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維助我當選校董

字號:

29歲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經(jīng)濟系博士生葉茂,到美國讀書不到一年,就通過競爭脫穎而出,成為康奈爾大學乃至全美常春藤盟校有史以來的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校董。這不由使人聯(lián)想到前不久的一條新聞:溫州21歲的小伙子劉成當選意大利安科納市議員。以前常常會聽到有關(guān)“玻璃天花板”的抱怨,外來移民或留學生不管多么出色,難以進入當?shù)刂髁魃鐣?。這兩位年輕人的成功經(jīng)歷說明了新生代華人正積極地頂破“玻璃天花板”,融入當?shù)刂髁魃鐣?。那么他們的個性與上一代海外華人華僑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
    海選之路
    像“超女”一樣拉票
    到宿舍、食堂、自習室,發(fā)放競選綱領(lǐng),至少要征集到200個簽名
    近日,葉茂回國參與洽談康奈爾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個合作項目,返美之際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你當初是怎么想到參選校董的?
    葉茂(以下簡稱“葉”):康奈爾大學董事會共有兩個學生席位,每位任期兩年,任期交疊。因此,每年由全校學生投票選舉一名新校董,接替離任的學生校董。我當初主要出于一種參與的意識,或者稱之為“管理的欲望”。說來不怕你笑,我競選校董的由頭居然是我能打嘴仗。我最初不知道學生可以競選校董。一次,我為了母校人民大學與康奈爾大學的一些合作項目,和康奈爾大學高層爭辯,學校應(yīng)用經(jīng)濟系系主任建議我競選校董。他說,既然你能為你原來的母校據(jù)理力爭,將來也能為康奈爾大學維護利益。在他的提醒鼓勵下,我報名參選。
    記者:競選校董經(jīng)歷了哪些程序?
    葉:整個競選過程像一場馬拉松賽跑。要不停地演講和辯論,要在報紙上打筆仗、張貼海報、散發(fā)傳單,而一開始的報名最煩人。按照校方規(guī)定,參選者要獲得報名資格,需要先征集到足夠的簽名,至少200個吧。這有點像國內(nèi)的超級女聲,投票率決定一切。我就跑到學生宿舍、食堂、餐館、自習室,發(fā)放競選綱領(lǐng),一遍遍宣傳自己的主張。我能在短時間內(nèi)征集到那么多簽名也靠運氣。今年2月24日,學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在校方網(wǎng)站上公布我和另外3名學生成為候選人。
    競選征程
    像“長今”一樣堅持
    中國式思維的競選綱領(lǐng),提出教學“特區(qū)”觀,很受學生擁護
    記者:你的競爭對手實力怎么樣?
    葉:實力很強!他們3位都是美國人,也都是校內(nèi)頂尖級的學生領(lǐng)袖。
    記:你覺得自己獲勝的原因是什么?
    葉:要堅守自己的理念。我在競選期間被妻子拉著看韓劇《大長今》,我就覺得自己就要像大長今一樣,在提供的飲食的信念支撐下,歷經(jīng)曲折最終會獲得成功。(葉茂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華人身份,他曾經(jīng)遭到校園內(nèi)的保守派勢力的猛烈攻擊,但他始終頂住壓力,以理服人,“我的每一條主張都是為了整個學校的利益?!倍切o端的指責反而增加了人們的同情和支持。)我的競選綱領(lǐng)是“better teaching,better living,better ranking”,就是說,為康奈爾帶來更好的教學、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排名。我提出有計劃、有步驟地向?qū)W生公開對教師的評估結(jié)果,以促進教師認真教學。其中的“特區(qū)”觀很受學生擁護,就是先在部分院系試行,如果成功則推廣。這不就是中國式思維嘛。
    記者:擔任校董是否意味著可以入股分紅,收入高嗎?
    葉:教育機構(gòu)的董事會與大公司的董事會有本質(zhì)區(qū)別。公司的董事往往會參與企業(yè)的分紅,這一點在學校的董事會是極其罕見的??的螤柎髮W主管副校長安妮烈告訴我,就她所了解的情況,美國沒有一所一流大學發(fā)行股票,大多數(shù)校董不僅沒有從學校獲取利益,反倒對學校有巨額捐贈。
    新校董亮相
    先摸著石頭過河
    我對學校的很多提案和我在中國形成的思想有關(guān),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思路
    記者:擔任校董后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葉:我7月1日正式上任。5、6月時,我已經(jīng)以校董身份參加了學校校董會,但因為當時還沒有正式上任,所以只有發(fā)言權(quán),沒有決策權(quán)。作為校董的重要職責是審議學校的財務(wù)報表,我的專業(yè)經(jīng)濟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與董事會的短暫接觸中,我感到視野大大拓寬了。與我同時當選的新董事還有5位,他們有身價150億美元的印度家族企業(yè)塔塔集團的拉坦·塔塔,康奈爾大學前副校長羅納德·埃登伯格,美國寶潔公司品牌部經(jīng)理凱麗·布朗等。這些人地位顯赫,但對待我都謙虛和藹。
    記者:作為華人留學生,你在處理事務(wù)時,會相對關(guān)照中國留學生群體嗎?葉:我認為應(yīng)該把所有人當成平等的群體,接受同等的國民待遇??的螤柎髮W一直以多元文化著稱,雖然中國學生只占康奈爾學生總數(shù)的2%,但中華文化也是其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我認為平等對待每個群體的方式就是不給他特殊待遇。
    記者:那么作為一名留學生校董,你認為你對康奈爾大學會有哪些獨特貢獻呢?葉:我對學校的很多提案和我在中國形成的思想有關(guān),很多人都說我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思路。例如,康奈爾大學學生都會給老師評估,結(jié)果將會提供該管理者決策使用。但是,這個結(jié)果是否要所有學生知道?對此有很多爭論。我的看法就是“不爭論”,先在某個系和學院搞“特區(qū)”,來讓我們看一看究竟效果如何。我個人認為,即使最后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只是在“特區(qū)”進行,副作用不是很大。也就是說“摸著石頭過河”。而如果長時間只是停留在討論階段,則錯失發(fā)展的機遇。
    想打破“玻璃天花板”
    自身要積極努力
    記者:你認為這次當選,是否具有華人進入主流社會的標志性意義?
    葉:華人試圖進入主流社會的嘗試,其實早已經(jīng)開始了,我的當選只是個必然中的偶然。拿我這次當選來說,很多都出于幸運。比如很多人留學后要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適應(yīng)期,而我則是較快地度過了適應(yīng)期,而且在無意中很快摸到這個門。我希望大家看到,很多人雖然沒有取得校董這個名分,但實際上已經(jīng)做出了很大貢獻,華人進入主流社會的過程,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過去,在移民中間,常常會聽到有關(guān)“玻璃天花板”的抱怨,外來移民不管多么出色,難以“打入”“主流社會”。人們在抱怨時,往往只從外界環(huán)境中找原因,有意無意忽略自身的問題。葉茂說,他看到華人學生不太積極參與這樣的競爭。而他自己在參與競選之后,發(fā)現(xiàn)融入主流社會并不難。他鼓勵在美華人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葉茂的話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來到一個地方,懷著好奇,積極學習和嘗試新鮮的事情。把自己當作社會的主人,如大河中的一滴水。這種心態(tài),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