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有限的青春 誰來計算留學的感情成本

字號:

留學實際上是一個含有各種潛在利益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人們自然地會去計算他所應該花費的成本,比如金錢,比如時間,比如個人的努力,還比如家庭生活和情感的缺失……
    上個月,本刊與新浪網(wǎng)聯(lián)合調查“出國面臨與愛人分離,我該怎么辦?”反響強烈,眾多網(wǎng)友真情留言。如果你面對留學與感情的兩難選擇,希望本期特稿能對你有所幫助。
    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出國留學這件事設計進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乃至下一代的長遠規(guī)劃當中。留學實際上是一個含有各種潛在利益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人們自然地會去計算他所應該花費的成本,比如金錢,比如時間,比如個人的努力,還比如家庭生活和情感的缺失……
    調查題目“出國面臨與愛人分離,我該怎么辦?”剛在新浪網(wǎng)上掛出的第二天,參與者便指向了4位數(shù),而且眾多發(fā)自肺腑的留言,讓人很容易就掂量出了這個話題在當事人心中的位置。
    根據(jù)官方的統(tǒng)計,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有近60萬人出國留學,他們中除了為數(shù)不多的初中生以下的少年外,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出國將面對與愛人分離的兩難中做出選擇的。
    “如果辦了簽證因為她我不出去,我就是傻子。如果六七年后她還在等我,她就是有病?!?BR>    肖力在回答因為女朋友的求情,母親最后一次問他“走”還是“不走”時說了上面這番話。看著母親疑問的眼光他又補充了一句:“我們這代人就是這么實際?!睅滋旌?,肖力登上了赴法國留學的飛機,沒有回頭。
    一年后,肖力在與女朋友的E-mail中提出了分手的要求,三年后回國探親時,應女朋友(準確地說是前女友)“當面說清以示鄭重”的要求,他們進行了一次面談,倆人都為這段逝去的感情留下了眼淚。而此時肖力在法國已同另一中國女孩同居,學法律的女朋友幾次赴法的申請被拒后,也先后有了兩次戀愛的經(jīng)歷。
    環(huán)顧周圍,戀人出國即分手幾乎成了定律,幸免者寥寥。難怪有網(wǎng)友留言說:“永遠也不要相信出國了還能在一起,永遠也不要!”
    已婚夫婦的情況略有不同,分離也許是暫時的,卻是無法逾越的。
    年輕軍人小胡新婚不久的妻子公派留學到了美國,逾期不歸,自然也不敢回國探親,怕回來就再也走不成了。小胡屢次提出出國探親的申請均未獲準,原來那時正值中美關系微妙,他的申請保衛(wèi)部門根本就沒上報。到第三年頭上,小胡說:“我實在受不了了,今年再走不成就只有離婚了?!痹谂笥训膭窀嫦拢『詈筮x擇了退役離開部隊,半年之后辦成了赴美探親的手續(xù)。
    另一位軍人老張則是另一種境遇。老張是總部某機關的領導干部,兩杠四星的大校,妻子原本是部隊醫(yī)院的醫(yī)生,去美國后讀完碩士讀博士,一晃六七年過去還是不想回來。這期間大校自己帶著女兒辛苦就不用說了,但讓他放棄眼下的地位和將軍的前程到國外去做寓公,他自己覺得這很可笑。后來妻子因為要和國外的導師結婚,回到國內同大校辦理離婚手續(xù),隨后把女兒帶走。分手的家宴上,大校怎么也笑不出來。
    不少夫婦在一方出國時憧憬的是先分開苦幾年,等在國外“混”出來了,就可以過好日子了。可惜常常是“人算不如天算”,分離由臨時轉為永久的大有人在。
    在報社工作的朋友小童是自費到愛沙尼亞留學的,走時老公全力支持,那個時候不興貸款,于是家里的彩電、冰箱等凡是能換成錢的物件都被變賣了。小童走時站在空蕩蕩的屋里對老公說:“一年后,我一定接你出去?!毙⊥瘺]有食言,一年后她到莫斯科火車站迎接到國外與他相聚的老公時,還特意穿了件紅色的呢子大衣,想的是老公一眼就能找到她。然而,團聚的日子并不浪漫,老公不屬于“學習型”,語言不通使他寸步難行,找過收冰場門票的工作,做了幾天就不干了。一邊是小童緊張的學習拼命的打工,一邊是老公整日在家百無聊賴,倆人都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老公說了句“這里不是我呆的地方”后走了?;貒螅蛐⊥岢鲭x婚。
    漂亮的李茹臨去加拿大時和丈夫依依不舍,發(fā)了無數(shù)個將來要如何如何的誓。到加后她到養(yǎng)老院說是做護士,實際上是為一對老年夫婦服務。老人的兒子在中東一帶做著很大的買賣,李茹從老人家里見識了什么叫富有,有“多么多么厚的地毯、轉角鑲金的桌椅”和許多國內人無法想象的奢侈。偏巧老人的兒子一次休假回家時看上了李茹的美貌,表達的方式就是將10萬美元打入了李茹的帳號。一個假期過去,李茹在信里對丈夫說:“我覺得我現(xiàn)在真的有點愛上他(指老人的兒子)了。”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
