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年多的學習研究和探索實踐,我們對“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簡稱“理綜測試”)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袄砭C測試”與分學科測試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目前的高中實行分學科教學,但高考卻是綜合能力測試,這二者之間存在矛盾。理綜測試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只有認識到這些特點和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才能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措施,真正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認為目前的理綜測試與分學科測試比較,有以下8個特點。
一、理綜測試內容遵循教學大綱而不拘泥于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各學科編寫教材的依據,也是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在理綜測試中涉及到的各學科知識點應遵循大綱,不能隨意超越,而考查學生的能力則不拘泥于大綱。各學科的主干和核心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是測試的重點。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大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各學科雙基的重要性。因為它是學科進行其它教育達到多元教學目的的載體,只有抓好雙基,才能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目標,諸如能力的提高,社會責任感的增強,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愛國主義思想的確立等。因此,實行理科綜合測試,并不是弱化雙基,恰恰相反,而是要強化雙基、主干和核心。當然現在強調雙基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有必要降低知識的難度,加強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要注意到各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因為理科綜合測試常以現實問題立意命題,根據問題背景的需要,知識的生長點不一定是學科的主干和核心內容,因此,平時教學更需注意防止知識的明顯缺漏,從這一點來看,對雙基的要求是提高而不是降低。學生可能存在的知識缺漏并不是靠教師的講授來填補,而需要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解決。
二、理綜測試對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
理綜測試不拘泥于大綱,主要對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而言,它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提供的背景(背景涉及的一些材料很可能是大綱、教材沒有要求的知識點),分析處理信息,調用已學知識來解決未知問題。各學科均有本學科自己的學科能力,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如化學科強調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在觀察、審視現實問題時有化學自己的視角和思維模式,這對于學好化學,甚至將來成為化學專業(yè)工作者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理綜測試對各學科能力仍有相應要求,所不同的是著眼點不再是成為專業(yè)工作者的需要,更為強調的是這些能力的具有普適性的一面。
理科綜合能力是建立在各學科能力的基礎上的,因此具備一定的學科能力是培養(yǎng)理科綜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理科綜合能力是指:①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②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③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④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我們在教學上可清楚地看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重組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上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上我們首先要重視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學活動上,要注意復習階段的多模式教學,防止單調劃一的呆板的講練式,要提高練習、講評的效率就需進行有選擇的練習(而不是每次訓練發(fā)一套測試卷要學生全做),專題性講評(而不是簡單地按題序不分輕重主次的對一遍答案)和針對性矯正(即根據練習反饋的情況,對重點題目根據變點進行多變點的變式訓練,以確認學生的實際水平)。第二,抓好學科內綜合,以此為起點再抓學科間綜合,不過早地刻意去搞大量的拼盤式綜合。學科內各知識點間建立橫向聯系要有一個過程,從學科內綜合到學科間拼盤綜合也要有一個過程,從拼盤式綜合到各學科知識、能力的融合更需有一個過程。我們不能操之過急,當前的重點是學科內綜合。第三,要協調理科中理、化、生三學科的關系,例如同一份試卷上三學科試題難度的協調(甚至包括三學科教學時難度的協調),三學科專業(yè)用語、術語和計量單位的協調以及一道題目三學科分值的協調等等。
三、理綜測試強調與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的聯系
與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的聯系既是雙基知識橫向聯系的需要,也是能力發(fā)展水平的體現,因此教學實行“四聯系”是必然的,強調學習知識的應用是重要的,但由于生產、生活、科技等現實問題的復雜性,要全面真實模擬現實有一定困難,因此較大的可能是取現實生活、生產和科技中的某個問題,或一些側面,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后以此為出發(fā)點探索各相關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生長點。因為以現實問題立意,各學科的生長點不一定都是它們的主干、核心內容,也不一定要選擇各學科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理科各學科的交叉點可能是考點,但不一定是考試重點,因為現實生活、生產中可供選擇的背景、問題很多。我們在選編這類練習題時要注意問題的普適性,即不能選擇一些十分專業(yè)的技術性問題,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這樣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盡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廣泛閱讀科普材料,了解環(huán)境、材料、能源、生命、醫(yī)藥、海洋等前沿領域概況,了解新概念、新理論、新發(fā)現、新技術和新方法。這項工作不必專門安排時間,可向學生提供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
