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業(yè)質量成本控制研究

字號:

摘 要:當前建筑施工企業(yè)忽視質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確處理質量與質量成本之間關系,施工企業(yè)應加強質量成本控制,建立和健全質量成本組織體系,加強質量損失成本源分析,找出導致質量問題的原因,建立和健全質量成本核算體系,以及重視質量成本分析和改進質量成本的分析方法。
     前言
     建筑市場的競爭實質上就是質量、成本、工期的競爭,建筑生產管理的過程是進度、質量、投資在建筑生產周期內的控制過程。但當前許多施工企業(yè)在開展全面質量管理(TQM)或實施 ISO9000 族標準的過程中,都忽視了質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確處理質量與質量成本之間的關系。結果是要么強調工程質量,而對成本卻不太關心,使工程出現(xiàn)質量過?,F(xiàn)象,導致完成工程量不少,榮獲優(yōu)質工程獎少,而經濟效益卻低下的被動局面;要么強調工程成本而不顧及質量,從而使“豆腐渣工程”頻頻曝光。因此,加強質量成本控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然而我國建筑企業(yè)中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只占少數(shù),而在這少數(shù)企業(yè)中能真正有效地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地就更少了。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 4 個方面:
     (1)沒有一套完善的質量成本管理組織體系。
     (2)質量損失成本源歸集不明確。
     (3)質量成本核算失實、失效。
     (4)質量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當。
     本文就如何加強施工企業(yè)質量成本控制,從以上 4 個方面進行了具體探討。
     質量成本是指為了保證質量所花的費用與質量不合格造成的損失之和。質量成本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質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選擇在保證產品質量前提下質量成本總和最低的一點如圖 1。根據(jù)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的質量成本模型可以求得質量成本的點。內外部損失成本,一般隨著產品質量的提高呈下降趨勢;而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之和,隨著質量的提高呈上升趨勢。這兩條成本曲線的交點,同質量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處在同一條垂直線的位置上,即為質量成本。
     1、建立和健全質量成本管理的組織體系
     為了系統(tǒng)而有效地做好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加強質量成本控制,建筑企業(yè)首先必須根據(jù)自身的組織狀況,建立健全質量成本管理的組織體系;明確各有關部門和人員各自的管理職責和權限,以及與其他各部門的分工、協(xié)調關系。
     (1)首先質量成本管理應納入總會計師的職責范圍,由財務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共同負責。在企業(yè)內部推行經濟責任制,實行歸口分級控制。由各項目部負責內部損失成本、用戶回訪部門負責外部損失成本、質量管理部門負責鑒定成本及預防成本。另外,總會計師還要制定質量成本控制的總體目標,設立責任中心,明確財務部門和質管部門的責任,根據(jù)財務部門和質檢部門的報告和改進計劃,在掌握總體情況的基礎上,作出改進技術革新設備等決策。
     (2)財務部門和預算部門要負責編制質量成本計劃,設立質量成本科目,搞好對質量成本的核算,分析報告工作,設立質量成本控制指標體系,考核各質量成本部門計劃完成情況兌現(xiàn)獎懲。質量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先成本決策,監(jiān)督考核各部門質量成本計劃完成情況,根據(jù)質量成本數(shù)據(jù)提出分析報告及切實可行的改進報告,具體組織質量成本計劃的實施。
     (3)各項目部根據(jù)下達的質量成本計劃,提出本部門的執(zhí)行措施和相應意見,編制責任預算。記錄實際執(zhí)行情況,定期報送真實的質量成本數(shù)據(jù)。各項目部還要將預算與實際進行比較,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和性質,以便管理階層據(jù)以進行決策,采取有效措施改進產品質量,改進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