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談一個下一個立論題,就是卷四后一道論述題,就是卷四第七題是選答題,后第六題是給了你三個角度,讓你進行選答,今年論述題本身就是選答型的,給大家兩個題。其中第二題先說一下第七題乙題,這個題表面看起來就是去年的第五題的重復,同樣是考察行政法,同樣考察行政許可,同樣是考察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同樣也涉及到現(xiàn)代利益保護原則,它究竟是不是去年原體的原題照搬呢,并不是這樣的。遇到這樣案例型的論述題一定要小心,要特別地審題,要確定命題人考察重心在什么地方。 仔細審題會發(fā)現(xiàn),這個題正面而言,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廢止撤銷以前所頒發(fā)的行政許可,但是在實踐當中,出現(xiàn)了一些打著公共利益旗號而損害個人利益的行為,比如說明明是行政行為,不合法,有錯誤,卻以公共意義為由,收回已經(jīng)生效的許可,明明想把已經(jīng)出讓的土地再次轉(zhuǎn)讓給他人,再次以公共利益需要再收回。這里的題核心詞就是公共利益,就是真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命題的要求根據(jù)刑法法的有關原則談談你的看法和原則,大家要確定根據(jù)行政法什么原則,誠實守信原則,然后是現(xiàn)代利益保護原則,然后是如何判斷公共利益的問題。如何判斷公共利益是這個題的核心所在?;卮疬@個題的時候,必然要回答出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問題,首先公共利益是一種優(yōu)先地位,原則上個人利益要服從于公共利益,但是個人利益對公共利益的服從并不能夠?qū)е聦€人利益的抹殺,而是尋求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恰當?shù)钠胶?,只有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不得不犧牲個人利益的時候,才能夠犧牲個人利益,這個時候就涉及到很好的很重要的判斷標準問題,就是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因為公共利益它的概念非常地抽象、模糊,它所涉及的生活非常廣闊,而且這種生活又處在不斷地變動當中,關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必然涉及到程序問題,依照什么程序來界定公共利益,通過程序正義來保障實質(zhì)正義的出現(xiàn),又提到行政法另外一個原則就是正當程序原則。
行政機關界定公共利益的時候,應當舉行相應的聽政程序,進行論證會,在界定公共利益的事由所涉及的范圍內(nèi),召集相關的人進行聽政,進行論證,又涉及行政法另外一個原則就是正當程序原則。行政法的誠實守信原則和程序正當原則都有考察。這里還有一個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就是真假公共利益的問題,為了維護個人利益,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不能夠一味地犧牲個人利益,有時候個人利益會打著公共利益的旗號來損害其他個人利益,這個是一定要避免的。關于這個題注意到,在我們的書里已經(jīng)給大家提供了很多內(nèi)容,尤其是在法理學里面,行政法部分,依法行政部分也講到了公共利益的問題,當然教材里的論述不是很充分的,萬國的鄒建剛老師,很多學員非常感激他,他在提綱里就花了很大的篇幅專門論述公共利益,為什么這么強調(diào)公共利益,在此前大家都注意到,的重慶的釘子戶,釘子戶就引發(fā)了大家關于公共利益非常廣泛的利益,后出題沒有考察釘子戶的例子,同樣把落腳點放在公共利益上,這點是我們一再強調(diào)的,相信聽過萬國課的考生朋友們肯定答好這個題。
這個題是用比較封閉型的考題,你怎么回答基本上是被限定死的,不能夠跑題,而與此相比另外一道題,甲題是開放型的試題,讓大家自選角度進行回答,這個題非常值得琢磨。首先試題給大家兩段材料,材料一是說古代人的法治觀念,引用了《幼學瓊林》和《增廣賢文》里面的觀點,雖然中國古代有個別的訟棍,這個說法也說明了中國厭訟,把今天為了維護法制建設的律師稱為訟棍。材料第二段引用了我們國家領導的一句話,還有肖揚的書面材料,在近年來我國的受理案件不斷增加的情況,一個是古代人的說法,另外是現(xiàn)代人的新聞報道。一個是觀念,一個是事實。這么兩段材料,涉及到古今的差異,涉及到歷史的變遷,怎么對這個變遷來進行解釋,這個是這個題的核心問題,審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里的重點就在于變化二字,必須說明古代如何而今天如何,為什么會發(fā)生這個變化,無論你選擇哪一個角度,都必須兼顧古今論述變化的原因,這是答這個題的核心所在。