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快如一秒,昨天就是一個回首。若不是昨晚今早看著相冊里那一個個瞬間,恐難相信:盱眙,我們真實的去了。
一個沒有陽光的春日,十個并非都認識的朋友,坐上了同一輛車,開始了盱眙一日游。盱眙本不很遠,也就一小時出頭的車程,但我們線路中的景點卻不在城里,得多上一個小時。本該坐得人乏,而我們的導(dǎo)游吳總卻用自己的勞動給我們驅(qū)逐了時間感和坐車的苦痛。車上正道,他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時間”。自我介紹和相互介紹后,吳總就切入了淮陰歷史的講解。他充分利用歷史、地理知識和一些傳說故事,給我們詳盡且有趣的講述了運河、淮河,淮陰、淮安和盱眙的歷史和人文。從未這樣的了解過自己的家鄉(xiāng),聽了,倒也生了慚愧。
不久,車就入了我們第一站鐵山寺的地界,遠處有了丘陵,不長的、有點彎繞的路很快被一片水面終結(jié),鐵山寺的坊跟著闖進了我們眼里。這不算小的湖面是天泉湖,沒進山之前,能見著這秀美的水,縱是在車里掃了過去,對于鐵山寺也憑添了幾分好感。
車至正門,一行人購票得入。今天周六,公園里卻不見我們之外的游人,清靜的很,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最怕景點彌漫人味兒了。沿著一條小河邊的石路,我們往前溜達。兩邊都是各樣的植被,也有成片的竹林,呼吸中有自然的氣息,鐵山寺森林公園的名號看來不虛。左手邊的路面積滿了落葉,踩了上去,松松軟軟,腳感極佳。右手邊的小河也有著不同的景致。前段的水流靜默,不知深淺,隨著我們的腳步就有了變化,大大小小的石頭不知何時跑出了水面,無聲的睡在河床里,并未于此干涸的河水也悄悄的從它們的底下、身邊流過。石頭表面布滿了孔隙,是風(fēng)蝕還是水蝕,我尋思著。我突然想到了翡翠谷,不過那兒的石頭更大,表面更光滑。
走著看著,看到了山中寺——鐵山寺。不知寺因山得名,還山因寺得名。寺前的臺階正在修繕,寺中也無甚香火,大殿修得不錯,天王和佛主的塑像也很精美軒昂。有人在殿前留影,有人在天王前搞搞,粗粗走過,小小開心。寺對面是孔雀園,耳中收了高亢的鳴叫聲,絕非音響絕非人聲,但我不敢肯定,這叫喚就是“東南飛的哀號”。呈上行的竹林間木板路,走的人冒汗。近了,近了,那叫喚就在前邊。透過竹間的空隙,一扇的美羽投進了視線,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有人說了,春天到了!是啊,春天到了,我們突然的出現(xiàn),并沒太嚇著正示美求愛的孔雀們,它們只是有點煩我們的相機,時不時的把*對著鏡頭,搞得我們團團跟著轉(zhuǎn)。天吶,我有了狗仔隊的感覺!有好事者問飼養(yǎng)員,它們是春天發(fā)情嗎?答曰,一年到頭都這樣??磥磉@畜牲和人一樣,天天都有需求。
說笑間,再走山間道。路面全石,青苔盡染,縫隙間星點著黃色的小花,該是菊科吧。見著茶社,見著山民,見著一座庵,見著青石小橋在最幽靜的所在,大家接連登上,又是咔咔一番。沿路或上,上而不陡;或下,下也舒緩。有古藤攀援,有黃連木高大,此間就見著森林公園的內(nèi)容了?;氖枪芾碚吒懔撕芏嗫铸堉糜诘肋叄┤撕嫌笆召M。這樣的東西真是沒必要,何況恐龍們不是倒伏就是斷折了。當(dāng)腳下完全平緩,我見了從圖片上看到并為之心儀的吊橋了。在吳總的號召下,大家沖了上去,用力的蕩悠。頭暈!待站定,就著腳下的一片秀水,回望鐵山寺,好樣的風(fēng)景,好樣的心情!
