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又炸了!兩次爆炸之間,相隔僅僅14天!
各種消息紛至沓來:一種是恐慌的:英國警方在地鐵站里當眾擊斃了一名行跡可疑的巴西男子,但經(jīng)過搜查,并未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危險品,后來,警方承認是誤殺;數(shù)百名倫敦地鐵司機可能因擔心遭襲而停工;倫敦城里自行車熱賣;坐地鐵時,大家對背包者惟恐避之不及……
另一種,則是平靜的:經(jīng)歷過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英國人,早就磨練出了一顆堅硬的心,倫敦人依舊循著日常的生活軌跡作息。
實情究竟如何? 7月 22日,本報通過電話,連線到在英國生活、工作的中國人,聽他們講述這些日子里的點點滴滴———遇到的麻煩、感受到的小小的溫暖……
我們祝福他們,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平平安安。
先生同事的女兒就在那節(jié)車廂里……
卡羅家庭主婦 家住倫敦溫布爾敦3區(qū)
兩次爆炸的地點離我住的地方并不遠,但因為平時一直在家?guī)Ш⒆?,兩次我都不是第一時間知曉的。
第一次爆炸發(fā)生時,在中國的表弟發(fā)來Email,我才知道。緊接著,先生從公司打來電話,他說立刻會開車回家。他關(guān)照我,過一會兒,萬一他的手機不能接通,千萬別著急,他還說,如果不能開車回家,就是走,他也會走回來。電話里,他還推算了一下,如果步行回家,大概得花上4個小時。那天,倫敦堵車很厲害,好在傍晚時分,他還是平安回來了。一進門他就問我:“為什么?難道是因為昨天我們申奧成功了?”
第二次爆炸,更在意料之外。那天早上,先生出差,在機場的電視里看到新聞,他打電話回家說又爆炸了。那天早上,我也在看電視,但我還以為仍然在講上次的爆炸。先生反復關(guān)照我,他不在家時,千萬不要帶著孩子亂走動,不過,“等我回來我們就可以去市中心玩,現(xiàn)在是的時機,恐怖分子一般不會連續(xù)作戰(zhàn),市中心人又少,不會再塞車了?!?BR> 我是不敢去了。聽說,第一次爆炸發(fā)生時,我先生同事的女兒就在一節(jié)發(fā)生爆炸的車廂里,因為站在車廂的前半部,才幸免于難。后來,那孩子失魂落魄地走進公司,好久都不愿意同別人說話。
想想就覺得可怕。
倫敦的瘋狂折扣,無人光顧
Barrigin 伯明翰大學留學生
倫敦第一次爆炸發(fā)生前,我即將結(jié)束在歐洲的旅行,因為后來臨時決定去德國,才晚一天回到倫敦。到現(xiàn)在我還在想,要是我提前一天回到倫敦,肯定要坐上那班爆炸的地鐵,那么現(xiàn)在……
回到倫敦,轉(zhuǎn)車去在伯明翰的學校時,必須在維多利亞火車站轉(zhuǎn)車。我到的時候警察封鎖了車站,據(jù)說是懷疑車站里被安置了炸彈,30分鐘后,火車站才重新開放。
回伯明翰的第三天,晚上看新聞時,突然被通知說,伯明翰的酒吧一條街里可能藏有炸彈。當天晚上,整個市區(qū)再次戒嚴,嚴禁車輛行人進入,除了當?shù)鼐用裢?,全城清空。一位朋友在市區(qū)打工,工作到一半就回來了,是步行回來的。
后來戒嚴解除,說是沒有找到炸彈。不過大家還是人心惶惶。
就在人們漸漸平靜下來時,倫敦又爆炸了!雖說這次只有1人受傷,但它又把我們拉回了恐懼之中。
往年到了這個季節(jié),倫敦市中心的商業(yè)區(qū)都在瘋狂打折,熱鬧得很。但現(xiàn)在,沒人敢去了,連伯明翰的ShoppingMall里人都很少。還聽說倫敦最近自行車大賣;背著大包的人,都要被旁人審視幾眼;還有些同學覺得,爆炸后,在倫敦找工作更難了……
過一陣子,我就要回國了,本來想從倫敦飛回上海,現(xiàn)在改主意了,決定從伯明翰飛。誰知道倫敦還會發(fā)生什么事!