四、理綜測試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考查
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我們也不要把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看成是十分高深困難的事。因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用已學知識解決未學的問題,用一學科的知識、原理來解決另一學科的問題都可認為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上可訓練學生學會解答提供新情境的各種類型的信息遷移題;可要求學生運用常規(guī)實驗儀器組裝簡單的實驗設計題和探索非常規(guī)儀器的創(chuàng)新使用;也可布置一些常有開放性答案的多元訓練題,讓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并學會佳方案的選擇及評價;還可以積極開展研究性課題的學習和探索,讓學生在學習研究和探索實踐中學會學習。
五、理綜測試注意對科學思想、方法、態(tài)度和精神的考查
前已述及現代各學科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元是培養(yǎng)學生用學科思想和方法去研究探索問題。例如化學常對學生進行守恒(質量、電子數、電荷、原子個數等)、平衡(如溶解平衡,電離平衡,化學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絡合平衡等)觀點的教育。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很有好處的。隨著理科綜合的推行,要求我們將各學科的學科思想、方法提升到科學思想、方法層面上,因為各學科的思想方法除了有學科特殊性外,很多都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上首先要強化學科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對雙基的學習逐步提高能力,再從學科思想、方法來認識雙基,并要求學生從科學思想、方法的層面上來認識,后還需提高到哲學高度來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通過學科教育這一主渠道來進行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六、理綜測試十分重視實驗能力的考查
實驗是理、化、生三學科十分重要的共同點,是培養(yǎng)學生雙基和能力,培養(yǎng)科學思想、方法、態(tài)度和精神的重要場所。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實驗教學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七個意識,即①動手操作意識;②安全意識;③規(guī)范化意識;④環(huán)保意識;⑤質量意識;③定量意識;①創(chuàng)新、質疑意識。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大綱、教材規(guī)定的實驗,了解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會控制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解釋實驗結果(數據)并得出實驗結論,能夠根據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在實驗教學中要以大型實驗(或幾個小實驗的組合)為背景,設計實驗綜合題供學生訓練;在學科教學中要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指導學生進行各類型的特別是帶有一定研究性的課外科技活動,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雙基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探索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2000年三省市理綜卷還考了用化學儀器進行生物實驗的問題,這又把實驗考查的要求提高了一步,即要求將某學科的實驗器材、操作規(guī)范應用于其它學科的實驗考查,或者應用于理科綜合題的考查,這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
七、理綜測試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
每一份考卷都必然包含有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當一份試卷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測試心理素質的因素,這份試卷對學生而言相當于增大了難度。理綜測試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是很注意的,如理、化、生三學科有少量試題拼盤式綜合的混編;不同題型的難易程度不同的鋸齒形排列;起點高落點低與起點低落點高試題的混編等等。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心理訓練,使學生在考試時能排除干擾,穩(wěn)定心理,保持正常心態(tài)。
八、理綜測試試卷結構有自己的特殊性
