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作文之道,構思為先。”構思是指在動筆之前,對文章基本框架、內容和形式要搞好總體謀劃和設計,它是起草文章的起步和開始,也是影響和決定文章質量好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篇好材料,要有鮮明的主題,豐富的素材,精美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框架結構是起著決定性基礎性作用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建筑材料,不等于就可以動手蓋房子了。一個能工巧匠,總是要先搞好設計、畫好圖紙,這樣建起來的房子才有質量保證。寫文章也是一樣,要想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必須先理清思路、搭好架子。如果思路不清,就不可能完整準確地表述主題思想。一篇顛三倒四、雜亂無章的文章,不僅在領導那兒通不過,對工作也毫無指導意義。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要經過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動筆起草前,往往文章的輪廓在作者頭腦中就已經思考成熟、設計好了。雖然在起草過程中可能還會有變化,但對于文章大致寫幾個問題、寫成后大體是什么樣子,在構思階段就有了預見。如果急于成文而疏于構思,在行文之前對于文章的主旨、題材、表達方式等設想不充分,那是很難順利進入寫作過程的。即使勉強進入,寫起來也會很困難,要么寫不下去,要么半途而廢;甚至推倒重來。許多同志有這樣的體會,有的文章之所以寫失敗了,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動筆之后,而是出在動筆之前——沒有想好絕對不可能寫好。從這個意義上講,寫作的構思階段是必不可少的。當我們明確了起草某個文稿的任務和占有大量素材后,必須經過一個充分醞釀寫什么、怎么寫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某個文稿準備寫幾個問題,每個問題大概寫哪幾層意思,這就是文章的構思。
構思的基本要求
文章的結構,最基本的有遞進式、并列式、總分式三種基本形式。遞進式結構,就是文章的思路是縱向展開的,有按照時間順序和過程展開兩種。并列式結構,就是文章的思路是橫向展開的??偡质浇Y構,就是前面兩種形式的綜合運用。雖然不同文章形式不盡相同,但構思萬變不離其宗,應遵循“高、新、實”的原則。
所謂“高”,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問題,正像有的同志說的那樣:“機關的同志不能以領導的身份辦事,但必須以領導的身份想事?!痹谶@方面,很重要的是要提高文章的思想性,善于運用開闊的視野和超前的思維,觀察分析和處理新情況、新問題,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明確文章的“主攻方向”,力爭言人所未言,論人所未見。高,對領導講話稿更是一個“硬杠杠”,要求起草者注意的身份和特點,轉換角色思考問題,力求 “小官”講“大官”的話。
所謂 “新”,就是構思要力求有新意、有創(chuàng)意。寫作沒有也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允許和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多種風格并用。正因為有蘇東坡的豪放、辛棄疾的悲憤、李清照的婉約、柳永的傷感,才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千姿百態(tài)。對文章,最忌諱、大家也最反感千篇一律。奇特的構思往往能產生難以言傳的效果。建筑物往往以其獨特的造型展示風格。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的設計采取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鳥巢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采取了獨具匠心的“鳥蛋型”,非常新穎,風格獨特。這些都值得我們在寫作構思中學習借鑒。
所謂“實”,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新穎實在。如果脫離實際片面求新,就會顯得華而不實。寫文章從本質上講,就是把想要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話說好了,文章也就寫好了。讀毛主席、鄧小平的文章,幾乎每篇都是結構合理、深入淺出,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一看就明白深刻的道理。領袖們的文風,很值得我們學習。
