策。金某恰因走私被追查,金某提出請宋到自己在云南的親戚家暫避,并請宋將自己走私的證據(jù)帶走,隱藏好或干脆悄悄毀掉。行前金某交給宋某2萬元路費。宋某走后,金某恐其難逃法網(wǎng),遂命其表弟譚某帶劉、黃二人在途中將宋干掉。譚某聞言色變,說此舉恐有殺身之虞,勸金某放棄。金某詭稱只要譚將自己的一封親筆信帶給劉黃二人,并隨其找到宋某,不必譚動手。譚某默許。于是金某當著譚某的面寫了信,并給譚某3萬元。譚某在途中將金某的信交給劉黃二人,假說自己另有急事,一切事由可與金某直接聯(lián)絡,遂于中途下車。劉黃二人尋到宋某,欲施毒手,經(jīng)宋某苦苦哀求并許以重金,遂放過宋某。后宋某向當?shù)毓矙C關自首。請分析各人的刑事責任。
    (1)宋某的行為構成行賄罪、幫助毀滅證據(jù)罪。宋某還須為單位所犯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承擔刑事責任。對宋某應數(shù)罪并罰。宋某有自首行為,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宋某為了違規(guī)出國,向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送禮的行為構成行賄罪,宋某將金某走私的證據(jù)帶走并準備銷毀的行為構成幫助毀滅證據(jù)罪。宋某所在公司在施工中用低標號水泥代替高標號水泥,導致禮堂坍塌的行為構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宋某作為直接責任人員,應承擔刑事責任。
    (2)金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窩藏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
    金某命其表弟譚某帶劉黃二人追殺宋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其明知宋某構成犯罪,仍助其逃跑的行為構成窩藏罪。
    (3)譚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譚某明知金某要殺宋某,仍為其帶信尋找殺手,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4)劉黃二人構成故意殺人罪(中止)。
    劉黃二人接信后追殺宋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他們因宋某哀求即放過宋某,說明他們是自動停止犯罪,因此構成犯罪中止。
    (5)金某、譚某、劉、黃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但劉黃二人屬于犯罪中止,因沒有危害結果,應當免除處罰;金某、譚某屬于犯罪未遂,因為殺人未能成功是由于金某、譚某意志以外的原因:劉黃中止犯罪造成的。對其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
    (二)刑訴、民訴、法律文書改錯題:逐句摘錄案情、依序分段回答
    案情:田某和苗某是前后院鄰居,田某家蓋的房子擋住了苗某家的采光,苗某多次交涉,田某不聽,反將苗某打成重傷,田某被逮捕。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苗某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委托本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某為其訴訟代理人。胡律師接受委托后,為苗某寫了如下訴狀: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原告:苗×,男,34歲,漢族,××公司職員,家住本市四方區(qū)花家胡同20號。
    訴訟代理人:胡×,本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田×,男,36歲,漢族,××公司職員,家住本市四方區(qū)花家胡同21號。
    請求事項:
    1.請求法院依法判處被告賠償全部醫(yī)療費、誤工損失費和傷殘補助費;
    2.請求法院判處被告拆除影響原告家采光的非法建筑;
    3.請求法院判處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費4萬元。
    事實和理由:
    被告田×和原告系前后院鄰居。今年3月,被告在房屋改建過程中,不顧鄰里關系,新建的房屋后檐離原告家的前窗只有半米,嚴重影響了原告家房屋的采光。原告多次同被告交涉,被告均置之不理。今年4月1日,原告再次找被告交涉時,被告態(tài)度更為惡劣,不但不聽原告交涉,反而拿起鐵锨鏟原告,原告躲閃不及,右腳跟踺被鏟斷,雖經(jīng)住院治療30余天,仍然留下殘疾,行走不便,經(jīng)鑒定為三級傷殘。以上事實,有證人××的證言,××醫(yī)院的診斷證明書,以及××司法鑒定室的鑒定報告為證。
    被告的上述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給原告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現(xiàn)向貴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處。
    具狀人:胡×
    2003年5月4日
    問題:請根據(jù)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定和基本理論,從對執(zhí)業(yè)律師法律文書規(guī)范化的角度,分析本刑事附帶民事訴狀存在哪些問題,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本刑事附帶民事訴狀存在下列問題:
    1、基本情況部分存在的問題是:
