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現(xiàn)象又可分為兩大類,即心理過程和( )。
A性格 B >> 人格 C 情緒情感 D需要
2、普通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豐富,涉及( )。
A>> 認知 B>> 需要和動機 C>> 情緒、情感和意志 D>> 能力和人格
3、( )是人格的組成部分。
A>> 能力 B>> 氣質 C>> 性格 D意志
4、研究心理學的原則有( )。
A推理的原則 B>> 辨證發(fā)展原則
C>> 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 D>> 客觀性原則
5、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A>> 觀察法 B>> 調查法 C>> 個案法 D>> 實驗法
6、腦神經(jīng)有( )對。
A 13 B 14 C>> 12 D 11
7、小腦所具有的作用是( )。
A控制睡眠和覺醒 B>> 保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肉緊張度
C調節(jié)內臟器官和內分泌系統(tǒng) D調節(jié)內臟器官活動
8、慣用右手的人,右半球的( )能力占優(yōu)勢。
A言語 B>> 情緒的表達和識別 C 邏輯推理 D 數(shù)學運算
9、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布于( )。
A>> 心臟 B>> 呼吸器官 C>> 血管 D>> 胃腸平滑肌和腺體
10、( )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A>> 操作性條件性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饋
C 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 D 動力定型
11、按照刺激的來源可把感覺分為( )。
A 知覺 B>> 外部感覺 C>> 內部感覺 B 痛覺
12、各種感覺都能發(fā)生適應的現(xiàn)象,而( )卻難于適應,因為它具有保護性的作用。
A 嗅覺 B>> 痛覺 C 觸覺 D 味覺
13、在各種感覺適應的現(xiàn)象中,( )是感受性提高的過程。
A 光適應 B>> 暗適應 C嗅覺的適應 D溫度覺的適應
14、以下對遺忘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對識記過的材料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的現(xiàn)象叫遺忘。
B遺忘的進程是先慢后快的。
C 保持量與間隔時間關系呈正加速型的曲線,就是的保持曲線。
D>>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的保持曲線。
15、表象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xiàn)的過程,在頭腦中所出現(xiàn)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關于表象的論述正確的是( )。
A>> 表象具有直觀形象性 B>> 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C>> 表象是人們積累感性知識的一種形式 D>> 表象是從感知向思維過渡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16、對知覺不同種類論述正確的是( )。
A>> 對物體的大小、形狀、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叫空間知覺?!?BR> B>> 時間知覺是對物質現(xiàn)象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
C>> 運動知覺是對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移產生的知覺。
D>> 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這種歪曲往往帶有固定的傾向。
17、有關言語和語言理解錯誤的是( )。
A>> 言語是社會現(xiàn)象,語言則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過程?! ?BR> B 言語要借助于語言才能實現(xiàn);語言只有得到人們的使用才是活的語言。
C 語言是以語音或文字為物質外殼,以詞為基本單位,以語法為構造規(guī)則的符號系統(tǒng)。
D 語言是人們用以思維和交際的工具。
18、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A>> 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某種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
B 夢是有意想象的極端例子。
C>> 幻覺是在異常精神狀態(tài)下產生的無意想象。
D>>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圖和任務的影響下有意識地進行的想象。
19、以下屬于意識狀態(tài)的是( )。
A 動機 B 需要 C>> 睡眠 D>> 夢
20、有關夢的研究說法正確的是( )。
A>>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
B>> 實驗證明,如果對快速眼動睡眠進行剝奪,即只要發(fā)生快速眼動的現(xiàn)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幾天內就可使被實驗者記憶力下降,情緒低沉,進而會影響到健康。
C>> 夢有很多特點,如夢境的不連續(xù)性、不協(xié)調性和認知的不確定性等。
D>>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解釋夢,他認為夢是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沖動或愿望的反映。
21、以下對意識描述正確的是( )。
A>> 意識是在覺醒狀態(tài)下的覺知,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
B>> 意識既涉及覺知時刻的各種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我們對這些內容和自身行為的評價。
C>> 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機能,它對人的身心系統(tǒng)起著統(tǒng)合、管理和調節(jié)的作用。
D>> 意識的形態(tài)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意識是一個連續(xù)體。
22關于注意,不正確的是( )
A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B 注意不是心理過程,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C>> 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屬性。
D注意能使所選擇的對象處于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的中心,并加以維持。
23、能夠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 邊聽講邊做筆記 B 吃完飯看書 C自言自語 D>> 自拉自唱
24、以下屬于意識狀態(tài)的是( )。
A 動機 B 需要 C>> 睡眠 D>> 夢
25、有關夢的研究說法正確的是( )。
A>>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
B>> 實驗證明,如果對快速眼動睡眠進行剝奪,即只要發(fā)生快速眼動的現(xiàn)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幾天內就可使被實驗者記憶力下降,情緒低沉,進而會影響到健康。
C>> 夢有很多特點,如夢境的不連續(xù)性、不協(xié)調性和認知的不確定性等。
D>>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解釋夢,他認為夢是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沖動或愿望的反映。
26、以下對意識描述正確的是( )。
A>> 意識是在覺醒狀態(tài)下的覺知,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
B>> 意識既涉及覺知時刻的各種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我們對這些內容和自身行為的評價。
