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順差1141億美元給中國帶來巨大壓力

字號:

2005年,中美貿易順差達到1141.97億美元。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擴大在產業(yè)界和國會山引起巨大反彈,有議員指責布什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是完全失敗的。在此壓力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了題為“美中貿易關系:進入更大責任和執(zhí)法新階段”的報告,聲稱重新調整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時候到了。
    與此同時,又傳出消息,美國將建立一個專門機構,監(jiān)督中國遵守國際貿易條款的情況。據悉,這是美國首次建立針對特定國家的執(zhí)行辦公室。
    貿易順差再次給中國帶來巨大壓力,然而,這個壓力來得的確很冤枉。
    其一,正如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所言,美國制造業(yè)大量向中國轉移,導致了美國對華貿易出現了比較大的逆差?!?005年,中國出口總額的58%來自外商投資企業(yè),外商投資企業(yè)的貿易順差凈值844億美元,占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83%……如果扣除這一部分,中國的貿易順差僅為175億美元?!?BR>    其二,中國為縮小差距付出了重大代價。為縮小中美貿易順差,中國不斷加大從美國進口的力度,并不斷放開美國農產品進口的限制。
    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83%是外資投資企業(yè)導致的,卻要由我們獨自來承受壓力,不斷作出讓步,即便如此,美方還是步步進逼,我們簡直比竇娥還冤。然而,在埋怨和訴苦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進行反省呢?
    2005年,外商投資企業(yè)的貿易順差凈值占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83%,這其中,有多少是外資享受了在稅收等方面的超國民待遇造成的呢?假如沒有這種超國民待遇,貿易順差肯定會大幅降低。因為在外資的相當一部分收益之中,就包含了因稅收等超國民待遇獲取的“額外收益”。
    我們由此作出了雙重犧牲:讓利于外資企業(yè),既減少了稅收收入,也給我們帶來了更沉重的由于貿易順差帶來的壓力。
    遺憾的是,縮小中美貿易順差,我們卻將加大從美國的進口力度作為了首選。如果扣除外資在中國貿易順差中的作用,2005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僅為175億美元。但是,2005年,中國僅采購波音飛機一項,就花去了近40億美元,其所需的外匯,相當于中國出口560億件紡織品作為代價!這種代價對于我們來說,顯然已經成為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