午餐時間,團隊標(biāo)準(zhǔn),十五元每人,用于山腳水邊的賓館。菜量和品種還能接受,就是滋味不敢恭維。菜不好人好,服務(wù)員沒一個丑的,其間有一個更是腿長臀翹,看得人心癢,真欲一上了之。來過幾次盱眙,每次都有這樣的收獲。無論是97年入住金谷園賓館看到的迎賓員,還是去年在盱眙快餐店邂逅的少婦,都曾給我留下無邊遐想。這也有點兒“人在旅途色心旺,身在異鄉(xiāng)情欲濃”的意思呵。
飯飽思困,大家在天泉湖邊和牌坊下留影后,上得車來,大半打盹兒。車卻抖擻精神,直奔明祖陵。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淮河富過兩岸,也苦過兩岸,現(xiàn)今的和諧社會,淮河邊上的人們又有了這樣的豪言。明祖陵就在淮水邊上的明祖陵鎮(zhèn),當(dāng)然鎮(zhèn)子因陵得名。明祖陵早就在我的印象里,不過那是聽得和看得的文字或影像。明代帝王之陵我只去過北京的定陵,那兒的規(guī)模和氣勢實在是讓人驚嘆,而且定陵陳列館里面的收藏也很豐富。不知這印象里的明祖陵會不會也有一二相同的氣質(zhì)。
車穿過盱眙城,經(jīng)過淮河鎮(zhèn),順著溜子河很快就到了明祖陵的正門口。一個告示寫著四月一號景點門票由三十元調(diào)至四十的消息。我覺得有點貴了,對于推介明祖陵不利,畢竟盱眙整體的旅游資源和檔次都還待開發(fā),待提高。如今門票再漲,恐怕會影響周邊游客的熱情。
抬腳進門,一個巨大的“洪武通寶”赫然塞滿了我們的眼睛。吳總說,此錢號稱“天下第一錢”。是很大,可惜都是后世所造,能看看,卻沒人文和歷史價值。吳總建議大家都爬上去站錢眼里留個影,我們在離開時照做了。明祖陵的陳列館就在大錢的后面,館子不大,放了些仿制的明代器物。吳總為我們做了一些介紹,明代的皇家史事多少的記得了些。
往陵內(nèi)的后頭走去,看到南紅門,走過去就進入真正的陵墓建筑了。吳總提醒大家,游后出門時要大叫“我出來啦”,意思就是重回陽間了。這倒有點意思,導(dǎo)游啊,故事就多。踏上神道,所見就是我早有的影像了。立于兩邊的高大石像,沒走近它們我就有了厚重的感覺。明祖陵石刻形體高大,全國明陵中,應(yīng)該說形體了。因為是祖陵,它建這么大,可能就是“子孫不能欺祖”,只能建得比它小了。走近了用手去觸摸,才發(fā)現(xiàn)了修補的痕跡,有的石像更是用了現(xiàn)代的材料做了修復(fù)。長年的埋于水下,石像的表面都被蝕去了清晰和棱角,但華麗和精細的雕飾還是輕易可見的。更讓人驚嘆的就是馬官的石像,據(jù)說是用整塊的石材雕刻而成,重達二十多噸。親近著這些石像,突然生了想把它們帶回家的念頭。對了,所有的石刻像都是雄性或男性(內(nèi)侍是太監(jiān),但畢竟是男人身)。有一種說法,就是皇帝陵墓是陰宅,需要用這個陽性的東西來調(diào)和。這樣他的祖先,才能在這個墓葬里面住得安穩(wěn)。
除了神道和石刻,明祖陵就還有幾個大殿的遺址在水上了,我們只能看到兩座大殿的地基和樁基。從粗大的樁根可以想象的到當(dāng)時的宮殿是如何的宏偉?,F(xiàn)今的殘存,足堪一番唏噓。明祖陵的核心—地宮,還在水下,挖掘尚有諸多問題。里面的故事,里面的物件只能由后人再探了。我們看了那一泓池水,九個僅露著頭的金剛門后就回轉(zhuǎn)了。
在吳總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陵園邊上的大堤。陰陰的天色下,河水顯得浩淼,無風(fēng)無浪,淮河平靜的像是在思考。它會是和我一樣嗎,在努力試著讓情思穿過時空,去問問水下的古人,那好幾百年前到底發(fā)生著怎樣的一切。