怎么回答這個題,命題人讓大家自選角度,有很多角度來進行選擇。如果你不太好選擇,可以用簡單的辦法,首先籠統(tǒng)地假定變化是好的,你論述變化為什么好,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在論證為什么有這種變化的時候,又有兩個視角,就是外部和內(nèi)部視角,核心一點,為什么在古代人們主張無訟、厭訟,在現(xiàn)代為什么有這么多官司,核心一點就是法制的現(xiàn)實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從周朝以德治國,發(fā)展到今天依法治國,這么一種歷史的巨大變遷,是法律的角色和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以德治國框架下,統(tǒng)治階級本身不依賴與法律來統(tǒng)治國家,統(tǒng)治的手段主要是道德歸訓,希望通過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這樣的階段里,法律處于無訴的地位。自古以來很多古代的圣賢都主張恥訟,這些主張都跟法律的現(xiàn)實相一致的,就是貶低法律抬高道德,這是古代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所必然道德的結果就是法律處于附屬地位。
在現(xiàn)代文明是法治文明,黨和中央政府都明確強調(diào)這一點,1997年依法治國寫進了憲法,2004年國務院又明確推出了推進依法,全面實施依法行政的實施綱要,依法治國成為今天的主旋律,在依法治國的時代里,法律就是這個國家高權威,一切的事情都要由法律來決斷,關于利益的分配,關于利益糾紛的解決,都是通過法律來進行調(diào)整。所以人們案件的不斷增加,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核心一點,就是法律地位的變化?;卮疬@個題一個非常好的角度就是從醫(yī)德治國到依法治國,這個千年的變遷,這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可以回到內(nèi)部的視角,就是為什么法律會發(fā)生這么一個變遷,在古代是主張無訟、厭訟,在今年權利意識高漲,人們喜歡打官司,法律處理的案子逐年增多,這有著法律的演變,也有法制觀念的演變??梢哉f從法律方面來講,古代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是鎮(zhèn)壓的體現(xiàn),并不保護勞動人民的工具。在今天實行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國,法制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能夠維護人們的利益。人們更愿意利用這樣的法律,而且在古代人們的法制觀念也不是很強,在今天權利意識不斷地高漲,法律觀念不斷提升,這跟我們國家不斷推行的普法教育的功能分不開?;卮疬@個問題把古今法治優(yōu)劣,人們的法律觀念的演變,法律意識,法律教育這方面回答。
除了肯定的視角之外,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答,在古代主張無訟、息訟,在今天案件不斷增加是不是絕對的好事,也是可以評價的就是古代觀念在今天人們有適用,案件不斷增加,這不見得是一個好事,從好的方面來看,表明人們的法律意識增強,表明法院的作用增強,也表明我們國家離依法治國的目標越來越近。但是所有的糾紛都通過法律來解決,這不是現(xiàn)實的,也不是經(jīng)濟。訴訟的程序非常煩瑣,訴訟有一個成本,既浪費當事人的時間和金錢,同時又會造成對國家司法資源的占用。一切事情都求助法律,這未必是一件好事,通過非訴訟手段來解決問題,比如說來進行調(diào)解,來進行和解,這個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辦法。所以古代息訟的觀念在今天也非常具有價值的。高人民法院在年初所發(fā)布的加強人民法院調(diào)解作用,促進人民法院在和諧社會建設當中的作用里,專門發(fā)了一個批文,就強調(diào)了這一點,要加強法院的調(diào)解之責,以利于和諧社會建設。古代的息訟觀念在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也是很有價值的。關于這個題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解答。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回答,審題不能有偏離。
