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模擬試題(五)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法律是以()為基礎的。
    A.意志
    B.政治
    C.國家
    D.經(jīng)濟關系
    2.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憲法
    B.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C.黨的“十四大”
    D.黨的“十五大”
    3.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
    A.黨中央
    B.廣大人民群眾
    C.國務院
    D.全國人大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據(jù)()原則,選舉產(chǎn)生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
    A.三權分立
    B.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
    C.民主集中制
    D.下級服從上級
    5.我國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
    A.民主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
    C.選舉制度
    D.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制度
    6.我國憲法第刊條規(guī)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qū)。在特別行政區(qū)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以法律規(guī)定。
    A.政治協(xié)商會議
    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政治協(xié)商會議
    7.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A.應從輕或者減輕
    B.應從輕
    C.應減輕
    D.可以從輕或者減輕
    8.設立有限股份公司的()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A.股東
    B.董事
    C.總經(jīng)理
    D.董事長
    9.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fā)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少于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
    A.15%
    B.5%
    C.35%
    D.45%
    10.遺產(chǎn)是指公民死亡時遺留下來的()。
    A.個人所有財產(chǎn)
    B.依法規(guī)定享有的財物
    C.個人合法財產(chǎn)
    D.公民的收人和儲蓄
    11.()只限于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并且只能繼承被繼承人子女應繼承的份額。
    A.法定繼承人
    B.遺囑繼承人
    C.遺贈人
    D.代位繼承人
    12.如果遺囑人先后立了數(shù)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應以()為準。
    A.自書遺囑
    B.代書遺囑
    C.錄音遺囑
    D.最后一份遺囑
    13.刑法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A.中止犯
    B.既遂犯
    C.實行犯
    D.危險犯
    14.刑法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罪,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A.應當
    B.可以
    C.有法律規(guī)定的
    D.情節(jié)輕微的
    15.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處罰。
    A.主要犯罪
    B.重要案件
    C.全部罪行
    D.最重罪案
    16.人的社會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
    A.個人實踐對自身發(fā)展的積極意義
    B.對自己的尊重和個人的自我完善
    C.將人生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
    D.個人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對社會和人民做貢獻
    17.幻想是()。
    A.在實踐中形成和具有實現(xiàn)可能的對美好未來的想像
    B.與生活愿望相結合,但離現(xiàn)實較遠的對未來的想像
    C.缺乏客觀根據(jù)的隨心所欲的對未來的想像
    D.與現(xiàn)實有很大距離,毫無實現(xiàn)可能的一種未來想像
    18.社會理想是指()。
    A.對未來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的追求、向往和設想
    B.未來工作部門、工作種類及業(yè)績的向往和追求
    C.對未來的物質、精神、文化方面消費性生活的向往
    D.對未來道德關系、道德標準和道德人格的向往
    19.道德的自律性是指()。
    A.對人的行為有一定約束和限制
    B.把道德原則、要求內化為自己道德品質及自我需要
    C.通過勸誡、說服、示范方式起作用
    D.通過社會輿論來維持
    20.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為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行為準則是()。
    A.生活規(guī)律
    B.勞動紀律
    C.社會公德
    D.法律規(guī)定
    21.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為達到共同的目的而聯(lián)合,為相互利益而協(xié)調一致的活動是()。
    A.競爭
    B.友誼
    C.合作
    D.關系
    22.心理健康指的是()。
    A.思維清晰,體格強壯
    B.心境良好,不急不躁
    C.體質好,身體上無疾病狀態(tài)
    D.一種持續(xù)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二、多項選擇題
    1.法律歷史類型的劃分中有()。
    A.奴隸制法
    B.資本主義法
    C.封建制法
    D.社會主義法
    E.普通法
    2.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A.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的地方政權機關
    B.民族區(qū)域自治必須以少數(shù)民族聚居為基礎,是民族自治區(qū)與區(qū)域自治的結合
