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zhì)》命題預(yù)測試卷三

字號:

2013年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zhì)》命題預(yù)測試卷及答案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  )向來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
    A.自我反思
    B.在職教育
    C.職前培養(yǎng)
    D.入職指導(dǎo)
    2.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  )的特點。
    A.創(chuàng)造性
    B.長期性
    c.復(fù)雜性
    D.示范性
    3.教師的根本任務(wù)是(  ),全面實現(xiàn)教育目的。
    A.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
    B.教書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學
    4.國家建立統(tǒng)一的義務(wù)教育教師職務(wù)制度。教師職務(wù)分為(  )職務(wù)、中級職務(wù)和高級職務(wù)。
    A.初級
    B.一級
    C.二級
    D.講師
    5.下列條款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沒有規(guī)定的是:為了確保在校學生的安全,學校應(yīng)當(  )。
    A.對在校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
    B.按照規(guī)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認真落實
    C.與學生家長簽訂“學生(子女)安全責任協(xié)議”
    D.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預(yù)防和消除學生安全隱患
    6.《禁止使用童工規(guī)定》規(guī)定任何用人單位均不得招用童工,童工的法定年齡是(  )。
    A.不滿18周歲
    B.不滿16周歲
    C.不滿15周歲
    D.不滿14周歲
    7.男同學小陳平時自由散漫,學習不認真,一天在課堂上用手機給班上的女同學發(fā)短信“曾某,我愛你”,被上課的王老師發(fā)現(xiàn)收繳,并將小陳的短信向全班同學宣讀,同時指責其“思想墮落,道德敗壞”。下課后小陳要求王老師歸還手機,王老師說:這是罪證不能歸還,要交學校教育處。校長指出,王老師①未經(jīng)學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學生的隱私權(quán)。②批評的話語侵犯學生的人格權(quán)。③收繳手機侵犯學生的財產(chǎn)權(quán)。④作為老師不能以違法的方式對待學生的違紀行為。你認為校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教師要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需要,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就必須(  )。
    A.愛崗敬業(yè)
    B.勇于創(chuàng)新
    C.嚴謹治學
    D.終身學習
    9.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氣氛和父母子女關(guān)系還在形成,但隨孩子的自我意識發(fā)展,很多孩子對父母的教誨聽不進或當作“耳邊風”,家長感到家庭教育力不從心。為此,教師應(yīng)該(  )。
    A.降低或放棄對家長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長,讓家長成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長,樹立家長的威信,從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這些家長
    10.書法界常有字因人貴的說法,不無道理。而在顏真卿這里,卻是字因人重,忠貞正真的人格為其瑰麗書法添輝,骨力道勁的書法為其雄壯人生添彩,做人與寫字,在顏真卿身上得到了圓滿的統(tǒng)一。顏真卿書法的成就一直為后代,其人格同樣頗具感召力。
    填入畫橫線部分恰當?shù)囊豁検?  )。
    A.交相輝映尊重
    B.和光同塵尊敬
    C.相得益彰推崇
    D.相輔相成推重
    11.經(jīng)A省的防疫部門檢測,在該省境內(nèi)接受檢疫的長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但是只有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才接受檢疫。防疫部門的專家因此推測,該省長尾猴中感染狂犬癥的比例,將大大小于1%。
    以下哪項為真,將有力地支持專家的預(yù)測?(  )
    A.在A省境內(nèi),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只占長尾猴總數(shù)的不到10%
    B.在A省,感染有狂犬病的寵物約占寵物總數(shù)的0.1%
    C.與和人的接觸相比,健康的長尾猴更愿意與人的寵物接觸
    D.與健康的長尾猴相比,感染有狂犬病的長尾猴更愿意與人及其寵物接觸
    12.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義務(wù)形成的后和物質(zhì)的基礎(chǔ)是(  )。
    A.主觀意識
    B.集體世界觀
    C.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
    13.主要說明“事物是什么”的分析是(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因果分析
    D.系統(tǒng)分析
    14.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huán)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為可能引起變異的原因。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這點以后當再討論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鳥的構(gòu)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yīng)于捉取樹皮里面的昆蟲,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對文中加橫線的兩個“這”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變異的原因
    B.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一般博物學家的看法
    C.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變異的原因,第二個“這”指代“以外部環(huán)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為可以引起變異的原因”