C>> 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機能,它對人的身心系統(tǒng)起著統(tǒng)合、管理和調節(jié)的作用。
D>> 意識的形態(tài)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意識是一個連續(xù)體。
27、關于注意,不正確的是( )
A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B注意不是心理過程,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C>> 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屬性。
D注意能使所選擇的對象處于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的中心,并加以維持。
28、能夠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 邊聽講邊做筆記 B吃完飯看書 C自言自語 D>> 自拉自唱
29、以下對需要論述錯誤的一項是( )。
A 需要是對有機體內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B>> 需要不一定具有對象。
C人的需要是不斷發(fā)展的,人的需要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
D需要是推動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30、下面對動機論述正確的一項是( )。
A>> 動機是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過程或內部的動力。
B 動機可以直接地觀察,觀察不到的可根據(jù)個體的外部的行為表現(xiàn)加以推斷。
C 需要是在動機的基礎上產生的。
D 同一行為可以由不同的動機引起;不同的活動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動機引起。但總的來說,動機和行為的效果總是趨于一致的。
31、需要可分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兩種,以下論述正確的是( )。
A>>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與有機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的延續(xù)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B>> 社會需要是反映社會要求而產生的需要。
C 社會需要并不一定是人所特有的,動物也可以通過學習得來,因此又叫獲得性需要。
D>> 動物和人都有自然需要,但無論就滿足需要的對象,還是就滿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動物都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32、以下對需要層次理論描述正確的是( )
A>> 生理需要即人對食物、空氣、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是人對生命財產的安全、秩序、穩(wěn)定,免除恐懼和焦慮的需要。
C>> 愛和歸屬的需要是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lián)系的需要,隸屬于某一群并在群體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D>>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這種需要得到滿足會使人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增強他的信心。
33、下面關于情緒理論正確的一項是( )。
A 詹姆斯和蘭格都強調情緒與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關系,強調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情緒發(fā)生時的作用,所以被稱作情緒的外周理論。
B 坎農認為,情緒的生理機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間腦。
C>> 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由外界環(huán)境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和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認識過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認知過程又起著決定的作用。這也就是情緒的認知理論。
D 湯姆金斯和伊扎德認為,情緒是伴隨著其他心理活動產生的一種副現(xiàn)象,而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
34、情緒可分為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下面關于情緒的論斷正確的是( )。
A 基本情緒是人特有的。
B>> 復合情緒是由基本情緒的不同組合派生出來的。
C近代研究中常把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列為情緒的復合形式。
D>> 每一種基本情緒都有其獨立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內部體驗、外部表現(xiàn)和不同的適應功能。
35、情感可分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所產生的客觀評價。
B>> 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自然界、社會生活及文學藝術品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C美感是一種客觀體驗。 D>>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36、下面意志的品質敘述正確的是( )。
A>> 意志的自覺性是指對行動的目的有深刻地認識,能自覺地支配自己的的行動,使之服從于活動目的的品質。
B>> 意志的果斷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時機地采取決定的品質。與這種品質相反的失優(yōu)柔寡斷和鹵莽草率。
C>> 意志的堅韌性是指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永不退縮的品質,這種品質又叫毅力或頑強性。與這種品質相反的是動搖和執(zhí)拗?!?BR> D>>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和行動的能力,又叫自制力。與這種品質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37、有關能力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能力是和完成某種活動相聯(lián)系的個性心理特征。
B>> 一個人可能不具備順利完成音樂活動的心理條件,但可能具備充實美術或其它活動的心理條件。
C>> 人的認知能力是從事任何活動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D>> 能力不是知識和技能。
38、有關巴甫洛夫高級神經(jīng)活動過程的基本特性理解正確的有( )
A 高級神經(jīng)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興奮就是活動,抑制就是靜止。
B>> 興奮過程弱者,在強烈刺激作用下難于形成條件反射。
C>> 抑制過程強者可長時間忍受持續(xù)不斷的內抑制。
D>> 神經(jīng)過程的靈活性是指興奮何抑制兩種過程相互轉化的難易程度。
39、關于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理解正確的是( )
A>> 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是“原始的人”?! ?BR> B>> 自我尋求在環(huán)境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讓本能沖動得到滿足,它遵循的是現(xiàn)實性的原則。 C>> 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會性。
D 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層次,是在本我的沖動和實現(xiàn)自我的環(huán)境條件之間的沖突中發(fā)展起來的。
40、氣質類型的特點有( )。