    未寫明原告和被告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正確的寫法是,在原告的基本情況后面加上“系田某故意傷害案的被害人”,在被告的基本情況后面加寫“系田某故意傷害案的被告人”(1分)。
    2、請求事項部分存在的問題有:
    (1)對醫(yī)療費、誤工損失費和傷殘補助費沒有寫明具體的賠償數(shù)額,因此不符合必須寫明具體的訴訟請求的法律要求(1分)。
    (2)房屋采光被擋不是由于被告的犯罪行為所引起的,不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范圍(1分),應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因此,一并要求法院判處被告拆除擋光建筑的請求不合適(1分)。
    (3)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77條的規(guī)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只解決物質(zhì)損失的賠償問題,因此,本訴狀中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費的請求也是不合適的(1分)。
    3、事實和理由部分存在的問題是:
    對于損失的具體數(shù)額沒有敘述。應當具體寫明共花去醫(yī)療費多少元,造成誤工損失費多少元,后期繼續(xù)治療及傷殘補助估計多少元(1分)。
    4、結尾部分存在的問題有:
    (1)沒有寫明起訴的法律依據(jù),應當寫明:“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條、民法第××條、民事訴訟法第××條的規(guī)定,向貴院……”(1分)。
    (2)沒有寫明本訴狀的致送法院,應當寫明“此呈四方區(qū)人民法院(1分)。
    (3)具狀人不應當寫訴訟代理人,而應當寫原告苗某,因為在訴訟過程中,訴訟代理人應當以原告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1分)。
    (4)本訴狀中沒有附注起訴狀份數(shù)和相關證據(jù)目錄(1分)。正確的寫法是,在具狀人之后寫明:
    附:
    (1)刑事附帶民事訴狀×份
    (2)證人××的證言
    (3)××醫(yī)院的診斷證明書
    (4)××醫(yī)院的醫(yī)藥費收據(jù)×張
    (5)原告的工資證明一份
    (6)××司法鑒定室的鑒定結論一份
    (1分,寫出兩項以上得分,兩項以下不得分)
    二、案例精選
    【共同犯罪】章某和郭某在趙某開的工廠打工,趙某拖欠章、郭勞動報酬8000元一直未付。張、郭二人商量,將趙15歲的女兒A騙出,然后帶到外地扣押,以迫使趙某支付報酬。雖經(jīng)郭、章二人多次催促,趙仍不付報酬。于是二人商定將趙的女兒賣掉。在章某外出尋找買主期間,郭某將A**。章某找到了買主陳某后,章郭二人以6000元將A賣給了陳某。陳某買回A后要與A結成夫妻,遭到A的拒絕:陳某擔心A逃走,便將A關在房間里反鎖了1個多月,但A仍不愿意與陳某結婚;陳某后來覺得A年紀小,太可憐,便讓A回原籍與家人團聚。陳某又覺得自己虧了,于是找到了章某,讓章某退回自己的6000元錢。章某拒絕退還,陳某便于深夜將章某的一輛價值4000元的摩托車騎走。
    根據(jù)上述案情,分析章某、郭某、陳某的刑事責任。
    【答案】(1)章某構成非法拘禁罪,拐賣婦女罪(1分)。
    (2)郭某構成非法拘禁罪,拐賣婦女罪(1分)。
    (3)章某和郭某是非法拘禁罪、拐賣婦女罪的共同犯罪人(1分)。二人均應按非法拘禁罪和拐賣婦女罪,數(shù)罪并罰(1分)。
    (4)郭某和章某拐賣婦女罪應適用不同的法定刑(1分),其中章某按拐賣婦女罪的基礎法定刑量刑,郭某**被拐賣的婦女,法定刑升格(1分)。
    (5)陳某構成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盜竊罪(1分),應當數(shù)罪并罰(1分)。
    (6)陳某所犯的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將被害人放回家,可以不追究該罪的刑事責任(1分)。
    【綜合案例】甲在2003年10月15日見路邊一輛面包車沒有上鎖,即將車開走,前往A市。行駛途中,行人乙攔車要求搭乘,甲同意。甲見乙提包內(nèi)有巨額現(xiàn)金,遂起意圖財。行駛到某偏僻處時,甲謊稱發(fā)生故障,請乙下車幫助推車。乙將手提包放在面包車座位上,然后下車。甲乘機發(fā)動面包車欲逃。乙察覺出甲的意圖后,緊抓住車門不放,被面包車拖行10余米。甲見乙仍不松手并跟著車跑,便加速疾駛,使乙摔倒在地,造成重傷。乙報警后,公安機關根據(jù)汽車號牌將甲查獲。
    訊問過程中,雖有乙的指認并查獲贓物,但甲拒不交待。偵查人員丙、丁對此十分氣憤,對甲進行毆打,造成甲輕傷。在這種情況下,甲供述了以上犯罪事實,同時還交待了其在B市所犯的以下罪行:2003年6月的一天,甲于某小學放學之際,在校門前攔截了一名一年級男生,將其騙走,隨即帶該男生到某個體商店,向商店老板購買價值5000余元的高檔煙酒。在交款時,甲聲稱未帶夠錢,將男生留在商店,回去拿錢交款后再將男生帶走。商店老板以為男生是甲的兒子便同意了。甲攜帶煙酒逃之夭夭。公安機關查明,甲身邊確有若干與甲騙來的煙酒名稱相同的煙酒,但未能查找到商店老板和男生。
    本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后,甲稱其認罪口供均系偵查人員丙、丁對他刑訊逼供所致,*了以前所有的有罪供述。經(jīng)檢察人員調(diào)查核實,確認了偵查人員丙、丁對甲刑訊逼供的事實。
    問題:請根據(jù)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上述案例中甲、丙、丁的各種行為及相關事實分別進行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
