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寓言:貪婪之心遮住了你的雙眼

字號:

入市之人,誰不想獲利,誰不想發(fā)財?只可惜“人之初,性本貪[慌]”,欲速而不達(dá)。貪婪和恐懼,已經(jīng)是公認(rèn)的蝕財之道,偏偏人類能將二者如此完美地統(tǒng)一,若硬要修正,豈非扭曲人性?弄不好腦子就要出大故障。
    能將人類貪婪和恐懼的心理以極其精煉而精彩的文字反映的,“三個愿望”的小故事為迄今僅見。這個故事其實(shí)已經(jīng)婦孺皆知,甚至熟到忘掉的程度,就當(dāng)作為了忘卻的記憶,再回顧一下吧:某人日思夜想整日發(fā)財夢,精誠所至,夢想成真,被深深感動的神仙不僅要滿足他的愿望,還給了他三次機(jī)會。當(dāng)即說出第一個愿望:什么都要!“嘩”金銀珠寶撲面而來,沒來得及樂,壞了!蛇蟲獅虎也接踵而至!“什么都不要!”他叫道!又壞了!自己也在半空中了!“把我留下!”于是一切幻象消失,回到從前,仿佛“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過”,除了一場虛驚,一場空歡喜。結(jié)局還算好,假如身體硬朗、心血管還算堅(jiān)強(qiáng)的話,畢竟是毫發(fā)無損。
    可市場中就不同了。“我要賺!”行,你買吧:“不要了!”,行,你賣吧:“把我留下!”行,但把錢留下。碰上搶的,你還能?!肮夤鳌保骸耙X沒有,要命有一條!”可現(xiàn)在錢在別人手里,就由不得你了,人說“冤有頭債有主”,可在市場里,連“主”都找不到,自己的傷口只能自己舔。
    有矛就有盾,既然有蝕財之道,必定有發(fā)財之路,那么,敢問路在何方?剛好有個“洋故事”做了答復(fù):有只老鳥洞悉人類的貪婪,并自認(rèn)為有足夠能力借此玩人一把。小鳥不信,老鳥決定以身示教,一掠身飛到路人手里,路人捉住它,樂不可支,馬上想著吃法,老鳥不慌不忙,說要送他三句至理名言,可抵發(fā)財之通天大道。那人一聽,急不可耐地詢問,老鳥也不賣關(guān)子,但提了條件,:在那人手中說第一句,放開后說第二句,在樹上說第三句。那人倒舍得小利,忙不疊答應(yīng)了。老鳥不急不徐道:第一句,莫惋惜已經(jīng)失去的東西!那人放開手后,老鳥落到地上,抬頭道:第二句,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隨即振翅飛上樹梢,大笑道:你這大傻瓜呀!你剛剛要把我宰了,就能得到我肚子里30米斯卡勒的大鉆石!那人一聽,氣急敗壞,把嘴唇都咬破了。忽然又想起還有一句話,就去問。老鳥譏笑道:既然你忘記了前兩句名言,告訴你第三句又有何益?!難道我沒告訴你:“莫惋惜已經(jīng)失去的東西,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嗎?你想想看,我渾身的骨肉羽翅加起來不足20米斯卡勒,腹中怎會有一顆重量超過30米斯卡勒的大鉆石呢?!”聞聽此言,那人頓時呆了,哭笑不得。
    “可這個人怎會相信肚子里有一顆超過體重的大鉆石,怎么相信這種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呢?”誰在問?
    不過老鳥挺耐心的,還是答了:“貪婪所致,貪婪之心遮住了你的雙眼!孩子,這就是人類的貪婪本性!”
    老鳥的三句話,句句是真言,若此人就此領(lǐng)悟了,恐怕不啻于得到一顆鉆石。否則,就真得了鉆石,又能有什么好的結(jié)局呢?別忘了那個脖子掛著大餡餅還餓死的人!