A>> 氣質具有穩(wěn)定性與可塑性 B>> 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
C>> 氣質類型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響工作的效率
D>> 氣質類型影響性格特征形成的難易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
41、勒溫的社會行為公式B=f(P,E)中,E代表( )。
A行為 B個體 C>> 個體所處的情境 D 函數(shù)關系
42、霍蘭德對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的劃分按順序為哪幾個階段( )。
A 哲學思辨階段,實證分析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
B>> 哲學思辨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實證分析階段
C 實證分析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哲學思辨階段
D 實證分析階段,哲學思辨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
43、結構訪談是指( )。
A 面對面的訪談 B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
C 訪談者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與調整的粗線條式的訪談
D>> 按統(tǒng)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
44、在訪談過程中應該在哪些方面注意技巧( )。
A>> 準備工作的技巧 B>> 應對拒絕的技巧 C>> 追問的技巧 D 移情的技巧
45、問卷設計的原則有( )。
A>> 目的性原則 B 系統(tǒng)性原則 C 倫理原則 D>> 非歧義性原則
46、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弗洛伊德 B 達爾文 C麥獨孤 D羅斯福
47、下列哪些不屬于精神分析的主要觀點( )。
A快樂原則和現(xiàn)實原則 B>> 緊張與沖突 C意識與無意識 D>> 心理生活原則
48、下列哪些是社會化的載體( )。
A>> 家庭 B>> 大學 C>> 雜志 D>> 參照群體
49、下列哪些情況屬于角色失調( )。
A角色期待 B 角色領悟 C>> 角色中斷 D>> 角色沖突
50、下列哪項不是自我結構的層面( )。
A 物質自我 B 理想自我 C>> 鏡像自我 D 反思自我
51、下列哪些不屬于身份的特點( )。
A 客觀性 B 多重性 C 穩(wěn)定 D>> 目的性
52、影響自尊的因素有( )。
A>> 行動表現(xiàn)的反饋 B 目標的吸引力
C>> 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 D 成功和失敗的主觀概率
53、下列哪項不是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 )。
A認知者的經(jīng)驗 B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
C 認知者的情緒 D>> 認知者的人際關系
54、在印象形成過程中,由于信息出現(xiàn)的順序導致的印象形成的效應有( )。
A光環(huán)效應 B>>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C定型 D刻版印象
55、形成對他人總體印象時,不僅考慮積極特征與消極特征的數(shù)量與強度,而且從邏輯上判斷每一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稱為( )。
A平均模式 B 加法模式 C>> 加權平均模式 D邏輯平均模式
56、個體在歸因過程中,自我價值保護可能體現(xiàn)在( )。
A在競爭條件下,個體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內歸因 B 失敗情況,個體傾向于內歸因
C他人失敗了,傾向于外歸因 D>> 成功情況,個體傾向于內歸因
57、歸因的原則有哪些( )。
A系統(tǒng)性原則 B>> 不變性原則 C>> 折扣原則 D>> 協(xié)變原則
58、動機按性質可分為( )。
A>> 自然動機與社會動機 B清晰動機與模糊動機
C 衍生性動機與精神性動機 D原發(fā)性動機與生理性動機
59、下列哪項不是影響親和的因素( )。
A 情境因素 B情緒因素 C 出生順序 D>> 成就動機
60、下列學說中對侵犯的原因做出解釋的有( )。
A 符號互動理論 B>> 本能論 C>> 挫折侵犯學說 D>> 社會學習論
61、 態(tài)度的成分不包括( )。
A>> 環(huán)境成分 B認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為傾向成分
62、態(tài)度的形成是下列哪三個階段( )。
A 認同—內化—服從 B 認同—服從—內化
C 內化—服從—認同 D>> 服從—認同—內化
63、態(tài)度的成分有哪些( )。
A>> 認知成分 B意志成分 C>> 情感成分 D>> 行為傾向成分
64、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態(tài)度轉變的傳遞者因素( )。
A 說服的意圖 B 威信、與接受者的相似性 C 吸引力 D>> 信息差異
65、下列哪一項情景因素不能影響態(tài)度轉變( )。
A預先警告 B>> 燈光強弱 C 分心 D 重復
66、態(tài)度轉變的模型包括下列( )。
A 信息 B>> 接受者 C>> 溝通信息 D 障礙
67、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際關系的特點( )。
A 情感性 B直接性 C>> 定向性 D個體性
68、主從—競爭型人際關系是指( )。
A>> 雙方相處中,有時是主從型、有時是競爭型的人際關系
B 一種互補與對稱的混合型人際關系,雙方在其中能合諧共處
C 一方處于支配地位,另一方處于從屬地位
D 雙方有共同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彼此能配合和容忍對方
69、被動支配型人際關系取向( )。
A 期待他人吸納自己,往往退縮、孤獨 B>> 期待他人引導,愿意追隨他人
C 對他人顯得冷淡,負性情緒較重,但期待他人對自己親密
D 喜歡控制他人,能運用權力
70、人際關系的特點有( )。
A>> 情感性 B>> 個體性 C>> 直接性 D主觀性
71、影響喜歡的因素有( )。
A>> 容貌 B>> 年齡的相似 C>> 需要的互補 D>> 人格品質
72、人際溝通按組織系統(tǒng)可分為( )。
A 口頭溝通與書面溝通 B 上行溝通、下行溝通與平行溝通
C>> 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D 單向溝通與雙向溝通
73、 下列哪一項是非正式溝通網(wǎng)絡( )。
A鏈式 B輪式 CY式 D>> 單線式
74、下列哪些是構成溝通過程的因素( )。
A>> 信息 B>> 背景 C>> 反饋 D>> 通道
75、下列哪些屬于正式溝通網(wǎng)絡( )。
A>> 圓周式 B集中式 C>> 鏈式 D單線式
76、下列哪一項不是模仿的作用( )。
A 是學習的基礎 B>> 社會促進 C 適應作用 D 促進群體形成
77、塔爾德《模仿律》中“個體對本土文化的喜愛總是優(yōu)于外國文化”是( )。
A 結果律 B 下降律 C 幾何級數(shù)律 D>> 先內后外律
78、暗示按效果分為( )。
A 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B>> 暗示及反暗示
C 直接暗示與間接暗示 D有意暗示和無意暗示
79、愛情的基本傾向是( )。
A精神之戀 B互惠 C制度化 D>> 奉獻
80、“有時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們,以免他們互相發(fā)現(xiàn)。”是一種什么形式的愛情( )。
A>> 游戲式 B忘我式 C激情式 D 邏輯式
81、下列哪一項不是婚姻的動機( )。
A 經(jīng)濟 B>> 符合道德規(guī)范 C繁衍 D愛情
82、主干家庭是指( )。
A 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B由夫妻與二對(及以上)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C由夫妻二人組成的家庭 D>> 由夫妻和一對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組合成
83、下列屬于“家庭的功能”的有哪些項( )。
A>> 夫妻性生活 B>>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 C>> 休閑娛樂功能 D>> 感情交流功能
84、兒童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 普萊爾 B 格塞爾 C 施太倫 D 達爾文
85、發(fā)展心理學中的臨床法是那位心理學家最先有效使用的方法( )。