我大叫著:“我出來啦!”明祖陵的游歷就這樣的結(jié)束。比起定陵,或其他的明陵,明祖陵顯得小了,空了,但它似乎更適合來追尋和探究。訪古、思古、尋古、懷古是牽縈著很多人的難釋情懷。
該回了,天色比來時晴朗。累了一天,我們都困頓的睡了。再睜眼時,已近了武墩、城南。
一個沒有陽光的春日,十個并非都認識的朋友,坐上了同一輛車,開始了盱眙一日游。盱眙本不很遠,也就一小時出頭的車程,但我們線路中的景點卻不在城里,得多上一個小時。本該坐得人乏,而我們的導(dǎo)游吳總卻用自己的勞動給我們驅(qū)逐了時間感和坐車的苦痛。車上正道,他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時間”。自我介紹和相互介紹后,吳總就切入了淮陰歷史的講解。他充分利用歷史、地理知識和一些傳說故事,給我們詳盡且有趣的講述了運河、淮河,淮陰、淮安和盱眙的歷史和人文。從未這樣的了解過自己的家鄉(xiāng),聽了,倒也生了慚愧。
不久,車就入了我們第一站鐵山寺的地界,遠處有了丘陵,不長的、有點彎繞的路很快被一片水面終結(jié),鐵山寺的坊跟著闖進了我們眼里。這不算小的湖面是天泉湖,沒進山之前,能見著這秀美的水,縱是在車里掃了過去,對于鐵山寺也憑添了幾分好感。
車至正門,一行人購票得入。今天周六,公園里卻不見我們之外的游人,清靜的很,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最怕景點彌漫人味兒了。沿著一條小河邊的石路,我們往前溜達。兩邊都是各樣的植被,也有成片的竹林,呼吸中有自然的氣息,鐵山寺森林公園的名號看來不虛。左手邊的路面積滿了落葉,踩了上去,松松軟軟,腳感極佳。右手邊的小河也有著不同的景致。前段的水流靜默,不知深淺,隨著我們的腳步就有了變化,大大小小的石頭不知何時跑出了水面,無聲的睡在河床里,并未于此干涸的河水也悄悄的從它們的底下、身邊流過。石頭表面布滿了孔隙,是風(fēng)蝕還是水蝕,我尋思著。我突然想到了翡翠谷,不過那兒的石頭更大,表面更光滑。
走著看著,看到了山中寺——鐵山寺。不知寺因山得名,還山因寺得名。寺前的臺階正在修繕,寺中也無甚香火,大殿修得不錯,天王和佛主的塑像也很精美軒昂。有人在殿前留影,有人在天王前搞搞,粗粗走過,小小開心。寺對面是孔雀園,耳中收了高亢的鳴叫聲,絕非音響絕非人聲,但我不敢肯定,這叫喚就是“東南飛的哀號”。呈上行的竹林間木板路,走的人冒汗。近了,近了,那叫喚就在前邊。透過竹間的空隙,一扇的美羽投進了視線,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有人說了,春天到了!是啊,春天到了,我們突然的出現(xiàn),并沒太嚇著正示美求愛的孔雀們,它們只是有點煩我們的相機,時不時的把*對著鏡頭,搞得我們團團跟著轉(zhuǎn)。天吶,我有了狗仔隊的感覺!有好事者問飼養(yǎng)員,它們是春天發(fā)情嗎?答曰,一年到頭都這樣??磥磉@畜牲和人一樣,天天都有需求。
說笑間,再走山間道。路面全石,青苔盡染,縫隙間星點著黃色的小花,該是菊科吧。見著茶社,見著山民,見著一座庵,見著青石小橋在最幽靜的所在,大家接連登上,又是咔咔一番。沿路或上,上而不陡;或下,下也舒緩。有古藤攀援,有黃連木高大,此間就見著森林公園的內(nèi)容了?;氖枪芾碚吒懔撕芏嗫铸堉糜诘肋叄┤撕嫌笆召M。這樣的東西真是沒必要,何況恐龍們不是倒伏就是斷折了。當(dāng)腳下完全平緩,我見了從圖片上看到并為之心儀的吊橋了。在吳總的號召下,大家沖了上去,用力的蕩悠。頭暈!待站定,就著腳下的一片秀水,回望鐵山寺,好樣的風(fēng)景,好樣的心情!