張震:卷四普遍感覺比較容易一點,就像公司法在考試之前各個機構都會預測一下公司法的考題,因為公司法像06年公司法和票據(jù)法和破產(chǎn)法結合在一起考,考生普遍感覺這塊的知識點比較難,今年的公司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點,考察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zhuǎn)讓以及高管違規(guī)擔保自我交易還有在什么情況下,公司的股份回購這些基本的問題,今年的公司法題比較容易的。剛才楊主任給大家介紹了兩個論述題的答題思路以及方法。從兩個論述題出題思路來看,如果今年的考生比較喜歡,關注于培訓機構和上網(wǎng)了解考前信息的話,對今年通過司法考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一題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和后一題行政法的基本原則,這在萬國的培訓過程中,都是在提綱里以及鄒建剛老師的博客里有明確體現(xiàn),對經(jīng)常關注考前信息的考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即將成為08年司法考試的提醒,就是在考前后半個月,考察考前信息和各大培訓機構對考前知識點的預測,對司法考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行政機關界定公共利益的時候,應當舉行相應的聽政程序,進行論證會,在界定公共利益的事由所涉及的范圍內(nèi),召集相關的人進行聽政,進行論證,又涉及行政法另外一個原則就是正當程序原則。行政法的誠實守信原則和程序正當原則都有考察。這里還有一個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就是真假公共利益的問題,為了維護個人利益,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不能夠一味地犧牲個人利益,有時候個人利益會打著公共利益的旗號來損害其他個人利益,這個是一定要避免的。關于這個題注意到,在我們的書里已經(jīng)給大家提供了很多內(nèi)容,尤其是在法理學里面,行政法部分,依法行政部分也講到了公共利益的問題,當然教材里的論述不是很充分的,萬國的鄒建剛老師,很多學員非常感激他,他在提綱里就花了很大的篇幅專門論述公共利益,為什么這么強調(diào)公共利益,在此前大家都注意到,的重慶的釘子戶,釘子戶就引發(fā)了大家關于公共利益非常廣泛的利益,后出題沒有考察釘子戶的例子,同樣把落腳點放在公共利益上,這點是我們一再強調(diào)的,相信聽過萬國課的考生朋友們肯定答好這個題。
這個題是用比較封閉型的考題,你怎么回答基本上是被限定死的,不能夠跑題,而與此相比另外一道題,甲題是開放型的試題,讓大家自選角度進行回答,這個題非常值得琢磨。首先試題給大家兩段材料,材料一是說古代人的法治觀念,引用了《幼學瓊林》和《增廣賢文》里面的觀點,雖然中國古代有個別的訟棍,這個說法也說明了中國厭訟,把今天為了維護法制建設的律師稱為訟棍。材料第二段引用了我們國家領導的一句話,還有肖揚的書面材料,在近年來我國的受理案件不斷增加的情況,一個是古代人的說法,另外是現(xiàn)代人的新聞報道。一個是觀念,一個是事實。這么兩段材料,涉及到古今的差異,涉及到歷史的變遷,怎么對這個變遷來進行解釋,這個是這個題的核心問題,審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里的重點就在于變化二字,必須說明古代如何而今天如何,為什么會發(fā)生這個變化,無論你選擇哪一個角度,都必須兼顧古今論述變化的原因,這是答這個題的核心所在。怎么回答這個題,命題人讓大家自選角度,有很多角度來進行選擇。如果你不太好選擇,可以用簡單的辦法,首先籠統(tǒng)地假定變化是好的,你論述變化為什么好,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在論證為什么有這種變化的時候,又有兩個視角,就是外部和內(nèi)部視角,核心一點,為什么在古代人們主張無訟、厭訟,在現(xiàn)代為什么有這么多官司,核心一點就是法制的現(xiàn)實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從周朝以德治國,發(fā)展到今天依法治國,這么一種歷史的巨大變遷,是法律的角色和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以德治國框架下,統(tǒng)治階級本身不依賴與法律來統(tǒng)治國家,統(tǒng)治的手段主要是道德歸訓,希望通過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這樣的階段里,法律處于無訴的地位。自古以來很多古代的圣賢都主張恥訟,這些主張都跟法律的現(xiàn)實相一致的,就是貶低法律抬高道德,這是古代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所必然道德的結果就是法律處于附屬地位。
