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回放:
2007年1月24日,民建河南省委在河南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對公務員加強禮儀教育的建議》。委員們認為,河南省各級、各類公務員在履行公務中,普遍存在著缺乏文明禮儀的問題,尤其是基層公務員,文明禮儀修養(yǎng)較差。
“工作時間拉家常、泡電話,居高自傲、盛氣凌人是公務員的通病?!?BR> 委員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主要有公務員禮貌用語“難以啟齒”,迎來送往沒有規(guī)矩,言談舉止隨心所欲。特別是政府部門營業(yè)大廳、基層派出所、基層法院等,這些每天都與人民群眾廣泛接觸的部門,公務員普遍存在不會打招呼、不會問候、不會表示道歉、不會說再見、聲高言粗、旁若無人、態(tài)度怠慢、言語或行為沖撞或傷害服務對象等現(xiàn)象,從而導致糾紛與矛盾。
委員們建議,把公務員禮儀納入晉職培訓內容,建立公務員禮儀培訓制度,把禮儀培訓列入機關公務員日常培訓計劃,定期對公務員進行禮儀培訓,可配合公務員晉職培訓,開展禮儀培訓。
作文鏈接:
謙和之美
王新秀
在紛繁蕪雜的社會中,你總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沖突橫亙在你的面前時,你會選擇哪一種態(tài)度來面對呢?憤怒,不顧一切地發(fā)泄出心中的憤恨?還是謙和、冷靜地思考,顧全大局,以和為美?憤怒或許可以讓你逞一時之威,抒不平之臆,可后果呢,破壞的不僅僅是你和他人的關系,更破壞了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憤怒看似兇猛,謙和又何嘗不是一種力量呢?憤憤不平的廉頗,縱然百般刁難,甚至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藺相如卻以大局為重,隱忍謙和,“聞之,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舍人不解,紛紛辭別,相如方解釋:“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爭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绷H聞之,自然是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好一個寬之至此,謙和讓憤怒低了頭。
謙和勝過憤怒,不僅如此,謙和還具有讓人為之動容的力量。昔日,劉備求賢若渴,為求得臥龍先生出山,三顧茅廬,無論風雪,始終堅持在門外守候,即使是后終于等到先生在家,得知他在睡覺,亦是畢恭畢敬地守候,急得張飛要放火,他仍然堅持,終求得諸葛亮出山,才有以后的三國鼎立,魏蜀吳三分天下。試問如果沒有謙和的品質,劉備又怎會感動諸葛先生,如果都是急張飛的性子,又怎會有以后的豐功偉績?
謙者,謙虛,謙讓也。老子曾以江海處下而為百川的事實,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處伐”、“自是”。謙德亦根源于人的辭讓之心,尤其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以“和”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孔子言:“禮之用,和為貴?!薄吨杏埂芬舶选爸轮泻汀弊鳛闃O高的道德境界。“和”被認為是君子的重要品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庇纱撕湍兰易?、鄰里,終協(xié)和萬邦?!岸Y”、“謙”、“和”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自古如此,現(xiàn)在亦然,謙和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有無可取代的地位。企業(yè)里,謙和讓人更容易接近,謙和的老總總是比那些盛氣凌人的老總更能贏得人心,獲得更多效益;工作中,謙和的微笑總是能給你帶來好運氣,讓你在求職時順利通過,在同事中得到好人緣。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欲,得到一個美好的心情,也許一點點的善意、寬容、理解和付出,會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美好和快樂。
謙和,謙恭平和,寧靜柔和,像夜空那一輪滿月。謙和忍讓,是修身養(yǎng)性的自悟,自我人格的超越。善待自己,寬于待人,隨遇而安,可使煩惱如風卷殘云,心如晴空朗月,過一種成全自己也成全別人的美好生活。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痹绞浅墒祜枬M的谷子,越是低下頭??墒?,平日里有些人,常常會不自覺地自恃自己的才華而飄飄然,特別是處于順境之時,常常得意忘形,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本事不大派頭很大,底氣不足傲氣十足。緣何如此?有句俗話可謂一語中的:“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有真才實學的人,不會去賣弄自己的學問。只有那些半瓶子水的人,才會晃蕩晃蕩地響個不停。
我們不妨學學好的榜樣,認真地審視自己,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良好作風。因為謙和不僅僅是傳統(tǒng)美德,更體現(xiàn)了為人處世的一種高尚修養(yǎng)與風度,是修身養(yǎng)性的自悟,自我人格的超越。善待自己,寬于待人,隨遇而安,可使煩惱如風卷殘云,心如晴空朗月,過一種成全自己也成全別人的美好生活。
●思考與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為認識別人、傾聽別人;我的腳,是為走近別人;我的手,是為幫助別人、牽引別人;我的腦子,是為造福別人;我的心是為體貼別人、愛別人……是啊,若沒有別人,我還能成為我嗎?
生活中,沒有人能夠單獨生存,沒有誰離得開別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又該怎樣對待別人呢?