    出國的道非同境遇和觀念的變化相比,感情只有讓步的份。
    記得有位作家曾說過:不要奢談愛情。意思是人要活的現(xiàn)實,愛情只有在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允許的情況下才有談的意義。
    一方出國帶給男女雙方的直接現(xiàn)實就是兩人長時間地天各一方,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無論是夫妻還是戀人能有多大的忍受力呢?在網(wǎng)上的調查中,有33.52%的回答是能容忍與愛人分離的最長時間為一年,能容忍2-3年的占32.63%,兩項相加,比例高達65%還多。而選擇半年以內的占了26%,只有7.85%的人明確地表示他們之間一刻也不能分離。
    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在這方面,中國人的忍耐力是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研究員唐燦在聽到這個調查結果時,仍對回答能容忍分離一年以上的比例之高表示驚訝。她說:“在國外,夫妻(戀人)因分離半年而解除婚約(性關系)非常正常,也能夠被人理解,否則他們認為是不人道。因為婚姻的本質內容是異性關系的聯(lián)結,如果這個關系不存在了,夫妻關系也就名存實亡了。”
    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道德基礎是更重視情感的承諾,可能每對分離的夫妻或戀人都有過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來自慰的心理經(jīng)歷,但他們中的多數(shù)都在現(xiàn)實中做出了另外的選擇。
    就拿肖力來說,到法國留學第一年的學費是家里出的,以后就全靠他自己了。一個學業(yè)未成的年輕人,他靠什么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里立足?在他面對要解決所有衣食住行加上學費的壓力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伴,而且是女伴,會使雙方的境遇要好得多。比如租房,一個人租金太貴,兩個男孩房東不租,一男一女就“正常”了;還比如醫(yī)療保險,上一份保險,家人可以受益等諸如此類的情況很多,以及兩人可以在打工和上學的時間上相互調劑,在精神和生理上相互慰藉,并因此有了堅持下去的希望和依托。這些情況遠在國內的女朋友如何能想得到?怎么來幫忙?在這種生存的需要面前,肖力也只能在與他境遇大體相當?shù)姆秶羞x擇女伴,對方亦如此,雙方的感覺也就是“相對來講還不壞”而已,至于性格、愛情等因素只能忽略或求其次。
    不光是像肖力這樣的未婚年輕人,已婚者也一樣。不少家在國內的中青年男女,因為房子、因為寂寞、因為同事、因為好感甚至因為偶然而組成“臨時夫妻”,坦然約定為“出門在外,互相幫助”,并無了斷各自家庭的意思。只是這種“互助組織”的信息一旦傳到國內,對另一方情感和婚姻的傷害則是致命的。這種現(xiàn)象不光是在出國者的一方,留在國內的一方也少不了這種“守而不堅”的情況。
    距離造成的境遇不同對感情和婚姻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更多的是觀念上的改變。
    一位出國的網(wǎng)友留言說:“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和他分開只有3個月,他就和別的女孩子在一起了。他竟然說本想瞞著我,還說愿意等我回去!我一直不相信距離會給感情帶來什么威脅,我也從來沒有想過這么短的時間就會讓一段三年的感情付之東流。但是事實擺在面前,我又能說什么呢?”
    一位在外事部門工作的朋友說:“過去因出國兩人長期分居,要么是兩人死守空房,要么是最后離婚?,F(xiàn)在觀念變了,反正你找我也找,婚姻是另一回事,也不完全是因為愛情?!?BR>    出國是利益權衡后的選擇,當它與家庭利益不一致時,結果向強勢一方傾斜
    有人說,不是有很多出國留學的人,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家庭的分離后,最終在國外團聚了嗎?比如誰誰誰和誰誰誰。還有人說,有一方在外留學多年的,現(xiàn)在雖未團聚也是有來有往,看上去這樣的家庭挺好的,比如誰誰誰和誰誰誰。
    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到國外團聚和生活對許多家庭來講就是他們當初留學的目標,只不過這個目標被分成了兩步或者幾步來實施:先出去一個,再辦陪讀,最后雙雙拿下綠卡,把孩子接來,可謂圓滿。應該說,完成這一目的的家庭本身婚姻基礎就比較好,又能夠舍棄國內的環(huán)境,或者是有必須要舍棄國內環(huán)境的緣由。
    放眼望去,那些多年時間里分分合合,只是在休假和探親的日子才有夫妻生活的家庭,他們是靠什么來維系感情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而沒有分手呢?
