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學生是備考主流
在上海新東方國外考試部主任王文山看來,SAT仿佛是一夜間在上海形成了一個小氣候,3年前,就連王文山都不知道SAT具體是怎樣的概念。如果不是當年一個托福班學生的無意提起,也許至今中國內(nèi)地都還不會有SAT考試的培訓機構(gòu)。
王文山說,3年前,中國對美國高考體系的了解僅限于某些金字塔尖的人物,“他們或是經(jīng)濟條件較好,或是社會地位較高,當別人還剛起步于出國考研時,他們早在本科甚至中小學階段就被家長送到了國外?!?BR> “到美國去念書”似乎是一堵普通人難躍的“龍門”,迄今,內(nèi)地的普通民眾對入讀美國大學的概念始終與“海外關(guān)系”以及“大把鈔票”這樣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
王文山第接觸到SAT后就敏感地意識到這不僅是一把中國學生打開美國大學之門的金鑰匙,更重要的是將可能改變多年來中國學生留美讀研的滯后現(xiàn)狀,美國的教育考試服務(wù)中心早已在香港和臺灣地區(qū)設(shè)立了SAT考點。每年香港、臺灣都有大量學生通過SAT考試前往美國就讀本科。
2003年暑假,上海新東方在上海辦起了中國內(nèi)地第一期SAT考試培訓班,沒有聲勢浩大的前期宣傳,沒有成功的范例表率,第一期培訓班卻迎來了50名學員。王文山有些驚喜,他強烈地意識到了SAT在國內(nèi)的民間潛力。
之后的幾期培訓班,學員人數(shù)幾乎是以幾何方式增長,2004年暑假,學員超過100人,至2005年暑假上升到400多人,2006年的暑假尚未開始,報名人數(shù)已經(jīng)接近800,SAT潛伏的追隨者驟然浮出水面。
3年來,媒體鮮有對SAT的報道,新東方也一直保持著低調(diào),“不需我們再做更多的宣傳,SAT考生早已形成一個圈子,內(nèi)部信息傳遞很快?!蓖跷纳秸f,當年,上海首辦SAT培訓班的消息不脛而走,北京、成都、西安等一批全國主要城市的新東方學校很快也相繼開辦出SAT培訓班。
“這之前即使你經(jīng)濟條件再好,想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本科,不了解渠道也是很難成行的。SAT培訓打開了僵局?!蓖跷纳秸f。
中國學生通向美國高校的大門似乎一下子開闊了許多,不過,一般的中國家庭顯然還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承擔美國高昂的學費,除非能拿到全額獎學金。王文山算了一筆賬,自費讀完一所普通美國大學4年本科,少也得花費80萬至100萬元人民幣。
內(nèi)地沒有SAT考點,考生必須赴港考試,這也需要一筆不小的經(jīng)費,所以SAT的機會實際依然主要掌握在那些成績優(yōu)異、家境豐盈的精英學生手中,對大多數(shù)普通考生而言,SAT之路只能是一個夢想。
從SAT到SSAT
上海新東方學校是上海目前規(guī)模大的SAT培訓機構(gòu),除了每年暑假報名人數(shù)會達到一個頂峰外,春秋以及寒假階段,也都安排有為期兩個月的短期培訓,報名人數(shù)絡(luò)繹不絕。
王文山介紹,報讀的學員近80%都是來自復(fù)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上外附中等上海的高中,并且這些學員往往都是這些重點學校中的尖子生。
“不安分”是這些尖子生的共性,他們普通英語基礎(chǔ)較好,學習自主,不愿受國內(nèi)高考體制的束縛,“對他們而言,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大學只是一個底線,他們極其渴望能夠挑戰(zhàn)國外的一流大學?!蓖跷纳秸f。
不少周邊地區(qū)重點中學的優(yōu)等生因為本地尚未開辦SAT培訓班,也常常到上海參加培訓,2005年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獲得者就是來自蘇州中學。
此外,新東方的學員中還有一些海外華人的子女,他們的父母同樣對孩子入讀國際一流寄予厚望,以期孩子進入美國的上游社會。
每年全球SAT考生中能獲得滿分的不到1000人,2005年有位美籍華人子女就以滿分的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美國華人中頗有影響力的網(wǎng)站“文學城”對此詳盡報道,在華人圈中引起極大反響。
由于美國專為SAT開設(shè)的培訓很少,不能滿足華人子女考前沖刺需求,而國內(nèi)的培訓班又精于應(yīng)試的技巧培訓,因此不少華人不惜“曲線救國”,將孩子關(guān)到上海強化突擊。數(shù)字顯示,2005年僅美國、加拿大就有近200名學生到上海參加SAT培訓,今年寒假期間也有近百名學員從世界各地趕來。
受SAT考試市場啟發(fā),另一種針對更低齡學生的SSAT考試培訓也于今年寒假在上海推出中國大陸第一期培訓班。
SSAT全稱是美國中學入學考試,上海是SSAT在中國大陸設(shè)立的考點?!斑@項考試在上海進行的并不容易,不僅需要初中年齡段的孩子就掌握比托福更多的詞匯量,而且沒有獎學金,學生必須完全自費?!蓖跷纳秸f。
盡管如此,上海第一期學員依然招到了30多名學員?!坝薪?jīng)濟實力的家長已不滿足于自己的子女到美國接受本科或研究生教育,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打接受美國的教育,以便更容易適應(yīng)美國的教育環(huán)境,將來更容易考進美國大學。”
對中國高校的挑戰(zhàn)?