    D.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一般博物學家對變異原因的看法,第二個“這”指代“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
    15.下列屬于理論論據(jù)的是(  )。
    A.事例
    B.史實
    C.數(shù)據(jù)
    D.諺語
    16.通過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同生產(chǎn)勞動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說明我國封建社會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是相脫離的。該研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  )。
    A.類比
    B.歸納
    C.調(diào)查
    D.綜合
    17.A居民區(qū)的月底統(tǒng)計用電情況,其中有3戶用電45度,5戶用電50度,6戶用電42度,則平均用電(  )度。
    A.41
    B.42
    C.45.5
    D.46
    18.某公司財務(wù)部共有包括主任和秘書小李在內(nèi)的10名職員,以下三個斷定中只有一個是真的:Ⅰ.有人是廣東人Ⅱ.有人不是廣東人Ⅲ.主任不是廣東人
    以下哪項為真?(  )
    A.小李不是廣東人
    B.小李是廣東人
    C.只有一人不是廣東人
    D.只有一個是廣東人
    19.常用的差異量數(shù)是()。
    A.全距
    B.標準差
    C.方差
    D.平均差
    20.外文工具書的編排方法多采用(  )。
    A.字順法
    B.分類法
    C.時序法
    D.地域法
    21.下列屬于事實論據(jù)的是(  )。
    A.公式
    B.科學原理
    C.史實
    D.諺語
    22.在樣本的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中,有11個小長方形,若中間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其他10個小長方形面積的和的四分之一,且樣本數(shù)據(jù)有160個,則中間一組的頻數(shù)為(  )。
    A.0.2
    B.32
    C.0.25
    D.40
    23.教授:在長子繼承權(quán)的原則下,由男人的第一個妻子生下的第一個男性嬰兒總是首先有繼承家庭財產(chǎn)的權(quán)利。
    學生:那不正確,休斯敦夫人是其父親的妻子的活著的孩子,她繼承了他的所有的遺產(chǎn)。
    學生誤解了教授的意思,他理解為(  )。
    A.男人才可以是父親的孩子
    B.只有兒子才能繼承財產(chǎn)
    C.女兒不能算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D.私生子不能繼承財產(chǎn)
    24.有人說,凡是知識都是科學的,凡是科學都是無顏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識時,我們要知道沒有顏色的態(tài)度,假使這種說法不隨意擴大,我也認同,但我們要知道,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對無顏色知識的追求,必定潛伏著一種有顏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層加以推動。這一推動力量,不僅決定一個人追求知識的方向與成果,也決定一個人對知識是否真誠。
    這段文字中“有顏色的力量”指的是(  )。
    A.研究態(tài)度
    B.價值取向
    C.道德水準
    D.興趣愛好
    25.將家庭垃圾加工成固體燃料是瑞士一家公司的杰作。這種新技術(shù)是從家庭垃圾中挑揀出金屬和玻璃以后進行粉碎,加上石灰類添加劑,再用擠壓機將垃圾加工成固體,這種固體被稱為“能源物”。在火力發(fā)電廠,這種“能源物”可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它幾乎無異味,不易倒塌、便于儲藏和運輸,熱效率也很高。
    上述所說的“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第二個優(yōu)點是(  )。
    A.幾乎無異味
    B.不易倒塌、便于儲藏和運輸
    C.可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
    D.熱效率高
    三、寫作題
    28.略。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當余之從師也,負篋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④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篋:書箱。③舍:學舍,書館。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凈衣易⑧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BR>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小屋。⑤荊:這里指荊的枝條。⑥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
    閱讀上述材料,請回答[甲][乙]兩段文字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共同點。
    27.記得在一個寒冬的早晨,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同學們在上早讀,書聲朗朗。我剛到校,來到班上,手插在褲兜里,臉對著全班同學。這時,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我大聲說:“你為什么又遲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聽到有人嘰咕:“……自己也遲到……”一個女同學正在向旁邊的同學使眼色,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情。我心頭一驚,正要發(fā)作的火一下子熄滅了。
    這事兒使我陷入深思。平時,一些看起來很細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沒有重視,結(jié)果給了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課上,有的學生被叫到前邊板演,寫完后隨手粉筆往臺上一扔,沒有輕輕地放回粉筆盒;小干部用教鞭敲擊講臺面要同學安靜下來……這不都是我的行為在學生身上的再現(xiàn)嗎?我感到,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十分審慎。數(shù)十雙眼睛好像數(shù)十面明澈澈的鏡子,照得教師毫發(fā)畢現(xiàn),不容你有絲毫的懈怠。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案例中,教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為什么?