A達爾文 B>> 皮亞杰 C 普萊爾 D 高爾登
86、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
A>> 客觀性原則 B>> 能動性原則
C>> 整體性和相互聯(lián)系性原則 D>> 教育性原則
87、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A>> 觀察法 B>> 實驗法 C>> 訪談法 D>> 臨床法
88、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A達爾文 B>> 高爾登 C華生 D 皮亞杰
89、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A 達爾文 B 高爾登 C>> 華生 D皮亞杰
90、目前人們普遍認可的心理發(fā)展的動力理論是( )。
A 環(huán)境決定論 B>> 二因素論 C生物進化論 D 遺傳決定論
91、制約心理發(fā)展的因素,大體可以歸為哪些類( )。
A 社會因素 B>> 遺傳因素 C>> 環(huán)境因素 D 家庭因素
92、以下關于教育和心理發(fā)展的關系的說法中哪種是正確的( )。
A>> 教育具有引導和促進心理發(fā)展的作用 B>>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選擇啟發(fā)的時期
C>> 教材和教法要適合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
D 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由遺傳因素決定,教育的作用很有限
93、心理發(fā)展和年齡的關系表現(xiàn)為( )。
A>> 年齡是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維度 B>> 心理發(fā)展大致有一個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趨勢
C>> 心理發(fā)展水平與年齡大體對應D>> 心理發(fā)展與年齡的關系不是因與果的關系
94、兒童身體發(fā)育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兩個發(fā)展高峰,第一個發(fā)展高峰出現(xiàn)在( )歲。
A>> 0-1、2歲 B18-20歲 C11-13歲至13-15歲 D 6-7歲
95、不同性別的兒童身體發(fā)展會出現(xiàn)兩個交叉,第一個交叉出現(xiàn)在大約( )歲。
A 7歲 B>> 11歲 C 13歲 D 18歲
96、遺傳機制的物質基礎是( )。
A>> 染色體 B>> DNA C遺傳信息 D>> 基因
97、以下哪種情況是遺傳機制缺陷( )。
A>> 染色體數(shù)目不正常 B>> 基因的缺陷 C>> 染色體形態(tài)不正常
98、下列疾病哪些屬于發(fā)展障礙( )。
A>> 先天愚型 B>> 性別發(fā)育不正常 C 精神分裂癥
D>> 苯內酮尿癥(PKU綜合癥) E 抑郁癥
99、下列哪些疾病屬于精神障礙( )。
A>> 精神分裂癥 B 性別發(fā)育不正常 C 苯內酮尿癥(PKU綜合癥)
D>> 抑郁癥 E>> 亨廷頓氏舞蹈癥
100、兒童身體發(fā)育呈現(xiàn)如下哪些特點( )。
A>> 非勻速性 B>> 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規(guī)律
C>> 各生理系統(tǒng)發(fā)育不平衡 D>> 不同性別兒童身體發(fā)育速度不同
101、隨著大腦結構的發(fā)展,大腦的機能隨之發(fā)展。兒童大腦機能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 )。
A 非條件反射的形成 B>> 條件反射的形成和鞏固
C>> 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增強 D>> 第一、第二信號系統(tǒng)協(xié)同活動的發(fā)展
102、嬰兒期動作的發(fā)展遵循以下哪些規(guī)律( )。
A>> 從整體向分化發(fā)展 B>> 從不隨意動作向隨意動作發(fā)展
C>>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D>> 遵循頭尾原則、近遠原則和大小原則
103、以下關于嬰兒思維發(fā)展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A>> 動作是思維的起點
B>> 能初步比較和區(qū)分物體的特性,遇到類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樣行動
C>> 思維活動僅限于同感知和動作聯(lián)系的范圍
D>> 思維內容比較狹隘
104以下各項屬于青少年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有( )。
A>> 可在頭腦中進行抽象的符號運算 B>> 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內容分開
C>> 可離開具體事物進行邏輯運算 C>> 形成獨立的形式運算體系
105、 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的共同點( )。
A>> 新舊關系體制的轉型 B>> 要求獨立自主性
C>> 也稱改革期或混亂期 D>> 矛盾集中在自主和依賴、反控制和控制之間的斗爭上
106、嬰兒期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 )。
A>> 動作發(fā)展對心理發(fā)展的意義重大
B>> 感知覺迅速發(fā)展,且在許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
C>> 嬰兒期是言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D>> 這一時期社會性依戀的發(fā)展是情緒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107、在嬰兒期,各種動作都迅速發(fā)展起來。這一時期對心理發(fā)展具有最重要意義的動作是( )。
A 手臂的活動 B 口唇運動 C>> 手的抓握動作 D>> 獨立行走
108、 嬰兒依戀發(fā)展的三個類型(?。?。
A>> 安全型依戀 B>> 回避型依戀 C>> 反抗型依戀
109、幼兒思維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 )。
A>> 具體形象性 B 抽象概括性 C 不清晰性 D 無計劃性
110、幼兒記憶的特點是( )。
A>> 無意識記憶為主,有意識記憶迅速發(fā)展起來
B>> 機械記憶為主,意義記憶開始發(fā)展起來
C>> 形象記憶為主,詞的記憶發(fā)展起來
D>> 記憶容量隨年齡增長不斷增加
111、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和直覺行動思維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
A>> 符號功能的發(fā)展 B>> 一定的計劃性和預見性
C 不清晰性和易變性 D>> 感知行動內化為表象
112、在兒童個性形成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 自我意識 B>> 道德意識 C性意識 D 社會意識
113、如何培養(yǎng)、促進兒童的記憶力( )。
A>> 豐富兒童的知識和經(jīng)驗 B>> 提高言語和思維的發(fā)展水平
C>> 利用記憶發(fā)展特點,促進發(fā)展進程 D>> 編織記憶之網(wǎng)
114、小學兒童的伙伴關系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區(qū)分為哪三個時期( )。
A>> 平行性集合關系期 B>> 依從性集合關系期
C>> 整合性集合關系期 D 混合型集合關系期
115、下列關于中年期心理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中年后期各種感覺能力開始減退
B 中年期的智力發(fā)展呈下降趨勢
C>> 中年期的人格結構、自我意識都具有穩(wěn)定性
D>> 中年期的心理發(fā)展傾向逐漸轉為朝向內部
116、 個體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發(fā)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機能是( )。
A>> 感知覺 B 認知 C思維 D記憶
117、關于感知覺的退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老花眼”是最明顯的視力減退現(xiàn)象
B>> 一般而言,人的年齡超過50,聽力就有所下降
C>> 50—59歲被視為中國人聽力老化的轉折期
D>> 60歲以后各種感覺都有明顯下降
118、中年期的心理變化,以下不正確的是( )。
A 感知覺最先開始衰退
B 40歲以后視敏度和視覺感受性逐漸下降
C>> 聽覺閾限隨年齡增長而逐步降低
D>> 中年期隨年齡增長,晶體智力下降,流體智力上升