    【答案】(1)甲開走他人面包車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即使面包車沒有鎖,但根據(jù)社會的一般觀念,該車屬于他人占有的財物,而非遺忘物。
    (2)甲對乙的行為構成搶劫罪,甲雖然開始打算實施搶奪,但在乙抓住車門不放時,甲加速行駛的行為已經(jīng)屬于暴力行為,因而不是轉化型搶劫,而應直接認定為搶劫罪,而且屬于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
    (3)甲對男生的行為構成拐騙兒童罪而不構成拐賣兒童罪。表面上看甲以兒童換取了商品,但這種行為并非屬于出賣兒童,商店老板也沒有收買兒童的意思。
    (4)甲對商店老板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5)丙、丁對甲的行為構成刑訊逼供罪。
    (6)根據(j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有關司法解釋關于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規(guī)定,雖然甲翻供,但對于甲盜竊面包車、搶劫乙的巨額財物的犯罪行為仍可認定,但拐騙兒童罪、詐騙罪只有口供,沒有其他證據(jù)證明,因而不能成立。
    (7)因拐騙兒童罪、詐騙罪不能認定,甲的特別自首也不成立。
    【綜合案例】甲對乙說:“王某最近很討厭,你要教訓他一下”。后來查明,甲只有輕傷王某的意思,沒有重傷王某的意思。乙本來就討厭王某,很快將王某叫出,用木棒將其多根肋骨打斷,致其重傷。乙見王某躺在地上,陷入了極度恐懼之中,就對王某說:“把錢包給我,不然今天打死你”。王某不得不將身上的五千元現(xiàn)金給乙。10天后,乙因長途販運假煙被工商局查獲。工商局將其車和貨一起扣押在局大院內(nèi)。第二天晚上,乙攜帶尖刀、鉗子,潛入工商局院內(nèi),試圖將自己的汽車盜走。乙發(fā)動車輛,正欲逃走時,被保安丙發(fā)現(xiàn)。乙將丙刺了一刀后逃走,致丙輕微傷。三天后,乙在大街上被丙看到,丙要抓乙去公安局。乙為了逃跑,用匕首刺傷丙,致其重傷昏迷。乙以為丙已死,即將其扔入河中,以毀尸滅跡。丙在水中清醒過來,大聲呼救。但附近空無一人,丙被淹死。請全面分析甲、乙的犯罪行為,并回答如果公安機關拒不對甲、乙的犯罪立案偵查,根據(jù)刑事訴訟法,該案的受害人(或其近親屬)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該案在開庭時,能夠調(diào)解嗎?
    【答案】(一)關于甲、乙的行為在刑法上的認定
    1.關于甲讓乙去教訓王某的行為:二人均構成故意傷害罪,且均須對重傷結果負責。因為甲只要求乙“教訓一下王某”,而故意傷害時,完全可能發(fā)生致人重傷的結果,因此,甲能夠預見這種結果,他也要為重傷結果負責。
    2.關于乙向王某索要五千元現(xiàn)金的行為:乙單獨構成搶劫罪,并與故意傷害罪數(shù)罪并罰。乙的搶劫行為是超出共同犯意的行為,甲無需對此負責。乙的搶劫行為是在故意傷害行為結束后進行的,因此只能與故意傷害罪數(shù)罪并罰。
    3.關于乙盜竊自己被扣押的汽車及貨物的行為:乙構成搶劫罪。該車及貨物雖然屬于乙所有,但已被工商局合法扣押,因此乙的行為侵犯了工商局對貨物和汽車的合法占有權,構成盜竊罪。由于乙在逃走時對保安使用了暴力,因此轉化為搶劫罪。
    4.關于乙將丙刺成重傷并拋尸河里的行為:乙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為丙三天后才看到乙,此時乙對丙實施暴力行為,就不是實施盜竊、詐騙、搶奪罪后,為抗拒抓捕“當場”實施暴力,不能轉化為搶劫罪。乙以殺人故意捅傷丙,致其重傷昏迷后,又將其拋尸河里。雖然丙實際上是溺水死亡的,但乙仍需承擔故意殺人既遂的刑事責任。這是因為乙有殺人故意,并最終通過自己的行為使犯罪既遂。
    綜上,對甲應以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定罪處罰;對乙應以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搶劫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甲乙二人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共犯。
    (二)該案在刑事訴訟法上的問題
    1.被害人可以要求檢察機關立案監(jiān)督。《刑事訴訟法》第87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2.被害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訴,前提是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已經(jīng)作出不予追究該案的書面決定?!缎淌略V訟法》第170條規(guī)定,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刑訴解釋》第1條第3項規(guī)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已經(jīng)作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害人申請檢察監(jiān)督并非公訴轉自訴的必經(jīng)程序。
    3.本案不可以調(diào)解,因為公訴轉自訴案件不適用調(diào)解。《刑事訴訟法》17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diào)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但本法第170條第3項規(guī)定的案件不適用調(diào)解。這里所說的本法第170條第3項即公訴轉自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