在完全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內(nèi)成長起來的孩子,十多年寒窗之苦后卻是終選擇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美國高考路,這一點王文山并不像圈外人那樣感到費解。
SAT打破了依靠GRE留美深造 的獨本橋,在美國,四年制大學的數(shù)量多達三四千所,幾乎是全球其他所有國家高校的總和。這樣一個寬闊的教育平臺上,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選擇受教育的空間很大。
這對那些原本可以考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國內(nèi)考生誘惑不小。“論學費,哈佛大學每年提供4.5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4年合計18萬美元。而論學校地位,哈佛全世界位列三甲?!痹谕跷纳娇磥?他也找不到中國精英學生放棄就讀美國的理由。
王文山認為SAT考試對中國學生而言并非難事,在SAT考試中,華人的分數(shù)總是相對較高,這得益于國內(nèi)的應(yīng)試技巧?!啊?BR> 如果一個從未接觸過這類考試的中國學生,第參加滿分為2400分的SAT考試時,可能只能得到1000多分,但國內(nèi)的培訓較好地掌握了SAT的應(yīng)試規(guī)律,往往只消3個月強化培訓,不少考生就能考出2000多分的高分?!?BR> 王文山大膽預(yù)測今后通過SAT去美國讀本科勢必成為一個趨勢?!案叟_地區(qū)的學生去美國讀書大多都是自費,大陸這樣的人目前較少,但大陸人口基數(shù)大,愿意掏出巨資送孩子去美國讀書的人依然很多,而且今后還會更多?!?BR> “普通中國學生流向美國等海外高校成為可能,并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教育資源的緊缺?!蓖跷纳秸f。
當然,在注意到SAT在國內(nèi)悄然升溫的現(xiàn)象時,人們也注意到另一種日漸膨脹的擔憂,那就是,更多的精英學生轉(zhuǎn)赴美國,對國內(nèi)招生已是鐵定的挑戰(zhàn),問題是,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面臨著某種人才外流的危機?
在上海新東方國外考試部主任王文山看來,SAT仿佛是一夜間在上海形成了一個小氣候,3年前,就連王文山都不知道SAT具體是怎樣的概念。如果不是當年一個托福班學生的無意提起,也許至今中國內(nèi)地都還不會有SAT考試的培訓機構(gòu)。
王文山說,3年前,中國對美國高考體系的了解僅限于某些金字塔尖的人物,“他們或是經(jīng)濟條件較好,或是社會地位較高,當別人還剛起步于出國考研時,他們早在本科甚至中小學階段就被家長送到了國外?!?BR> “到美國去念書”似乎是一堵普通人難躍的“龍門”,迄今,內(nèi)地的普通民眾對入讀美國大學的概念始終與“海外關(guān)系”以及“大把鈔票”這樣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
王文山第接觸到SAT后就敏感地意識到這不僅是一把中國學生打開美國大學之門的金鑰匙,更重要的是將可能改變多年來中國學生留美讀研的滯后現(xiàn)狀,美國的教育考試服務(wù)中心早已在香港和臺灣地區(qū)設(shè)立了SAT考點。每年香港、臺灣都有大量學生通過SAT考試前往美國就讀本科。
2003年暑假,上海新東方在上海辦起了中國內(nèi)地第一期SAT考試培訓班,沒有聲勢浩大的前期宣傳,沒有成功的范例表率,第一期培訓班卻迎來了50名學員。王文山有些驚喜,他強烈地意識到了SAT在國內(nèi)的民間潛力。
之后的幾期培訓班,學員人數(shù)幾乎是以幾何方式增長,2004年暑假,學員超過100人,至2005年暑假上升到400多人,2006年的暑假尚未開始,報名人數(shù)已經(jīng)接近800,SAT潛伏的追隨者驟然浮出水面。
3年來,媒體鮮有對SAT的報道,新東方也一直保持著低調(diào),“不需我們再做更多的宣傳,SAT考生早已形成一個圈子,內(nèi)部信息傳遞很快?!蓖跷纳秸f,當年,上海首辦SAT培訓班的消息不脛而走,北京、成都、西安等一批全國主要城市的新東方學校很快也相繼開辦出SAT培訓班。
“這之前即使你經(jīng)濟條件再好,想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本科,不了解渠道也是很難成行的。SAT培訓打開了僵局?!蓖跷纳秸f。
中國學生通向美國高校的大門似乎一下子開闊了許多,不過,一般的中國家庭顯然還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承擔美國高昂的學費,除非能拿到全額獎學金。王文山算了一筆賬,自費讀完一所普通美國大學4年本科,少也得花費80萬至100萬元人民幣。
內(nèi)地沒有SAT考點,考生必須赴港考試,這也需要一筆不小的經(jīng)費,所以SAT的機會實際依然主要掌握在那些成績優(yōu)異、家境豐盈的精英學生手中,對大多數(shù)普通考生而言,SAT之路只能是一個夢想。