午餐時間,團隊標(biāo)準(zhǔn),十五元每人,用于山腳水邊的賓館。菜量和品種還能接受,就是滋味不敢恭維。菜不好人好,服務(wù)員沒一個丑的,其間有一個更是腿長臀翹,看得人心癢,真欲一上了之。來過幾次盱眙,每次都有這樣的收獲。無論是97年入住金谷園賓館看到的迎賓員,還是去年在盱眙快餐店邂逅的少婦,都曾給我留下無邊遐想。這也有點兒“人在旅途色心旺,身在異鄉(xiāng)情欲濃”的意思呵。
飯飽思困,大家在天泉湖邊和牌坊下留影后,上得車來,大半打盹兒。車卻抖擻精神,直奔明祖陵。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淮河富過兩岸,也苦過兩岸,現(xiàn)今的和諧社會,淮河邊上的人們又有了這樣的豪言。明祖陵就在淮水邊上的明祖陵鎮(zhèn),當(dāng)然鎮(zhèn)子因陵得名。明祖陵早就在我的印象里,不過那是聽得和看得的文字或影像。明代帝王之陵我只去過北京的定陵,那兒的規(guī)模和氣勢實在是讓人驚嘆,而且定陵陳列館里面的收藏也很豐富。不知這印象里的明祖陵會不會也有一二相同的氣質(zhì)。
車穿過盱眙城,經(jīng)過淮河鎮(zhèn),順著溜子河很快就到了明祖陵的正門口。一個告示寫著四月一號景點門票由三十元調(diào)至四十的消息。我覺得有點貴了,對于推介明祖陵不利,畢竟盱眙整體的旅游資源和檔次都還待開發(fā),待提高。如今門票再漲,恐怕會影響周邊游客的熱情。
抬腳進門,一個巨大的“洪武通寶”赫然塞滿了我們的眼睛。吳總說,此錢號稱“天下第一錢”。是很大,可惜都是后世所造,能看看,卻沒人文和歷史價值。吳總建議大家都爬上去站錢眼里留個影,我們在離開時照做了。明祖陵的陳列館就在大錢的后面,館子不大,放了些仿制的明代器物。吳總為我們做了一些介紹,明代的皇家史事多少的記得了些。
往陵內(nèi)的后頭走去,看到南紅門,走過去就進入真正的陵墓建筑了。吳總提醒大家,游后出門時要大叫“我出來啦”,意思就是重回陽間了。這倒有點意思,導(dǎo)游啊,故事就多。踏上神道,所見就是我早有的影像了。立于兩邊的高大石像,沒走近它們我就有了厚重的感覺。明祖陵石刻形體高大,全國明陵中,應(yīng)該說形體了。因為是祖陵,它建這么大,可能就是“子孫不能欺祖”,只能建得比它小了。走近了用手去觸摸,才發(fā)現(xiàn)了修補的痕跡,有的石像更是用了現(xiàn)代的材料做了修復(fù)。長年的埋于水下,石像的表面都被蝕去了清晰和棱角,但華麗和精細的雕飾還是輕易可見的。更讓人驚嘆的就是馬官的石像,據(jù)說是用整塊的石材雕刻而成,重達二十多噸。親近著這些石像,突然生了想把它們帶回家的念頭。對了,所有的石刻像都是雄性或男性(內(nèi)侍是太監(jiān),但畢竟是男人身)。有一種說法,就是皇帝陵墓是陰宅,需要用這個陽性的東西來調(diào)和。這樣他的祖先,才能在這個墓葬里面住得安穩(wěn)。
除了神道和石刻,明祖陵就還有幾個大殿的遺址在水上了,我們只能看到兩座大殿的地基和樁基。從粗大的樁根可以想象的到當(dāng)時的宮殿是如何的宏偉?,F(xiàn)今的殘存,足堪一番唏噓。明祖陵的核心—地宮,還在水下,挖掘尚有諸多問題。里面的故事,里面的物件只能由后人再探了。我們看了那一泓池水,九個僅露著頭的金剛門后就回轉(zhuǎn)了。
在吳總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陵園邊上的大堤。陰陰的天色下,河水顯得浩淼,無風(fēng)無浪,淮河平靜的像是在思考。它會是和我一樣嗎,在努力試著讓情思穿過時空,去問問水下的古人,那好幾百年前到底發(fā)生著怎樣的一切。
我大叫著:“我出來啦!”明祖陵的游歷就這樣的結(jié)束。比起定陵,或其他的明陵,明祖陵顯得小了,空了,但它似乎更適合來追尋和探究。訪古、思古、尋古、懷古是牽縈著很多人的難釋情懷。
該回了,天色比來時晴朗。累了一天,我們都困頓的睡了。再睜眼時,已近了武墩、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