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心理咨詢工作者的一封信

字號:

親愛的朋友們!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新的觀點,這個觀點說是新的也不太恰當,因為我在兩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思想,只是沒有形成核心理念。
    當時,我經常參與一些心理學的交流活動,常常聽到一些人說自己近學習了什么技術,參加了誰的班,我就想這樣的一個問題,吃和消化的問題,還有消化和吸收的問題。我就是想一個心理咨詢工作者去學習某一個技術,是要先了解自己當時所處的階段是不是合適,如果對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都不是很了解,盲目地去學習,到處參加各種培訓,這樣就會象吃飯和消化一樣,能吃不能好好地消化,是沒有用的。然后就是消化和吸收的問題,有的人學習到許多技術,都可以把這些技術比葫蘆畫瓢表現出來,但終不能形成自己的特點。這就是我理解的消化和吸收。這是當時那個階段我對心理咨詢工作者關于成長的一個認識。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對心理咨詢工作者的成長有了一個特別的認識。這個階段我不再把心理學的技術放到第一重要地位,比如當時我主持心理成長沙龍,演講自己當時的觀點,《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里面其中核心就是心理咨詢工作者的人格的成長放到了技術成長的前面。當時我開始認識到,一個有效能的心理咨詢專家是要在自身人格層面,有更高的修養(yǎng)的,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咨詢師的人格特點。當時的這個觀點是形成今天心理咨詢第一技術和第二技術的關鍵思想。
    現在我們看兩段對話:
    第一段對話:羅杰斯:“在你的生命旅途中,你遭遇到許多挫折和困難,雖然你很努力地想要做的更好,但一直都不近人意,現在非常迷茫想要找一個人和你一起面對這些”。
    來訪者:“你說的確實是這樣,我要你和我一起面對這些,但還不知道該怎樣開始。。。。?!?BR>    第二段對話:韋志中:“人生路上,你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雖然你很努力地想要做的更好,但一直都不近人意,現在非常迷茫想要找一個人和你一起面對這些”。
    來訪者:“是這樣的,要不然找你做什么”?
    我們現在看看兩段對話有什么區(qū)別和相似之處,羅杰斯和韋志中的反映技術都是沒有區(qū)別的,內容也沒有區(qū)別,但來訪者的感受卻是有很大區(qū)別,這種不同的感受對于表現的影響是直接可以看得出來的。
    為什么是這樣呢?因為這兩段對話的第一技術是不相同的,第一段對話的第一技術是羅杰斯,而第二段對話的第一技術是韋志中,雖然兩段對話都運用了相同的技術,但這些需要在第一技術的基礎上才能夠發(fā)揮出來真正的效果。
    所以說,“好的技術是咨詢專家本人”。
    這些觀點是來自我這幾年在心理咨詢工作中的體驗,也是來自于一些現象,比如當事人中心療法是很好的咨詢技術,但學習了它的人卻很少有做的很好的,為什么?因為這個技術更體現了第一技術的重要性,也就是誰在做咨詢重要。再比如,我們知道在心理治療領域有一位很優(yōu)秀的人,他就是伯特 海靈格,他創(chuàng)造的家庭系統(tǒng)排列技術幫到許多需要幫助到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想要利用他創(chuàng)造的技術去幫助別人的人。而結果呢?卻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把這個技術運用到發(fā)揮的很有效能。為什么?第一技術的原因,是誰在運用這個技術很重要。
    因為有了這些感受,我才說:“我已經找到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專家所要努力的方向,現在需要的是成長,成長,成長”。
    希望我們能夠一起成長!
    相關連接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良好的人格品質
    許多學者都提到心理咨詢師的人格條件是做好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咨詢師應當具備的首要條件。心理咨詢師的人格是心理咨詢工作的支柱,是咨詢關系中關鍵的因素。如果一個心理咨詢師不具備助人的人格條件,他的知識和技術就不會有效地發(fā)揮作用,而且可能有害;心理咨詢師如果僅僅具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和咨詢技巧,但缺乏同情人、關心人的品格,不能坦誠待人,不能贏得信任,缺乏對人際關系的敏感性,他就只能是一個技術工匠。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包括氣質、性格、興趣、信念和能力等。
    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專業(yè)技能
    在這里我主要強調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因為雖然我認為學習專業(yè)的知識很重要,但學習了以后這時候還不能說是你自己的東西!
