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jié),中國學生會常常組織些演出和電影,這是個中國人大聚會的機會。老少學生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熙熙攘攘歡聚一堂。這種聚會有三大特色。一是熱鬧非常,老友新朋,平時無暇相聚,今日機會難得,問不完的好,聊不完的話。演出開始前,大人們都在四處打招呼寒喧,以致許多人難以落座。孩子們更如同出了籠的小鳥,興奮異常,成群結隊地在大廳里又跑又叫。
演出開始后大人們落了座,嘴上卻停不下剛才的話題,仍在津津有味地聊著。孩子們無人管,演出廳里燈光暗了并不妨礙他們的追逐玩耍。這便是中國人聚會的第二大特點:臺上臺下分家。任你臺上講的唱的聲嘶力竭,臺下該聊的聊,該跑的跑。真正想安安靜靜地看電影看演出的人只好半途拂袖而去。
這第三大特點與我要說的有關:劇場里你的左鄰右舍身上都或濃或淡地帶著一股炒菜味兒。也是嘛,中國人過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吃。誰家不借機會大做大吃一番?吃過豐盛的家宴再來歡聚一堂,你我身上的炒菜味兒都混在了一起,不分彼此,誰也別嫌誰了。
可是當我們平日里作為少數(shù),在公司、學校和其它公共場合與本地的同事、朋友們在一起時,尷尬就來了。試想:公司管理人員例會,一屋子的人各個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身邊一人卻一陣陣散發(fā)著中國炒菜的油煙味兒。此時你是該為中國菜的美味而驕傲,還是該為它而尷尬呢?
常聽一些崇尚健康飲食的“老外”朋友說中國菜是好吃,就是里面的油放得太多了,讓他們望而卻步。為此我有意觀察了一下西餐的制作。其實一盤中國炒菜中放的油量并不比一道西餐涼拌沙拉放的油多,關鍵不是量而是用油的方式。西餐中多用涼油,且大多混在食品之中再多也顯不出來。
尤其是那些甜點,簡直就是由脂肪、蛋、奶、糖堆起來的,但表面看來并沒有油多的感覺。而中國菜恰恰相反,好像生怕別人說你舍不得放油,一盤炒好的菜上臺前往往還得特意淋上“明油”以示“油汪汪的”。另一方面,中國人多講究爆炒,做的時候油要燒至高溫然后放肉放菜嘩嘩作響一爆即成。此時如在陽光下你會看到炒鍋周圍的空氣里彌漫著大量的油微粒,它們鉆進頭發(fā)里,沾在皮膚、衣服、墻上和地毯里,散發(fā)著異味,很難除去。
其實人人都有選擇在家吃什么的權利。怪就怪這“老外”的公寓設計有問題。堂堂公寓,客廳、書房、主臥室、次臥室、衛(wèi)生間都一下好幾個,卻偏偏不單獨給廚房一個地方。廚房都被塞在客廳的一角,連堵隔斷的墻都沒有,也別指望有個通向屋外的窗戶了。一般的抽油煙機在油煙滾滾的中國烹調面前形同虛設。那千滋百味的油煙不向客廳和整個公寓彌漫又更去何方?
我們呼吁家裝建筑設計師們:多替酷愛中國菜的人們著想,設計一些廚房通風設備更好更合理的住房,也讓我們免去在公眾場合的尷尬和被迫去那些四不像的中國飯館,以千篇一律的醬油炒飯、甜酸雞之類來解饞的煩惱吧!
演出開始后大人們落了座,嘴上卻停不下剛才的話題,仍在津津有味地聊著。孩子們無人管,演出廳里燈光暗了并不妨礙他們的追逐玩耍。這便是中國人聚會的第二大特點:臺上臺下分家。任你臺上講的唱的聲嘶力竭,臺下該聊的聊,該跑的跑。真正想安安靜靜地看電影看演出的人只好半途拂袖而去。
這第三大特點與我要說的有關:劇場里你的左鄰右舍身上都或濃或淡地帶著一股炒菜味兒。也是嘛,中國人過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吃。誰家不借機會大做大吃一番?吃過豐盛的家宴再來歡聚一堂,你我身上的炒菜味兒都混在了一起,不分彼此,誰也別嫌誰了。
可是當我們平日里作為少數(shù),在公司、學校和其它公共場合與本地的同事、朋友們在一起時,尷尬就來了。試想:公司管理人員例會,一屋子的人各個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身邊一人卻一陣陣散發(fā)著中國炒菜的油煙味兒。此時你是該為中國菜的美味而驕傲,還是該為它而尷尬呢?
常聽一些崇尚健康飲食的“老外”朋友說中國菜是好吃,就是里面的油放得太多了,讓他們望而卻步。為此我有意觀察了一下西餐的制作。其實一盤中國炒菜中放的油量并不比一道西餐涼拌沙拉放的油多,關鍵不是量而是用油的方式。西餐中多用涼油,且大多混在食品之中再多也顯不出來。
尤其是那些甜點,簡直就是由脂肪、蛋、奶、糖堆起來的,但表面看來并沒有油多的感覺。而中國菜恰恰相反,好像生怕別人說你舍不得放油,一盤炒好的菜上臺前往往還得特意淋上“明油”以示“油汪汪的”。另一方面,中國人多講究爆炒,做的時候油要燒至高溫然后放肉放菜嘩嘩作響一爆即成。此時如在陽光下你會看到炒鍋周圍的空氣里彌漫著大量的油微粒,它們鉆進頭發(fā)里,沾在皮膚、衣服、墻上和地毯里,散發(fā)著異味,很難除去。
其實人人都有選擇在家吃什么的權利。怪就怪這“老外”的公寓設計有問題。堂堂公寓,客廳、書房、主臥室、次臥室、衛(wèi)生間都一下好幾個,卻偏偏不單獨給廚房一個地方。廚房都被塞在客廳的一角,連堵隔斷的墻都沒有,也別指望有個通向屋外的窗戶了。一般的抽油煙機在油煙滾滾的中國烹調面前形同虛設。那千滋百味的油煙不向客廳和整個公寓彌漫又更去何方?
我們呼吁家裝建筑設計師們:多替酷愛中國菜的人們著想,設計一些廚房通風設備更好更合理的住房,也讓我們免去在公眾場合的尷尬和被迫去那些四不像的中國飯館,以千篇一律的醬油炒飯、甜酸雞之類來解饞的煩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