構思的基本任務
文章構思的基本任務,主要有四項:
一是統(tǒng)籌內容。內容安排要合理有序,如劉勰所說要做到 “眾里雖繁,而無倒置之乖”。在紛繁中求條理,就是要做到既內容豐富又有條理,讓所有材料和內容“殊途同歸”。
二是聯貫首尾。即要使開頭和結尾一脈相聯。如果內容和文字先后顛倒,承接處字句不恰當,就會妨礙意思的表達。另一方面是指思想內容要銜接聯貫。思想內容不聯貫就不能完整準確地表達思想觀點,使人看后不得要領。
三是關聯左右。即段落和層次之間要相互銜接、細密無縫。寫文章就是積字成句、積句成段、積段成篇,各層級之間只有相互銜接、聯系緊密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脈絡聯貫。
四是取舍素材。即構思時對所獲得素材進行取舍與定奪,作出合理安排。取舍就是保留對材料主題有用的,舍棄對主題沒用的素材。定奪就是要恰當地安排素材,做到繁簡適度、運用得當,這樣才能適應表現主題的需要。
構思的基本方式
構思就像寫作一樣,沒有固定的程序,它往往依托于一定的思想沉淀,在無意的觸發(fā)中突然閃現。構思材料大體上可以分三種形式,即孕育式、沖動式,受命式。
孕育式就是指心里感到有什么東西要寫,但一時又拿不準,遲遲下不了筆。慢慢的這種感受不時被一件件事情所碰撞、所證實,經過一定量的積累,形成了思路。這種構思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常常會經歷一個“難產”的過程。我們往往遇到這樣的情形,有時寫一個東西時,思路總是打不開,坐在微機前,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可電腦屏幕上的字還是那么幾個。勉強向下寫吧,總感覺拖泥帶水、進展不順,很難使自己滿意。每當此時,不妨先挑選最容易的幾段先寫,待我到感覺后,筆鋒便漸覺靈活,思維便慢慢打開。
沖動式是指一個題目明確后,在頭腦中馬上產生一些零碎的“思想點”,冒出一些“火花”,而這些思想點和火花往往是不聯貫、不成系統(tǒng)的,常常是東一句、西一句,隱隱約約覺得對材料是有用的。遇到這種情況,要迅速把這些零碎的“思想點”先記在本子上或敲在電腦上,不管它有沒有用,甚至不要管它的前后順序或者句子通順不通順。這些東西越多,寫好這個材料的把握性就越大。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頭腦中長期積累和沉淀的東西,只不過是遇到了一個 “觸發(fā)點”,得以發(fā)揮出來了。當然,這些不聯貫的毛坯,要真正用得上,還必須經過一番深加工、精加工。
受命式是指起草領導講話,這是機關秘書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比較難以掌握的一門學問。它既要完整準確地領會領導的意圖,又要充分發(fā)揮秘書人員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要全面、辯證,又要力求講出有新意和深度;既要有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既要用事實說話,又要防止就事論事;既要掌握領導講話的共性要求,又要體現不同領導的風格,這些問題把握不好,就很難寫出一篇好的講話材料。
在整體布局上,要防止過于追求系統(tǒng)、完整、面面俱到。在構思和布局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達不到,大一二三里面有 (一)(二)(三),(一)(二)(三)下面還有1、2、3.結果要么是前后之間內容交叉重復,要么是該展開的展不開、該說透的說不透。統(tǒng)籌兼顧,突出重點,既是抓工作的藝術,也是寫材料的基本要求。魯迅說過,寧可將寫小說的材料寫成速寫,也不要將速寫的材料寫成小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材料的容量總是有限的,想把每個問題都講得很充分、很新穎是不大可能的,能在幾個問題或幾個觀點上有所突破,講出點新意來,給人有所啟發(fā),就很不錯了。所以構思時,一定要把重點突出出來。
動筆之前要先寫提綱
寫提綱,是作者構思內容的文字化、具體化,這一步對于起草材料至關重要。一是提綱影響材料起草過程,決定材料質量。因為提綱是對材料內容過一定量的積累,形成了思路。這種構思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常常會經歷一個“難產”的過程。我們往往遇到這樣的情形,有時寫一個東西時,思路總是打不開,坐在微機前,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可電腦屏幕上的字還是那么幾個。勉強向下寫吧,總感覺拖泥帶水、進展不順,很難使自己滿意。每當此時,不妨先挑選最容易的幾段先寫,待我到感覺后,筆鋒便漸覺靈活,思維便慢慢打開。
