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晨報的中國女孩兒叫佳惠,是5年前隨同父母來到日本的殘留孤兒的后代。今年14歲,上初中三年級。她從初中一年級時開始送報,今年已經(jīng)是第三個年頭了。無論刮風(fēng)下雨,還是感冒發(fā)燒,從未間斷過。每個清晨都會出現(xiàn)在我們這條街上。一個單單薄薄的女孩子,又是個中學(xué)生,后來又聽說她也是中國人,也許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我想多多地了解她。
早上天還沒亮,佳惠就來送報了,那時正是我為丈夫和孩子做飯盒的時間。于是我每天總是等在窗口,與其說我在等報紙不如說是在等待佳惠的到來。我想和她說很多話,可是又怕誤了她的時間,所以只能向她問個早安打個招呼,親手接過報紙說聲謝謝。佳惠總是微笑著,文文靜靜的,不多說話。
其實每天的報紙里都有當(dāng)天或近日的廣告。少則十幾張,多時可達(dá)50張。佳惠每天送60份,廣告少的時候她騎著自行車送得很快,遇到廣告多的時候,佳惠就把報紙放進(jìn)前后筐里、放進(jìn)塑料袋里掛在兩個車把上,有時身后再背上一部分。然后再推著沉重的自行車往前走,邊走邊送。剛開始時,她送得很慢,經(jīng)常是來不及吃早飯就得上學(xué)去,現(xiàn)在她熟了送得很快,而且也不哭鼻子了。下雨天,是最難送的了。佳惠先用毛巾擦去報箱邊上的水珠,然后再把報紙迅速地放進(jìn)去。雨天路滑又滿載報紙的自行車,隨時都有翻倒的可能。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fā)生,佳惠把報紙分開送,盡管多花一些時間,多走一段路,佳惠不在意這些,她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讓讀者讀上沒有淋濕、干干凈凈的刊物。有好幾個雨天的早上,我看見佳惠一邊小跑一邊小心翼翼的樣子,很是感動。望著佳惠的背影,我在雨中站了許久。
時間長了,我和佳惠也熟了,我請她來家里玩。和她談話之中,我得知佳惠是個好學(xué)生,喜歡學(xué)習(xí),熱愛體育活動,還有很多好朋友。這讓我很放心。當(dāng)我問她為什么這么小就送報紙的時候,她向我講起了家境。
佳惠一家4口人,她還有個上高一的哥哥。原來在中國時,家住貧困的山區(qū),母親體弱多病,全家的生活靠父親一個人做木工來維持,家里沒有儲蓄,來日本時辦手續(xù)的費(fèi)用都是借來的。來日本后父親的日語又不好,找不到好活,只能靠洗碗得到一些收入,別說還過去的欠款,就連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她和哥哥同情父親,決心幫助這個家走出困境,讓父母高興。所以兩人一上中學(xué)就開始送報。其實這個工也不是好打的,除了沒休息日以外,報酬也是少得可憐。盡管如此,她和哥哥從不休息,還把每月的收入一分不少地交給媽媽。媽媽經(jīng)常心疼地說:“別為了這點錢累壞了身體”。佳惠卻說,“像玩一樣根本不累,每天早起是有點辛苦,但是我已經(jīng)把早起當(dāng)作鍛煉身體和意志了。”話是這樣說,可送早刊的艱難我是知道的。我兒子曾經(jīng)也送過報紙。當(dāng)時也是中學(xué)生。特別是下雨天,兒子滑倒過、報紙弄濕過,我也騎上自行車幫他送過??裳矍暗募鸦輰λ驮缈@么輕松樂觀,實在令人驚奇,讓我感動。
佳惠還說她每天學(xué)習(xí)到很晚,她想考個好大學(xué),將來有個好工作,讓父母過個幸福的晚年。也想讓日本人看看,我們中國人不比他們差,要為中國人爭光、為父母爭口氣。我看到佳惠說這話的時候很認(rèn)真、很自信,簡直就像個小大人。
兩年多來,我和佳惠成了朋友。佳惠長著一雙很有神的大眼睛,總愛笑,一臉稚氣。她叫我阿姨,總是向我問這問那,和我講學(xué)校的事情,講在中國生活時的事情等等。無論講什么都那么天真、浪漫。和佳惠在一起,我自己也好象年輕了許多,充滿了活力。