    從網(wǎng)上的調查中知道,有近半數(shù)的夫妻維系感情的主要方式是靠互聯(lián)網(wǎng)或電話,這還得感謝網(wǎng)絡和通訊時代給他們帶來的便利。但是,這對于需要肌膚相親和兩情相悅的婚戀當事人雙方來講,這顯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一位住在大學寢室的網(wǎng)友留言說:“他出國已經(jīng)快半年了,想起來覺得好漫長,從一開始的一個禮拜一兩次電話,到現(xiàn)在每天一個越洋長途,難以名狀的心情仍舊無時無刻地籠罩著我的生活……從今年2月到現(xiàn)在打下來的IP卡已經(jīng)比一副撲克牌還厚了。現(xiàn)在想起他的歸期是遙遙無期,我能否過去同樣也是未知數(shù),除了每天那十幾分鐘的說話和無盡的擔心思念,我已經(jīng)完全不知道我還能為他做些什么了?!?BR>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兩年過去他們分離的現(xiàn)狀沒有改變的話,電話和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揮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弱。有位多年從事社會報道的媒體記者對我說:“一方常年在國外學習或工作,另一方不準備出國而又沒有分手的家庭,不是這樣的家庭很'模范',而是因為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孩子,還有考慮自己的適合的工作、自身形象或顧及周圍的議論,也許還有經(jīng)濟上的原因?!?BR>    出國留學實際上是在選擇一種利益,當這種利益本身就是家庭的共同利益時,它不會影響到家庭。如果留學和家庭婚姻相矛盾,但權衡利弊也會有不少人作出分離不分家的選擇。否則的話,結果只能是向強勢的一方傾斜,分手就是必然。
    學者說:不要蹉跎有限的青春
    從網(wǎng)上留言中發(fā)現(xiàn),因一方出國留學,另一方苦等七八年的大有人在。更多的留言是在訴說等待是多么地酸楚,或者是埋怨對方的不忠。就網(wǎng)上調查的結果和網(wǎng)友的留言內容,專門研究婚姻及兩性關系的學者唐燦從專業(yè)角度談了如下看法。
    她說:首先,從人性本身出發(fā),對留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婚外性關系,諒解是非常必要的。夫妻長期分居違背了人性的某些內容和婚姻的本質,中國過去有著長期兩地分居的狀況,在以往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的約束下,大多數(shù)家庭都維持著,如果有一方出軌,會從道德上受到譴責,現(xiàn)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說到出國,雙方身處異地而能保持堅貞感情兩到三年的,在西方很少,中國人相對對肉體的缺失不像西方人感覺那么嚴重。這是因為中國人的道德基礎不同,更重視情感的承諾,我對那些分離兩三年時間仍能保持對對方惟一感情的人存有敬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它對道德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在留學生中出現(xiàn)婚外性關系,也沒有什么可譴責的,前提是需要諒解。
    唐燦舉例說,有一對彼此深愛的知識分子,原來準備一起出去留學,后來因為男方的專業(yè)問題沒有獲簽,女方先出去了。考慮到分離的時間可能會兩到三年,走之前他們做了一個約定,在分離的期間為解決雙方生理方面的需求,可以找別人,但不要做感情投入。男方的出國之行果然拖了三年,這期間兩人都有過外遇,因為有約在先,相聚后兩人感情如初。
    當然,大多數(shù)人在這個問題上做不到像他們這么“學術”,一般情況下是瞞著對方,瞞著也是一種辦法。
    另一方面,唐燦說:過去分居者忍著的居多,現(xiàn)在不忍的居多,這表明性價值觀念在發(fā)生變化?;橐龅某霈F(xiàn)是具有規(guī)范和約束性關系功能的,現(xiàn)在這種約束力越來越下降。對于非婚性關系,現(xiàn)在有罪惡感的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人們也不再僅僅是借助于婚姻的形式來發(fā)展性的關系,這是社會變化的結果之一,不必大驚小怪。
    諒解歸諒解,諒解別人容易,輪到自己則很難做到視而不見,而且長期等待本身就足以使感情受到傷害。對于我的“求解”要求,唐燦說要看出國的目的和兩人的具體情況。
    如果兩人想保持婚姻和感情,就應該爭取在一塊兒,積極地出去或回來發(fā)展,這是個必然的選擇。如果一方不愿回來,另一方也出不去,雙方就要好好談一談,必須有一方做出讓步,否則就要考慮婚姻值不值得存留。因為婚姻是建立在雙方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方置對方的生活于不顧,或者是為了別的需求(孩子、形象等)而忽視了自己的感情需要,婚姻就成了空殼和枷鎖,失去了價值。
    唐燦認為,每個人在善待別人的同時也要善待自己,尊重自己的要求,從這點來說,空守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感情不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就沒有必要把人生的有限青春蹉跎了。
    用朋友的話說,“一個人的時光也就三十年,如果十年見不到人,還過得什么勁兒?!?BR>    “那么多活潑開朗的女孩因為等待生生地變成了怨婦,對社會來講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