沖動式是指一個題目明確后,在頭腦中馬上產生一些零碎的“思想點”,冒出一些“火花”,而這些思想點和火花往往是不聯貫、不成系統(tǒng)的,常常是東一句、西一句,隱隱約約覺得對材料是有用的。遇到這種情況,要迅速把這些零碎的“思想點”先記在本子上或敲在電腦上,不管它有沒有用,甚至不要管它的前后順序或者句子通順不通順。這些東西越多,寫好這個材料的把握性就越大。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頭腦中長期積累和沉淀的東西,只不過是遇到了一個 “觸發(fā)點”,得以發(fā)揮出來了。當然,這些不聯貫的毛坯,要真正用得上,還必須經過一番深加工、精加工。
受命式是指起草領導講話,這是機關秘書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比較難以掌握的一門學問。它既要完整準確地領會領導的意圖,又要充分發(fā)揮秘書人員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要全面、辯證,又要力求講出有新意和深度;既要有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既要用事實說話,又要防止就事論事;既要掌握領導講話的共性要求,又要體現不同領導的風格,這些問題把握不好,就很難寫出一篇好的講話材料。
在整體布局上,要防止過于追求系統(tǒng)、完整、面面俱到。在構思和布局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達不到,大一二三里面有 (一)(二)(三),(一)(二)(三)下面還有1、2、3.結果要么是前后之間內容交叉重復,要么是該展開的展不開、該說透的說不透。統(tǒng)籌兼顧,突出重點,既是抓工作的藝術,也是寫材料的基本要求。魯迅說過,寧可將寫小說的材料寫成速寫,也不要將速寫的材料寫成小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材料的容量總是有限的,想把每個問題都講得很充分、很新穎是不大可能的,能在幾個問題或幾個觀點上有所突破,講出點新意來,給人有所啟發(fā),就很不錯了。所以構思時,一定要把重點突出出來。 征求領導意見的材料提綱,仔細一些為好,不僅要列出大小觀點,還要寫出每個層次內容要點,便于領導深入思考。
我們都知道,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建筑材料,不等于就可以動手蓋房子了。一個能工巧匠,總是要先搞好設計、畫好圖紙,這樣建起來的房子才有質量保證。寫文章也是一樣,要想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必須先理清思路、搭好架子。如果思路不清,就不可能完整準確地表述主題思想。一篇顛三倒四、雜亂無章的文章,不僅在領導那兒通不過,對工作也毫無指導意義。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要經過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動筆起草前,往往文章的輪廓在作者頭腦中就已經思考成熟、設計好了。雖然在起草過程中可能還會有變化,但對于文章大致寫幾個問題、寫成后大體是什么樣子,在構思階段就有了預見。如果急于成文而疏于構思,在行文之前對于文章的主旨、題材、表達方式等設想不充分,那是很難順利進入寫作過程的。即使勉強進入,寫起來也會很困難,要么寫不下去,要么半途而廢;甚至推倒重來。許多同志有這樣的體會,有的文章之所以寫失敗了,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動筆之后,而是出在動筆之前——沒有想好絕對不可能寫好。從這個意義上講,寫作的構思階段是必不可少的。當我們明確了起草某個文稿的任務和占有大量素材后,必須經過一個充分醞釀寫什么、怎么寫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某個文稿準備寫幾個問題,每個問題大概寫哪幾層意思,這就是文章的構思。
構思的基本要求
文章的結構,最基本的有遞進式、并列式、總分式三種基本形式。遞進式結構,就是文章的思路是縱向展開的,有按照時間順序和過程展開兩種。并列式結構,就是文章的思路是橫向展開的??偡质浇Y構,就是前面兩種形式的綜合運用。雖然不同文章形式不盡相同,但構思萬變不離其宗,應遵循“高、新、實”的原則。