    心理咨詢是一門專業(yè),它有自己的理論、方法與技術,但大的特點是我們是應用的部分。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必須經過專門的培養(yǎng)與訓練,取得合格證書后方能上崗工作。咨詢人員必須潛心鉆研心理咨詢的理論,掌握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技術,同時要積極參加心理咨詢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咨詢人員。
    良好的心理健康指標
    心理咨詢師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咨客。心理咨詢師本人也是人,也有許多欲望,如希望得到愛,希望被接受、被承認、被肯定,希望有安全感。但他有能力在咨詢關系以外來求得這些欲望的滿足,以保證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詢師這一社會角色的任務,不致引起角色緊張。
    心理咨詢師也生活在和他的大多數咨客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里,也會有各種生活難題,也會出現心理矛盾和沖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詢關系以外來解決他的心理矛盾和沖突,不至于因為個人的問題干擾咨詢工作。
    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應當是一個愉快的、熱愛生活、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那些情緒不穩(wěn)定的人,經常處于心理沖突狀態(tài)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勝任心理咨詢工作的。
    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要注重不斷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使自己的心理一直保持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水平,這是心理健康工作者應具備的首要心理素質,是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精神基礎。應該說,生活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人誰都難以做到心理的“絕對健康”,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是如此。心理咨詢師有時候也會“心理感冒”或常常感到“心理饑渴”,需要“導師督導”、“伙伴咨詢”或對親友傾訴、宣泄。但作為心理咨詢師,你的心理健康指標要在平均水平以上。
    綜合素質
    自我認識的能力
    正確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自我,這是要作為一個咨詢師的必修課,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盲點,我們咨詢師也是一樣,我們當然不想在來訪者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盲點,雖然大多時候是這樣,我想我們應該在見來訪者之前做好這些工作。一個
    好的咨詢師在自我分析能力上面應該是有能力的。我們在說到我們是一個咨詢師之前首先知道自己也是一個人,我們一樣會有一些挫折,壓抑等負面情緒,這個時候自我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這個大家應該都有相同的觀點!
    豐富的社會知識
    做咨詢不是到市場買菜,你想撿什么樣的都可以有你說了算。在咨詢中我們會遇到不同文化、環(huán)境經歷背景的人來找我們求助。許多人的問題是有著他的獨特性的,背后都和他的種種背景因素有關。我們知道要形成診斷遠遠比找到針對性的方法而解決掉問題容易的多,為什么?因為這里面有許多因素組成,心理咨詢師要和來訪者一起分析,共同面對。我們想想,如果你不了解社會,不了解人,不了解文化規(guī)律,你怎樣做這個咨詢,光是那些很專業(yè)的理論、技能可以嗎?不可以。所以我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咨詢師是要有豐富的社會學經驗或認識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人。你要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變革中的社會!
    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心理健康的人在精神上是積極向上的。勝任工作的咨詢人員在咨訪關系以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奮進、樂觀和充滿生機的。這種人能把他們熱愛生活的樂觀心態(tài)帶進咨詢工作,他們在進行咨詢時,一方面能使心灰意懶的人重新喚起生活的勇氣;而另一方面又不耗盡自己的能量。他們不會把咨詢工作看作是一種負擔,因而能給咨詢工作帶來熱情和活力。心理咨詢工作者,不僅要以高超的技術治愈人們的心靈創(chuàng)傷,還要以自己高尚健全的人格力量給來詢者以積極的感染和影響。
    我在初學習心理學的時候,就學到了心理咨詢師在咨詢的過程中是要保持中立的,但慢慢我做了一些咨詢以后發(fā)現,實際上心理咨詢師在咨詢的過程中要完全中立是不可能的,咨詢師自身的價值觀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來影響到來訪者。如果這種影響是積極的,我把他看作是自我開放技術,如果是消極的,我認為是負面移情。我們當然不想要后者的出現,那怎么辦呢?既然我們不能完全保持中立,那就在盡量保持中立的同時,多展現積極的一面,這樣對咨詢會有利??墒且龅竭@樣不是說起來這樣容易,要真正做到這個就需要內在的東西了,我把它理解為積極向上的生命觀,只有有了這個作為前提你才可能表現的更出色,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自己都不自信的人能幫到別人!