119、對老年人人格方面的變化,正確的是( )。
A>> 老年孤獨感 B 適應性強 C>> 趨于保守 D>> 回憶往事
A性格 B >> 人格 C 情緒情感 D需要
2、普通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豐富,涉及( )。
A>> 認知 B>> 需要和動機 C>> 情緒、情感和意志 D>> 能力和人格
3、( )是人格的組成部分。
A>> 能力 B>> 氣質 C>> 性格 D意志
4、研究心理學的原則有( )。
A推理的原則 B>> 辨證發(fā)展原則
C>> 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 D>> 客觀性原則
5、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A>> 觀察法 B>> 調查法 C>> 個案法 D>> 實驗法
6、腦神經(jīng)有( )對。
A 13 B 14 C>> 12 D 11
7、小腦所具有的作用是( )。
A控制睡眠和覺醒 B>> 保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肉緊張度
C調節(jié)內臟器官和內分泌系統(tǒng) D調節(jié)內臟器官活動
8、慣用右手的人,右半球的( )能力占優(yōu)勢。
A言語 B>> 情緒的表達和識別 C 邏輯推理 D 數(shù)學運算
9、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布于( )。
A>> 心臟 B>> 呼吸器官 C>> 血管 D>> 胃腸平滑肌和腺體
10、( )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A>> 操作性條件性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饋
C 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 D 動力定型
11、按照刺激的來源可把感覺分為( )。
A 知覺 B>> 外部感覺 C>> 內部感覺 B 痛覺
12、各種感覺都能發(fā)生適應的現(xiàn)象,而( )卻難于適應,因為它具有保護性的作用。
A 嗅覺 B>> 痛覺 C 觸覺 D 味覺
13、在各種感覺適應的現(xiàn)象中,( )是感受性提高的過程。
A 光適應 B>> 暗適應 C嗅覺的適應 D溫度覺的適應
14、以下對遺忘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對識記過的材料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的現(xiàn)象叫遺忘。
B遺忘的進程是先慢后快的。
C 保持量與間隔時間關系呈正加速型的曲線,就是的保持曲線。
D>>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的保持曲線。
15、表象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xiàn)的過程,在頭腦中所出現(xiàn)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關于表象的論述正確的是( )。
A>> 表象具有直觀形象性 B>> 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C>> 表象是人們積累感性知識的一種形式 D>> 表象是從感知向思維過渡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16、對知覺不同種類論述正確的是( )。
A>> 對物體的大小、形狀、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叫空間知覺?!?BR> B>> 時間知覺是對物質現(xiàn)象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
C>> 運動知覺是對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移產生的知覺。
D>> 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這種歪曲往往帶有固定的傾向。
17、有關言語和語言理解錯誤的是( )。
A>> 言語是社會現(xiàn)象,語言則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過程?! ?BR> B 言語要借助于語言才能實現(xiàn);語言只有得到人們的使用才是活的語言。
C 語言是以語音或文字為物質外殼,以詞為基本單位,以語法為構造規(guī)則的符號系統(tǒng)。
D 語言是人們用以思維和交際的工具。
18、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A>> 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某種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
B 夢是有意想象的極端例子。
C>> 幻覺是在異常精神狀態(tài)下產生的無意想象。
D>>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圖和任務的影響下有意識地進行的想象。
19、以下屬于意識狀態(tài)的是( )。
A 動機 B 需要 C>> 睡眠 D>> 夢
20、有關夢的研究說法正確的是( )。
A>>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
B>> 實驗證明,如果對快速眼動睡眠進行剝奪,即只要發(fā)生快速眼動的現(xiàn)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幾天內就可使被實驗者記憶力下降,情緒低沉,進而會影響到健康。
C>> 夢有很多特點,如夢境的不連續(xù)性、不協(xié)調性和認知的不確定性等。
D>>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解釋夢,他認為夢是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沖動或愿望的反映。
21、以下對意識描述正確的是( )。
A>> 意識是在覺醒狀態(tài)下的覺知,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
B>> 意識既涉及覺知時刻的各種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我們對這些內容和自身行為的評價。
C>> 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機能,它對人的身心系統(tǒng)起著統(tǒng)合、管理和調節(jié)的作用。
D>> 意識的形態(tài)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意識是一個連續(xù)體。
22關于注意,不正確的是( )
A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B 注意不是心理過程,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C>> 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屬性。
D注意能使所選擇的對象處于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的中心,并加以維持。
23、能夠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 邊聽講邊做筆記 B 吃完飯看書 C自言自語 D>> 自拉自唱
24、以下屬于意識狀態(tài)的是( )。
A 動機 B 需要 C>> 睡眠 D>> 夢
25、有關夢的研究說法正確的是( )。
A>>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
B>> 實驗證明,如果對快速眼動睡眠進行剝奪,即只要發(fā)生快速眼動的現(xiàn)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幾天內就可使被實驗者記憶力下降,情緒低沉,進而會影響到健康。
C>> 夢有很多特點,如夢境的不連續(xù)性、不協(xié)調性和認知的不確定性等。
D>>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解釋夢,他認為夢是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沖動或愿望的反映。
26、以下對意識描述正確的是( )。
A>> 意識是在覺醒狀態(tài)下的覺知,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
B>> 意識既涉及覺知時刻的各種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我們對這些內容和自身行為的評價。