現(xiàn)在的日本女孩兒,有幾個能吃大苦、流大汗?有幾個為家庭為父母去打工?又有多少女學(xué)生靠“援助”吃喝玩樂?我為能在日本看到佳惠這樣的中國女孩兒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感動的同時,我真心地希望佳惠的家庭富裕起來,希望她的夢想變成現(xiàn)實,更希望那顆孝敬父母的純樸之心與她同生長共生存。
早上天還沒亮,佳惠就來送報了,那時正是我為丈夫和孩子做飯盒的時間。于是我每天總是等在窗口,與其說我在等報紙不如說是在等待佳惠的到來。我想和她說很多話,可是又怕誤了她的時間,所以只能向她問個早安打個招呼,親手接過報紙說聲謝謝。佳惠總是微笑著,文文靜靜的,不多說話。
其實每天的報紙里都有當(dāng)天或近日的廣告。少則十幾張,多時可達(dá)50張。佳惠每天送60份,廣告少的時候她騎著自行車送得很快,遇到廣告多的時候,佳惠就把報紙放進(jìn)前后筐里、放進(jìn)塑料袋里掛在兩個車把上,有時身后再背上一部分。然后再推著沉重的自行車往前走,邊走邊送。剛開始時,她送得很慢,經(jīng)常是來不及吃早飯就得上學(xué)去,現(xiàn)在她熟了送得很快,而且也不哭鼻子了。下雨天,是最難送的了。佳惠先用毛巾擦去報箱邊上的水珠,然后再把報紙迅速地放進(jìn)去。雨天路滑又滿載報紙的自行車,隨時都有翻倒的可能。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fā)生,佳惠把報紙分開送,盡管多花一些時間,多走一段路,佳惠不在意這些,她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讓讀者讀上沒有淋濕、干干凈凈的刊物。有好幾個雨天的早上,我看見佳惠一邊小跑一邊小心翼翼的樣子,很是感動。望著佳惠的背影,我在雨中站了許久。
時間長了,我和佳惠也熟了,我請她來家里玩。和她談話之中,我得知佳惠是個好學(xué)生,喜歡學(xué)習(xí),熱愛體育活動,還有很多好朋友。這讓我很放心。當(dāng)我問她為什么這么小就送報紙的時候,她向我講起了家境。
佳惠一家4口人,她還有個上高一的哥哥。原來在中國時,家住貧困的山區(qū),母親體弱多病,全家的生活靠父親一個人做木工來維持,家里沒有儲蓄,來日本時辦手續(xù)的費(fèi)用都是借來的。來日本后父親的日語又不好,找不到好活,只能靠洗碗得到一些收入,別說還過去的欠款,就連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她和哥哥同情父親,決心幫助這個家走出困境,讓父母高興。所以兩人一上中學(xué)就開始送報。其實這個工也不是好打的,除了沒休息日以外,報酬也是少得可憐。盡管如此,她和哥哥從不休息,還把每月的收入一分不少地交給媽媽。媽媽經(jīng)常心疼地說:“別為了這點錢累壞了身體”。佳惠卻說,“像玩一樣根本不累,每天早起是有點辛苦,但是我已經(jīng)把早起當(dāng)作鍛煉身體和意志了。”話是這樣說,可送早刊的艱難我是知道的。我兒子曾經(jīng)也送過報紙。當(dāng)時也是中學(xué)生。特別是下雨天,兒子滑倒過、報紙弄濕過,我也騎上自行車幫他送過??裳矍暗募鸦輰λ驮缈@么輕松樂觀,實在令人驚奇,讓我感動。
佳惠還說她每天學(xué)習(xí)到很晚,她想考個好大學(xué),將來有個好工作,讓父母過個幸福的晚年。也想讓日本人看看,我們中國人不比他們差,要為中國人爭光、為父母爭口氣。我看到佳惠說這話的時候很認(rèn)真、很自信,簡直就像個小大人。
兩年多來,我和佳惠成了朋友。佳惠長著一雙很有神的大眼睛,總愛笑,一臉稚氣。她叫我阿姨,總是向我問這問那,和我講學(xué)校的事情,講在中國生活時的事情等等。無論講什么都那么天真、浪漫。和佳惠在一起,我自己也好象年輕了許多,充滿了活力。
現(xiàn)在的日本女孩兒,有幾個能吃大苦、流大汗?有幾個為家庭為父母去打工?又有多少女學(xué)生靠“援助”吃喝玩樂?我為能在日本看到佳惠這樣的中國女孩兒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感動的同時,我真心地希望佳惠的家庭富裕起來,希望她的夢想變成現(xiàn)實,更希望那顆孝敬父母的純樸之心與她同生長共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