從SAT到SSAT
上海新東方學校是上海目前規(guī)模大的SAT培訓機構(gòu),除了每年暑假報名人數(shù)會達到一個頂峰外,春秋以及寒假階段,也都安排有為期兩個月的短期培訓,報名人數(shù)絡(luò)繹不絕。
王文山介紹,報讀的學員近80%都是來自復(fù)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上外附中等上海的高中,并且這些學員往往都是這些重點學校中的尖子生。
“不安分”是這些尖子生的共性,他們普通英語基礎(chǔ)較好,學習自主,不愿受國內(nèi)高考體制的束縛,“對他們而言,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大學只是一個底線,他們極其渴望能夠挑戰(zhàn)國外的一流大學?!蓖跷纳秸f。
不少周邊地區(qū)重點中學的優(yōu)等生因為本地尚未開辦SAT培訓班,也常常到上海參加培訓,2005年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獲得者就是來自蘇州中學。
此外,新東方的學員中還有一些海外華人的子女,他們的父母同樣對孩子入讀國際一流寄予厚望,以期孩子進入美國的上游社會。
每年全球SAT考生中能獲得滿分的不到1000人,2005年有位美籍華人子女就以滿分的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美國華人中頗有影響力的網(wǎng)站“文學城”對此詳盡報道,在華人圈中引起極大反響。
由于美國專為SAT開設(shè)的培訓很少,不能滿足華人子女考前沖刺需求,而國內(nèi)的培訓班又精于應(yīng)試的技巧培訓,因此不少華人不惜“曲線救國”,將孩子關(guān)到上海強化突擊。數(shù)字顯示,2005年僅美國、加拿大就有近200名學生到上海參加SAT培訓,今年寒假期間也有近百名學員從世界各地趕來。
受SAT考試市場啟發(fā),另一種針對更低齡學生的SSAT考試培訓也于今年寒假在上海推出中國大陸第一期培訓班。
SSAT全稱是美國中學入學考試,上海是SSAT在中國大陸設(shè)立的考點?!斑@項考試在上海進行的并不容易,不僅需要初中年齡段的孩子就掌握比托福更多的詞匯量,而且沒有獎學金,學生必須完全自費?!蓖跷纳秸f。
盡管如此,上海第一期學員依然招到了30多名學員?!坝薪?jīng)濟實力的家長已不滿足于自己的子女到美國接受本科或研究生教育,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打接受美國的教育,以便更容易適應(yīng)美國的教育環(huán)境,將來更容易考進美國大學。”
對中國高校的挑戰(zhàn)?
在完全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內(nèi)成長起來的孩子,十多年寒窗之苦后卻是終選擇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美國高考路,這一點王文山并不像圈外人那樣感到費解。
SAT打破了依靠GRE留美深造 的獨本橋,在美國,四年制大學的數(shù)量多達三四千所,幾乎是全球其他所有國家高校的總和。這樣一個寬闊的教育平臺上,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選擇受教育的空間很大。
這對那些原本可以考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國內(nèi)考生誘惑不小。“論學費,哈佛大學每年提供4.5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4年合計18萬美元。而論學校地位,哈佛全世界位列三甲?!痹谕跷纳娇磥?他也找不到中國精英學生放棄就讀美國的理由。
王文山認為SAT考試對中國學生而言并非難事,在SAT考試中,華人的分數(shù)總是相對較高,這得益于國內(nèi)的應(yīng)試技巧?!啊?BR> 如果一個從未接觸過這類考試的中國學生,第參加滿分為2400分的SAT考試時,可能只能得到1000多分,但國內(nèi)的培訓較好地掌握了SAT的應(yīng)試規(guī)律,往往只消3個月強化培訓,不少考生就能考出2000多分的高分?!?BR> 王文山大膽預(yù)測今后通過SAT去美國讀本科勢必成為一個趨勢?!案叟_地區(qū)的學生去美國讀書大多都是自費,大陸這樣的人目前較少,但大陸人口基數(shù)大,愿意掏出巨資送孩子去美國讀書的人依然很多,而且今后還會更多?!?BR> “普通中國學生流向美國等海外高校成為可能,并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教育資源的緊缺?!蓖跷纳秸f。
當然,在注意到SAT在國內(nèi)悄然升溫的現(xiàn)象時,人們也注意到另一種日漸膨脹的擔憂,那就是,更多的精英學生轉(zhuǎn)赴美國,對國內(nèi)招生已是鐵定的挑戰(zhàn),問題是,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面臨著某種人才外流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