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卡的誘惑

字號:

出國了,好象走上一條循規(guī)蹈矩之路,上學(xué),畢業(yè),按工作,等綠卡。當(dāng)然也有不少前輩回歸祖國了,作了一番事業(yè)。就我個人感覺,做“浮萍”更多。好在大家多少都練就了一把幽默感,本來嘛, M.B.A.是mad but arrogant(又狂又傲,可是真形象;當(dāng)年做小姑娘的時候充滿敬仰又怯生生地說married but available的年代老早不在);Ph.D.是Permanent health disabled(多么可怕,永久性殘疾), 我是一百個不會在近期念個博士,生活還是得過的。不是嗎?多少人碩士、博士、博士后的一路念下去,實際上是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是人都知道外面工作的本科生只要有若干年經(jīng)驗,肯定是比博士后拿的薪水還要多。我的一位從事稅收研究的教授在事務(wù)所做合伙人,說了個更有意思的事情:他做過某個信托基金的托管人,這個基金的條件是:只能用做受益人的教育基金。本來初衷是希望這后代能學(xué)以致用,總有一天可以自力更生??蛇@個老哥倒好,真正身體力行了“活到老學(xué)到老”,嘩嘩的一路學(xué)過去,怎么也有若干個博士學(xué)位了,這年又提出要去法國修廚師學(xué)校。托管基金會的一干人(尤以我教授為首)不批準(zhǔn),這教育兩字的界限也忒寬了!結(jié)果是雙方鬧到法庭,原來的托管人終于辭職不干了。
    話說回來,對外國人來說,畢業(yè)后再去念書真有一種不得已的苦衷。且不談文化是永遠需要再溝通,工作面試時語言是永遠的痛,單就留下而言,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這兩年經(jīng)濟不景氣,全球發(fā)達國家的失業(yè)率都不低,英國本來就不是移民國家,我還沒有聽說有人留下的;德國自柏林墻推倒后,一直就沒有緩過勁兒來,失業(yè)率永遠是兩位數(shù);法國呢,雇主要招外國人?好,你把所有面試的人的簡歷通通遞上來,證明給官僚看,這些法國本土人,不如那個外國人,前后要3-4個月;美國是移民國家,但移民也分三六九等,招工簡章上一定是寫公平競爭,絕不歧視,不然你可以告他。但又問,你是美國公民嗎?不是,那么你有綠卡,是居民嗎?大部分外國人是沒法享受到公平競爭這個待遇的。
    在美國持有F1學(xué)生簽證的外國碩士生或博士生畢業(yè)后經(jīng)過申請就獲得了一年合法居留的權(quán)利(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這一年得鉚足了勁找個工作,請公司幫助你申請HIB工作簽證。不然的話,一年后你自動出局,回家吧。
    HIB今年的名額用完了,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OPT只剩下2個月期限,就算找到了工作,雇主也不肯雇傭你的——你沒有H1B!他雇傭了你,只能用你兩個月。接下來就是非法雇傭。對外國人來說,身份的非法在美國是糟糕的事情。我同班的一個拉美同學(xué),在美國念了幾年大學(xué),然后找了個的投資銀行工作。做了兩年,跑來念MBA.如果念出來,總是可以算前程似錦的。可是,他沒有念完,就被踢回去了——因為他在工作期間,雇主還沒有給他綠卡,他拿的還是H1B簽證。學(xué)校錄取他之后,只有兩個禮拜時間給他過渡,他辭了工,貸了款,就欣欣然跑來上學(xué)了。那時候是夏天的學(xué)期,功課非常緊張,他也就沒去學(xué)校的留學(xué)生辦公室辦他的身份轉(zhuǎn)換手續(xù)(即從工作的H1B變成學(xué)生的F1)。就這樣過了兩個月,秋天到了,大批學(xué)生都來上學(xué)了,他突然被告知不能注冊——身份非法!跑過去搞清楚前因后果,他趕緊去補程序,跑回他原來在的麻省,又回了幾次國,反反復(fù)復(fù)了好幾次后,到了11月,我們看見他回來了,以為終于搞定了。誰知道他是來向我們告別的——他還是沒有辦法合法地上學(xué)。我們這個聰明、能干、可愛的男孩子,懷著欣喜和憧憬來的,花了錢,沒了工作,兩手空空,回到他的哥倫比亞去了。之后,我給他寫過E-MAIL,卻再也沒有他的任何消息了。
    這件事情,以及無數(shù)又喜又悲的故事,給我的教訓(xùn)是:你覺得情況已經(jīng)糟得不能再糟了,可是偏偏還有更糟的事情在等著你;你覺得總算是云開見日了,可是不然,上天還是沒有眷顧。所能持的,不過也就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態(tài)。
    就身份是否合法而論,當(dāng)然也有走擦邊球成功的。如果一旦被裁員,持H1B的外國人一般是立刻沒有合法身份,要被驅(qū)逐出境的;這個時候如果立刻轉(zhuǎn)成F1學(xué)生,就有了至少兩個月的緩沖期。多少IT精英,就這樣在F1和H1B之間打轉(zhuǎn),也就留下了。
    讀博士做教授是個很苦的差,想想好了,就那么狹窄的一個領(lǐng)域,全世界無數(shù)精英和你同時在做競爭。智商,天份,時間,誰比誰多多少?而且,如果做了教授而沒有tenure(終身教授),過兩年你一定得再去找東家。就那么些學(xué)校,哪需要那么多教授?很多人不是真的有興趣,但是身份所迫,因為讀了博士,只要有學(xué)??弦阕鼋虇T,一般綠卡問題就自動解決,這個不受上述H1B的限制。
    還有一個我特別不愿提的途徑,就是“一顆恨嫁的心”。朋友中不乏在美國找到終身伴侶的,我是寧愿相信她們真的是出于愛情,而不是……綠卡。在MITBBS就真的看過這樣的貼子:“覓:公民或正在申請綠卡男士”。為什么是這兩類人呢?如果是美國公民,他的太太身份立刻合法化,可以迅速申請綠卡;比這個更強的是和“正在申請綠卡男士”結(jié)婚,然后兩個人一起申請,一起獲得綠卡。幾個朋友就是依靠后者獲得了身份。這個有多重要?別的我不知道,在MBA的校園招聘中,大部分公司是清清楚楚地寫明“我們不找需要H1B簽證的學(xué)生”。就這樣一個條件,一下子可以增加或減少新畢業(yè)生的多少個機會。我的兩個朋友,就這樣在她們畢業(yè)之前搞定了身份。
    是,我承認(rèn)我肯定在嫉妒,而且我不會做這樣的下策。當(dāng)然,對任何一個巴巴的跑到國外來念書的人,尤其是在美國,尤其是女生,心肯定是比一般的女孩子要高的。沒有人希望自己在完成辛苦經(jīng)營多年的學(xué)業(yè)后,面臨就業(yè)的時候要受這樣不公平的限制。但是,我還是覺得,若綠卡和愛情不能兼得,棄綠卡而擇愛情,多年后,不后悔之。當(dāng)然,如果本來就沒有愛情或不相信有這種純粹的東西存在,如果認(rèn)為事業(yè)真的沒有綠卡就實現(xiàn)不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