C>> 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機能,它對人的身心系統(tǒng)起著統(tǒng)合、管理和調節(jié)的作用。
D>> 意識的形態(tài)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意識是一個連續(xù)體。
27、關于注意,不正確的是( )
A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B注意不是心理過程,而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C>> 注意可以反映事物和事物的屬性。
D注意能使所選擇的對象處于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的中心,并加以維持。
28、能夠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 邊聽講邊做筆記 B吃完飯看書 C自言自語 D>> 自拉自唱
29、以下對需要論述錯誤的一項是( )。
A 需要是對有機體內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B>> 需要不一定具有對象。
C人的需要是不斷發(fā)展的,人的需要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
D需要是推動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30、下面對動機論述正確的一項是( )。
A>> 動機是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過程或內部的動力。
B 動機可以直接地觀察,觀察不到的可根據(jù)個體的外部的行為表現(xiàn)加以推斷。
C 需要是在動機的基礎上產生的。
D 同一行為可以由不同的動機引起;不同的活動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動機引起。但總的來說,動機和行為的效果總是趨于一致的。
31、需要可分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兩種,以下論述正確的是( )。
A>>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與有機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的延續(xù)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B>> 社會需要是反映社會要求而產生的需要。
C 社會需要并不一定是人所特有的,動物也可以通過學習得來,因此又叫獲得性需要。
D>> 動物和人都有自然需要,但無論就滿足需要的對象,還是就滿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動物都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32、以下對需要層次理論描述正確的是( )
A>> 生理需要即人對食物、空氣、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是人對生命財產的安全、秩序、穩(wěn)定,免除恐懼和焦慮的需要。
C>> 愛和歸屬的需要是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lián)系的需要,隸屬于某一群并在群體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D>>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這種需要得到滿足會使人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增強他的信心。
33、下面關于情緒理論正確的一項是( )。
A 詹姆斯和蘭格都強調情緒與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關系,強調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情緒發(fā)生時的作用,所以被稱作情緒的外周理論。
B 坎農認為,情緒的生理機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間腦。
C>> 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由外界環(huán)境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和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認識過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認知過程又起著決定的作用。這也就是情緒的認知理論。
D 湯姆金斯和伊扎德認為,情緒是伴隨著其他心理活動產生的一種副現(xiàn)象,而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
34、情緒可分為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下面關于情緒的論斷正確的是( )。
A 基本情緒是人特有的。
B>> 復合情緒是由基本情緒的不同組合派生出來的。
C近代研究中常把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列為情緒的復合形式。
D>> 每一種基本情緒都有其獨立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內部體驗、外部表現(xiàn)和不同的適應功能。
35、情感可分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所產生的客觀評價。
B>> 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自然界、社會生活及文學藝術品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C美感是一種客觀體驗。 D>>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36、下面意志的品質敘述正確的是( )。
A>> 意志的自覺性是指對行動的目的有深刻地認識,能自覺地支配自己的的行動,使之服從于活動目的的品質。
B>> 意志的果斷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時機地采取決定的品質。與這種品質相反的失優(yōu)柔寡斷和鹵莽草率。
C>> 意志的堅韌性是指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永不退縮的品質,這種品質又叫毅力或頑強性。與這種品質相反的是動搖和執(zhí)拗?!?BR> D>>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和行動的能力,又叫自制力。與這種品質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37、有關能力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能力是和完成某種活動相聯(lián)系的個性心理特征。
B>> 一個人可能不具備順利完成音樂活動的心理條件,但可能具備充實美術或其它活動的心理條件。
C>> 人的認知能力是從事任何活動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D>> 能力不是知識和技能。
38、有關巴甫洛夫高級神經(jīng)活動過程的基本特性理解正確的有( )
A 高級神經(jīng)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興奮就是活動,抑制就是靜止。
B>> 興奮過程弱者,在強烈刺激作用下難于形成條件反射。
C>> 抑制過程強者可長時間忍受持續(xù)不斷的內抑制。
D>> 神經(jīng)過程的靈活性是指興奮何抑制兩種過程相互轉化的難易程度。
39、關于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理解正確的是( )
A>> 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是“原始的人”?! ?BR> B>> 自我尋求在環(huán)境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讓本能沖動得到滿足,它遵循的是現(xiàn)實性的原則。 C>> 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會性。
D 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層次,是在本我的沖動和實現(xiàn)自我的環(huán)境條件之間的沖突中發(fā)展起來的。
40、氣質類型的特點有( )。
A>> 氣質具有穩(wěn)定性與可塑性 B>> 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