    (2)案例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30分)
    28.關(guān)于學,古人云:“善學者師惰功倍;不半部學者師勤功豐。”關(guān)于教,古人云:“有教無類?!?BR>    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選取角度,題目自擬;(2)論點鮮明,有說服力;(3)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三、寫作題
    28.略。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在職教育相對于職前培養(yǎng)和入職指導(dǎo)而言,更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因此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
    2.D【解析】略。
    3.B【解析】教師的根本任務(wù)是“教書育人”。
    4.A【解析】教師職務(wù)分為初級職務(wù)、中級職務(wù)和高級職務(wù)三個等級。
    5.C【解析】略。
    6.B【解析】略。
    7.D【解析】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能以侵犯學生的權(quán)利為前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quán)利和人格尊嚴,校長對王老師行為的看法均是正確的。
    8.D【解析】教師作為專門從事人才培養(yǎng)的職業(yè),從業(yè)者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專業(yè)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才能擔負起為祖國培養(yǎng)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社會日新月異,教育者必須日新其德、日勤其業(yè),才能學為人師,身為世范。因而教師需要終身學習。
    9.C【解析】略。
    10.c【解析】本題考查成語含義及實詞。尊重、尊敬一般與人搭配。推重(zhong):推崇重視,對某人的思想、行為、成就等給予很高的評價,表示十分重視。推崇:尊崇,推重崇敬。此二詞為近義詞。相得益彰: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雙方的能力、作用和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此處用相得益彰詞義更豐富,更貼合語境。
    11.D【解析】如果D項判斷為真,又根據(jù)題干,只有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才接受檢疫,則說明在接受檢疫的長尾猴中感染狂犬病的比例,要高于未接受檢疫的長尾猴。這就有力地支持了專家的推測。故選D。
    12.D【解析】略。
    13.A【解析】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內(nèi)容是“事物是什么”。
    14.D【解析】要搞清代詞所指代的對象,首先要看清它在句中的位置。指示代詞“這”一般指代與其距離近的內(nèi)容,因此第一個“這”指代一般博物學家對變異原因的看法,第二個“這”指代“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故選D。
    15.D【解析】理論論據(jù)是指那些來源于實踐,并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經(jīng)典性的著作和權(quán)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諺語屬于理論論據(jù),事例、史實、數(shù)據(jù)屬于事實論據(jù),故選D。
    16.B【解析】歸納是指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jié)論的思維方法。本題為歸納法的應(yīng)用。
    17.C【解析】平均用電量為(45×3+50×5+42x 6)/(3+5+6)=45.5(度)。
    18.B【解析】根據(jù)條件三項中只有一項為真,假設(shè)Ⅱ項為真則Ⅲ項皆為真,不符合條件因此排除Ⅱ、Ⅲ項,I項為真,由此可知財務(wù)部10名員工都是廣東人,故選B項。
    19.B【解析】常用的差異量數(shù)是標準差。
    20.A【解析】外文工具書的編排方法多采用字順法。
    21.C【解析】事實論據(jù)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史實屬于事實論據(jù)。
    22:B【解析】中間一組數(shù)據(jù)的頻數(shù)=l60/5=32。
    23.B【解析】教授指的是長子繼承權(quán),其條件是第一個妻子生下的第一個男嬰,而學生指的則是妻子生下的女兒,兩者并不對等,故選B項。
    24.B【解析】根據(jù)“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這一推動…決定一個人對知識是否真誠”.可知這里的“顏色”是對人能夠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精神或態(tài)度。
    觀察四個備選項,只有B項“價值取向”比較適合指代“有顏色的力量”。故選B。
    25.B【解析】全段共三句話:第一句是總領(lǐng)句;第二旬說明“能源物”的來歷;第三句說明“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優(yōu)點,所以答案在第三句中,從第三句的標點可知,“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優(yōu)點有三點:一是幾乎無異味;二是不易倒塌、便于儲藏和運輸;三是熱效率也很高。故選B。
    三、寫作題
    28.略。
    二、材料分析題
    26.【答案要點】共同點:都表現(xiàn)了人物勤奮好學(嗜學、勤學)和求學不怕險阻(艱辛)的精神。
    27.【答案要點】(1)教師扮演了“學生楷?!钡慕巧?。原因:中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對他們有一種自然的影響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向師性”,他們會把受自己尊敬和愛戴的教師視為效法的模范,“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給學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小節(jié),“自己也遲到”、“隨手扔粉筆”、“用教鞭敲擊講臺面”等,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給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都在對學生進行示范。
    (2)啟示:①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細節(jié)中,要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消除消極影響。②教師是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代表,是學生效仿的楷模;教師要擔當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角色。
    ③教師的榜樣作用構(gòu)成了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真正的楷模。
    三、寫作題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