向允許“寄簽”的國家出發(fā)
吳海云 拉夫堡大學留學生
拉夫堡離倫敦很遠,按說,這兩次爆炸對我影響不大,但是,接下來正是簽證高峰期———很多人要申請留學簽證,還有人想出去旅游,就得申請別國的簽證。
各國大使館多集中在倫敦和愛丁堡,因為有了爆炸事件,很多想去歐洲旅游的同學,都不愿意親自坐地鐵去倫敦,哪些國家允許寄簽———本人可以不到場,由快遞員送護照去大使館———就選擇去哪個國家玩。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倫敦第一次被炸后,捷克大使館就發(fā)布消息,說改面簽為寄簽。捷克不屬于申根國,申請捷克的簽證,只能去捷克,而不能去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如果沒有這項政策,很多同學的首選不會是捷克,但如今,去布拉格旅游的人大大增加。
我也碰到了相同的情況。爆炸前,我原本準備去德國使館申請簽證,但因為德國使館不允許寄簽,我只好臨時修改了很多材料,改簽奧地利。我的申請材料已經(jīng)交給
RoyalMail的快遞員了,這幾天一直心神不寧———畢竟是把護照交到了別人的手上。萬一倫敦再出什么事,我的護照被炸爛掉的話……
相比之下,英國人對待爆炸,反不如我們這些外鄉(xiāng)人那么緊張。前幾天,在電視里看到一位老兵在接受采訪,鎮(zhèn)定自若。當時我就想,畢竟是經(jīng)歷過納粹德國轟炸的城市!從前我并不喜歡倫敦人,但這次,倫敦人面對爆炸的冷靜、媒體中允的態(tài)度,倒讓我肅然起敬。
最近,英國人在討論英國要不要從伊拉克撤軍,許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我的幾位英國朋友似乎更關(guān)心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板球比賽。當我告訴他們,倫敦又被炸了的時候,他們回答我說:“Really?”
說“我愛你”最多的一天
姜豐原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劍橋大學博士生
劍橋離倫敦很遠,所以,兩次爆炸對我沒有造成什么直接影響。但是,原本每周二至周四去倫敦探訪夫君的行程,現(xiàn)在不得不取消了。
第一次爆炸發(fā)生在周四,按照一貫的出沒規(guī)律,那天上午,我本該坐著從劍橋到倫敦的火車,出現(xiàn)在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因為懶惰,那天我恰巧沒去倫敦。后來就接到了先生的電話,這才知道了一切。
其實,從首相到市民,每個倫敦人都相信,倫敦被恐怖分子襲擊是遲早的事。所以,從倫敦被炸的第一天起,首相就說:“我們早就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了?!?BR> 倫敦人對襲擊有充分準備的證據(jù)是:倫敦的金融系統(tǒng)各自擁有備用的辦公大樓,備用大樓里設(shè)施齊全,即便發(fā)生“9·11”那樣的災難,也不至于全面癱瘓。
而恐怖分子選擇襲擊倫敦的地鐵車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由11條線路組成的倫敦地鐵系統(tǒng),幾乎可以讓你到達倫敦的每一個角落。不論是忙人還是閑人、富人還是窮人,大家都坐地鐵。也因此,雖然地鐵被襲擊了兩次,只要有需要,大家仍舊不會放棄地鐵。畢竟,經(jīng)歷炸彈襲擊的概率,差不多等同于中彩票的概率。
當然,爆炸事件讓一部分人的生活開始忙碌起來。先生的弟弟是倫敦一家醫(yī)院的外科大夫,兩次爆炸后,他一直在加班。
爆炸事件也令人感覺到了親人間的溫情。我記得,第一次爆炸發(fā)生的那天,是我和先生通電話次數(shù)最多的一天,也是他對我說“我愛你”最多的一天。在Email里,他還把“Iloveyouforever”4個單詞,用大寫標注了出來。
