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燒烤在國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俄羅斯就更加普通了。一般情況下都是幾個同學或者朋友相互約好時間,大家先分工提前一天時間把所需要的東西都準備齊,第二天一早坐上城際的小火車就可以去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吃燒烤了。
燒烤的準備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食物和工具。比如一般先買點不帶骨頭的豬肉,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買點雞翅,雞腿,小泥腸什么的,牛肉因為不好熟,烤完又太老,所以一般不買,不吃肉的也可以帶點土豆,烤烤吃,也不錯。肉事先腌一下,當然也可以不腌,帶點番茄醬烤好了蘸著吃味道也很好。
工具方面一定要有燒烤用的釬子,這東西不貴,十二支裝的長釬子才幾十盧布,如果不買新的,在舊貨市場買幾支舊的洗干凈也能用。燒烤爐子可有可無,沒有爐子到野外找點石頭自己壘起來,架著烤也是一樣的。其他東西就是一些點火用的,比如帶點舊報紙,雜志,打火機,也可以去超市買點碳。
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燒烤,燒烤用的柴也可以在郊外的森林里撿到,不過在冬天,春天,或者夏天的雨后你到郊外就不一定能撿到干柴了,所以這時候買點碳還是有必要的。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從家里帶上木柴去烤。不過說實話,如果你燒火的技術(shù)不行,還是帶碳去比較好,十幾塊錢就能買5公斤或者10公斤的一大包的碳,燃燒好還沒有煙。
應(yīng)該說秋天是吃燒烤的季節(jié),不僅風景好,而且到處都是干柴,不過天干物燥的還要小心著火才好。還有就是帶點一次性的餐具,再買點便宜的大桶裝水??梢院?,也可以用來洗手,有事發(fā)生時,還能拿來滅火。
我記得第一次吃燒烤還是在我們教授家的別墅里做客時他為我們做的。那可以說是一次最正宗的俄式шашлык(燒烤)了,因為對這個特別感興趣就一直幫他做,也學會了這種方法,其實也挺簡單的。我還是先介紹一下它的制作過程吧,有興趣的也可以自己拿回家試試看。我記得那次我們先去市場買來一大塊去骨的豬肉,回家后把它切成五公分見方的肉塊,然后拿一個水桶把肉碼進去,我看見教授每碼放一層肉就在上面撒一些鹽和黑胡椒,放一些洋蔥圈和檸檬片,等把幾層肉都碼好后就開始往桶里加水,另外還放了一些白醋和紅酒,這種兌好的汁水我試著用手嘗了一下是酸甜微咸的,汁水要剛好沒過肉為止,最后拿塊石頭把肉壓住,放到別墅的地下室里,因為那里溫度很低,跟冰箱效果差不多。
之后就是燒烤的過程了,用釬子串肉就不用說了,就說點火吧,還是挺有技術(shù)的。要不怎么有人說,會燒火的人一把柴火可以做熟一頓飯,不會燒火的人一車柴也不一定能燒開一碗水。教授家里有個燒烤用的大爐子,他首先在爐子里加了不少柴,我見教授拿了張報紙點著了隨便揉了幾下,就把一塊大木柴點起來了,爐子里的柴火也一下子就起來了。這時候先不忙著烤,要等到火勢退了,爐底的木柴被燒成黑碳的時候才拿出肉串放在上面烤,碳火忽明忽暗的,肉在上面吱吱的冒著白氣,很快就能聞著香味了。因為肉塊大所以要用這種慢火反復的燒烤才能熟透??粗慌诺娜庵饾u變了顏色,教授就把它們一一取下來,拿剛才桶里腌肉用過的汁水一杯一杯再淋在肉串上,好讓它繼續(xù)進味。一直把肉從白變成焦黃,才能把它拿下來吃。
燒烤的準備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食物和工具。比如一般先買點不帶骨頭的豬肉,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買點雞翅,雞腿,小泥腸什么的,牛肉因為不好熟,烤完又太老,所以一般不買,不吃肉的也可以帶點土豆,烤烤吃,也不錯。肉事先腌一下,當然也可以不腌,帶點番茄醬烤好了蘸著吃味道也很好。
工具方面一定要有燒烤用的釬子,這東西不貴,十二支裝的長釬子才幾十盧布,如果不買新的,在舊貨市場買幾支舊的洗干凈也能用。燒烤爐子可有可無,沒有爐子到野外找點石頭自己壘起來,架著烤也是一樣的。其他東西就是一些點火用的,比如帶點舊報紙,雜志,打火機,也可以去超市買點碳。
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燒烤,燒烤用的柴也可以在郊外的森林里撿到,不過在冬天,春天,或者夏天的雨后你到郊外就不一定能撿到干柴了,所以這時候買點碳還是有必要的。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從家里帶上木柴去烤。不過說實話,如果你燒火的技術(shù)不行,還是帶碳去比較好,十幾塊錢就能買5公斤或者10公斤的一大包的碳,燃燒好還沒有煙。
應(yīng)該說秋天是吃燒烤的季節(jié),不僅風景好,而且到處都是干柴,不過天干物燥的還要小心著火才好。還有就是帶點一次性的餐具,再買點便宜的大桶裝水??梢院?,也可以用來洗手,有事發(fā)生時,還能拿來滅火。
我記得第一次吃燒烤還是在我們教授家的別墅里做客時他為我們做的。那可以說是一次最正宗的俄式шашлык(燒烤)了,因為對這個特別感興趣就一直幫他做,也學會了這種方法,其實也挺簡單的。我還是先介紹一下它的制作過程吧,有興趣的也可以自己拿回家試試看。我記得那次我們先去市場買來一大塊去骨的豬肉,回家后把它切成五公分見方的肉塊,然后拿一個水桶把肉碼進去,我看見教授每碼放一層肉就在上面撒一些鹽和黑胡椒,放一些洋蔥圈和檸檬片,等把幾層肉都碼好后就開始往桶里加水,另外還放了一些白醋和紅酒,這種兌好的汁水我試著用手嘗了一下是酸甜微咸的,汁水要剛好沒過肉為止,最后拿塊石頭把肉壓住,放到別墅的地下室里,因為那里溫度很低,跟冰箱效果差不多。
之后就是燒烤的過程了,用釬子串肉就不用說了,就說點火吧,還是挺有技術(shù)的。要不怎么有人說,會燒火的人一把柴火可以做熟一頓飯,不會燒火的人一車柴也不一定能燒開一碗水。教授家里有個燒烤用的大爐子,他首先在爐子里加了不少柴,我見教授拿了張報紙點著了隨便揉了幾下,就把一塊大木柴點起來了,爐子里的柴火也一下子就起來了。這時候先不忙著烤,要等到火勢退了,爐底的木柴被燒成黑碳的時候才拿出肉串放在上面烤,碳火忽明忽暗的,肉在上面吱吱的冒著白氣,很快就能聞著香味了。因為肉塊大所以要用這種慢火反復的燒烤才能熟透??粗慌诺娜庵饾u變了顏色,教授就把它們一一取下來,拿剛才桶里腌肉用過的汁水一杯一杯再淋在肉串上,好讓它繼續(xù)進味。一直把肉從白變成焦黃,才能把它拿下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