要求:請以“自己與別人”為話題寫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的材料,在文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思維啟示】
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系是現(xiàn)實人際關系的核心。由于私情所囿,人們常常不能公平地對待別人:總認為自己賽過諸葛亮,別人不如劉阿斗;總認為自己得到的少,別人得到的多;總是寬松地對待自己,嚴格地要求別人;總認為自己升遷太慢,別人提拔太快;總認為自己付出的多,別人付出的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豈不聞“嚴以待己,寬以待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訓,讓我們在先賢的調教中,端正對別人的態(tài)度,正確地處理好“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系。
2007年1月24日,民建河南省委在河南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對公務員加強禮儀教育的建議》。委員們認為,河南省各級、各類公務員在履行公務中,普遍存在著缺乏文明禮儀的問題,尤其是基層公務員,文明禮儀修養(yǎng)較差。
“工作時間拉家常、泡電話,居高自傲、盛氣凌人是公務員的通病?!?BR> 委員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主要有公務員禮貌用語“難以啟齒”,迎來送往沒有規(guī)矩,言談舉止隨心所欲。特別是政府部門營業(yè)大廳、基層派出所、基層法院等,這些每天都與人民群眾廣泛接觸的部門,公務員普遍存在不會打招呼、不會問候、不會表示道歉、不會說再見、聲高言粗、旁若無人、態(tài)度怠慢、言語或行為沖撞或傷害服務對象等現(xiàn)象,從而導致糾紛與矛盾。
委員們建議,把公務員禮儀納入晉職培訓內容,建立公務員禮儀培訓制度,把禮儀培訓列入機關公務員日常培訓計劃,定期對公務員進行禮儀培訓,可配合公務員晉職培訓,開展禮儀培訓。
作文鏈接:
謙和之美
王新秀
在紛繁蕪雜的社會中,你總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沖突橫亙在你的面前時,你會選擇哪一種態(tài)度來面對呢?憤怒,不顧一切地發(fā)泄出心中的憤恨?還是謙和、冷靜地思考,顧全大局,以和為美?憤怒或許可以讓你逞一時之威,抒不平之臆,可后果呢,破壞的不僅僅是你和他人的關系,更破壞了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憤怒看似兇猛,謙和又何嘗不是一種力量呢?憤憤不平的廉頗,縱然百般刁難,甚至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藺相如卻以大局為重,隱忍謙和,“聞之,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舍人不解,紛紛辭別,相如方解釋:“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爭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绷H聞之,自然是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好一個寬之至此,謙和讓憤怒低了頭。
謙和勝過憤怒,不僅如此,謙和還具有讓人為之動容的力量。昔日,劉備求賢若渴,為求得臥龍先生出山,三顧茅廬,無論風雪,始終堅持在門外守候,即使是后終于等到先生在家,得知他在睡覺,亦是畢恭畢敬地守候,急得張飛要放火,他仍然堅持,終求得諸葛亮出山,才有以后的三國鼎立,魏蜀吳三分天下。試問如果沒有謙和的品質,劉備又怎會感動諸葛先生,如果都是急張飛的性子,又怎會有以后的豐功偉績?
謙者,謙虛,謙讓也。老子曾以江海處下而為百川的事實,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處伐”、“自是”。謙德亦根源于人的辭讓之心,尤其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以“和”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孔子言:“禮之用,和為貴?!薄吨杏埂芬舶选爸轮泻汀弊鳛闃O高的道德境界。“和”被認為是君子的重要品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庇纱撕湍兰易?、鄰里,終協(xié)和萬邦?!岸Y”、“謙”、“和”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自古如此,現(xiàn)在亦然,謙和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有無可取代的地位。企業(yè)里,謙和讓人更容易接近,謙和的老總總是比那些盛氣凌人的老總更能贏得人心,獲得更多效益;工作中,謙和的微笑總是能給你帶來好運氣,讓你在求職時順利通過,在同事中得到好人緣。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欲,得到一個美好的心情,也許一點點的善意、寬容、理解和付出,會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美好和快樂。
謙和,謙恭平和,寧靜柔和,像夜空那一輪滿月。謙和忍讓,是修身養(yǎng)性的自悟,自我人格的超越。善待自己,寬于待人,隨遇而安,可使煩惱如風卷殘云,心如晴空朗月,過一種成全自己也成全別人的美好生活。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痹绞浅墒祜枬M的谷子,越是低下頭??墒?,平日里有些人,常常會不自覺地自恃自己的才華而飄飄然,特別是處于順境之時,常常得意忘形,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本事不大派頭很大,底氣不足傲氣十足。緣何如此?有句俗話可謂一語中的:“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有真才實學的人,不會去賣弄自己的學問。只有那些半瓶子水的人,才會晃蕩晃蕩地響個不停。
我們不妨學學好的榜樣,認真地審視自己,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良好作風。因為謙和不僅僅是傳統(tǒng)美德,更體現(xiàn)了為人處世的一種高尚修養(yǎng)與風度,是修身養(yǎng)性的自悟,自我人格的超越。善待自己,寬于待人,隨遇而安,可使煩惱如風卷殘云,心如晴空朗月,過一種成全自己也成全別人的美好生活。
●思考與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為認識別人、傾聽別人;我的腳,是為走近別人;我的手,是為幫助別人、牽引別人;我的腦子,是為造福別人;我的心是為體貼別人、愛別人……是啊,若沒有別人,我還能成為我嗎?
生活中,沒有人能夠單獨生存,沒有誰離得開別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又該怎樣對待別人呢?
要求:請以“自己與別人”為話題寫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的材料,在文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思維啟示】
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系是現(xiàn)實人際關系的核心。由于私情所囿,人們常常不能公平地對待別人:總認為自己賽過諸葛亮,別人不如劉阿斗;總認為自己得到的少,別人得到的多;總是寬松地對待自己,嚴格地要求別人;總認為自己升遷太慢,別人提拔太快;總認為自己付出的多,別人付出的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豈不聞“嚴以待己,寬以待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訓,讓我們在先賢的調教中,端正對別人的態(tài)度,正確地處理好“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