在現(xiàn)代文明是法治文明,黨和中央政府都明確強調(diào)這一點,1997年依法治國寫進了憲法,2004年國務院又明確推出了推進依法,全面實施依法行政的實施綱要,依法治國成為今天的主旋律,在依法治國的時代里,法律就是這個國家高權威,一切的事情都要由法律來決斷,關于利益的分配,關于利益糾紛的解決,都是通過法律來進行調(diào)整。所以人們案件的不斷增加,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核心一點,就是法律地位的變化?;卮疬@個題一個非常好的角度就是從醫(yī)德治國到依法治國,這個千年的變遷,這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可以回到內(nèi)部的視角,就是為什么法律會發(fā)生這么一個變遷,在古代是主張無訟、厭訟,在今年權利意識高漲,人們喜歡打官司,法律處理的案子逐年增多,這有著法律的演變,也有法制觀念的演變??梢哉f從法律方面來講,古代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是鎮(zhèn)壓的體現(xiàn),并不保護勞動人民的工具。在今天實行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國,法制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能夠維護人們的利益。人們更愿意利用這樣的法律,而且在古代人們的法制觀念也不是很強,在今天權利意識不斷地高漲,法律觀念不斷提升,這跟我們國家不斷推行的普法教育的功能分不開?;卮疬@個問題把古今法治優(yōu)劣,人們的法律觀念的演變,法律意識,法律教育這方面回答。
除了肯定的視角之外,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答,在古代主張無訟、息訟,在今天案件不斷增加是不是絕對的好事,也是可以評價的就是古代觀念在今天人們有適用,案件不斷增加,這不見得是一個好事,從好的方面來看,表明人們的法律意識增強,表明法院的作用增強,也表明我們國家離依法治國的目標越來越近。但是所有的糾紛都通過法律來解決,這不是現(xiàn)實的,也不是經(jīng)濟。訴訟的程序非常煩瑣,訴訟有一個成本,既浪費當事人的時間和金錢,同時又會造成對國家司法資源的占用。一切事情都求助法律,這未必是一件好事,通過非訴訟手段來解決問題,比如說來進行調(diào)解,來進行和解,這個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辦法。所以古代息訟的觀念在今天也非常具有價值的。高人民法院在年初所發(fā)布的加強人民法院調(diào)解作用,促進人民法院在和諧社會建設當中的作用里,專門發(fā)了一個批文,就強調(diào)了這一點,要加強法院的調(diào)解之責,以利于和諧社會建設。古代的息訟觀念在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也是很有價值的。關于這個題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解答。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回答,審題不能有偏離。
張震:卷四普遍感覺比較容易一點,就像公司法在考試之前各個機構都會預測一下公司法的考題,因為公司法像06年公司法和票據(jù)法和破產(chǎn)法結合在一起考,考生普遍感覺這塊的知識點比較難,今年的公司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點,考察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zhuǎn)讓以及高管違規(guī)擔保自我交易還有在什么情況下,公司的股份回購這些基本的問題,今年的公司法題比較容易的。剛才楊主任給大家介紹了兩個論述題的答題思路以及方法。從兩個論述題出題思路來看,如果今年的考生比較喜歡,關注于培訓機構和上網(wǎng)了解考前信息的話,對今年通過司法考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一題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和后一題行政法的基本原則,這在萬國的培訓過程中,都是在提綱里以及鄒建剛老師的博客里有明確體現(xiàn),對經(jīng)常關注考前信息的考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即將成為08年司法考試的提醒,就是在考前后半個月,考察考前信息和各大培訓機構對考前知識點的預測,對司法考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