    開放的心態(tài)
    我在初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的時候就發(fā)現一個這樣的問題,“在這里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許多同學又不認識,甚至到學習結束都不認識,這樣以后怎樣提高呢”?于是我選擇了主動,在這樣的思想活動主導下,到現在我先后認識了上百個心理學工作者和愛好者,并且和一些人建立了私人友誼,他們中有著不同背景的人?,F在想起來我還在暗自高興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開放的心態(tài),才會讓我在心理學的路上一路成長沒有放棄,直到今天更加堅定。因為這樣的開放心態(tài)讓我在個人專業(yè)上完善的速度快了許多,所一我感激朋友的同時也更加堅定要這樣的一種態(tài)度去走心理咨詢這條路。要了解世界取決于你的心門開放程度!所以我認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要具備這個。
    敏銳的觀察力
    敏銳的頭腦可以使咨詢人員在咨詢過程中通過來詢者的言語和表情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從細微的表現中發(fā)現一般人不易發(fā)現或容易忽略的東西。有的來詢者對心理咨詢的性質、原則等問題了解不多,所以開始階段很容易兜圈子,談些枝節(jié)的問題,而對自己的真正問題有所掩飾。敏銳的咨詢者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將談話引向深入。
    如何達到這些目標
    系統(tǒng)的學習
    心理咨詢作為心理學臨床應用的主要部分,相對來說對我們從事這個職業(yè)的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和掌握心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理論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將會感覺困難。我覺得要做一個合格的咨詢師系統(tǒng)的學習是有必要的。比如參加專業(yè)的培訓課程,一個月規(guī)定看基本書,在這個過程中多寫自己的心得體會。把學到的知識繼續(xù)強化。定期參加同學會或者同行業(yè)的交流沙龍,多交流,互相促進進步會快許多!
    系統(tǒng)的訓練
    既然是應用科學,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不能熟練,靈活的運用技術是做不到效果的。所以我們需要針對性的系統(tǒng)訓練,比如成立一個專業(yè)學習小組,一個星期開展一天的模擬訓練。這樣可以在心理咨詢的一些技術上面增加熟練程度?;蛘呤菂⒓佑嗅槍夹g訓練的培訓班,這樣都可以在技術應用上提高很快的!
    有效正確的定位
    一個合格的咨詢師或者是優(yōu)秀的咨詢師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咨詢師,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里走的咨詢師應該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咨詢師。這個方向我們可以說是咨詢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和運用方向,也是選擇不同群體做為咨詢對象的方向,還是你是想做一個優(yōu)秀的咨詢師還是一個咨詢師的營銷人的選擇方向。等等這些,到了一定的階段都應該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要不然就會因此而困惑。
    定期心理督導機制
    要看一個咨詢師是不是合格,其中有一個標準就是看這個咨詢師或者咨詢機構有沒有督導機制。心理咨詢不是臨床醫(yī)學,我們遇到的案例基本都是要經過和別的咨詢師探討的,即便是臨床醫(yī)學也要針對疑難案例進行會診。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長時間的一個人做咨詢,接個案,沒有交流和督導機制。他將走到哪里?我們會發(fā)現這會很危險!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個幾個人的督導學習小組,定期進行交流。
    個案督導機制
    我們自己先是一個人才是一個咨詢師,你會因為自己的經驗問題在咨詢過程中影響到自己,你也會遇到自己不能確定該怎樣應對的個案,當這些到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我認為我要去找我的督導老師了,針對個案或者我個人的問題,讓他幫我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