一份分學科考試的高考卷都有它自己的試卷結構,這在各學科的“考試說明”中已明確地寫著,例如題型分數比例、內容比例、難易比例、全卷難度的規(guī)定等等,這已為大家所熟悉。理綜測試除上述特點外,還涉及到其它多種因素,例如當確定理綜卷選擇與非選擇題的分值為5:5時,理、化、生三學科在選擇題中各占多少分?各學科內考單一知識點的試題分值與學科內綜合試題的分值應是幾比幾?各有幾道題?各學科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難度如何協調,三學科的難度如何協調等等,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到各學科分數分配的合理性,在一個共同的大背景下各學科知識生長點的難度、分值盡量要協調,也要注意到情景的合理性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自己編制理綜測試卷應盡量符合綜合測試卷結構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照顧到理綜測試試卷的幾個重要特點,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隨著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在十余個省的進一步試行,我們會對理綜測試有更為感性的認識及理性的思考,會把高考的這一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一、理綜測試內容遵循教學大綱而不拘泥于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各學科編寫教材的依據,也是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在理綜測試中涉及到的各學科知識點應遵循大綱,不能隨意超越,而考查學生的能力則不拘泥于大綱。各學科的主干和核心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是測試的重點。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大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各學科雙基的重要性。因為它是學科進行其它教育達到多元教學目的的載體,只有抓好雙基,才能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目標,諸如能力的提高,社會責任感的增強,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愛國主義思想的確立等。因此,實行理科綜合測試,并不是弱化雙基,恰恰相反,而是要強化雙基、主干和核心。當然現在強調雙基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有必要降低知識的難度,加強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要注意到各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因為理科綜合測試常以現實問題立意命題,根據問題背景的需要,知識的生長點不一定是學科的主干和核心內容,因此,平時教學更需注意防止知識的明顯缺漏,從這一點來看,對雙基的要求是提高而不是降低。學生可能存在的知識缺漏并不是靠教師的講授來填補,而需要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解決。
二、理綜測試對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
理綜測試不拘泥于大綱,主要對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而言,它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提供的背景(背景涉及的一些材料很可能是大綱、教材沒有要求的知識點),分析處理信息,調用已學知識來解決未知問題。各學科均有本學科自己的學科能力,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如化學科強調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在觀察、審視現實問題時有化學自己的視角和思維模式,這對于學好化學,甚至將來成為化學專業(yè)工作者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理綜測試對各學科能力仍有相應要求,所不同的是著眼點不再是成為專業(yè)工作者的需要,更為強調的是這些能力的具有普適性的一面。
理科綜合能力是建立在各學科能力的基礎上的,因此具備一定的學科能力是培養(yǎng)理科綜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理科綜合能力是指:①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②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③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④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我們在教學上可清楚地看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重組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上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上我們首先要重視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教學活動上,要注意復習階段的多模式教學,防止單調劃一的呆板的講練式,要提高練習、講評的效率就需進行有選擇的練習(而不是每次訓練發(fā)一套測試卷要學生全做),專題性講評(而不是簡單地按題序不分輕重主次的對一遍答案)和針對性矯正(即根據練習反饋的情況,對重點題目根據變點進行多變點的變式訓練,以確認學生的實際水平)。第二,抓好學科內綜合,以此為起點再抓學科間綜合,不過早地刻意去搞大量的拼盤式綜合。學科內各知識點間建立橫向聯系要有一個過程,從學科內綜合到學科間拼盤綜合也要有一個過程,從拼盤式綜合到各學科知識、能力的融合更需有一個過程。我們不能操之過急,當前的重點是學科內綜合。第三,要協調理科中理、化、生三學科的關系,例如同一份試卷上三學科試題難度的協調(甚至包括三學科教學時難度的協調),三學科專業(yè)用語、術語和計量單位的協調以及一道題目三學科分值的協調等等。
三、理綜測試強調與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的聯系
與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的聯系既是雙基知識橫向聯系的需要,也是能力發(fā)展水平的體現,因此教學實行“四聯系”是必然的,強調學習知識的應用是重要的,但由于生產、生活、科技等現實問題的復雜性,要全面真實模擬現實有一定困難,因此較大的可能是取現實生活、生產和科技中的某個問題,或一些側面,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后以此為出發(fā)點探索各相關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生長點。因為以現實問題立意,各學科的生長點不一定都是它們的主干、核心內容,也不一定要選擇各學科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理科各學科的交叉點可能是考點,但不一定是考試重點,因為現實生活、生產中可供選擇的背景、問題很多。我們在選編這類練習題時要注意問題的普適性,即不能選擇一些十分專業(yè)的技術性問題,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這樣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盡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廣泛閱讀科普材料,了解環(huán)境、材料、能源、生命、醫(yī)藥、海洋等前沿領域概況,了解新概念、新理論、新發(fā)現、新技術和新方法。這項工作不必專門安排時間,可向學生提供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