所謂“高”,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問題,正像有的同志說的那樣:“機關的同志不能以領導的身份辦事,但必須以領導的身份想事?!痹谶@方面,很重要的是要提高文章的思想性,善于運用開闊的視野和超前的思維,觀察分析和處理新情況、新問題,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明確文章的“主攻方向”,力爭言人所未言,論人所未見。高,對領導講話稿更是一個“硬杠杠”,要求起草者注意的身份和特點,轉換角色思考問題,力求 “小官”講“大官”的話。
所謂 “新”,就是構思要力求有新意、有創(chuàng)意。寫作沒有也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允許和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多種風格并用。正因為有蘇東坡的豪放、辛棄疾的悲憤、李清照的婉約、柳永的傷感,才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千姿百態(tài)。對文章,最忌諱、大家也最反感千篇一律。奇特的構思往往能產生難以言傳的效果。建筑物往往以其獨特的造型展示風格。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的設計采取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鳥巢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采取了獨具匠心的“鳥蛋型”,非常新穎,風格獨特。這些都值得我們在寫作構思中學習借鑒。
所謂“實”,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新穎實在。如果脫離實際片面求新,就會顯得華而不實。寫文章從本質上講,就是把想要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話說好了,文章也就寫好了。讀毛主席、鄧小平的文章,幾乎每篇都是結構合理、深入淺出,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一看就明白深刻的道理。領袖們的文風,很值得我們學習。
構思的基本任務
文章構思的基本任務,主要有四項:
一是統(tǒng)籌內容。內容安排要合理有序,如劉勰所說要做到 “眾里雖繁,而無倒置之乖”。在紛繁中求條理,就是要做到既內容豐富又有條理,讓所有材料和內容“殊途同歸”。
二是聯貫首尾。即要使開頭和結尾一脈相聯。如果內容和文字先后顛倒,承接處字句不恰當,就會妨礙意思的表達。另一方面是指思想內容要銜接聯貫。思想內容不聯貫就不能完整準確地表達思想觀點,使人看后不得要領。
三是關聯左右。即段落和層次之間要相互銜接、細密無縫。寫文章就是積字成句、積句成段、積段成篇,各層級之間只有相互銜接、聯系緊密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脈絡聯貫。
四是取舍素材。即構思時對所獲得素材進行取舍與定奪,作出合理安排。取舍就是保留對材料主題有用的,舍棄對主題沒用的素材。定奪就是要恰當地安排素材,做到繁簡適度、運用得當,這樣才能適應表現主題的需要。
構思的基本方式
構思就像寫作一樣,沒有固定的程序,它往往依托于一定的思想沉淀,在無意的觸發(fā)中突然閃現。構思材料大體上可以分三種形式,即孕育式、沖動式,受命式。
孕育式就是指心里感到有什么東西要寫,但一時又拿不準,遲遲下不了筆。慢慢的這種感受不時被一件件事情所碰撞、所證實,經過一定量的積累,形成了思路。這種構思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常常會經歷一個“難產”的過程。我們往往遇到這樣的情形,有時寫一個東西時,思路總是打不開,坐在微機前,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可電腦屏幕上的字還是那么幾個。勉強向下寫吧,總感覺拖泥帶水、進展不順,很難使自己滿意。每當此時,不妨先挑選最容易的幾段先寫,待我到感覺后,筆鋒便漸覺靈活,思維便慢慢打開。
沖動式是指一個題目明確后,在頭腦中馬上產生一些零碎的“思想點”,冒出一些“火花”,而這些思想點和火花往往是不聯貫、不成系統(tǒng)的,常常是東一句、西一句,隱隱約約覺得對材料是有用的。遇到這種情況,要迅速把這些零碎的“思想點”先記在本子上或敲在電腦上,不管它有沒有用,甚至不要管它的前后順序或者句子通順不通順。這些東西越多,寫好這個材料的把握性就越大。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頭腦中長期積累和沉淀的東西,只不過是遇到了一個 “觸發(fā)點”,得以發(fā)揮出來了。當然,這些不聯貫的毛坯,要真正用得上,還必須經過一番深加工、精加工。