C>> 氣質類型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響工作的效率
D>> 氣質類型影響性格特征形成的難易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
41、勒溫的社會行為公式B=f(P,E)中,E代表( )。
A行為 B個體 C>> 個體所處的情境 D 函數(shù)關系
42、霍蘭德對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的劃分按順序為哪幾個階段( )。
A 哲學思辨階段,實證分析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
B>> 哲學思辨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實證分析階段
C 實證分析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哲學思辨階段
D 實證分析階段,哲學思辨階段,經(jīng)驗描述階段
43、結構訪談是指( )。
A 面對面的訪談 B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
C 訪談者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與調整的粗線條式的訪談
D>> 按統(tǒng)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
44、在訪談過程中應該在哪些方面注意技巧( )。
A>> 準備工作的技巧 B>> 應對拒絕的技巧 C>> 追問的技巧 D 移情的技巧
45、問卷設計的原則有( )。
A>> 目的性原則 B 系統(tǒng)性原則 C 倫理原則 D>> 非歧義性原則
46、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弗洛伊德 B 達爾文 C麥獨孤 D羅斯福
47、下列哪些不屬于精神分析的主要觀點( )。
A快樂原則和現(xiàn)實原則 B>> 緊張與沖突 C意識與無意識 D>> 心理生活原則
48、下列哪些是社會化的載體( )。
A>> 家庭 B>> 大學 C>> 雜志 D>> 參照群體
49、下列哪些情況屬于角色失調( )。
A角色期待 B 角色領悟 C>> 角色中斷 D>> 角色沖突
50、下列哪項不是自我結構的層面( )。
A 物質自我 B 理想自我 C>> 鏡像自我 D 反思自我
51、下列哪些不屬于身份的特點( )。
A 客觀性 B 多重性 C 穩(wěn)定 D>> 目的性
52、影響自尊的因素有( )。
A>> 行動表現(xiàn)的反饋 B 目標的吸引力
C>> 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 D 成功和失敗的主觀概率
53、下列哪項不是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 )。
A認知者的經(jīng)驗 B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
C 認知者的情緒 D>> 認知者的人際關系
54、在印象形成過程中,由于信息出現(xiàn)的順序導致的印象形成的效應有( )。
A光環(huán)效應 B>>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C定型 D刻版印象
55、形成對他人總體印象時,不僅考慮積極特征與消極特征的數(shù)量與強度,而且從邏輯上判斷每一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稱為( )。
A平均模式 B 加法模式 C>> 加權平均模式 D邏輯平均模式
56、個體在歸因過程中,自我價值保護可能體現(xiàn)在( )。
A在競爭條件下,個體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內歸因 B 失敗情況,個體傾向于內歸因
C他人失敗了,傾向于外歸因 D>> 成功情況,個體傾向于內歸因
57、歸因的原則有哪些( )。
A系統(tǒng)性原則 B>> 不變性原則 C>> 折扣原則 D>> 協(xié)變原則
58、動機按性質可分為( )。
A>> 自然動機與社會動機 B清晰動機與模糊動機
C 衍生性動機與精神性動機 D原發(fā)性動機與生理性動機
59、下列哪項不是影響親和的因素( )。
A 情境因素 B情緒因素 C 出生順序 D>> 成就動機
60、下列學說中對侵犯的原因做出解釋的有( )。
A 符號互動理論 B>> 本能論 C>> 挫折侵犯學說 D>> 社會學習論
61、 態(tài)度的成分不包括( )。
A>> 環(huán)境成分 B認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為傾向成分
62、態(tài)度的形成是下列哪三個階段( )。
A 認同—內化—服從 B 認同—服從—內化
C 內化—服從—認同 D>> 服從—認同—內化
63、態(tài)度的成分有哪些( )。
A>> 認知成分 B意志成分 C>> 情感成分 D>> 行為傾向成分
64、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態(tài)度轉變的傳遞者因素( )。
A 說服的意圖 B 威信、與接受者的相似性 C 吸引力 D>> 信息差異
65、下列哪一項情景因素不能影響態(tài)度轉變( )。
A預先警告 B>> 燈光強弱 C 分心 D 重復
66、態(tài)度轉變的模型包括下列( )。
A 信息 B>> 接受者 C>> 溝通信息 D 障礙
67、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際關系的特點( )。
A 情感性 B直接性 C>> 定向性 D個體性
68、主從—競爭型人際關系是指( )。
A>> 雙方相處中,有時是主從型、有時是競爭型的人際關系
B 一種互補與對稱的混合型人際關系,雙方在其中能合諧共處
C 一方處于支配地位,另一方處于從屬地位
D 雙方有共同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彼此能配合和容忍對方
69、被動支配型人際關系取向( )。
A 期待他人吸納自己,往往退縮、孤獨 B>> 期待他人引導,愿意追隨他人
C 對他人顯得冷淡,負性情緒較重,但期待他人對自己親密
D 喜歡控制他人,能運用權力
70、人際關系的特點有( )。
A>> 情感性 B>> 個體性 C>> 直接性 D主觀性
71、影響喜歡的因素有( )。
A>> 容貌 B>> 年齡的相似 C>> 需要的互補 D>> 人格品質
72、人際溝通按組織系統(tǒng)可分為( )。
A 口頭溝通與書面溝通 B 上行溝通、下行溝通與平行溝通
C>> 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D 單向溝通與雙向溝通
73、 下列哪一項是非正式溝通網(wǎng)絡( )。
A鏈式 B輪式 CY式 D>> 單線式
74、下列哪些是構成溝通過程的因素( )。
A>> 信息 B>> 背景 C>> 反饋 D>> 通道
75、下列哪些屬于正式溝通網(wǎng)絡( )。
A>> 圓周式 B集中式 C>> 鏈式 D單線式
76、下列哪一項不是模仿的作用( )。
A 是學習的基礎 B>> 社會促進 C 適應作用 D 促進群體形成
77、塔爾德《模仿律》中“個體對本土文化的喜愛總是優(yōu)于外國文化”是( )。
A 結果律 B 下降律 C 幾何級數(shù)律 D>> 先內后外律
78、暗示按效果分為( )。
A 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B>> 暗示及反暗示
C 直接暗示與間接暗示 D有意暗示和無意暗示
79、愛情的基本傾向是( )。
A精神之戀 B互惠 C制度化 D>> 奉獻
80、“有時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們,以免他們互相發(fā)現(xiàn)。”是一種什么形式的愛情( )。
A>> 游戲式 B忘我式 C激情式 D 邏輯式
81、下列哪一項不是婚姻的動機( )。
A 經(jīng)濟 B>> 符合道德規(guī)范 C繁衍 D愛情
82、主干家庭是指( )。
A 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B由夫妻與二對(及以上)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C由夫妻二人組成的家庭 D>> 由夫妻和一對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組合成
83、下列屬于“家庭的功能”的有哪些項( )。
A>> 夫妻性生活 B>>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 C>> 休閑娛樂功能 D>> 感情交流功能
84、兒童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 普萊爾 B 格塞爾 C 施太倫 D 達爾文
85、發(fā)展心理學中的臨床法是那位心理學家最先有效使用的方法( )。
A達爾文 B>> 皮亞杰 C 普萊爾 D 高爾登
86、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
A>> 客觀性原則 B>> 能動性原則