四、理綜測試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考查
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我們也不要把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看成是十分高深困難的事。因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用已學知識解決未學的問題,用一學科的知識、原理來解決另一學科的問題都可認為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上可訓練學生學會解答提供新情境的各種類型的信息遷移題;可要求學生運用常規(guī)實驗儀器組裝簡單的實驗設計題和探索非常規(guī)儀器的創(chuàng)新使用;也可布置一些常有開放性答案的多元訓練題,讓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并學會佳方案的選擇及評價;還可以積極開展研究性課題的學習和探索,讓學生在學習研究和探索實踐中學會學習。
五、理綜測試注意對科學思想、方法、態(tài)度和精神的考查
前已述及現代各學科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元是培養(yǎng)學生用學科思想和方法去研究探索問題。例如化學常對學生進行守恒(質量、電子數、電荷、原子個數等)、平衡(如溶解平衡,電離平衡,化學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絡合平衡等)觀點的教育。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很有好處的。隨著理科綜合的推行,要求我們將各學科的學科思想、方法提升到科學思想、方法層面上,因為各學科的思想方法除了有學科特殊性外,很多都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上首先要強化學科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對雙基的學習逐步提高能力,再從學科思想、方法來認識雙基,并要求學生從科學思想、方法的層面上來認識,后還需提高到哲學高度來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通過學科教育這一主渠道來進行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六、理綜測試十分重視實驗能力的考查
實驗是理、化、生三學科十分重要的共同點,是培養(yǎng)學生雙基和能力,培養(yǎng)科學思想、方法、態(tài)度和精神的重要場所。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實驗教學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七個意識,即①動手操作意識;②安全意識;③規(guī)范化意識;④環(huán)保意識;⑤質量意識;③定量意識;①創(chuàng)新、質疑意識。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大綱、教材規(guī)定的實驗,了解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會控制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解釋實驗結果(數據)并得出實驗結論,能夠根據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在實驗教學中要以大型實驗(或幾個小實驗的組合)為背景,設計實驗綜合題供學生訓練;在學科教學中要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指導學生進行各類型的特別是帶有一定研究性的課外科技活動,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雙基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探索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2000年三省市理綜卷還考了用化學儀器進行生物實驗的問題,這又把實驗考查的要求提高了一步,即要求將某學科的實驗器材、操作規(guī)范應用于其它學科的實驗考查,或者應用于理科綜合題的考查,這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
七、理綜測試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
每一份考卷都必然包含有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當一份試卷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測試心理素質的因素,這份試卷對學生而言相當于增大了難度。理綜測試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是很注意的,如理、化、生三學科有少量試題拼盤式綜合的混編;不同題型的難易程度不同的鋸齒形排列;起點高落點低與起點低落點高試題的混編等等。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心理訓練,使學生在考試時能排除干擾,穩(wěn)定心理,保持正常心態(tài)。
八、理綜測試試卷結構有自己的特殊性
一份分學科考試的高考卷都有它自己的試卷結構,這在各學科的“考試說明”中已明確地寫著,例如題型分數比例、內容比例、難易比例、全卷難度的規(guī)定等等,這已為大家所熟悉。理綜測試除上述特點外,還涉及到其它多種因素,例如當確定理綜卷選擇與非選擇題的分值為5:5時,理、化、生三學科在選擇題中各占多少分?各學科內考單一知識點的試題分值與學科內綜合試題的分值應是幾比幾?各有幾道題?各學科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難度如何協調,三學科的難度如何協調等等,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到各學科分數分配的合理性,在一個共同的大背景下各學科知識生長點的難度、分值盡量要協調,也要注意到情景的合理性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自己編制理綜測試卷應盡量符合綜合測試卷結構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照顧到理綜測試試卷的幾個重要特點,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隨著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在十余個省的進一步試行,我們會對理綜測試有更為感性的認識及理性的思考,會把高考的這一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