各種消息紛至沓來:一種是恐慌的:英國警方在地鐵站里當眾擊斃了一名行跡可疑的巴西男子,但經(jīng)過搜查,并未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危險品,后來,警方承認是誤殺;數(shù)百名倫敦地鐵司機可能因擔心遭襲而停工;倫敦城里自行車熱賣;坐地鐵時,大家對背包者惟恐避之不及……
另一種,則是平靜的:經(jīng)歷過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英國人,早就磨練出了一顆堅硬的心,倫敦人依舊循著日常的生活軌跡作息。
實情究竟如何? 7月 22日,本報通過電話,連線到在英國生活、工作的中國人,聽他們講述這些日子里的點點滴滴———遇到的麻煩、感受到的小小的溫暖……
我們祝福他們,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平平安安。
先生同事的女兒就在那節(jié)車廂里……
卡羅家庭主婦 家住倫敦溫布爾敦3區(qū)
兩次爆炸的地點離我住的地方并不遠,但因為平時一直在家?guī)Ш⒆?,兩次我都不是第一時間知曉的。
第一次爆炸發(fā)生時,在中國的表弟發(fā)來Email,我才知道。緊接著,先生從公司打來電話,他說立刻會開車回家。他關(guān)照我,過一會兒,萬一他的手機不能接通,千萬別著急,他還說,如果不能開車回家,就是走,他也會走回來。電話里,他還推算了一下,如果步行回家,大概得花上4個小時。那天,倫敦堵車很厲害,好在傍晚時分,他還是平安回來了。一進門他就問我:“為什么?難道是因為昨天我們申奧成功了?”
第二次爆炸,更在意料之外。那天早上,先生出差,在機場的電視里看到新聞,他打電話回家說又爆炸了。那天早上,我也在看電視,但我還以為仍然在講上次的爆炸。先生反復關(guān)照我,他不在家時,千萬不要帶著孩子亂走動,不過,“等我回來我們就可以去市中心玩,現(xiàn)在是的時機,恐怖分子一般不會連續(xù)作戰(zhàn),市中心人又少,不會再塞車了?!?BR> 我是不敢去了。聽說,第一次爆炸發(fā)生時,我先生同事的女兒就在一節(jié)發(fā)生爆炸的車廂里,因為站在車廂的前半部,才幸免于難。后來,那孩子失魂落魄地走進公司,好久都不愿意同別人說話。
想想就覺得可怕。
倫敦的瘋狂折扣,無人光顧
Barrigin 伯明翰大學留學生
倫敦第一次爆炸發(fā)生前,我即將結(jié)束在歐洲的旅行,因為后來臨時決定去德國,才晚一天回到倫敦。到現(xiàn)在我還在想,要是我提前一天回到倫敦,肯定要坐上那班爆炸的地鐵,那么現(xiàn)在……
回到倫敦,轉(zhuǎn)車去在伯明翰的學校時,必須在維多利亞火車站轉(zhuǎn)車。我到的時候警察封鎖了車站,據(jù)說是懷疑車站里被安置了炸彈,30分鐘后,火車站才重新開放。
回伯明翰的第三天,晚上看新聞時,突然被通知說,伯明翰的酒吧一條街里可能藏有炸彈。當天晚上,整個市區(qū)再次戒嚴,嚴禁車輛行人進入,除了當?shù)鼐用裢?,全城清空。一位朋友在市區(qū)打工,工作到一半就回來了,是步行回來的。
后來戒嚴解除,說是沒有找到炸彈。不過大家還是人心惶惶。
就在人們漸漸平靜下來時,倫敦又爆炸了!雖說這次只有1人受傷,但它又把我們拉回了恐懼之中。
往年到了這個季節(jié),倫敦市中心的商業(yè)區(qū)都在瘋狂打折,熱鬧得很。但現(xiàn)在,沒人敢去了,連伯明翰的ShoppingMall里人都很少。還聽說倫敦最近自行車大賣;背著大包的人,都要被旁人審視幾眼;還有些同學覺得,爆炸后,在倫敦找工作更難了……
過一陣子,我就要回國了,本來想從倫敦飛回上海,現(xiàn)在改主意了,決定從伯明翰飛。誰知道倫敦還會發(fā)生什么事!