C>> 整體性和相互聯(lián)系性原則 D>> 教育性原則
87、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A>> 觀察法 B>> 實驗法 C>> 訪談法 D>> 臨床法
88、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A達爾文 B>> 高爾登 C華生 D 皮亞杰
89、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A 達爾文 B 高爾登 C>> 華生 D皮亞杰
90、目前人們普遍認可的心理發(fā)展的動力理論是( )。
A 環(huán)境決定論 B>> 二因素論 C生物進化論 D 遺傳決定論
91、制約心理發(fā)展的因素,大體可以歸為哪些類( )。
A 社會因素 B>> 遺傳因素 C>> 環(huán)境因素 D 家庭因素
92、以下關于教育和心理發(fā)展的關系的說法中哪種是正確的( )。
A>> 教育具有引導和促進心理發(fā)展的作用 B>>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選擇啟發(fā)的時期
C>> 教材和教法要適合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
D 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由遺傳因素決定,教育的作用很有限
93、心理發(fā)展和年齡的關系表現(xiàn)為( )。
A>> 年齡是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維度 B>> 心理發(fā)展大致有一個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趨勢
C>> 心理發(fā)展水平與年齡大體對應D>> 心理發(fā)展與年齡的關系不是因與果的關系
94、兒童身體發(fā)育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兩個發(fā)展高峰,第一個發(fā)展高峰出現(xiàn)在( )歲。
A>> 0-1、2歲 B18-20歲 C11-13歲至13-15歲 D 6-7歲
95、不同性別的兒童身體發(fā)展會出現(xiàn)兩個交叉,第一個交叉出現(xiàn)在大約( )歲。
A 7歲 B>> 11歲 C 13歲 D 18歲
96、遺傳機制的物質基礎是( )。
A>> 染色體 B>> DNA C遺傳信息 D>> 基因
97、以下哪種情況是遺傳機制缺陷( )。
A>> 染色體數(shù)目不正常 B>> 基因的缺陷 C>> 染色體形態(tài)不正常
98、下列疾病哪些屬于發(fā)展障礙( )。
A>> 先天愚型 B>> 性別發(fā)育不正常 C 精神分裂癥
D>> 苯內酮尿癥(PKU綜合癥) E 抑郁癥
99、下列哪些疾病屬于精神障礙( )。
A>> 精神分裂癥 B 性別發(fā)育不正常 C 苯內酮尿癥(PKU綜合癥)
D>> 抑郁癥 E>> 亨廷頓氏舞蹈癥
100、兒童身體發(fā)育呈現(xiàn)如下哪些特點( )。
A>> 非勻速性 B>> 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規(guī)律
C>> 各生理系統(tǒng)發(fā)育不平衡 D>> 不同性別兒童身體發(fā)育速度不同
101、隨著大腦結構的發(fā)展,大腦的機能隨之發(fā)展。兒童大腦機能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 )。
A 非條件反射的形成 B>> 條件反射的形成和鞏固
C>> 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增強 D>> 第一、第二信號系統(tǒng)協(xié)同活動的發(fā)展
102、嬰兒期動作的發(fā)展遵循以下哪些規(guī)律( )。
A>> 從整體向分化發(fā)展 B>> 從不隨意動作向隨意動作發(fā)展
C>>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D>> 遵循頭尾原則、近遠原則和大小原則
103、以下關于嬰兒思維發(fā)展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A>> 動作是思維的起點
B>> 能初步比較和區(qū)分物體的特性,遇到類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樣行動
C>> 思維活動僅限于同感知和動作聯(lián)系的范圍
D>> 思維內容比較狹隘
104以下各項屬于青少年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有( )。
A>> 可在頭腦中進行抽象的符號運算 B>> 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內容分開
C>> 可離開具體事物進行邏輯運算 C>> 形成獨立的形式運算體系
105、 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的共同點( )。
A>> 新舊關系體制的轉型 B>> 要求獨立自主性
C>> 也稱改革期或混亂期 D>> 矛盾集中在自主和依賴、反控制和控制之間的斗爭上
106、嬰兒期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 )。
A>> 動作發(fā)展對心理發(fā)展的意義重大
B>> 感知覺迅速發(fā)展,且在許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
C>> 嬰兒期是言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D>> 這一時期社會性依戀的發(fā)展是情緒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107、在嬰兒期,各種動作都迅速發(fā)展起來。這一時期對心理發(fā)展具有最重要意義的動作是( )。
A 手臂的活動 B 口唇運動 C>> 手的抓握動作 D>> 獨立行走
108、 嬰兒依戀發(fā)展的三個類型(?。?。
A>> 安全型依戀 B>> 回避型依戀 C>> 反抗型依戀
109、幼兒思維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 )。
A>> 具體形象性 B 抽象概括性 C 不清晰性 D 無計劃性
110、幼兒記憶的特點是( )。
A>> 無意識記憶為主,有意識記憶迅速發(fā)展起來
B>> 機械記憶為主,意義記憶開始發(fā)展起來
C>> 形象記憶為主,詞的記憶發(fā)展起來
D>> 記憶容量隨年齡增長不斷增加
111、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和直覺行動思維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
A>> 符號功能的發(fā)展 B>> 一定的計劃性和預見性
C 不清晰性和易變性 D>> 感知行動內化為表象
112、在兒童個性形成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 自我意識 B>> 道德意識 C性意識 D 社會意識
113、如何培養(yǎng)、促進兒童的記憶力( )。
A>> 豐富兒童的知識和經(jīng)驗 B>> 提高言語和思維的發(fā)展水平
C>> 利用記憶發(fā)展特點,促進發(fā)展進程 D>> 編織記憶之網(wǎng)
114、小學兒童的伙伴關系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區(qū)分為哪三個時期( )。
A>> 平行性集合關系期 B>> 依從性集合關系期
C>> 整合性集合關系期 D 混合型集合關系期
115、下列關于中年期心理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中年后期各種感覺能力開始減退
B 中年期的智力發(fā)展呈下降趨勢
C>> 中年期的人格結構、自我意識都具有穩(wěn)定性
D>> 中年期的心理發(fā)展傾向逐漸轉為朝向內部
116、 個體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發(fā)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機能是( )。
A>> 感知覺 B 認知 C思維 D記憶
117、關于感知覺的退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老花眼”是最明顯的視力減退現(xiàn)象
B>> 一般而言,人的年齡超過50,聽力就有所下降
C>> 50—59歲被視為中國人聽力老化的轉折期
D>> 60歲以后各種感覺都有明顯下降
118、中年期的心理變化,以下不正確的是( )。
A 感知覺最先開始衰退
B 40歲以后視敏度和視覺感受性逐漸下降
C>> 聽覺閾限隨年齡增長而逐步降低
D>> 中年期隨年齡增長,晶體智力下降,流體智力上升
119、對老年人人格方面的變化,正確的是( )。
A>> 老年孤獨感 B 適應性強 C>> 趨于保守 D>> 回憶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