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生發(fā)展鋪好路--高考選專業(yè)必看三要領

字號:

以“適合自己”的原則選擇大學
    目前,中國大學的基本格局如果按照大學之“大”(主要指多元化、多樣化和綜合性的程度)可以大致梳理如下:第一類是原來就有一定歷史根基、目前國家又重點扶植的綜合性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這些大學一般具有“大師”之大氣,以及文、理、工綜合“通識”的大文化底蘊。如果覺得自己是一塊可造的棟梁人才,將來能夠在某一領域,特別是文化學術領域作為精英之士大展一番宏圖,選擇到這樣的環(huán)境中熏陶或深造幾年,那當然是好事。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僅僅為體面或牌子一古腦兒地往這里死鉆,不僅會遭到賭徒式的慘敗,而且將會像紈绔子弟攀比消費那樣被誤導終生。
    第二類是有一定歷史根基,但具有明顯學科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如偏理工科類的有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偏文科財經(jīng)政法師范類的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這些大學也是大眾心目中的,雖然各有學科特色,但“大師”之氣、多元化氛圍還是很濃厚的,適合有特殊“專才”潛能和志向的青年報考。
    第三類可以說是數(shù)量最多的那類大學,可以將地方性綜合大學、一般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或教學研究型大學統(tǒng)統(tǒng)歸入此類。
    當然也可以按照目前教育行政管理標準劃定的如“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大學”等,將這類大學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層次。但對于已經(jīng)明白“上大學是怎么回事”的考生來說,我覺得這種分層實在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還很可能造成誤導,使我們在選專業(yè)時不自覺地陷于傳統(tǒng)應試誤區(qū)。對處于中間位置的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哪些大學更適合自己方面,而不是斤斤計較這些大學處于哪個水平層級上,因為它們彼此都差不多,你硬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分出個水平等級來,結(jié)果很可能“抓小放大”,犯方向性錯誤。
    第四類是教學型大學,這類大學約有三四百所,具體情況也比較復雜。近些年來,“共建、調(diào)整、合作、合并”的大多都是這類學校,有些是原來的學院更名為大學的,如海南師范學院更名為海南師范大學、江西東華理工學院擬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遼寧工學院申報遼寧工業(yè)大學、洛陽工學院更名為河南科技大學等;有些是將原來幾所學院合并更名為大學,如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與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合并籌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有些是“專升本”合并更名的,如保定師范??茖W校升格為保定學院、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與洛陽大學合并為洛陽理工學院,等等。
    針對上述大學格局,考生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以“通識自我”為基本宗旨,以適合自己為基本原則,以提高自己認識、體驗和感悟多元化、多樣化社會圖景為基本目標,平心靜氣地選擇報考大學。不盲目攀比,不斤斤計較層級水平,只要能夠為自己提供多元化成功的平臺,就是適合自己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