向允許“寄簽”的國家出發(fā)
吳海云 拉夫堡大學留學生
拉夫堡離倫敦很遠,按說,這兩次爆炸對我影響不大,但是,接下來正是簽證高峰期———很多人要申請留學簽證,還有人想出去旅游,就得申請別國的簽證。
各國大使館多集中在倫敦和愛丁堡,因為有了爆炸事件,很多想去歐洲旅游的同學,都不愿意親自坐地鐵去倫敦,哪些國家允許寄簽———本人可以不到場,由快遞員送護照去大使館———就選擇去哪個國家玩。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倫敦第一次被炸后,捷克大使館就發(fā)布消息,說改面簽為寄簽。捷克不屬于申根國,申請捷克的簽證,只能去捷克,而不能去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如果沒有這項政策,很多同學的首選不會是捷克,但如今,去布拉格旅游的人大大增加。
我也碰到了相同的情況。爆炸前,我原本準備去德國使館申請簽證,但因為德國使館不允許寄簽,我只好臨時修改了很多材料,改簽奧地利。我的申請材料已經(jīng)交給
RoyalMail的快遞員了,這幾天一直心神不寧———畢竟是把護照交到了別人的手上。萬一倫敦再出什么事,我的護照被炸爛掉的話……
相比之下,英國人對待爆炸,反不如我們這些外鄉(xiāng)人那么緊張。前幾天,在電視里看到一位老兵在接受采訪,鎮(zhèn)定自若。當時我就想,畢竟是經(jīng)歷過納粹德國轟炸的城市!從前我并不喜歡倫敦人,但這次,倫敦人面對爆炸的冷靜、媒體中允的態(tài)度,倒讓我肅然起敬。
最近,英國人在討論英國要不要從伊拉克撤軍,許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我的幾位英國朋友似乎更關(guān)心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板球比賽。當我告訴他們,倫敦又被炸了的時候,他們回答我說:“Really?”
說“我愛你”最多的一天
姜豐原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劍橋大學博士生
劍橋離倫敦很遠,所以,兩次爆炸對我沒有造成什么直接影響。但是,原本每周二至周四去倫敦探訪夫君的行程,現(xiàn)在不得不取消了。
第一次爆炸發(fā)生在周四,按照一貫的出沒規(guī)律,那天上午,我本該坐著從劍橋到倫敦的火車,出現(xiàn)在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因為懶惰,那天我恰巧沒去倫敦。后來就接到了先生的電話,這才知道了一切。
其實,從首相到市民,每個倫敦人都相信,倫敦被恐怖分子襲擊是遲早的事。所以,從倫敦被炸的第一天起,首相就說:“我們早就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了?!?BR> 倫敦人對襲擊有充分準備的證據(jù)是:倫敦的金融系統(tǒng)各自擁有備用的辦公大樓,備用大樓里設(shè)施齊全,即便發(fā)生“9·11”那樣的災難,也不至于全面癱瘓。
而恐怖分子選擇襲擊倫敦的地鐵車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由11條線路組成的倫敦地鐵系統(tǒng),幾乎可以讓你到達倫敦的每一個角落。不論是忙人還是閑人、富人還是窮人,大家都坐地鐵。也因此,雖然地鐵被襲擊了兩次,只要有需要,大家仍舊不會放棄地鐵。畢竟,經(jīng)歷炸彈襲擊的概率,差不多等同于中彩票的概率。
當然,爆炸事件讓一部分人的生活開始忙碌起來。先生的弟弟是倫敦一家醫(yī)院的外科大夫,兩次爆炸后,他一直在加班。
爆炸事件也令人感覺到了親人間的溫情。我記得,第一次爆炸發(fā)生的那天,是我和先生通電話次數(shù)最多的一天,也是他對我說“我愛你”最多的一天。在Email里,他還把“Iloveyouforever”4個單詞,用大寫標注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