受命式是指起草領導講話,這是機關秘書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比較難以掌握的一門學問。它既要完整準確地領會領導的意圖,又要充分發(fā)揮秘書人員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要全面、辯證,又要力求講出有新意和深度;既要有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既要用事實說話,又要防止就事論事;既要掌握領導講話的共性要求,又要體現不同領導的風格,這些問題把握不好,就很難寫出一篇好的講話材料。
在整體布局上,要防止過于追求系統(tǒng)、完整、面面俱到。在構思和布局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達不到,大一二三里面有 (一)(二)(三),(一)(二)(三)下面還有1、2、3.結果要么是前后之間內容交叉重復,要么是該展開的展不開、該說透的說不透。統(tǒng)籌兼顧,突出重點,既是抓工作的藝術,也是寫材料的基本要求。魯迅說過,寧可將寫小說的材料寫成速寫,也不要將速寫的材料寫成小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材料的容量總是有限的,想把每個問題都講得很充分、很新穎是不大可能的,能在幾個問題或幾個觀點上有所突破,講出點新意來,給人有所啟發(fā),就很不錯了。所以構思時,一定要把重點突出出來。
動筆之前要先寫提綱
寫提綱,是作者構思內容的文字化、具體化,這一步對于起草材料至關重要。一是提綱影響材料起草過程,決定材料質量。因為提綱是對材料內容過一定量的積累,形成了思路。這種構思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常常會經歷一個“難產”的過程。我們往往遇到這樣的情形,有時寫一個東西時,思路總是打不開,坐在微機前,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可電腦屏幕上的字還是那么幾個。勉強向下寫吧,總感覺拖泥帶水、進展不順,很難使自己滿意。每當此時,不妨先挑選最容易的幾段先寫,待我到感覺后,筆鋒便漸覺靈活,思維便慢慢打開。
沖動式是指一個題目明確后,在頭腦中馬上產生一些零碎的“思想點”,冒出一些“火花”,而這些思想點和火花往往是不聯貫、不成系統(tǒng)的,常常是東一句、西一句,隱隱約約覺得對材料是有用的。遇到這種情況,要迅速把這些零碎的“思想點”先記在本子上或敲在電腦上,不管它有沒有用,甚至不要管它的前后順序或者句子通順不通順。這些東西越多,寫好這個材料的把握性就越大。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頭腦中長期積累和沉淀的東西,只不過是遇到了一個 “觸發(fā)點”,得以發(fā)揮出來了。當然,這些不聯貫的毛坯,要真正用得上,還必須經過一番深加工、精加工。
受命式是指起草領導講話,這是機關秘書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比較難以掌握的一門學問。它既要完整準確地領會領導的意圖,又要充分發(fā)揮秘書人員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要全面、辯證,又要力求講出有新意和深度;既要有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既要用事實說話,又要防止就事論事;既要掌握領導講話的共性要求,又要體現不同領導的風格,這些問題把握不好,就很難寫出一篇好的講話材料。
在整體布局上,要防止過于追求系統(tǒng)、完整、面面俱到。在構思和布局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達不到,大一二三里面有 (一)(二)(三),(一)(二)(三)下面還有1、2、3.結果要么是前后之間內容交叉重復,要么是該展開的展不開、該說透的說不透。統(tǒng)籌兼顧,突出重點,既是抓工作的藝術,也是寫材料的基本要求。魯迅說過,寧可將寫小說的材料寫成速寫,也不要將速寫的材料寫成小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材料的容量總是有限的,想把每個問題都講得很充分、很新穎是不大可能的,能在幾個問題或幾個觀點上有所突破,講出點新意來,給人有所啟發(fā),就很不錯了。所以構思時,一定要把重點突出出來。 征求領導意見的材料提綱,仔細一些為好,不僅要列出大小觀點,還要寫出每個層次內容要點,便于領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