    C.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
    D.民族自治機關行使憲法規(guī)定的國家政權機關的職權
    E.依法行使廣泛的自治權
    3.民族自治地方的白治機關是指該自治地方的()
    A.人民政府
    B.人民法院
    C.人民檢察院
    D.人民代表大會
    E.人民政協(xié)
    3.“一國兩制”構想的法律化和具體化,是從實際出發(fā)解決()的問題。
    A.邊界
    B.香港
    C.臺灣
    D.澳門
    E.行政區(qū)劃
    5.特別行政區(qū)的特殊性具體表現(xiàn)在()。
    A.原有的法律基本不變
    B.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C.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
    D.享有自治權
    E.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由該特別行政區(qū)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與有關規(guī)定組成
    6.《集會**法》主要體現(xiàn)下列基本原則()。
    A.權利自由原則
    B.政府依法保障原則
    C.權利義務一致原則
    D.和平進行原則
    E.權利平等原則
    7.我國稅收,按征稅對象可以分為5類,其中有()。
    A.流轉稅
    B.所得稅
    C.財產(chǎn)稅
    D.資源稅
    E.特定行為稅
    8.從下列屬于流轉稅的是()
    A.增值稅
    B.消費稅
    C.營業(yè)稅
    D.關稅
    E.印花稅
    9.能夠導致財產(chǎn)所有權消滅的法律事實主要有()
    A.轉讓所有權
    B.放棄所有權
    C.所有權客體的消滅
    D.司法機關根據(jù)法律程序,強制所有人轉移所有權
    E.出租
    10.債的特征有()。
    A.債的關系當事人都是特定的
    B.債的關系的客體包括物、知識產(chǎn)權和行為
    C.債權的實現(xiàn)必須依靠義務人履行義務的行為
    D.債必須因合法行為才能發(fā)生
    E.債可以因不法行為而發(fā)生
    11.引起債發(fā)生的主要有()。
    A.合同
    B.侵權行為
    C.無因管理
    D.單方法律行為
    E.不當?shù)美?BR>    12.債的擔保方式有()。
    A.保證
    B.抵押
    C.留置
    D.訂金
    E.質押
    13.在共同犯罪的形式中,按照各個共同犯罪人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為()。
    A.主犯
    B.實行犯
    C.從犯
    D.教唆犯
    E.脅從犯
    14.我國刑法規(guī)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處罰。
    A.從輕
    B.減輕
    C.免除
    D.不予
    E.另行
    15.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構成要件有()。
    A.犯罪客體是我國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B.犯罪的客觀方審必須具有危害我國安全的行為
    C.犯罪的主體既有一般主體,又有特殊主體
    D.犯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出自故意
    E.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
    16.人生觀自有階級社會以來具有的特點是()。
    A.能把握人生方向
    B.反映時代特征
    C.有鮮明的階級性
    D.調節(jié)人與人的關系
    E.有相對的獨立性
    17.信念的作用是()。
    A.世界觀、人生觀的一部分
    B.認識事物的基點
    C.判斷事物的標準
    D.在感情上的親和性
    E.強大的精神力量
    18.通德對經(jīng)濟基礎和社會生活產(chǎn)生反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A.激勵人們改造自己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B.促進賴以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基礎的鞏固和發(fā)展
    C.保護或破壞一定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
    D.促進或阻礙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E.維護社會生活穩(wěn)定,保障人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19.根據(jù)人與人之間連接的紐帶來劃分,人際關系的基本類型應該包括()。
    A.血緣關系
    B.姻緣關系
    C.趣緣關系
    D.業(yè)緣關系
    E.地緣關系
    20.職業(yè)道德的內容有()。
    A.辦事公道
    B.奉獻社會
    C.服務群眾
    D.愛崗敬業(yè)
    E.誠實守信
    21.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際交往的正確原則有()。
    A.平等原則
    B.真誠原則
    C.利用原則
    D.互助原則
    E.友愛原則
    22.現(xiàn)代社會個人加強政治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有()。
    A.掌握政治知識
    B.培養(yǎng)政治品格
    C.提高政治才能
    D.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E.做精神文明的典范
     三、簡答題
     1.什么是法人?法人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2.簡述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關系。
     3.為什么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4.什么是慎獨?
     四、案例分析
     1.1998年2月,某養(yǎng)魚隊與某水產(chǎn)公司簽訂了一份購銷甲魚合同。合同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是1998年7月中旬,由水產(chǎn)公司自提。7月中旬,養(yǎng)魚隊按期通知水產(chǎn)公司提貨,但水產(chǎn)公司因倉庫不足,未按期履行合同。8月初,因山洪爆發(fā),養(yǎng)魚隊的魚塘堤壩被毀,甲魚全部損失。養(yǎng)魚隊要求水產(chǎn)公司賠償全部損失,水產(chǎn)公司不允,養(yǎng)魚隊遂以水產(chǎn)公司遲延履行合同造成損失為由向法院起訴。據(jù)了解,養(yǎng)魚隊魚塘被沖毀主要是由于有關人員思想麻痹、溢洪設施年久失修又未能及時開啟溢洪造成的。
     問:本案應如何處理?
     2.集體主義為什么是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