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指導:學習高中語文的“十個思考”

字號:

古語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學知識,更要學方法。清華網(wǎng)校的學習方法欄目由清華附中結(jié)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和附中優(yōu)秀學生學習心得組成,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的,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事半功倍。
    學習語文,要重視自學。下面我們就聽聽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wǎng)校的老師對學好高中語文的一些建議:
    一、學習語文的“十個思考”
    1. 課文題目的作用是什么?
    課文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窗口”,對一篇課文來說,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有的題目提示題材范圍,有的題目概括主題思想,有的題目揭示文章的重點,有的題目間接地指出文章的思路,等等。
    2. 課文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有個意圖、宗旨、目的:或是為了宣傳某一種思想,或是為了表彰某一個人物,或是為了介紹某一件事情,或是為了傳授某—項經(jīng)驗,等等。總之,要讓人知道它要說明什么意思,表達什么想法,反映什么意見,表示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的鮮明傾向?! ?BR>    3. 作者是怎樣博采、精鑒、嚴選和活用材料的?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使文章“言之有物”。作者寫作,總要積極博采材料,認真鑒別材料,仔細選擇材料,巧妙使用材料。
    4. 作者的思路怎樣?課文在布局謀篇、組織結(jié)構(gòu)方面有何獨到之處?
    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骨骼”,使文章“言之有序”。文章的結(jié)構(gòu)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內(nèi)在聯(lián)系。結(jié)構(gòu)應服從、服務于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應適應不同體裁的特點,細細精讀,逐段分析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
    5. 課文在字、詞、句、段,在表達中心、用詞造句、標點使用等方面有何特點?有何傳神之筆?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膚”,表情達意的“工具”。所謂“寫作能力”就是運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
    6. 課文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有何藝術(shù)特點?
    寫作各類文章,都離不開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這些方法運用得恰當,能增強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7. 編者選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學習任務是什么?
    現(xiàn)行課本編排,各冊都有重點訓練項目,編排又是以體裁或主題組成單元,單元中又有重點單元。自學課文,要瞻前顧后,上下聯(lián)系,明確本課在本冊和本單元中所處的地位。
    8. 課文的重點是什么?是通過哪些重點段、中心句、關(guān)聯(lián)詞語來體現(xiàn)的?
    分清文章的主干和枝葉。分清段落層次,弄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進而明確它的重點所在,抓住主干,剪除枝蔓。
    9. 課后練習如何處理?和課文有什么聯(lián)系?
    課文后面有思考和練習,給自學者提供了提綱和問題,認真鉆研課文及練習,明確設計這些練習的目的和作用。
    10.學習本篇課文時還應讀哪些課外書籍或篇目,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
    課內(nèi)和課外結(jié)合,既能開闊視野,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學好語文重在“積累”
    古人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同樣,要學好語文,建構(gòu)成語文知識的大廈,形成語文知識的汪洋大海,關(guān)鍵也在于平時多“積累”。
    1. 多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讀書能使人頭腦充實”,可見,讀書對人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就學習語文而言,廣泛的閱讀,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大大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拓寬和活躍我們的思路,而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將學會分析和鑒賞,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還可開創(chuàng)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二十多年前,呂淑湘先生曾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一文中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的說是得益于多讀書?!睍r至今日,搞學情調(diào)查,經(jīng)常讀書的同學不但寫作水平高,而且語文成績大多名列前茅。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文,不讀書是萬萬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
    2. 多動筆。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多動筆,養(yǎng)成記日記和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把平日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把書中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等摘抄下來,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倉庫,時間久了,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就“出口成章”,寫起來就“下筆成文”。不會再出現(xiàn)“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希望同學們不僅要做“讀書”的典范,而且要做“動筆”的楷模。
    3. 多實踐。
    “生活是個大課堂”,“萬物皆書卷”,大家都知道,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近幾年來,隨著“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我們要學好語文,再象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日要多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介,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并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加深和擴大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只有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學語文的觀念,才能把語文學活、學好。
    總之,學習語文是慢功夫,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們,要想學好語文,請從“積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